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科技競爭
浮云大學走上了正規(guī),除了位于浮云城的大型圖書館之外,在浮云大學還擁有一個規(guī)模稍小,但是藏書一點也不少的圖書館,浮云大學是繼浮云城之外,另一個文化中心,一些游學而來,甚至是一些西方人,都跟著進入了浮云大學感受學習氛圍。
在浮云大學,并不僅僅是坐在課堂里學習而已,在浮云大學,有著多達上百個實驗室,各種機械的實驗,化工的小型實驗等等,在大學當中都可以開展。
由于西方人進入的數量也不少,所以在浮云大學開學不到兩個月,就開設了另外一個與語言文學一樣的選修系,外國語系,由那些精通漢語的西方人擔任課座教授,學生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選修學習,但是并不強制要求,沒有學分的要求。
在大學當中,主要靠學生自學,充當老師的技術人員只講一些原理,一些經驗,具體的一些事情還需要學生們自己動手進行摸索,而且聽不聽課并不重要,每個學期二十個學分,只要能把學分修完就算合格。
浮云大學的學習氛圍很濃厚,而且??谟质侵毓I(yè)的集中地,學生根據本系學習的知識可以抽空進入各大工廠進行實驗,甚至是現(xiàn)場觀摩等等,除非是特別機密的工廠,比如兵工廠就不允許這種實習。
其它工廠的實習并不存在什么機密,甚至冶金也是如此,哪怕是將合金配方公開,沒有浮云的龐大而成熟的工業(yè)支撐,造都造不出來。
而政務廳下達的另一個實驗命令,關于遠程通訊的研究,同時下達給了科技處與大學城進行研究,不由于目前所設立的各學科。
科技處,是浮云城當中最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集中了最聰明的人,浮云城各大工廠很多研究都是他們搞出來的,而大學城建立以后,那些初生牛犢們興致勃勃的想將科技處踩在腳下。
或者說,他們夢想著讓大學城替代科技處成為科技中心,而科技處那些研究人員們壓力也頗重,那些少年并不容小覷,在各方面都給科技處很大的壓力。
比如當初惹禍,想弄出飛行的遠程通訊器,造出導彈一樣的東西直接砸進了政務廳的那幾個少年,如今他們已經取得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成果。
丁雷、丁雨幾個少年只是想造出遠程通訊的東西,可是沒想到,最后竟然研究到軍工上面,第一代火箭筒就在他們的手上成形。
第一代火箭筒制做很簡單也很精巧,一個發(fā)射筒,普通的內壁光滑的鐵筒或是銅筒都可以,里面有三條銅制可抽換的導軌,帶有一個擊發(fā)裝置,簡單之極。
最主要的部件集中在發(fā)身的火箭彈上,由戰(zhàn)斗部和推進部兩部分組成,戰(zhàn)斗部長一尺,根據用圖不同,裝一到兩公斤的炸藥,威力不小。
最難的就是后面的推進部了,推進部使用的是特殊的火藥,一種用黑火藥與硝化棉混合而成的低成本火藥,具有爆燃,但是爆炸威力低,火焰卻很大的火藥組成。
整個彈體長兩尺半,算得上大家伙了,非戰(zhàn)斗狀態(tài)下,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手臂般粗,帶尖頭的柱子,但是尾部內藏穩(wěn)定穩(wěn),從發(fā)射筒里飛出來以后,由簧片控制的尾翼會彈出來。
整個位于待命狀態(tài)下的火箭發(fā)射筒全重五公斤,長一點二米,一個可以背起三個來而不影響戰(zhàn)斗,第一時間就被軍隊采購。
這種火箭發(fā)射器在發(fā)射的時候,由發(fā)射筒上簡單的機構進行擊發(fā)尾部的發(fā)射藥。
尾部有一個藥包,第一次擊發(fā)的時候,只引爆這個發(fā)射藥,將火箭彈彈射出二十米左右的空中,在這段距離當中,火箭彈內藏的簧片會彈出平衡尾翼,這時推進部開始工作,噴出大量的火焰,將火箭彈推射出去。
這種火箭彈靠撞擊引爆,有效射程在一千五百米左右,主要是平射,也可以仰射,仰射距離大約在兩千米左右,可以代替迫擊炮使用,不過卻沒有迫擊炮的精準度。
這種火箭筒在戰(zhàn)場上作用并不是太大,但是用來攻堅,或是用來打巷戰(zhàn)的話,簡直就是無敵利器,最適合特種部隊使用。
火箭筒有兩種型號,一種是普通型號,供應普通的正規(guī)部隊用于防守或是攻擊,另一種型號是特種部隊專用。
特種部專用的火箭筒與普通型號區(qū)別并不大,只是做了簡單的改裝,火箭發(fā)射微的壁更薄更輕,在兩端,都有用新研究制來的膠皮蓋子蓋住,用工業(yè)蠟進行密封防潮,每個發(fā)射筒里預裝一枚火箭彈。
發(fā)射的時候,打完就扔,一次使用,屬于便攜式大威力武器,與榴彈發(fā)射器配合起來,完全可以讓特種部隊放棄重量更大的迫擊炮。
幾個少年做完了火箭筒的研究之后,便投入了另一種武器的研究當中,防御型的火多管火箭炮,要求可以快速擊發(fā)射擊,可以進行大面積的覆蓋射擊。
幾個少年取得的成就,讓科技處有了很大的壓力,一個個都拼命的工作著,很快取得了最重要的一個成果,橡膠的新成果。
新型的橡膠更加軟一些,可以替代從前的硬質車輪,這種彈性更好的車輪在公路上行駛起來更加省力。
可是幾方的科技競爭并不是體現(xiàn)在這里,不約而同的將目光都瞄在了遠程通訊上,誰能解決政務廳明言最緊急需要的遠程通訊問題,誰就可以占盡上風,雖然不會有人給他們發(fā)勛章,那是揚眉吐氣的感覺可不是假的。
只是這種遠程通訊上,丁君霍也只是指點出一點有限的知識,比如電磁鐵,銅絲纏繞而成的發(fā)電機之類,而無法給他們更多的提示。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丁君霍當年讀書那會,對電學這一塊,只是鴨子聽雷霧沙沙的一片,懂得極少,少得可憐。
不過當指明了方向以后,那些對此有興趣的學生還有科技處的成員拼了命的研究起來,酸、堿可以產生電,銅線纏出來的電機再加上磁鐵也可以產生電,電流很微弱,但是電終于出來了。
電線,一根銅絲裹上橡膠皮就成了,制作簡單而有效,就是純膠的電線容易爆皮,不過在銅絲的外圍蒙上一層麻布,再浸上膠液,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你可以在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 430 科技競爭)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