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雖然知道趙雲去凝聚戰魂了,但不清楚趙雲的戰魂是什麼,究竟是白馬義從,還是劉備的白耳精兵。又或者,兩者都有?
“恭喜弟弟,七星神將已據其三。待七星圓滿,弟弟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黛姬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在公孫策身後,公孫策扭頭見黛姬仰望星空。星空中七顆星星個個明亮,卻只有勺柄三顆星星光滑閃爍之間有著一股神韻。
“姐姐,剛剛趙雲復活,現在已在北斗第五星玉衡星上凝聚戰魂。只是有一件事情我想不明白,還希望姐姐點撥一下。”
“說說看,我也好奇你會有什麼事情想不通。”黛姬還是第一次見公孫策困擾的模樣。公孫策就將自己想不明白爲什麼趙雲會效忠他的原因講了出來,這是個很實際的世界,他認爲趙雲這麼容易效忠他,肯定有他想不到的原因。
“北斗玉衡星?那就是廉貞神將嘍!弟弟知道‘廉貞七殺,流蕩天涯’的宿命麼?”
“這種宿命的人註定了要在外奔波,適合的職業除了商人外就剩武職了。趙雲一生的品行可以說是廉貞,一生的宿命也如廉貞宿命一樣,在外浪跡,無法安頓下來。”
黛姬慢慢的解說,公孫策也算明白了。趙雲是真的厭倦了連年在外征戰的生活,所以想過安穩的日子。
趙雲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毫不出彩,似乎就是混蜀漢俸祿過日子的醬油衆,次子趙廣跟著姜維征戰沓中臨戰戰死。比起趙雲的輝煌一生來說,兩個兄弟顯得有些悲劇。原因就是本事不行,趙雲這麼強怎麼不把一生本事傳下去?
可能就是趙雲沒時間,他一直在外作戰!就算平時可能也是待在軍隊的時間比家裡的時間長,兩個兒子缺少教導,自然就廢了。
縱觀趙雲一生,似乎和劉備一樣,如無根浮萍,隨波逐流中又苦苦掙扎。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他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剛毅任使,尤擅騎射,深受郡人景仰。趙雲長得好,有威儀,而且還有本事,這些都是當時很流行的立身本錢。常山一帶人都很敬重他,願意跟他做事。
常山真定在三國時期出了兩個大人物,一個是趙雲,另一個是張燕。兩人都很受追捧,因爲他們有本事。不過其中也有區別,追捧張燕的都是一幫青少年,因爲黃巾之亂之前張燕的職業是砍人的!而趙雲則是老幼都交口稱讚,可見趙雲爲人是不錯的。
東漢獻帝初平二年,袁紹和公孫瓚爭霸河北的戰役如火如荼。趙雲所在的常山郡歸袁紹管,但靠近公孫瓚的地盤。原有的官吏已經對地方失去了統御能力,常山父老不知道該選擇那一邊投靠。
於是趙雲被常山郡兵吏民衆推舉爲首領,他率領跟從他的吏兵投奔公孫瓚。當時袁紹纔是冀州牧,公孫瓚很憂慮冀州人全投靠袁紹,很讚賞趙雲來投奔他,問趙雲:“聽說冀州人都想依附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
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因爲我們個人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
要知道當時的公孫瓚在幽州一帶名聲很大,就連鮮卑人因爲公孫瓚的威名所懾,紛紛率部跑出塞外,不敢再跑到大漢疆域內放牧。
更有一次夜裡,邊關附近的小城被一夥餓瘋了的鮮卑人包圍。公孫瓚本人長得很帥,聲音又極爲渾厚。隔著城牆公孫瓚的聲音被鮮卑人聽到,一聽是公孫瓚的聲音,這夥鮮卑人當即就逃了。
塞外的鮮卑人很是憎恨公孫瓚,但又對公孫瓚很畏懼。於是找到畫師畫下公孫瓚的畫像貼在草人上,鮮卑人縱馬騎射,凡是有一箭射中草人上公孫瓚畫像的,無不歡呼萬歲。
可見公孫瓚對鮮卑的威壓達到了何等的程度,使得常年侵掠邊關的鮮卑人只能躲在塞外,用一種YY的方式,宣泄著他們對公孫瓚的畏懼。
那時候鮮卑人時常侵掠邊關,公孫瓚能威懾鮮卑人,那麼在邊關百姓眼中,公孫瓚就是大英雄。而且公孫瓚還主張軍屯,活命無數,也可以說是仁政之所在。
當時公孫瓚和袁紹交戰,雙方互相在對方地盤任命自己一方的官員,藉此爭奪對方的地盤,劉備和公孫瓚有舊便投靠他,劉備在青州打了幾場仗有功便被公孫瓚表爲平原相,統屬於他私署的青州刺史田楷,以拒袁紹。這時候的劉備兵力不強,就向公孫瓚借了趙雲,讓趙雲統率所部騎兵。
後來,趙雲因爲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歸鄉,劉備知道趙雲此去便不會再回來,因此握著趙雲的手不捨得分別。趙雲感動之餘,加上他與劉備之間共事的這段時間,劉備對他很是親厚。
於是在這裡,趙雲脫離和公孫瓚的主從關係,打算回家處理完兄長的喪事,就去投奔劉備。
建安五年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之後依附袁紹。守孝完畢的趙雲至鄴城求見劉備,二人同牀眠臥,關係極好。劉備密遣趙雲招募兵士數百,對外宣稱是左將軍劉備的部曲,袁紹並不知道此事。趙雲從此成爲劉備部下。
後來袁紹派劉備到汝南統率那裡的黃巾降兵,這時候的曹操袁紹正在對峙。汝南是袁紹的老家,這裡袁氏力量強盛,又是曹操的背後空虛的地方。劉備過來打算戳曹操的後,結果曹操在袁紹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將劉備打成光桿。
這次劉備放眼天下,只能劉表那裡還可以混口飯吃,就去找劉表,趙雲繼續跟隨。
建安七年,劉表令劉備北侵至宛城東北的葉縣,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防備劉備,劉備設伏並燒屯僞遁,終破曹軍於博望。這就是火燒博望坡,不是諸葛的功勞,是劉備策劃的。
趙雲於這次戰鬥中生擒了敵將夏侯蘭,他是趙雲的同鄉,自少時已相識,還在一起學藝。趙雲請求劉備放過夏侯蘭一命,劉備自然答應。
畢竟夏侯蘭是趙雲生擒的,而且和他劉備又不是什麼殺父仇人,趙雲知道夏侯蘭通曉法律便推薦給劉備,劉備任命夏侯蘭爲軍法官。
戰場趙雲生擒夏侯蘭,完全可以之後再將夏侯蘭放掉。或者在戰場上打個馬虎眼就成,直接就當沒看見不就完了。非要生擒後還要爲夏侯蘭求命,這不是脫了褲褲放氣麼?純粹的多此一舉,其實不然。
戰場上只有敵我之分,生擒敵將的功勞和價值要大於斬殺敵將,而且這是公事。所以趙雲纔會擊敗夏侯蘭,將其生擒。
戰後劉備要殺俘獲的敵將,趙雲爲夏侯蘭求情是因爲私情。趙雲這樣的公私分明,而且爲人穩重,還有一身過硬的本事,加上長得比劉備還有儀表,你說劉備心裡會不會忌憚?
其後就是趙雲人生最輝煌的時期——當陽長阪!
建安十三年,劉琮降曹,劉備南逃往江陵,曹操親率五千虎豹騎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里,終於在當陽長阪追上了劉備。此時情勢危急,劉備便丟下妻兒,僅帶著張飛、諸葛亮等數十騎向南逃逸,當時有人說趙雲北投靠曹操去了。
劉備聞言,用手戟擲向那告狀的人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不久,趙雲果然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三人都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戰後劉備便任命趙雲爲牙門將軍。
牙門將軍是什麼,主將的大帳也叫牙帳,專門護衛牙帳的就是牙門將軍!就是親兵衛隊隊長,一個保鏢頭子。看著光鮮,卻失去了統兵作戰,積累軍功的機會。
趙雲可以說是很多人眼中的三國完美武將,但是在三國裡很少獨挑大樑,即使在劉備建國後,仍然不是最主要的將軍,而他比關張黃馬魏等更加全面,如此金子爲何難以發光?這就是趙雲的悲劇啊……
縱觀劉備手下諸人,關羽驕傲自大,張飛狂暴,馬超兇殘,黃忠年老……這些人都是獨當過一面的,而且都有缺點,他們得到的卻比趙雲多,其中自然可以看出劉備對趙雲的壓制。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趙雲的完美。無欲則剛,沒有慾望就沒有把柄缺點,沒有把柄缺點領導就會慎用你,因爲不能保證他對你的控制是有效牢而固的。
趙雲不好酒色,從未向劉備要過賞賜,有賞賜也會拒絕或散給部下,深得人心,此等人物,雖無反叛之心,但劉備還是要忌憚三分,心中暗暗防備,不敢予以兵權。
關張二將與劉備情同兄弟,又是一驕一躁,難收人心。關羽在荊州那麼多年,居然沒引進一個人才,可見其能力與魅力之低下,還和劉備留下的官員鬧矛盾。所以關羽在劉備看來,還是很好控制的。
張飛撒起酒瘋大家是知道的,這樣的人誰會跟隨?黃忠是劉備收服的降將,但是極有氣節,年紀那麼大,又有權利富貴,不會有啥大作爲,保住地位已經很幸福了。
馬超與曹操有仇,自己又沒有軍隊,所以不會降曹也不會反叛,即使投靠東吳,吳國也不一定就能保住他,因此此四人可以放心用,而趙雲卻只能押押後、運運糧草。
還有鎮守漢中的魏延,魏延並不是降將,他很早就跟著劉備了。劉備在汝南時魏延就是劉備的部曲,還是大頭兵一個。魏延很有能力,長相和關羽相似,性格也很像。魏延和關羽一樣善待士卒,勇猛過人,又本性矜持高遠,看不起那些一肚子心思的士人。
別的大將都會駐紮要地,擔當重任,趙雲卻留在朝中,處於監視之下。保護劉備的身家性命,是個很榮耀的職位,但是很忙,幾乎可以說是寸步不離。這樣的情況下,趙雲哪有時間教導自己的孩子?
再說,趙雲也不好讓別人來教導孩子,原因很簡單。因爲他是劉備的侍衛頭子。結交其他大臣,別人沒問題,他可就有大問題了。
“趙雲的一生,可以說是劉備毀了,就連兩個兒子都被荒廢了。這樣的情況下,趙雲怎麼可能還去找劉備,去給劉備效力?”黛姬的這句話,徹底解開了公孫策的心結。
其實公孫策自己都沒發現,他的心結不是趙雲爲什麼會投奔自己,爲自己效力。而是趙雲爲什麼會捨棄劉備!他一開始思考的方向就錯了,方向錯了,再聰明的人也會鑽牛角尖,進死衚衕。
畢竟劉備和趙雲君臣關係很早就刻在公孫策腦海,感覺這對君臣關係會很鐵。面對突然折裂的鐵,是個人都會奇怪一下。
“這下有麻煩了,以前答應劉威要幹掉趙雲的傳承者,讓他獲得趙雲的傳承的。現在趙雲作爲我的神將復活,那傢伙該怎想?”公孫策有些頭疼。
劉威是最高跟他混的人,只要劉威對他一心一意,他就不可能虧待劉威。現在的劉威因爲手下沒有天兵,只能統率隨軍的三千丁壯,負責運輸後勤。
可公孫策知道,是個人都是有潛力的。劉威此時派不上用場,不代表將來還是打醬油的命。
黛姬甩了他一個白眼:“弟弟不會真的傻了吧?讓趙雲教導劉威不久成了?”
公孫策一頭黑線,懷疑自己被封君後,是不是智商也被封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