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明鑒,現在想要插手海外貿易的確是難!”
“但正因為難,一旦能插手進去,獲得的利潤也是極為高昂的!”
“而且這種貿易一旦成了規模,做的好了,每年給朝廷增收上千萬兩白銀不成問題!”
“什么?上千萬兩白銀?”
“竟然這么多?”
一直在默默聽著朱慈烺和崇禎談話的周皇后也被這個巨大的數字驚呆了,倒是兩個皇子并沒有任何的反應。
周皇后也是從小戶人家走出來的,自然知道這是一筆如何龐大的數字。
要知道,她們后宮中皇后一年能得到的俸祿收入也不過是一百兩黃金加上兩千兩白銀,各種吃穿用度另算。
其他的嬪妃宮女太監能得到的就更少了。
這一千萬兩銀子足足可以給全皇宮的人發五十年的俸祿。
“太子你不是在哄騙朕吧?”
崇禎一時間也被朱慈烺所說出來的這個貿易利潤給驚著了。
大明如今的一年的歲入白銀加起來都沒有這么多?
因為大明的稅收大多數是以實物稅為主,實物多,白銀少。
同時各年間因為天氣災害等影響的情況下也略微有所不同。
那時候大明的稅收收入是極為混亂的。
而且大明還有幾個極為不好的制度,那就是每一個和稅收有關系的部門都可以收稅。
無論是戶部能收,工部都能從匠戶中收,甚至連兵部都可以從軍戶手中收到稅賦,這就造成了極大的混亂,統計極為的不方便。
直到萬歷初年張居正實行改革,在稅收上進行了大幅度的改變,實行了一條鞭稅收法。
將大明每年從民間收上來的各種實物通通折算成白銀,然后再上交到國庫中。
這時候,大明朝廷對于自己每一年究竟能收入多少白銀才算有了一個基礎的了解。
可惜的是張居正推行的新政在他去世之后就逐漸的廢止了,并沒有完全推行到現在。
不過張居正留下來的各種政治遺產也不少。
雖說大明如今的稅收還是以實物為準,但這實物大多數都是糧食,其他的雜色稅收很大一部分比例都折換成了銀子。
例如天啟元年,天下共有戶口983萬戶,口5165萬,田地743萬頃,田賦米2149萬石,麥430萬石。
浙江,南直隸解運京師太倉325萬兩白銀,銅錢3100萬文,漕糧400萬石。
北直隸和北方幾府解送兵部120萬兩白銀,另各省解送新兵軍餉白銀538萬兩。
全國一共加起來收入的銀子才有將近一千萬兩,這還不包括其他糧食,布匹,絲綢之類的非常值錢的財貨。
這是明嘉靖朝之后,流入明國的白銀數量極為龐大,白銀貶值了許多才有這么大的基數。
雖然說現在明朝各地因為戰亂不斷,加上天災遍地的原因稅收有了一個大幅度的下降,但是每年仍然有千萬兩銀子之巨。
現在你一年海外貿易的利潤就有這么多,怎么能不讓崇禎驚訝呢!
朱慈烺搖了搖頭。
“我怎么敢哄騙父皇呢?”
“那你這都是從哪里得到的消息?”
不過朱慈烺卻沒有正面回應這個消息,而是說起了別的事情。
“父皇可知道咱們歷朝歷代以來商稅收入最高的朝代是哪一個?”
“正是南宋!”
“憑借著對外貿易其商貿收入在南宋初年就占據二成,而且在后期還在不斷的提高著,到了南宋末年商貿收入的比重甚至達到了八成之多。”
“以南宋偏安一隅的地方能成功抵抗金人蒙古數百年,商貿收入可是占據了很大的因素!”
“而我大明呢?自太祖規定的商貿稅收為三十稅一之后,萬歷年間的全國商貿歲入才有幾十萬兩。”
“現在更是可笑的只有不到一萬兩,父皇想過其中的關竅嗎?”
崇禎聽了之后一陣默然,他如何能不知道其中的關竅?
萬歷皇帝之所以能有這么多的商稅還是因為他派遣了大量的內宮太監去各地督稅監稅。
不過是收了幾十萬兩便被朝中的言官猛烈抨擊,給安上了一個與民爭利的帽子。
他們這些后世的皇帝更是沒辦法去對抗日益龐大的文官集團,能收上來的商稅那就更少了。
“太子你有什么想法?”
“眼下正如你所說的各地的海外貿易都掌控在地方大族的手中,而且朝廷的財政目前都仰賴東南供給,咱們如何能虎口奪食?”
大明歷朝的皇帝不是沒有垂涎過海外貿易的巨額利潤,實在是斗不過那些走私家族啊。
文宗皇帝就不說了,被儒家完全的洗腦,根本不會去主動想起海外貿易的事情,所堅持的任何事情只要文官稍有激烈反對的苗頭就會停下。
宣宗皇帝可是在明世祖的熏陶下長大的,在即位后立刻就想要重新恢復永樂年間下西洋的局面。
可是結果如何?
宣宗派去太監去重建的造船廠,第二年就莫名其妙的起火,被燒的一干二凈,太監也被流寇所殺!
后世的皇帝根本就無力對抗這種地方走私大族組成的利益集團啊!
“父皇過慮了,兒臣并沒有考慮去東南進行海外貿易!”
“東南距離京師太遠,縱然能在短時間內理清國內勾結的走私組織,往來貿易一次往往也需要一年之久。”
“遠水解不了近渴,這對我大明如今的局勢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那你這是?”
崇禎越發的疑惑了。
既然東南那邊的貿易不好,那來錢的路子在哪?
“父皇,兒臣想的是從黃河出海口出發,前往高麗國,倭國兩地進行貿易,同樣能賺取巨額財富!”
“什么?高麗國和倭國?”
“這兩國不過是邊遠小國,實力低微,就算是能往來貿易,才能賺取多少錢,到時候連投入的錢財都賺不回來!”
“更何況,高麗國早就被建奴所占據了,要是貿然去朝鮮貿易的的話,一旦被發現豈不是血本無歸?”
“不妥不妥!”
其實也難怪崇禎這樣反對。
在大明之前的歷史上,高麗國早就是天朝的固有領土了。
早在漢武帝時期就滅了衛氏朝鮮后,在其管轄地先后設置了樂浪、臨屯、玄菟和真番四郡,從而將其納入了天朝的管轄。
雖然后世都屢次有反叛,更是在元朝時期高麗國重新立國了。
但高麗國直到后世都一直是天朝的屬國。
倭國就更不用說了,相傳倭國的先祖正是秦始皇時期東渡的徐福,后來也一直是蠻荒地區,從唐朝開始也一直以天朝屬國自稱。
所以在崇禎的印象中看不起朝鮮日本兩國也是正常的。
朱慈烺微微一笑,便說道。
“父皇且聽兒臣慢慢道來!”
“先說高麗國,高麗國雖然是天朝屬國,但是其人口也有近千萬,國內物產也較為豐富,各種貿易之下收獲也不容小覷。”
“尤其地處遼東后側,如果能聯通朝鮮之后,就可以從建奴后側出兵威脅其腹地,可以極大的減輕我大明遼東地區的壓力。”
“而倭國則是今非昔比,在倭國境內發現了諸多銀礦,每年產白銀數千萬兩,要是能大力貿易的話,收入并不在少數!”
“在江蘇廣州那邊也有很多是與倭國與做貿易的。”
“咱們地處北方,從山東出發前往倭國高麗國的話路程更近,往來便利,更能迅速的積累貿易財富啊!”
崇禎聽完朱慈烺的這番詳細的講解之后,不由得心動了起來。
如果高麗國和倭國真如太子所說的那樣很是富裕的話,那這個前往高麗國倭國進行貿易的想法的確是非常可行的!
往常他實在是沒有關注過大明周邊的各個屬國。
自他即位以來,國內便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局面,往年屬國來進貢的時候也都是草草了事,從來都沒有關心過。
如今聽朱慈烺的意思,是可以從這兩國中獲得巨大的利潤,這讓崇禎恨不得現在就將負責交往屬國的官員叫入宮內好好的問詢一番。
可崇禎最終還是按捺住了這個想法,現在并不是最好的時機。
而且這件事不宜大張旗鼓的做,要悄悄的做,不然朝堂上的文官們又要激烈的反對了。
“太子,如果朕將對高麗國與倭國貿易的這件事情交給你,你可愿意承擔么?”
朱慈烺本身就有意去推動這樣的事情,不過還不能表現得太過急迫,必須是讓崇禎主動提出來才行。
所以剛一聽到崇禎的話,朱慈烺雖然心中大喜,但卻不露聲色的說道。
“父皇,這前期還需要仔細的籌辦一番才行,具體要到什么時候才能進行第一次貿易還不好說。”
“而且在前期籌辦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各式的麻煩,這樣的話?”
“無論需要什么支持朕都可以允了你,大膽的去做!”
聽到崇禎的表態支持,朱慈烺這才放心的點了點頭。
“好,父皇請放心,等兒臣回去之后就商議這件事怎么做,一定會盡心盡力的去籌備,爭取早日能從對高麗國和倭國的貿易中賺到錢財!”
崇禎聞言滿臉的喜色。
“好好,如果有什么解決不了的時期就及時的來找朕,但是在籌備期間一定要保密,明白么?”
朱慈烺略微思索就能明白保密的重要性,就點點頭。
“父皇放心,兒臣曉得!”
又成功的解決了一樁大事之后,朱慈烺心里的一塊石頭也落了地。
有了崇禎的保證,關于海外貿易的諸多準備就能順利不少了。
尤其是可以征調全國各地的工匠以及各地的物資調集,通關憑證等事情上就能享受到諸多便利。
在談論完海外貿易的事情之后,朱慈烺又在坤寧宮逗留的一會。
“父皇,母后,時間也不早了,兒臣就先告退了!”
“好,太子你舟車勞頓,也早點回去休息吧!”
“是,父皇!”
“慈烺,別忘了將給你準備的糕點都帶上!”
周皇后吩咐太監將給朱慈烺沒吃完的糕點都包起來,然后遞給朱慈烺。
面對周皇后的好意,朱慈烺也只能苦笑的接下了。
在行禮告退之后,便離開了坤寧宮,返回了自己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