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

本來,長孫無忌前來面見陛下就不是來聽陛下說這些事的,而是爲了詢問朝中的非議,就在今年陛下又革職各地官吏兩千人,調任六千人,一度鬧得各道州與洛陽,乃至長安城的人心惶惶。

皇帝在御史臺養出了一羣極其善於察人與錢往來的御史,這些御史以此爲生,查探藏匿的錢財,分析人情往來,成爲了那些御史最擅長的事。

而其中最得力的御史,就在李義府麾下。

因此朝中覺得李義府爲人狠辣,很多人就懼怕他,好在執掌御史臺的是上官儀不是他李義府。

在糾正不正之風,查處官吏徇私,私收錢財之事上,這位陛下的眼底裡容不下沙子,該殺的就殺,該流放的就押送西域種樹。

說起種樹,長孫無忌心中又有感慨,西域的樹種了二十多年了,還在種著,皇帝要在西域種樹的念想從未斷絕過。

就算是種下一批樹死了,那就來年再接著種,周而復始很多年了,總算在沙州附近種出了一大片樹林。

這位陛下就是這樣的人,一件事能夠執行數十年不懈,種樹也是,處理朝政也是。

從貞觀到如今三十多年了,這三十多年足夠改變一代人,這社稷也換了一代人。

陛下正在說著松贊干布,長孫無忌就站在一旁安靜地聽著。

李承幹向內侍眼神示意,收到陛下的目光內侍忙將椅子遞上,道:“趙國公且坐吧。”

長孫無忌行禮道:“謝陛下賜座。”

聽罷兒子的話語,李世民又詢問道:“關中的新豐酒只要三錢一碗?”

李承干將手中的書卷放在桌上,重新坐下來,又道:“近年來關中的釀酒作坊多了不少,新豐酒自然便宜了。”

李世民又道:“輔機?”

長孫無忌應聲道:“老臣在。”

“當年你與朕初來長安時,那時候一碗新豐酒多少銀錢?”

長孫無忌仔細一想,又道:“二十錢。”

李世民頷首,“可以痛快地飲酒了,朕卻老了。”

長孫無忌又道:“當年與陛下共飲,亦暢快無比。”

李世民會心一笑,低聲道:“松贊干布是要將吐蕃交給你了?”

“回父皇,其實松贊干布寫的是一篇策論,當初郭正一交給兒子時就說是一篇治理吐蕃的策論,而不是將贊普之位交給朕,他也沒說要退位。”

李世民輕哼一聲,“你都是天可汗了,還在乎一個贊普之位?”

“父皇所言極是。”李承幹遞上一杯茶水道:“兒臣不在乎一個贊普之位,兒臣在乎的是吐蕃西北的大雪山,這道屏障兒臣志在必得。”

長孫無忌又接過陛下遞向自己的茶杯,這茶杯拿在手中有種磨砂的質感,這是一種磨砂質感的琉璃所制的杯子。

見舅舅對這個杯子好奇,李承幹解釋道:“本來少府監準備要做質地更好的琉璃杯,可在燒製的時候出了岔子,雖說是殘次品可拿在手中卻有一種意外之喜,偶然得之,朕很滿意。”

長孫無忌飲下一口茶水,小心翼翼將杯子放在桌上。

“松贊干布說大唐想要一統吐蕃需要下更大的決心,就像是朕當年在洛陽城殺的那些人,吐蕃的舊貴族也該抹去。”

李世民瞭然道:“松贊干布讓你殺人?”

李承幹搖頭道:“殺吐蕃的貴族不是一個上好的選擇,也不打算殺了這些貴族,兒臣明白松贊乾布的意思,將舊貴族清除就是將骨頭打斷,重塑吐蕃的筋骨,這些事中書省的十九個侍郎已議了一月之久了。”

如今中書侍郎都有十九個了,朝中的中書省多半都要坐不下人了。

李世民心中清楚,這件事終究還會交給許敬宗去做,放眼朝野只有許敬宗最適合做這件事。

李承乾道:“舅舅近來如何?”

“老臣一切都好。”

“身體如何?”

長孫無忌搖頭一笑道:“還是一些舊病,只是近來聽聞陛下處置了不少官吏,導致朝野人心惶惶,這纔來問問。”

李承乾道:“今天在昆明池有一件大事要做,不如一起去看看?”

李世民道:“好,正想去看看。”

陛下不再多解釋,長孫無忌也不想多問了,他雖年邁但心中還是牽掛著朝堂的,心中還是牽掛著李唐的社稷。

至今,長孫無忌還記得當年舅父的叮囑,“除了太子,你不論幫誰都會讓長孫家成爲衆矢之的。”

當年的自己沒有明確答應舅父,這種事不能輕易答應,他忠心皇帝,當年他還一直將李世民當作能夠託付身家的布衣之交,是君臣也是摯友。

既是摯友,就不能在皇帝的兒子之間左右,長孫無忌還有些慶幸,慶幸太子當年一直在努力爭取。

長孫無忌心想著自己這個舅舅啊……我真的幫過陛下嗎?

大概唯一的一次,也就是貞觀十九年臘月的那一封信吧,僅此一次。

李承幹陪著父皇與舅舅坐在車駕內,英公親自趕著車,護送的隊伍離開皇宮一路前往昆明池。

今天的昆明池十分熱鬧,一羣羣的鄉民圍在昆明池邊,還有官兵與軍中將士正在維持著秩序。

安排軍中人手維持秩序的人是薛仁貴與裴行儉,這兩人帶了三千兵馬。

當皇帝的車駕就要來到昆明池,早有軍中將士們將道路清理了出來,人們紛紛站在兩側,安靜地看著皇帝的車駕通過這裡,前往昆明池。

直到車駕停下,李承幹先一步下了車駕,而後親自扶著父皇與舅舅也下了車駕。

李世民回頭看去,見到了嗚嗚泱泱的人羣正在朝著這裡注目著。

這位年邁的天可汗鬚髮隨風而動,忽然向著嗚嗚泱泱的人羣點頭,動作很細微,或許遠處的人們沒有看見。

在近處有個不懂事的孩子,跑到了近處,看來是孩子的大人沒有看住,這孩子看起來只有五六歲的模樣,他向著大唐的兩位皇帝躬身行禮了。

李世民笑道:“照看好孩子。”

“喏。”裴行儉朗聲迴應,帶著孩子走到了一旁。

長孫無忌放眼看去,從這裡可以一眼將昆明池的景色盡收眼底,池水已滿,甚至不少水溢出,流淌在岸邊。

“陛下這是要做什麼?”

李承乾道:“關中就要入春了,每年的三月與九月是關中的雨季,昆明池的蓄水滿了。”

遠處的鼓聲不斷,長孫無忌擡眼看去,見到在一處乾涸的河道兩側,還有不少穿著皮甲的兵士正在搬運著沙袋或者是挖深河渠。

又有鼓聲響起,這裡的將士們用鼓聲傳訊,這裡的將士時而聚集搬運貨物,時而散開各自查驗著河渠的某處。

長孫無忌並不知道陛下的興致從何而來,就在一旁陪著。

直到天色入夜,圍觀的鄉民們也都回去,而就在乾涸的河道上還有不少將士在忙碌。

不多時皇后與寧妃,還有皇太后帶著太子也來了。

李承干將烤好的餅遞給一旁的兒子,而後繼續炙烤一條肥碩的魚,“魚是薛仁貴從昆明池抓出來的,他說這條魚最肥,就獻給了朕。”

長孫無忌看到還有火把正在揮動,將士們又在用火把在指揮,朝著遠處眺望,因河道是由高向低的,因此站在昆明池岸邊的高地上能夠看得很遠,火把像是兩條在夜裡的火龍,臥在河道兩側。

“舅舅,昆明池要開閘下方的河渠需要扛住壓力,他們在這裡挖河渠已用了半月,明天一早就要開閘了,舅舅不如與朕一起看。”

“臣領命。”

父皇與母后年邁了,所以早早就在車駕內睡下了,李承幹一直看著遠處的火把晃動著,又道:“舅舅。”

睡意濃重的長孫無忌這纔回神,道:“陛下。”

“舅舅,朕一直覺得如果一羣人共同做一件事,數千數萬……哪怕數萬萬人都爲了一件事而努力,那這件事一定很偉大。”

聞言,長孫無忌的神色中有了明悟之色。

李承乾道:“就像當初父皇東征,起初只有五萬兵馬,可後來各地的人們自願入軍不求軍械軍功軍餉,他們願意跟隨父皇一起完成東征,羣情難卻……直到東征兵馬過了十萬,二十萬……”

“父皇沒有大肆徵辟兵馬,可爲了一掃前隋遺恨,人們可以義無反顧,人們心中的血從未涼,現在朕也覺得如果千萬人能夠一起爲一件事而努力,無數人爲了一件事而不捨晝夜。”

“朕覺得那件事就是偉大的,大唐需要有偉大的事,這種事或許很少,但至少朕希望以後還會有,將來會有千萬人爲此奮鬥,所以朕要建設西域,收攏吐蕃,要讓這片大地的人們學會如何團結所有能團結的力量。”

站在後方的薛仁貴,裴行儉與太子聽著陛下的話語都沉默不語,目光依舊看著遠處晃動的火把。

翌日早晨,工部尚書徐孝德帶著他的人手腳步匆匆而來,他的官服下襬還帶著泥濘,一雙靴子都是溼漉漉的泥。

李承乾道:“吃點吧。”

接過陛下遞來的一碗粥,徐孝德忙行禮道:“謝陛下。”

剛坐下,徐孝德手中還端著碗也沒有當即用早食,而是先向陛下說著河渠的情況,爲了減輕昆明池的壓力,工部與軍中帶著兩萬人開闢了六條河渠。

等掘開昆明池的河堤,池水就會順著眼前這條主河渠流下,奔騰而下先進入主河渠,而後會分流到六個河渠,再之後流向沛水,並且在沛水兩岸增高了河堤,疏散了距離河道最近的村子。

聽罷這些話,長孫無忌也明白了爲何偏偏要在這個時候掘開河堤,到了三月就要農忙,必須抓住融雪後與春雨來之前的時節。

李承幹朗聲道:“薛將軍,裴將軍!”

兩位將軍來到近前,行禮道:“陛下!”

李承幹看了看天時,吩咐道:“辰時三刻,掘開河堤。”

“喏!”

徐孝德匆忙將碗中的粥一口氣喝完,也腳步匆匆地去吩咐事宜,昆明池邊鼓聲還在響個不停,這鼓聲要一直敲到辰時三刻,纔會停下。

那敲鼓的士兵此刻已滿頭大汗,他的手臂還在不斷舞動著木錘重重打在鼓面上,他的手臂多半已痠痛無比,可還是不斷捶打著,看來不到力竭不會換人。

朝陽緩緩從東方升起來,李承乾道:“父皇,舅舅,這裡的朝陽十分好看,父皇平日裡得閒應該多來看看。”

李世民還在吃著一碗粥,道:“朕在村子裡住著,足矣。”

徐孝德又匆匆而來,“陛下,辰時三刻已到。”

李承幹頷首:“掘開水庫。”

“喏。”

上百個民夫身上纏繞著粗麻繩,鼓聲比先前更密集了,河渠兩岸有戰馬在奔走,正在巡查河道,哪怕是河道中有一塊石頭都要檢查仔細了。

每隔三百步都會有一個高臺,高臺上有人在揮動令旗。

李承幹又道:“這一次掘開水庫事關三個縣,二十五個村子,八萬六千九百口人的生計,朝中與軍中合理動用了近兩萬人手,儘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隨著薛仁貴揮動手中的令旗,那百餘名民夫已將麻繩一端綁在了堤壩的木樁上,鼓聲忽然停下,民夫們拉動麻繩,將堤壩的木樁向著兩邊拉動。

直到有些細長的水柱從縫隙中出來,鼓聲再一次響起,四周只剩下了鼓聲沒有吆喝聲,人們紛紛退散。

堤壩閘口,水柱越來越多,直到閘門被衝開,巨大的水流衝入河渠,激起了一片水霧。

當人們看到水流安穩地落在河渠中,朝著遠處流淌而去,勞累了半月的人們大聲歡呼著。

徐孝德看著堤壩的另外一端閘門,確認會降到安全的水位後,又匆忙稟報道:“陛下,很順利。”

李承幹詢問道:“後方的分流可還順利?”

過了半個時辰,又有將士策馬而來,慌忙下馬行禮道:“陛下!分流順利,已流入沛水。”

又有傳令兵來報,“陛下,沛水河道穩固,村子與田地一切安好。”

李承乾笑著道:“告知各縣,正常春耕,可以安心地等春雨了。”

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206.第206章 真話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481.第481章 山下骨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420.第420章 戰象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274.第274章 新年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252.第252章 范陽案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323章 新爺孫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35章 越活越平庸365.第365章 宴席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32章 拜訪舅爺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71章 最劃算的買賣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58章 講學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197.第197章 叔叔們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446.第446章 寒風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第176章 唐人的城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79.第79章 家宴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6章 告老辭官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519章 待價而沽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298.第298章 中秋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386.第386章 新年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286.第286章 轉變337.第337章 “奇觀”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49章 上架感言
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206.第206章 真話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481.第481章 山下骨182.第182章 膽識與氣魄420.第420章 戰象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274.第274章 新年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252.第252章 范陽案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323章 新爺孫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35章 越活越平庸365.第365章 宴席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57章 善終的老臣第32章 拜訪舅爺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第71章 最劃算的買賣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29章 培養一個良心第158章 講學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416.第416章 空置的宮殿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197.第197章 叔叔們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446.第446章 寒風388.第388章 大赦天下468.第468章 盛世不白來第176章 唐人的城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79.第79章 家宴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56章 告老辭官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333.第333章 鄭公的交代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518章 塞人與汗血馬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259.第259章 來長安的祿東贊第519章 待價而沽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298.第298章 中秋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244.第244章 花絲鑲嵌386.第386章 新年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286.第286章 轉變337.第337章 “奇觀”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49章 上架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