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還是和往常一樣在繼續,上課、勞動、約會還是小青全部生活的步調,只是越接近期末,小青就更加地忙碌起來,課程都面臨著考試,雖然平時都在準備,但是最后一個月,小青還是覺得很重要,很緊張。
不似大一、大二那樣無所謂了,大三的小青真的變了,變得開始學會去在意一些東西了,特別是一些本來就應該在乎的東西,或許就像大家說的,小青慢慢地轉性了,所以小青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只是每天的勤工儉學讓小青和叢容之間有了更多的了解,而隨之而來的也是,小青覺得和叢容偶遇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食堂、自習教室、圖書館,都經常遇到,小青想著,可能大學的生活就這樣吧,雖然學校還是挺大的,但是一個人生活習慣了就很難改變,所以兩個人如果開始遇到一次,后來經常遇到一起就變得很正常了。
所以小青認為這些偶遇都是有原因的,那就是這個校園太小,這個世界不喜歡改變,小青很是調侃自己真是很聰明,連這樣的理由都能夠想出來,或許生活中,人是要時不時地對自己找個好是理由犒勞一下,獎勵一下,這樣生活就能夠有更多的動力。
但是在這件事情上,小青在后來才覺得其實自己找了個多么荒唐的理由,自己是多么的可笑和愚笨,因為她當時真的是沒有仔細的去想過,只要易寒沒有和她在一起的時候就能夠經常遇到叢容,兩年后小青才明白的,只是那時候明白了,所有的一切已經無法阻止了,只能一聲遺憾,一聲嘆息。
不過那時候,小青在遇到叢容的時候,還是和他聊聊些學習,聊聊些若有若無的夢想,聊聊學校里那些共同的新聞,甚至說說道,爭爭老子......
畢竟他們就是以這樣的話題才成為一對真的朋友的,小青覺得在現實的世界里,還有這樣的感覺的人不是很多,還在不停地呼吁著自然的人應該還是和自己“道同,謀和”的,而且多一個朋友,在小青看來也是自己的一份幸運,而且她相信真是緣分讓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不至于那么的枯燥和干澀。
不過在那段時間里,小青也覺得自己的“道”和叢容的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區別,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她覺得叢容的“道”有些虛幻,虛幻到有時候覺得自己都不太適應,小青眼里的道是一種自然,是一種隨心,而不是太刻意的強求。
但是小青沒有覺得有什么,更多的是小青在想,可能自己所了解的那個“道”還沒有達到那個高度,還沒有把自己融化到自然里去,她覺得,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認識,對很多的東西她沒有辦法去強求,既然這樣她就順其自然吧,大家在一起多一分感覺,多一分思路,多一分謀略......
她把這種分歧放到了正常的范圍,把這樣的感覺放在一個很不容易察覺的范圍。
因為她和易寒討論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易寒總是能夠給她很現實的答案,那時候小青覺得易寒總是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和現實掛鉤在一起,所以,她就把這個問題分為了三個層次,叢容在最高處,易寒卻是在基礎的層次,而自己就處在中間。
有時候,易寒總是說小青的想法太過不實際,他覺得小青的很多東西只是想法,其實一種理論能夠成為理論,更多的你應該把他和現實聯系起來,小青在當時真的是很不明白,怎么解釋,易寒就總是不能夠贊同她的意見,然后她有時候就有點覺得可能易寒還真的沒有叢容了解自己,其實易寒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遷就小青,但是在原則問題上決不妥協,這也是小青覺得有時候很依戀易寒的原因,因為很多東西是需要一個不同于己的人在身邊參謀的,不過在有時候也覺得,該怎么說呢,就是易寒的很直白讓自己有點傷心,恩,就是有那么點傷心感。
所以當叢容詢問似的語氣對小青說,“你的男朋友好象不是很喜歡和你思想,不太愛和你溝通精神層面的東西,或許你們不是同類人呢”的時候,小青沒有很堅硬的否定,但是她還是守著自己的信念覺得易寒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易寒給她的感覺就是時而陌生時而清晰的感覺,可能是易寒還是覺得自己長不大的原因吧!
或許正是這樣的誤解才導致更多的誤會,叢容的誤解,易寒和自己的隔閡,但是時間總是能夠證明很多東西的......
其實易寒和自己在一起很不容易,但是小青其實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在小青的生命里就多了很多的遺憾,越是希望完美就越是不可能實現夢想,因為永遠都會有距離和差距,直到有一天,小青明白了,可是很多事情明白了都已經是很多年以后了。
話說經常和叢容的相遇,使得小青和叢容多了很多的機會在一起侃天侃地,多了一分信任,多了一分朋友的怡然自得......
這個世界上其實是沒有偶然的,有人說不管多么的偶然都或多或少地加入了那些人為的因素,只因為有時候人容易疏忽罷了,這也是小青很多年后才明白的,只是那時候小青單純的覺得自己和叢容在校園里相遇是非常正常不過了,因為世界很小,校園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