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張寶生一通教育,張雷變得更加小心翼翼,一連好幾天的時間都呆在家裡面不知道搗鼓什麼東西,連製作火柴所需要的藥劑也沒有心思製作了。
就這樣一直到了臘月二十三,一大清早起來,張寶生就已經忙活開了,一口氣準備好了今天一天吃的東西,然後就小心翼翼地將竈臺整個給擦拭得乾乾淨淨。
待得張雷早上起來洗漱吃了早飯,張寶生便吩咐道:“去買點紅棗白糖枸杞回來。”
“哦。”
到了鎮上,只有過節日的時候才見得著這許多人,那賣白糖這些雜貨的鋪子更是擠滿了人,張雷暗自責怪自己來遲了,看這架勢估計沒半個時辰都排不到隊。
“爹,我們爲什麼要買這麼多糖呀?是給妞妞拌飯吃的嗎?”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女孩跨坐在父親的肩膀上,抱著他的額頭,奶聲奶氣地問道。
那個中年漢子聳了聳肩膀,幫寶貝女兒調整了一個更加舒服的坐姿,這纔回答道:“妞妞吃糖吃多了牙齒裡會長小蟲子的呢,這個可不能給你,這是祭祀竈王爺的。”說罷他清了清嗓子,哼起了北京俗曲《門神竈》:“年年有個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竈王。當中擺上二桌供,兩邊配上兩碟糖,黑豆乾草一碗水,爐內焚上一股香。當家的過來忙祝賀,祝讚那竈王老爺降吉祥。”
看著他們父女兩個越走越遠,張雷突然腦海裡想起了小蓮,不由得呢喃自語:“也不知道她現在在什麼地方?她一個弱女子,會幹什麼呢?”
買了東西往回走,在路上,他看見了三個乞丐,裝扮成神仙老翁模樣,還有女的,裝扮成仙女,挨家挨戶地叫喊討錢,這叫“跳竈王”。
有的門口還就地放上幾個籮筐,裡面擺著用松柏、冬青、石楠紮成的小把,聲聲叫賣。這叫做“送竈柴”,張雷花了兩文錢買了一束。
回到家的時候,張雷看見張寶生不知道去哪裡找了兩個舊燈籠,糊上紅紙掛在竈龕兩邊,張雷剛剛放下手中的夥計,他就招呼道:“你過來過來,寫對聯。”
張雷在那紅色紙條上寫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張寶生恭恭敬敬地將它們貼在竈口兩邊。
做好這些,張寶生拿出一個盆來,將張雷買的東西一股腦倒進去,加水和成粘稠狀,然後全部裝進模子裡面去,等到稍微乾燥一些了,便拿出來供奉在供桌上,稱之爲“竈糖”。
用糖祭竈,民間傳說有兩個用意:一是糖是甜的,竈王吃了,上天彙報時可以甜言蜜語地“上天言好事”;另一意思是糖粘嘴,竈王吃了,把嘴粘住,在王帝面前開不了口,壞話說不成。
完了張寶生又用兩根筷子,然後將幹稻草剪成一寸長的小段圍了一個轎箱,前面擺兩顆黃豆。這便是竈王爺上天時坐的轎子和寶馬的糧食了。
“唉,三百年,只不過短短三百年的時間,延續了前面的習俗,居然全部消失不見,這到底是統治者愚昧的罪過,還是人民的愚昧導致文化的消亡?”張雷看著這一切,不由得有些感慨,相比於後世那種純粹爲了應付和尋求人脈關係的過年,這纔是傳統,這纔是文化。
忙活完這些,張寶生似乎纔算是鬆了一口氣,正準備吃飯的時候,張晨回來了,他高興地說道:“先生說了,今天是今年最後一次上課,
等到明年開春了再去。”
“也是該放假了,好了,準備吃飯,下午就好好放鬆放鬆。”張雷點點頭,想必張晨這就是放寒假了,不過時間還真是夠晚的。
第二天,天才剛剛矇矇亮,張雷就被一陣悉悉索索的聲音給吵醒了,張晨和張寶生這個時候已經在堂屋裡面灑水掃地了。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是《呂氏春秋》裡面的記載,這個習俗倒是保留得比較長久,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到了這一天也是全家大掃除。
“來來來,算你最懶了,去拿鋤頭把院子裡面的雜草給除了,還有,記得那陰溝裡面的東西也要弄乾淨。”張寶生吩咐道。
傳說,古人認爲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人的行蹤,形影不離。三尸神是個喜歡阿諛奉承、愛搬弄是非的傢伙,他經常在玉帝面前造謠生事,把人間描述得醜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間簡直是個充滿罪惡的骯髒世界。一次。三尸神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間犯亂之事,凡怨忿諸神、褻讀神靈的人家,將其罪行書於屋檐下。再讓蜘蛛張網遮掩以作記號。玉皇太帝又命王靈官於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記號的人家,滿門斬殺,一個不留。
三尸神見此計即將得逞,乘隙飛下凡界,不管青紅皁白,惡狠狠地在每戶人家的屋檐牆角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宮來個斬盡殺絕。正當三尸神在作惡時,竈君發覺了他的行蹤,大驚失色,急忙找來各家竈王爺商量對策。於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於臘月二十三日送竈之日起,到除夕接竈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乾乾淨淨,哪戶不清潔,竈王爺就拒不進宅。大家遵照竈王爺昇天前的囑咐,清掃塵土,撣去蛛網,擦淨門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掃得煥然一新。
等到王靈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時,發現家家戶戶窗明幾淨,燈火輝煌,人們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王靈官找不到表明劣跡的記號,心中十分奇怪,便趕回天上,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後大爲震動,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這次人間劫難多虧竈神搭救,才得幸免。爲感激竈王爺爲人們除難消災、賜福張祥,所以民間掃塵總在送竈後開始。
將屋子清掃乾淨之後就該貼門神了,起初的門神是用桃木刻成人形懸掛在大門上,後來變爲木版畫。唐代以後,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爲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爲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第二類是“街門門神”,多貼小街門上,高約二尺,寬約一尺。這兩種門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獰惡,各手執槊鉞。第三類是“屋門門神”,較街門門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
門神貼好後便是貼春聯,最初的春聯是將門神的名字刻在桃木上,和門神懸掛在一起,後來逐漸發展成爲兩聯對稱的吉祥話了。在明代之前,春聯都還不普及,可貼可不貼,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幅春聯,以示慶賀。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
貼春聯是朱元璋提倡的,貼完春聯之後這個門上的福字,也是從他開始的。
有一年,京城舉辦燈會,歡慶元宵節。朱元璋微服出去私遊,看到一戶人家的馬燈上,畫一隻馬猴抱著一雙繡花鞋哭。朱元障認爲這是諷刺馬皇后的腳大,非常氣憤,就在這家門上寫一個“福”字,作爲記號。回宮後,立即吩咐錦衣衛,第二天早上按照他留下的記號把人抓來。在歷代皇后裡,馬皇后以賢德愛民著稱,當她得知此事後,立即暗傳旨意,告訴全城所有人家,必須在天亮之前,在門口寫一福字。第二天清早,朱皇帝派去抓人的人,發現家家都貼有福字,只有一戶人家不識字,把福字貼倒了。皇帝命令就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急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朱皇帝以爲有理,遂下令放人,一場災禍終於避免。從此,把福字倒貼,就成爲習俗。貼了春聯掛上福字,紅紅火火的也有了些喜慶的氣氛,張雷拍了拍身上的灰塵,原本想休息一下,卻看見張寶生又從房間裡面背出來一張嶄新的八仙桌,這八仙桌比吃飯的那一張要小一些,上著大紅色的漆。張寶生將桌子擺在堂屋神龕下面,又從房間裡面拿出來許多神仙畫像擺上,口中唸唸有詞:“天地三界十八佛諸神,恭迎下界,置天地桌供奉,珍饈百味,萬望笑納,獻瑞賜福……”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