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七十五章 那僞後不錯

“前明崇禎元年,後金兵大破林丹汗於錫爾哈、錫伯圖、英湯圖一帶,林丹汗勢力被逐出西遼河流域。崇禎五年,後金主洪太會同歸附的漠南蒙古各部大舉進攻林丹汗。後金軍冒雨西進,越興安嶺至達勒鄂漠。林丹汗不意敵軍突至,渡上都河西奔,部衆沿途散走十之七八。

後林丹汗逃至喀喇莽乃,聞追軍將至,倉猝走歸化城,又西渡黃河而南。後金軍在追擊中飛騎散發佈告,瓦解察哈爾部衆。洪太進歸化城後,兵騎四出,俘獲甚衆,土默特餘部亦降於後金...”

大順行營監國御帳中,正在進行每日長達一個時辰的“國事召講”。

這個“國事召講”實際是明代經筵制度的一種延續,乃是禮政府尚書鞏焴及吏政府尚書宋企郊二人再三奏請,陸四這才命於行營開設的。

兩位政府尚書都是前明進士出身,可能是認爲大順現在已經統一北方,並且出兵塞外,已具正統王朝基礎,而無論朝中還是軍中卻多有“流寇”習氣,諸多典章不規範,武風嚴重,文氣孱弱,此不符新王朝氣象,因此希望通過重設經筵,使大順朝漸漸向正統王朝轉變。

只是讓二位尚書沒有想到的是,監國納是納了他們的奏請,然而所講卻不大同。

明代經筵所講多爲儒家經典,即以四書五經爲基礎教材,以《大學衍義》、《貞觀政要》、《帝鑑圖說》、《通鑑綱目》等書爲輔材,鞏、宋二人也是想讓大順的經筵繼續沿用明制。然而經筵真開後,二位尚書卻發現監國竟是不令講儒家經典,反而諭令國事召講只說兩事,即國事、軍事。

羽林軍將領樊霸爲此笑道:“吊大褂子儘想好事,尚書尚書還不如上樹。”

今日主講的是兵政府尚書陸之祺,其是“命題講”,因爲昨日他便接到今日召講題爲“蒙古事”。

蒙古帝國的過去,陸四多半是瞭解的,但於近百年來蒙古之變化,以及現在蒙古之情況,卻是不甚清楚,而大順在平定西北之後必然會面臨南、北兩線問題,南線問題他不擔心,北線問題卻是要多多知曉纔好。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故開此命題講,要那陸之祺爲其講百年蒙古史。

參加國事召講的還有第二軍提督劉體純、吏政府尚書宋企郊、兵政府侍郎賈漢復、剛剛奉諭前來行營敘職的甘陝總督孟喬芳,從前線趕來的第九軍提督李成棟、李元胤、耿繼茂等將領,另外有前西營戶部尚書王國寧、禮部尚書吳繼善、吏部尚書胡默等共三十餘人。

其中吳繼善同胡默都是於鳳翔被順軍俘虜,暫在行營聽侯並無差遣。王國寧則是剛剛護送大西皇后楊氏前來行營,屬於“送婚使”。

已爲大順韓國公的孫可望並不曾前去拜見楊氏,對於楊氏自己選擇改嫁一事,孫可望雖心中彆扭,但也沒有因此生出芥蒂。

誠如陸四所言,這位大西的東府爺雄心不再。

“歸化?”

陸四頓住,這個地名他耳熟。

陸之祺忙道:“歸化城便是前明隆慶年間,駐牧於土默川的阿勒坦汗仿蒙元大都,於大青山之陽,黃河之深所建之城。城建好之後,阿勒坦汗嚮明朝請賜名,隆慶皇帝特以歸化賜之。”

“應該是在這裡了。”

帳中另有兩張大桌拼湊在一起,桌上又沙、糯米、粘土製成巨幅山川地圖。此是孫可望所置,因其精於製圖,陝西巡撫張國柱曾密奏可望繪圖極爲講究,聚米爲山,瞭如指掌,攻守佔據,實是不可多得良帥。

陸四對孫可望的本事也是肚中有數的,故而也讓其發揮特長,幹起了賈漢復之前幹過的參軍(參謀)一事。

如此既顯他大順監國對孫可望的重視,也能讓孫可望發揮生平所長,爲大順發光發熱。

孫可望長棍所指之處,陸四瞧過去看了眼,微微點頭,不出意外的話這個歸化城就是他前世的呼和浩特——青色之城了。

“此地佔據山川地形之勢,我大順將來務必要收回。”

陸四從袋中摸出煙來。

侄孫義良那邊則將早已拆開的幾包煙取出,一一散給在場文武衆人。

有抽的,有不抽的。

主講的兵政府尚書陸之祺同吏政府尚書宋企郊見狀,眉頭微皺,無它,這煙氣騰騰的,沒半點皇家氣派,倒像是草寇開會,與經筵肅穆莊嚴完全不搭邊。

可監國生性如此,二尚書也不好多說什麼,只能尋思“緩圖”。

甘陝總督孟喬芳熟絡接過煙,在桌上輕輕叩了一叩,再用火折點上。西營那三位歸降尚書都是拘束,婉拒監國賜煙。

孫可望沒接,但他抽的是自己的大煙袋。早年間隨義父征戰,大西軍的幾個“王子”們都喜歡抽菸。

陸四示意本兵繼續。

陸之祺又講了一些後,忽的說道:“...昔林丹汗爲蒙古黃金家族嫡系繼承,稱蒙古大汗,後林丹汗爲滿洲洪太所敗,其子額哲以傳國玉璽奉表降滿,漠南諸部爲洪太上尊號博格達徹辰汗。今滿洲爲我大順所滅,其傳國玉璽也爲我大順所有,依此傳承,監國當爲蒙古大汗。此法統於我大順出兵漠南、漠北,並服蒙古諸部有極大好處。”

陸之祺當年能被李自成看重,也不是吃乾飯的人物,點出了當下長城以外形勢於大順最有利的一點就是,除了蒙古諸部處於分裂互相攻伐外,就是大順從滿洲那裡獲得所謂蒙古大汗的法統。

據此法統,理論上大順也是可以同滿洲一樣號令蒙古諸部的。

雖然大順是漢家政權與蒙古人毫不相關,可滿洲人同樣也和蒙古人不沾邊。

蒙古能奉滿洲爲主,獻蒙古大汗於滿洲主,自當也能奉大順爲主,奉大順天子爲蒙古大汗。

“蒙古大汗?”

陸四“噢”了一聲,並沒有對這個大汗法統有多大興趣。他又不是李世民,喜歡勞什子“天可汗”的虛名。

其實那枚從哲哲手中獲得的所謂傳國玉璽,陸四早已找若干“專家”驗證,結果證實那塊被蒙古黃金家族所有,並對外宣稱是傳國玉璽的大印其實是假的,實爲漢篆“制誥之寶”。

當年滿洲也有不少漢官,這些人雖當了漢奸,可也不是不學無術之輩,肯定能判明這枚玉璽是假的。然而洪太君臣仍是對外宣傳得天授傳國璽,將假當真,假戲真做,除了政治上的宣傳需要外,其實也是洪太想要成爲天下之主野心的表現。

陸之祺現在將這枚假玉璽和什麼蒙古大汗法統拿來說事,便是受到洪太君臣宣傳的矇蔽。

不過,陸四暫時也沒必要澄清此事,傳國玉璽也好,漠南諸部給洪太上的“博格達徹辰汗”這個所謂蒙古大汗稱號也好,拿來做做文章也是可以的。

畢竟,蒙古人中有不少是吃這一套的。

那麼想要成爲蒙古人敬畏的蒙古大汗,就得弄清現在蒙古到底有多少大小勢力,然後將之分門歸類,必須打擊的算一撥,能拉攏的算一撥,哪些打也可以,不打也可以算一撥。

搞明白敵人是誰,以後解決起來就好辦得多。

陸之祺梳理了一下,除漠南蒙古諸部外,青海那邊有厄魯特蒙古,藏地也有一支,但這些蒙古人勢力都不太強,原因是被明朝和滿洲雙重打擊的原因,倒是漠北蒙古諸部實力強大。

“漠北蒙古主要爲喀爾喀部,其實爲西北強國,共爲七部,有三汗:中曰土謝圖汗,東曰車臣汗,西曰扎薩克圖汗……洪太在時,三汗曾遣使入朝瀋陽,定各貢白馬八,白駝一,謂之九白之貢,歲以爲常...”

“九白之貢”使得滿洲在洪太時名義上統治所有蒙古人,然而這“九白之貢”在陸四看來不過是漠北蒙古“以和平換取發展”的一種手段。

滿洲還沒有被他陸四消滅前,漠北蒙古便對漠南動手,就足以證明漠北三汗的野心。

“監國命宋權出使漠南諸部,使高傑坐鎮遼東,又使高一功復套,臣以爲我大順眼下雖兵強馬壯,然錢糧缺乏,西北太平之後還是首當南征,爾後再經略北地。”

陸之祺害怕年輕的大順監國“好大喜功”,不顧中國尚未統一這個事實,就冒然傾舉國之兵伐北,那樣的話,弄得不好就是隋煬帝的下場。

陸四這邊雖讓高一功復套,將河套地區重新收歸中國所有,但他也清楚大順眼下沒有實力學明成祖朱棣伐北,所以不管是高傑坐鎮遼東還是高一功復套,都是屬於進攻性的戰略防禦。

真要有能力伐北的話,他也不會讓宋權去拉攏漠南諸部,又犧牲自家父子的身體納那姑侄,將“滿蒙一體”變成“漢蒙一體”了。

“河套實,則西北無邊患。遼東實,則東北無虜患。將來可以兩地爲伐北根據。”

說話的是甘陝總督孟喬芳,這位孟總督自打入座之後,總是時不時的瞥兩眼韓國公孫可望。

孟話音剛落,急遞入內。

陸四看過隨手放在一邊,問孫可望道:“韓國公以爲復套之後,當如何治套?”

孫可望一怔,旋即躬身道:“聽聞監國以河套重設五原?”

陸四點頭,並說五原府城所在便是今後的寧夏省城所在。而無論是東套還是西套,都歸於寧夏一省。

“復設五原,重現漢唐盛世,指日可期,臣向監國賀!”

孫可望突然的“馬屁”讓陸四有些錯愕,但旋即也是釋然。前世歷史上這位義王降清後,對順治的吹捧那也是無節操的。

這人吶,一旦沒了雄心壯志,也就是隨波逐流,淪於俗人了。當然,也可以說是一種自保的智慧。只是孫可望不會想到他再怎麼藏拙,甚至學蕭何放高利以污自身,還是被人家滿大爺一箭射死。

陸四當然不會殺孫可望,否則也不必如此禮待於其,只是對孫可望的小心思覺得有些好笑。

離孫可望不遠的李成棟之子李元胤起身道:“既設五原,便當築城以重兵守之,不可再如前明一般輕易丟棄。”

“元胤有何想法,說與大家聽聽。”陸四笑著鼓勵李元胤將自己對於治套的想法說出。

李元胤也不怯場,當下揚聲說道首先必須從長城內遷移大量漢人充實河套地區,否則河套地區光有城,光有兵,卻無民,便是無根浮萍,難以持續。

陸四稱讚移民河套確是首要,復問可望當移民多少才能實了河套之地。

孫可望答至少十萬。

陸四問:“十萬之民出移塞外,實是浩蕩工程,如何遷民而使民不怨?”

孫可望稱移民可使三個辦法,一是重利相誘。即以河套地區土地爲“誘餌”,吸引長城內的貧苦之人前往安居。

“一人百畝不能誘來,便以五百畝,千畝相誘。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百姓亦是如此。”

第二個辦法則是遷關內盜寇罪犯往河套,倘若一縣移十犯,則一府便能移百犯,一省可移千犯,北方數省萬餘罪犯總是有的。此法還可年年持續,如前明將犯人流於西寧以充青海,數十年下去,河套地區的漢人數量必將佔據絕對主導。

“漢人多,則地寧。漢人少,則地亂。”

第三個辦法則是使一些軍隊仿效明軍屯於五原,一方面駐守,一方面開墾,朝廷則想辦法爲這些駐邊軍人娶妻,如此一代、兩代下去,亦能極大充實人口。

陸四命人一一記錄,因爲孫可望提出的移民三法都是切實可行的。

孫可望又建議要將河套地區的歸降蒙古人與遷移漢人混居,打亂其原先聚族爲部落的習俗。並且要設營莊加以統一管理,轄區內土地所產以十爲總額,官府得四,民得六。

官四民六,看上去民衆負擔極大,然而民衆卻無地主盤剝,其擁有土地規模較之家鄉極大,因此淨得利遠比家鄉要多。

如此,既能使五原民衆得實利,也能讓官府軍隊有錢糧維持。

“錢法,鹽法、朝廷也當予以理順,輔以市貿,無論漢蒙,一視同仁,用廉吏,除貪酷,河套雖失我中國百年,但必將我爲永固之地。”

孫可望又結合河套地區多被蒙古人用於牧原的實際情況,認爲還可以五原城爲中心,於附近多築小城。

“築城人力,一半軍隊,一半民夫。可諭令陝西、寧夏二省每戶出夫一人,領官米二斗,至五原交米一斗五千,餘五升給夫作口糧。每夫另給腳價銀二三兩不等,築城期間再予體恤,如此民夫樂於出役,必不爲地方亂源。”

“韓國公所言皆是良策,朝廷當一一施行。”

聽罷孫可望諸法,陸四這纔將高一功已破威寧海的好消息於衆人道出,文武自是歡喜恭賀。

“傳諭寧夏巡撫趙忠義速遣人同第一軍交洽築城之事,再曉諭蒙古諸部,叫他們速速來歸,往後各安城池,或牧馬、或耕織,漢蒙一視同仁,皆爲我大順子民,使子子孫孫永享太平。”

“如此一來,蒙古降者當絡驛不絕!”

衆人再次稱讚監國聖明。

陸四走到孫可望面前,點頭道:“河套故土已復,今西北便只韓國公義弟定國一人,望韓國公能替大順解此難題。”

孫可望欣然說道:“臣明日便往定國處,斷不負監國厚遇!”

“好生與定國說,他非降我大順,而是重歸一家,共造太平。”

陸四又交待孫可望幾句,這才結束國事召講,未與文武多言匆匆離去。

卻是要同那張獻忠僞後一會。

侄孫義良先前密言那小娘子長得不錯。

第三百四十三章 去去去,鳥的監國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怕死的跟我殺過去!第七百六十章 窮途末日東西二府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瀋陽不生還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一百七十章 龍虎鬥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五百七十七章 別打了,和談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開明鄭親王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支兵不錯!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帝豪邁歌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到底聽誰的!第六百五十四章 順妃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碩額駙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三百三十六章 都督喝的有點多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二百七十四章 濟南鏖戰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貴只能搏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二百三十章 淮安之變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軍事集團第四百五十章 順淮一家,共赴國難第九百九十四章 坐地起價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都又要變天了第七百三十七章 賞官賞銀賞女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誰人不通順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誰人不通順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五百一十章 不爭名,只爭利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八百零八章 一切拜託國公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沾血的事情大傢伙做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七百六十章 窮途末日東西二府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軍萬馬抓白袍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進京第一百九十三章 淮軍是陸文宗的了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第九十二章 破城第五百三十一章 王爺爲親王,我等爲公侯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二百零五章不跟舅舅造反可惜了第七十五章 拖家帶口造什麼反第五百五十八章 闖王與你們同在!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三百三十一章 誓將淮賊碎屍萬段(謝盟主樊霸)第六百七十二章 闖王會善待太后母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第一百七十章 龍虎鬥第六百二十一章 英俊的尼堪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貴只能搏第一百七十章 龍虎鬥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順公主的嫁妝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二百四十六章 刀切豆腐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三十七章 走投無路當流寇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紀輕輕的小姑父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左、潞右、其餘中間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清要同大明一樣不成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五十一章 幹淮安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殺我者無罪第三百零三章 虎父無犬子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親王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當寸搩!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二百九十二章 逍遙自在的大柱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陸四的指示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闖王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五十二章 淮安保衛戰
第三百四十三章 去去去,鳥的監國第四百九十四章 不怕死的跟我殺過去!第七百六十章 窮途末日東西二府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瀋陽不生還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一百七十章 龍虎鬥第七百四十三章 大西皇帝的下任人選第五百七十七章 別打了,和談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開明鄭親王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支兵不錯!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帝豪邁歌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到底聽誰的!第六百五十四章 順妃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碩額駙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三百三十六章 都督喝的有點多第五百零三章 李瞎子家當歸女婿了?第五百零五章 河南統帥 英雄貼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二百七十四章 濟南鏖戰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貴只能搏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二百三十章 淮安之變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軍事集團第四百五十章 順淮一家,共赴國難第九百九十四章 坐地起價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都又要變天了第七百三十七章 賞官賞銀賞女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誰人不通順第七百五十四章 東南誰人不通順第七百一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五百一十章 不爭名,只爭利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八百零八章 一切拜託國公了第五百九十二章 沾血的事情大傢伙做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七百六十章 窮途末日東西二府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八十八章 我們有大炮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西皇帝萬萬歲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軍萬馬抓白袍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進京第一百九十三章 淮軍是陸文宗的了第五百零四章 殺韃大會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第九十二章 破城第五百三十一章 王爺爲親王,我等爲公侯第六百二十四章 中國無虜第一千章 湖廣平,天下定第二百零五章不跟舅舅造反可惜了第七十五章 拖家帶口造什麼反第五百五十八章 闖王與你們同在!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五百零二章 闖王千歲!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三百三十一章 誓將淮賊碎屍萬段(謝盟主樊霸)第六百七十二章 闖王會善待太后母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第一百七十章 龍虎鬥第六百二十一章 英俊的尼堪第四百三十四章 周王府,闊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七百三十六章 富貴只能搏第一百七十章 龍虎鬥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順公主的嫁妝第七百三十八章 父皇,你死的好慘!第二百四十六章 刀切豆腐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三十七章 走投無路當流寇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紀輕輕的小姑父第六百六十章 我們怎麼辦?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左、潞右、其餘中間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清要同大明一樣不成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五十一章 幹淮安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殺我者無罪第三百零三章 虎父無犬子第五百三十章 破北京,封親王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當寸搩!第六百一十二章 終於等到今天第二百九十二章 逍遙自在的大柱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陸四的指示第四百八十三章 第三代闖王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五十二章 淮安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