卻說董卓率西涼軍東渡大河,以汾陰城爲據點,直撲平陽郡,可以說是如虎入羊羣,一路高歌。
晉軍主力依舊被燕軍拖延在太行山以東,留在太行山以西只有兩支大軍。一支是李靖的河西軍團,負責對抗南侵的突厥部落;另一支是晉王太子李恪率領的太原郡留守部隊,是用來保護老巢太原郡的。
至於平陽郡就有些悲劇,前後八座城,守軍都不足兩千,在西涼軍迅猛的打擊下,全線告急。李恪受到求援信息,直接率軍三萬堵在平陽郡最後一城——汾陽城,西靠呂梁山,南傍汾水,擋住公路,讓董卓大軍無法前進,陷入僵局。
河東一帶的戰事陷入停頓狀態,晉周兩國使節紛紛出使秦國。而公孫策也知道自己的堂弟被周軍擄獲,已經被運往神都洛陽。他手下軍隊只有三萬,現在主力都在四方鎮守,抽不出來。
而駐紮在蒲城的又是原先在涇陽擴充的新兵,統軍神將都是他沒聽說過的無名之輩,這讓他如何敢帶著這萬把人渡河南征?再說這些人也不見得會爲了他弟弟公孫恩而拋屍沙場。他與這些神將,更多的是合作關係,一起撈富貴的。
魏無忌帶著一萬魏軍北擊上黨郡,戰績輝煌,擄獲的人口物資遠遠超過他支付給公孫策的那份,而他見好就收,已經開始後撤,將人口運往河內郡,物資分了一些給公孫。
元月二十,武周使者也就是武周左相狄仁傑帶著使團來到咸陽,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拜訪被秦王封爲諫議大夫的公孫厲。
狄仁傑(630—700)字懷英,唐代幷州太原人。李唐——武周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當政時期宰相。期間遭受酷吏來俊臣報復,險些身死。在武則天當政時,狄仁傑以不畏權貴著稱。死後埋葬於神都洛陽東郊白馬寺。
狄仁傑生前雖然爲武周效力,但他的心是向著李氏一族的。此次復活,之所以爲武周效力,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欠了此時武周右相婁師德一個人情。
提到婁師德,有個成語很深刻的描述了婁師德的謙遜——唾面自乾!
婁師德(630—699),字宗仁,鄭州原武人,唐朝大臣、名將,曾任宰相。話說他和狄仁傑同年而生,就是活的比狄仁傑短了一年,兩人當時併爲武周丞相,很巧合的呀!
婁師德最大的特點是事事講究忍讓。據《新唐書》記載,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爲代州刺史後,興致勃勃地來向哥哥辭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時候,弟弟問哥哥還有沒有什麼要交代的。
婁師德語重心長地詢問道:“我坐在宰相的位置上,你現在又要去當州官,我們兄弟二人可以算得上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了。但是,我們榮寵過盛,必定有人暗自忌恨我們,對此你有什麼對策嗎?”
聽到哥哥這樣問,弟弟馬上跪在地上說:“我是這樣打算的,假如現在有人往我臉上吐唾沫,我一定會自己擦乾淨,決不爲此和人計較。請哥哥指點,這樣做行不行?”
聽完兄弟的話,婁師德神色憂慮地說:“你的做法正是我所憂慮的!”弟弟本來想哥哥會表揚他幾句,沒想到哥哥竟不以爲然,一下子不好意思起來:“那應該怎麼辦呢?”
“怎麼辦?我的意思是不擦!你想啊,別人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了你的臉上,你卻一擦了之,別人的快感還從何而來?別人沒有了快感,那他一定還會繼續忌恨你的。我建議,別人往你臉上吐唾沫,你不應該自己擦掉,而應該等待自然風乾。在這個過程中,你還應該保持微笑!”
婁師德到底做沒做到唾面自乾,我們不得而知,因爲他貴爲一朝宰相,敢往他臉上吐唾沫的人估計不會太多。但是婁師德的謙讓卻是出了名的,除了謙讓,婁師德的肚量大也被廣泛傳頌,以至於後人經常說他是“宰相肚裡能撐船”。
儘管同爲相國,但兩個人的能力卻有差別。狄仁傑出類拔萃,而婁師德卻顯得有些平庸。儘管婁師德是個謙謙君子,從來不會和任何人發生矛盾,但盛氣凌人的狄仁傑就是看不慣婁師德和自己平起平坐,因此,平時擠兌起婁師德來,狄仁傑都是不遺餘力。
狄仁傑雖然時下升到了高位,但他的家世卻一點也不顯赫,狄仁傑的父親也只是做過夔州長史而已。狄仁傑本人早年似乎也沒什麼出衆之處,因爲他僅僅是以明經出道。在唐朝以明經出道的人往往會很受人歧視,明經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似乎很近於今天的自考文憑。家庭背景一般,加上明經出身,似乎註定了狄仁傑很難出人頭地。
什麼是明經出身?明是知道了解的意思,經可以理解爲四書五經裡的經。明經可以理解爲這個人讀懂過經書,只能代表他識字,僅此而已。所以狄仁傑看不慣那些正規考試考進官場的學子,尤其是能力不行,只會讀書的傢伙。他只看重能力,而婁師德就是這種他看不慣的人。
但是,婁師德是個信奉唾面自乾的人,任憑狄仁傑怎麼欺負,他似乎都不放在心上,而且似乎也沒什麼怨言。這樣一來,反而讓外人都看不過去了,他們認爲狄仁傑連老婁都不放過是不是有些太過火了。
但大家都知道狄仁傑向來自高自大的秉性,所以也沒有一個人敢出來調解此事。最後,連武則天也看不下去了,她只好親自出面做狄仁傑的工作。
有一天,散朝的時候,武則天留下狄仁傑,聊了幾句,武則天單刀直入地問狄仁傑:“我這麼重用你,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狄仁傑答得也很乾脆:“我是一個從來不知道依靠別人的人,而皇上您最後居然重用了我,我想一定是因爲我的文章出色外加品行端方。”
儘管這樣的回答在武則天意料之中,但是狄仁傑的口氣還是令她有些小小的不快,她呷了一口茶,又咽了一口唾沫,儘量用平靜的語氣說道:“狄先生啊,這你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當年,我對你其實一點了解也沒有,爲什麼想起來提拔你啊,全仗有人在我面前推薦你。”
這次輪到狄仁傑吃驚了:“真的???我怎麼想不起來會是誰推薦了我呢?”
“給你三次機會,你猜一下吧?但我想,就是給你十次機會你也猜不出來!”
狄仁傑是個聰明人,見皇上這麼說,就順口答道:“那就請皇上您直接告訴我好了。”
“告訴你吧,你能有今天,靠的不是別人,而是婁師德,就是他在我面前三番五次地推薦你!”武則天似乎看出來了狄仁傑的驚詫和難以置信,她隨即讓侍從取來檔案櫃,笑著對狄仁傑說:“你自己去打開看一下里面的東西吧?!?
wωω ?тт κan ?C ○
檔案櫃打開了,十幾封寫給皇上的推薦信一一呈現在狄仁傑面前,這些推薦信的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推薦狄仁傑擔任重要職務。十幾封推薦信的作者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婁師德。
這一下輪到了狄仁傑無地自容了,原來自己能有今天,靠的全是婁師德當年的大力推薦。自己不領情也就罷了,誰知自己還時時打擊婁師德。而更令他慚愧的是,婁師德居然從來不居功自傲,居然一直默默承受冷嘲熱諷而不作任何解釋!
這件事對狄仁傑是個不大不小的諷刺,讓他不由得反思自己走過來的歲月。以至於此次被婁師德一個口信就呼喚到了武周陣營,一點也不怕女皇將他砍了。女皇爲什麼砍他?因爲他做過兩件事情,利用武則天對他的信任,徹底將武氏的根基給斬斷了。
在他爲相的幾年中,武則天對他的信任令其他人望塵莫及。譬如,武則天常稱狄仁傑爲“國老”,而很少直呼其名。對於老年的狄仁傑,武則天更是顯示出了溫情的一面:朝堂之上,武則天特許狄仁傑不用跪拜;武則天還曾多次告誡朝中官吏:“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指狄仁傑)?!?
殺伐果斷的武則天對狄仁傑可謂優渥有加。在武則天的朝堂裡,狄仁傑地位之崇高,無人可出其右。這讓狄仁傑有機會對武則天之後的繼任者作出從容安排。
武承嗣是武則天的侄子,一直渴望成爲太子,而武則天則猶豫不決。狄仁傑抓住機會,以親情打動武則天。
狄仁傑對武則天說:“立太子之事,事關重大,有很多因素應該考慮進去,但第一要考慮的是自己。無疑,人都是要死的,因此,我們才需要選定接班人。如果接班人選得好,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將被執行,自己的靈位也能被後人供奉;如果接班人選得不好,那麼自己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推翻,自己將來的靈位也會被人拋棄?!?
古代人很重視祭祀,尤其是對祖先的祭祀,更重視自己死後會不會有人祭祀。滅了對方的國家,如果保持對方對祖先的祭祀權利,這就是一種很大的仁德。而祭祀,也是權利的象徵。
武則天生前不怕任何人反對,因爲她可以將反對者都殺了,用來維持自己皇位的正統性。可她死了怎麼辦?古人很重視自己在鬼界的地位,認爲人間的祭祀規模直接可以決定鬼界的身份地位!
狄仁傑瞭解女皇,繼續說道:“也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選擇接班人首先應該選擇在血緣上和自己最近的人——只有血緣最可靠。最現實的方法就是,您應該立您的親生兒子爲太子。如果您立了您的兒子,將來您就是皇帝的母親,配享太廟也是理所當然;而您要是立了武氏的後人爲太子,那麼將來您只能是未來皇帝的姑母,讓侄子爲姑母立廟,這事似乎有些懸!”
很顯然,狄仁傑的話對於武承嗣很有殺傷力,但最終也打動了武則天。她決定立自己的兒子爲太子,武承嗣最終失去了繼承武則天皇位的可能。
這就從體制上保證了狄仁傑不會被武承嗣清算,作爲副產品,李唐王朝也藉此完成了復辟。
爲了確保自己死後武承嗣不會死灰復燃,狄仁傑生前還精心挑選了自己的接班人,此人就是張柬之。
有一天,武則天向狄仁傑徵求宰相人選,狄仁傑毫不猶豫地說:“荊州長史張柬之是個難得的人選,這個人雖然老了些,但卻是真正的宰相之才。這個人一輩子沒被人發現,如果您用他做宰相,他一定會爲國家鞠躬盡瘁?!?
於是,武則天將張柬之的官職由長史升爲司馬。過了一段,武則天又讓狄仁傑推薦宰相人選,狄仁傑笑了一下,說道:“我以前曾經推薦過張柬之,到現在也沒見您用這個人啊。”
武則天說道:“怎麼沒用???我早就把他升爲司馬了。”
狄仁傑不慌不忙地說:“我給你推薦的是宰相人選,您卻讓他去做司馬,當然算沒有任用?!贬醽?,張柬之果然被任命爲宰相。
隨著歲月的流逝,武則天已經是風燭殘年,她已很難有效地控制局勢,客觀上看,李唐復辟的時機已經成熟。狄仁傑大力推薦的宰相張柬之果然沒有辜負狄仁傑的期望,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張柬之毅然決定起事,僅僅用了半個時辰,政變就宣告勝利。
取得勝利後的張柬之,手裡提著武則天所寵愛的兩個面首——張昌宗、張易之的人頭來見武則天,此時,武則天已經無力迴天了。
不知當時的武則天,在盯著張柬之發呆的時侯,有沒有想起來張柬之的推薦人狄仁傑來。
其實,武則天想起想不起狄仁傑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爲,不久之後,唐中宗又要登上皇帝寶座,李氏將重掌乾坤。等這一切塵埃落定之時,狄仁傑生前所作的安排也被鄭重表彰。狄仁傑先是被追封爲司空,後又被追封爲樑國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於狄仁傑是否神探,這點毋庸置疑。他擔當大理丞(最高法院院長,親自審案)期間,他曾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記錄: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到一萬七千人,但是卻沒有一人喊冤。一時間,狄仁傑成爲世人推崇的神探!而且他的復活比較奇怪,是直接在某個有點胖胖的可愛演員身上進行了靈魂甦醒。以至於把公孫厲嚇了一跳,急忙喊來妻子陳燕一起瞻仰神探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