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28章 條件

“頻繁的人前顯聖總會讓人感到厭倦。”

遠在安南國的《明報》特約評論家五星上將李景隆如是說道。

剛剛結束了外出狩獵,李景隆收穫頗豐,他親手從森林中帶回了兩隻野兔、四個鼷鹿,還有十幾條肥美的河魚。

這些都將成爲今晚晚宴的主食。

李景隆很喜歡安南國的森林,熱鬧且富有生機,到處都是奔跑的野味,跟大明國內那些早已被獵戶“精耕細作”過的森林不一樣,至於姜星火提醒他的什麼“會說話的樹”云云,李景隆倒是沒見過。

“安南國真像個世外桃源!比起來大明簡直舒心多了!”

李景隆心情愉悅地走向自己的帳篷,身邊跟隨著幾名家將,以及數十名騎兵,隊伍裡充斥著歡聲笑語。

對此,衆人並無異議。

畢竟,在這裡李景隆就是不折不扣的安南國太上皇,什麼前太上皇胡季犛?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

李景隆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整個安南國軍隊的重建、訓練、整編,然後讓明軍的顧問團帶著這些烏合之衆,去通過剿除地方匪患,來獲取實戰經驗,從而減輕大明的駐軍負擔,儘可能地實現早日撤軍。

對於大明來說,只要有清化港這個可以駐軍並且供遠洋水師補給的契約港在手,那麼在任何時候想要插手安南國內的局勢,就都是有落腳點的,因爲安南國現在基本沒有什麼水師力量,而清化港現在已經建成了永備性質的堡壘工事羣,以明軍的戰鬥素質,少部分部隊,就足以據守數月甚至半年之久。

而且從整個地圖上來看,明軍不僅在安南國北面的交趾布政使司內有正規軍隊,而且在安南國更南面的占城國,同樣也有一部分駐軍,並且能夠命令占城國軍隊協助作戰。

現在南部的橫山關及其以北的地區,已經被安南國割讓給了占城國,安南國又失去了北部富良江防線,南北天險都不復存在,整個縮水後的國土,就是一大片平原和山地丘陵的組合,西面是山脈,東面是大海,可以說發展空間已經被徹底鎖死了。

不過這倒很合陳天平的意思,因爲對於陳天平來說,親自見證過大明的強大,他並無意像胡氏父子那樣跟大明進行對抗,而且北部那些桀驁不馴的土司,過去仗著地盤都在複雜的山區,又有衆多擅長山地作戰的“土兵”,並不聽從安南國中樞的號令,現在這些包袱,都可以甩給大明瞭,陳天平反倒可以舒心躺平了。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徵南將軍韓觀就接了這個活,現在帶著廣西都司的狼兵,與交趾都司的駐守部隊,挨個山洞溝壑地剿滅著不服從命令不肯歸順大明的土司,這正是他最擅長的領域。

以至於安南國國內的治安戰,李景隆也好打了很多。

雖然安南國國內有很多陳天平的反對者,但在佔據絕大部分比例的國土上都是平原丘陵地形,明軍的火器優勢和精銳騎兵優勢非常好發揮,屠戮這些反對者,就像是殺雞宰狗一樣。

至於這些人縮到西面的山區裡,李景隆就不管了。

倒不是完全是因爲李景隆不想早日撤軍想繼續賴在這裡過舒心日子,而是確實管不了。

這些地方,只能讓三宣六慰中的部分土司幫忙,但這些土司,實際上也是陽奉陰違,如果不是做過分,大明也確實不會因爲這些事情去跨過高山和森林去征討他們。

除此以外,對於這些反對者,李景隆認爲本就不必徹底剿滅。

畢竟,徹底剿滅反對者只對陳天平的統治有利。

可大明爲什麼要讓陳天平的統治徹底穩固呢?

總得要給他留點眼中釘、肉中刺的,如此一來,陳天平的王位坐得住,但感覺扎,就不會有那麼多雜七雜八的心思研究其他的了。

而除了這些不算繁重、完全可以交給下屬去辦的軍事任務以外,李景隆實際上還有一些必須自己出面的工作要去做,也就是維護大明在安南國內的利益。

在政治方面的很多對接工作,都交給了大明駐安南國天使館的正副天使,也就是之前來當使者的胖瘦頭陀朱勸、張。

但作爲駐紮在安南國國內的明軍最高指揮官,李景隆還有負責跟安南國王陳天平溝通,以及協調安南國國內的諸如王汝舟、陳恭肅、枚秀夫、蔣賓等親明派文官的職責。

也就是說,大明既要維持安南國國內的整體穩定,也要給陳天平留一些反對者,除此以外,在文官和武將中,也要扶持一些親明的勢力。

文官方面,自然就是這些在徵安南的戰爭中,投降了大明的安南國的中高級文官。

而除了這些人,其實在文官裡,陳天平自己也沒什麼心腹,朝堂上,大多都是胡氏父子清洗過後遺留下來的,別說對陳朝沒有忠誠度,就是對胡氏父子,也沒啥忠誠度,更別提陳天平這個血統頗有些說法的陳朝孽孫了。

而武將方面,由於現在的安南國軍隊,骨架是由之前明軍收降的安南國部隊改編而來的,並且補充了一些新兵,既然是由明軍進行訓練整編的,那麼自然也少不了明軍對於這支新的安南國軍隊施加的影響力。

除了這些,就是保證大明的商品,在安南國境內的自由流通了。

其實對於這一點而言,只要剿滅地方匪患,基本就足夠了。

畢竟安南國的朝廷,是跟大明簽了自由貿易契約的,不禁止大明的商品,通過清化港進入安南國內流通。

在這個過程中,安南本土規模不大的民間紡織業以及家庭手工業自然被徹底沖垮了,但對於安南國內的當權者和地方豪強來說,卻是一件收益極大的事情。

因爲大明的商人,只負責把貨物運輸到安南國的港口,至於深入尚處於部分戰亂狀態的安南國內陸進行分銷,則是安南國國內權貴們委託的安南商人進行的,而這些安南商人,作爲一級分銷商,會在各個城池州府,將貨物進一步分銷給在當地佔據實際統治地位的地方豪強們作爲二級分銷商。

實際上,大明的商人當然也想深入安南國內的內陸,把這些包括商道和分銷在內的利潤,一口都吃下去,但問題的尷尬之處就在於,他們辦不到。

除了治安因素以外,大明商人剛剛獲得官方的海外貿易批準,整體勢力偏弱小,而隨著明軍艦隊的征服,他們又獲得了遠超自身銷售能力的市場,所以不得不採取這種分銷模式。

但這種分銷模式,無形中也恰好緩解了大明與安南國內勢力的矛盾,達成了某種意義上的雙贏。

李景隆一路尋思著,匯合了大股部隊以後,上千騎兵,開始向升龍府方向前進。

當然,李景隆這次外出狩獵也引得了許多升龍府內的民衆圍觀。

他本想低調行事,但耐不住那些民衆太熱情了。

在這之前,因爲與占城國等周邊國家的連年戰爭,安南國內的民風相較於其它王朝要彪悍很多,更加崇拜武力與軍功。

而這種有些畸形的崇拜,現在隨著明軍的軍事勝利,轉移到了明軍身上。

尤其是當安南本國人發現明軍的到來,似乎並沒有讓他們生活條件變得更差,而是開始四處開倉放糧賑濟災民,並且有大量物美價廉的棉紡織品隨之涌入。

雖然這些棉紡織品會摧毀安南國內相應的產業,但毋庸置疑的是,對於安南國的普通百姓來說,就目前的實際生活體驗來看,卻是明顯利大於弊的。

爲什麼?

原因也很簡單,大明輸入的棉紡織品,雖然經過了海運和內陸分銷等環節,但價格依舊顯著低於因爲手工成本而始終價格不算低的安南土布。

並且,大明的棉紡織品,不僅在價格上低廉,在質量上還高出安南國的土布不止一籌,因爲大明的棉紡織品,都是統一選擇原材料並且進行流水線生產的,質量還非常穩定。

除此以外,大明的棉紡織品花樣還很多。

毛巾、被單、長衫、裙子、內襯.可謂是應有盡有,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大明製作不了的。

對於安南人來說,他們花費很少的費用,就購買到了物美價廉的商品,在他們看來,肯定是賺了的。

總之,因爲生活待遇並沒有變壞反而變好,而這些駐紮的明軍,軍紀還算嚴明,沒有出現頻繁地、大規模地對本地居民的騷擾事件,而且幫忙剿匪的同時,還在不斷撤軍,因此安南國內的民衆,並不算討厭明軍。

在大力度的宣傳下,安南國內的百姓,有八九成都認爲,明軍是來幫助他們推翻篡位暴君的統治,恢復國內秩序的。

至於剩下的那一兩成,除了本能地討厭明軍的,就是一些有識之士了。

這種安南國內的有識之士分爲兩種,一種是“大安南人士”,認爲明軍雖然推翻了大虞,也就是胡朝對安南的統治,但同樣,也割走了安南國北部關鍵的紅河三角洲,以至於安南國失去了倚爲天險的富良江防線,這條防線對於安南國的意義,就如同長江對於華夏古代的南方政權的意義一樣.同時,對被安南國打的擡不起頭來的占城國割讓了橫山關及其以北的土地,也被這些人認爲是恥辱,是大明強迫安南做出的讓步。

另一種則是沒有這種認同感,但對於大明的經濟殖民感到擔憂的人士,安南國內當然也有能洞察局勢的聰明人,大明費了這麼大力氣,爲什麼要撤軍?除了佔領成本高昂以外,自然就是大明整體對外政策的轉變。

鄭和遠洋艦隊的一系列行動,現在在數個月以後,已經隨著各國海貿商人的往來,逐漸被傳播到了東南亞的各地。

顯然,明軍跟過去的元軍不同。

元軍不論是攻安南、占城還是爪哇,都是採用遠征征服,而後直接派兵佔領駐守的模式,明軍則完全不是這樣,明軍不管是在安南的撤軍行動還是對呂宋國馬尼拉港,亦或是三佛齊國新港的攻略,都說明了明軍對於這些海外的土地,並沒有進行直接統治的興趣。

大明所需要的,是控制關鍵航線和港口,將商品輸入到這些國家,源源不斷地獲取財富,再利用這些財富擴大生產、供養軍隊。

這個套路,已經被部分安南國有遠見的人士所洞察了。

可這沒用。

別說看破不說破,就算是看破又說破,又有什麼用呢?

大明的計策,是不折不扣的陽謀。

我也沒欺負你,簽訂的是自由貿易協定,你的商品也可以賣到大明?。?

而且,商品交易都是公平自由的,你們國家的百姓買大明的商品,那是因爲大明的商品物美價廉,如果伱覺得侵佔了你們的市場,那大可以減低售價或者提高質量,這本來就是公平競爭。

話當然是讓人挑不出毛病的,因此在安南國內士林的爭論裡,也很少有人能說,大明對安南的貿易是不公平的。

相反,安南的拳頭產品,譬如翡翠、犀角、龍涎香等等,也確實反向輸入大明瞭,這些擁有產品生產權力的地方豪強,都挺支持自由貿易的。

大明在貿易上,並沒有進行任何阻攔,只要你覺得能賣得出去不會虧本,那你就來大明賣,正常交關稅就行。

這種公平公正公開的自由貿易,在道理上,很難讓人挑的出刺來。

總之,李景隆作爲駐安南明軍最高指揮官,在安南國內的形象還是不錯的。

除了一部分安南人的慕強心理,更多的則是李景隆本人在政治作秀上所做出的努力。 在安南人看來,李景隆這位大明國公不僅僅五星上將,而且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雖然他在大明的內戰中是戰敗方,但鑑於大明皇帝那無與倫比的、怪物般的軍事能力,似乎這也並不算是什麼太大的恥辱,畢竟放眼整個已知的“天下”,似乎並沒有哪位名將能更勝朱棣一籌。

反而李景隆揍安南軍,那確實是手拿把掐。

而且,李景隆本人的形象相當不錯,身材高大、眉目疏朗,舉止間顧盼偉然,參加所有活動都顯得非常雍容有氣度,談吐也頗爲不凡。

而且李景隆基本不會表現出勝利者的驕傲自大,對於普通安南百姓而言,他們從報紙上.是的,仿照《明報》,安南國也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報紙,報紙上的報道,李景隆總是通過各種身體力行的行動,來幫助安南國的百姓。

剿滅地方匪患,開倉放糧賑濟災民,給衣不蔽體的窮人發放免費衣服,興建學校鼓勵安南國的讀書人進學並且提供公費的留學大明的名額。

在這段時間以來,李景隆顯然做了不少善事,儼然是一副大善人的形象。

至於安南國消耗了儲備糧以後遇到災年怎麼辦,讀書人留學大明的費用誰來出,這些問題就很少有人關心了,反正各方都得利了,唯一需要出資的,似乎就是安南國的朝廷,但陳天平敢說半個不字嗎?定然是不敢的,因爲一旦他進行反對,那麼不僅是跟大明過不去,還跟在這些活動中受益的社會各階層都過不去。

除了這些,李景隆嚴格約束軍紀,並且發揮了自己【練兵】的天賦,受到了安南新軍的敬畏,因此愈發地有威望。

李景隆狩獵歸來,率軍來到升龍府城門前,守門士卒恭敬地跪伏在地,並打開城門迎接李景隆入城,而他們身後的軍隊則緩慢通過城門。

這一幕看似普通,實際上卻蘊含某種信息:

李景隆的權威,已經壓過了復辟的陳朝國王。

而安南國陳朝的國王,此時就在升龍府城內,針對之前李景隆遞交的一系列大明方面的撤軍要求,進行著討論。

安南的王宮中,陳天平正端坐在王位上,其他的文臣武將亦是坐在大殿的椅子上,這一點與華夏頗爲不同,倒是頗有唐朝的風範。

嗯,這個有個小故事,大臣們站著上朝,是從宋朝開始的。

有一天上朝,趙匡胤指著奏章上說有一個人說不認識,示意讓宰相範質上前看看,可是等他爲皇帝解除了疑惑後回來發現自己的椅子不見了,其實這是趙匡胤事先就安排好了讓人給撤走的,範質和趙匡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兩個人是沒有說話,後來範質也只好站在立刻原來的位置,大臣們看見宰相都站著,也不好意思站了起來,到了第二天大臣們上朝後,發現了大殿內所有的座位都被撤退了,從此之後大臣都站著上朝了。

明朝還稍有人性化待遇,有“侍坐”這個可選項,一般年老體衰的大臣,只要不是正式的大朝會,都有坐著的待遇,雖然通常坐的是錦墩不是椅子。

說回安南國陳朝這裡,坐在陳天平下手的,就是原天長路都統、少保王汝舟,以及原三江安撫使陳恭肅。

現在王汝舟已經成了安南國的丞相,而陳恭肅,則成了副丞相。

“殿下,我認爲,應該全盤接受大明的條件。”

目前陳天平已經退掉了胡氏父子建立大虞時的帝號,也不敢搞對內稱帝對外稱王那種內外各一套的小伎倆,所以即便是朝議,也只能被稱呼“殿下”而不是“陛下”。

老謀深算的王汝舟站了起來。

他年逾古稀,頭髮花白,但精神矍鑠,雙眸炯炯有神,現在已經是安南國最德高望重的宰輔,因爲在過去陳朝的時候,他就曾跟胡季犛一起侍奉過安南國的數位先帝,又親手把胡季犛給送走了,現在論起資歷,王汝舟已經無人能敵了。

而且,在陳天平繼位時,安南國內的文官系統還有不少反對之聲,甚至連很多陳朝的老臣也都有所保留,唯獨這位老人全力支持陳天平的繼承。

這雖然是來自大明的授意,但這裡面,也有王汝舟自己的選擇。

因此,陳天平投桃報李,給予了他丞相之職,並且陳天平始終認爲王汝舟雖然年紀很大了,但腦筋清楚,在合適的時間點總能夠給出合適的建議。

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陳天平還是很重視王汝舟的建議的。

但是大明的撤軍條件,卻有些苛刻。

之前比其他國家版本的《自由貿易契約》更苛刻的安南國版本,之所以陳天平捏鼻子簽了,是因爲他沒得選。

如果他不籤,別說回安南國當國王了,就連小命能不能保住都兩說,畢竟在占城國使團傷人案裡,最後被亂刀砍死的人,可多了去了。

可是現在,陳天平畢竟登基稱王了,又已經履行完了對大明的承諾,割讓了那麼多的土地,這時候大明的撤軍條件,就讓陳天平有些難以接受了。

而大明的撤軍條件,衆臣也基本知曉了。

其他倒還好說,出錢或者是賠點面子做出有違傳統禮制的事情不是不能接受,關鍵是其中的一條,讓衆臣也有些犯嘀咕。

大明要求在東都升龍府建立單獨的天使區,並且要遷出那裡的安南國居民,天使區由大明自行駐軍保護與管理,安南國無權插手,要命的是,天使區就在離安南王宮不遠處的位置。

同時,西都清化府設爲不設防地區,清化港口劃歸明軍建立軍事基地,並且拆除從西都清化府到東都升龍府之間的防禦,大明在相關節點進行少量駐軍用以維護主要商道的安全。

清化港作爲軍事基地這件事,大明已經在做了,只不過是書面化一下,而設立單獨的天使區和在東西都商道節點進行駐軍這兩件事,就讓安南國衆臣覺得很難辦了。

而且這兩件事,還是捆綁到了一個條款裡的。

難辦,能不能不辦?

也不太行。

大明撤軍在即,安南國裡裡外外,哪怕是親明派,也想先把這好幾萬駐軍給送走,不然就像是腦瓜頂上懸著一把劍似的。

而如果不同意大明的條件,這把劍會不會馬上落下,誰也說不好。

大明的條件雖然很苛刻,但似乎忍一忍.也不是不可以?

“咳咳?!?

副丞相陳恭肅這時候慢條斯理地開口了。

“殿下,臣有一計?!?

“陳丞相快快說來!”

陳天平看著這位理論上的“同族重臣”,連忙道。

“天使區的事情,可以同意。”

還不待衆臣反對,陳恭肅捻鬚笑了笑,只道:“樹挪窩死,人挪窩活,殿下在外面數十里新建一座避暑行宮就是了?!?

此話一出,衆臣頓時恍然。

好計策!

如果認爲大明建立天使區的目的,是爲了有囤積兵力隨時進攻安南國的王宮發動政變的能力,那麼陳天平完全可以在外面建一座行宮而不是王宮,這樣大明即便是再不要臉,也不可能再開個天使區到行宮旁邊,如此一來,威脅自然就取消了。

wωw ¤ttκǎ n ¤C○

至於陳天平爲了避暑散心,特意在王宮不遠處建一個行宮,大明肯定是管不著的,從華夏的歷史上看,很多皇帝都有這種操作,根本無可厚非。

這樣一來,天使區對於王宮的威脅,也就不攻自破了。

陳天平只需要多住在行宮裡就行了。

“至於在關鍵節點駐軍維護商道安全的事情.老臣覺得也要從兩方面去看?!?

陳恭肅說道:“一方面,這些關鍵節點的駐軍,以及不能設防,確實是大明用來應對不虞之事的;另一方面,這些駐軍也確實能維護商道,減少我們的壓力,同時若是真有變亂髮生難道不是殿下的福音嗎?”

陳恭肅說的隱晦,但實際上就是在告訴陳天平,別想那麼多,躺平認命也不是不行,商道節點駐軍雖然有弊端,但要是真有人推翻你,大明也能因此快速地支援過來,不至於被阻斷道路,如果真有安南國內政變的那一天,那麼這條道無論是等支援還是逃跑,其實都是陳天平的一條救命通道。

“當然了,具體的一些細節,譬如駐軍人數、具體節點,都是可以商量的。”

陳天平思忖片刻,顯然聽懂了陳恭肅的意思。

陳天平沉吟了一剎那,下了決定,說道:“陳丞相,本王也是這麼想的。”

他微微擡起手臂,示意衆人靜下來。

“諸位,胡朝已經滅亡,現在的安南,跟以前不一樣,‘事大才能生存’,來自高麗國的經驗,我們必須牢記……”

陳天平隨後講述了自己對於高麗國因始終奉行“事大主義”而得以延續475年的看法。

不管是哪個國家強盛,唐、遼、宋、金,高麗國始終能靠著這種外交方針,維持國家的存在,而那些被高麗侍奉的大國,反倒一個個如過眼雲煙般消散,這無疑是值得小國學習的。

因此陳天平並未將大明視作敵人,反倒認定對方是安南國維持安全和穩定的保障,因此打算在主要條款上接受大明的提議,但同樣要盡力爭取維護本國的利益不受到太大損失,能夠將駐守在安南國國土上的大明遠征軍送走,對於他們來說,就已經是一個巨大的政治勝利了,不僅可以鬆一口氣,而且可以向百姓交代。

衆人皆默然,這確實是目前最合理的選擇。

而且,底線這種東西,如果稍稍後退,那麼自然是可以一退再退的。

既然不把大明視爲敵人,那麼把大明的遠征軍送走,安南國恢復自己的內政權力,同時有自己的軍隊維持國內秩序,又何嘗不是一種進步呢?

總之,這些安南國的君臣,對於自己的地位,還是心裡有數的。

第571章 終章第546章 弒君第361章 決戰【12萬字大章求月票!】第403章 拍賣第255章 千古難題,絕不可能有解!【求月票第197章 有請卡文迪許【求月票!】第171章 鄭和:馬爾代夫是哪?第300章 轉變第402章 大棋第491章 人事出獄後劇情的調查問卷第542章 震動第289章 飛天第373章 徐家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342章 站住【第三更求月票!】第186章 朝貢體系?三環外交!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373章 徐家第41章 新獄友登場第13章 國運論的疑問第39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493章 歲末第88章 詔獄驚變第261章 兼併?不【求月票!】第441章 反水第536章 登門第564章 屈服第96章 你管這叫增產仙方?第320章 拔刀第158章 詔獄掃盲班第68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500章 入港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53章 公平與平等第553章 脫困第399章 意義第351章 戰後【7K二合一求月票!】第97章 道衍來信第134章 岳飛是民族英雄嗎?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110章 真·風水學:季風與洋流第97章 道衍來信第200章 弦月之距【求月票!】第512章 思潮第483章 王制第137章 不要讓任何人知道第556章 閱艦第523章 南北第557章 建交第253章 燕校尉的真實身份【求月票!】第430章 光學第323章 審判第54章 我已開悟,立地成佛!第365章 上課第190章 地主 佃農 自耕農第129章 地理決定論:華夏與日本第179章 姜星火的試探第144章 當衆訓斥日本天皇第65章 不顧身第297章 當千第547章 市舶第83章 白銀單軌制第179章 姜星火的試探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480章 弟子第477章 煤鐵第540章 鎮海第51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389章 殺招第383章 辯經第59章 先生第268章 朕的大明是如何滅亡的?【求月票!第31章 接著奏樂,接著舞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408章 紅日【萬字求月票!】第415章 救命【求月票!】第386章 三楊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5章 黑衣宰相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第309章 升官第350章 銃斃【二合一】第398章 真實第220章 徵遼餉?徵麻餉!【求月票!】第293章 生亂第563章 歐洲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197章 有請卡文迪許【求月票!】第363章 地獄【7K大章求月票!】第446章 京察第259章 開門【求月票!】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218章 血酬定律【求月票!】第489章 捆綁第361章 決戰【12萬字大章求月票!】第217章 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求月票!第174章 《國運論》第100章 如何打壓江南士紳?
第571章 終章第546章 弒君第361章 決戰【12萬字大章求月票!】第403章 拍賣第255章 千古難題,絕不可能有解!【求月票第197章 有請卡文迪許【求月票!】第171章 鄭和:馬爾代夫是哪?第300章 轉變第402章 大棋第491章 人事出獄後劇情的調查問卷第542章 震動第289章 飛天第373章 徐家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342章 站住【第三更求月票!】第186章 朝貢體系?三環外交!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373章 徐家第41章 新獄友登場第13章 國運論的疑問第39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493章 歲末第88章 詔獄驚變第261章 兼併?不【求月票!】第441章 反水第536章 登門第564章 屈服第96章 你管這叫增產仙方?第320章 拔刀第158章 詔獄掃盲班第68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500章 入港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53章 公平與平等第553章 脫困第399章 意義第351章 戰後【7K二合一求月票!】第97章 道衍來信第134章 岳飛是民族英雄嗎?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110章 真·風水學:季風與洋流第97章 道衍來信第200章 弦月之距【求月票!】第512章 思潮第483章 王制第137章 不要讓任何人知道第556章 閱艦第523章 南北第557章 建交第253章 燕校尉的真實身份【求月票!】第430章 光學第323章 審判第54章 我已開悟,立地成佛!第365章 上課第190章 地主 佃農 自耕農第129章 地理決定論:華夏與日本第179章 姜星火的試探第144章 當衆訓斥日本天皇第65章 不顧身第297章 當千第547章 市舶第83章 白銀單軌制第179章 姜星火的試探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480章 弟子第477章 煤鐵第540章 鎮海第51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389章 殺招第383章 辯經第59章 先生第268章 朕的大明是如何滅亡的?【求月票!第31章 接著奏樂,接著舞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408章 紅日【萬字求月票!】第415章 救命【求月票!】第386章 三楊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5章 黑衣宰相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第309章 升官第350章 銃斃【二合一】第398章 真實第220章 徵遼餉?徵麻餉!【求月票!】第293章 生亂第563章 歐洲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197章 有請卡文迪許【求月票!】第363章 地獄【7K大章求月票!】第446章 京察第259章 開門【求月票!】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218章 血酬定律【求月票!】第489章 捆綁第361章 決戰【12萬字大章求月票!】第217章 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求月票!第174章 《國運論》第100章 如何打壓江南士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楼县| 延安市| 交口县| 军事| 林芝县| 靖安县| 丰台区| 惠水县| 侯马市| 仪陇县| 兴城市| 湖北省| 唐山市| 桂东县| 抚远县| 阳春市| 民勤县| 五常市| 义乌市| 平湖市| 张家界市| 视频| 西藏| 滨海县| 进贤县| 姚安县| 白朗县| 安仁县| 阳春市| 龙岩市| 通道| 开阳县| 保靖县| 商城县| 盐山县| 南江县| 德安县| 新竹县| 富民县| 佳木斯市| 新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