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到九江市的長江大堤,黑鐵膽在一處1998年江堤決口的地方駐足了很久,他對那年的驚濤駭浪有著刻骨的記憶。
在這次抗洪中,白沙集團的小周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而他自己,手上也磨出了28個血泡。
九江襟江帶湖、依山就勢,風光奇美,是中國的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陶淵明、黃庭堅就是九江人。另外,這里還與李白、白居易、蘇東坡等500多位歷史文化名人有聯系。
出九江,行程約30公里,“躍上蔥嶺四百旋”,左轉右折,起伏盤旋,這才來到了廬山的山門。前行約5公里,就來到了有名的牯嶺鎮。
放眼望去,層巒疊嶂,云霧飄渺,好一派人間仙境。相傳周武王時,有匡氏7兄弟來此結廬求道,成仙而去,故稱廬山。這廬山是一處地壘式斷塊山,在長江南岸拔地而起,氣吞長江,影落鄱陽,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
在廬山,黑鐵膽他們游覽的路線是先參觀牯嶺的別墅群,然后走了一個環線,在錦繡谷看了如琴湖、花徑、仙人洞,在黃龍谷看了蘆林湖、黃龍寺、三寶樹、黃龍潭,又到含鄱口看了五老峰、漢陽峰、植物園。
牯嶺鎮的別墅群很有特色,大多都覆有鐵瓦,且風格各異。這處別墅始建于1885年,英國傳教士李特立以20兩黃金購得了40公頃的土地開始興建,外國富豪和國民黨的達官貴人們先后加入,至今仍保留了英、德、美、芬蘭等16國不同風格的山地別墅數百幢,成為中國“四大別墅群”之一。
1935年,國民政府開始收回租借權,這里就成為了國民黨的“夏都”,蔣介石經常在這里開會。新中國成立后,廬山也成為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開會和療養的地方。
在這里,黑鐵膽一行參觀了共產黨的“八大”會址,國民黨的培訓基地,大家紛紛合影留念,都想以自己的方式融入那無法企及的歷史洪流。
黑鐵膽記得自己在很小的時候,曾看過電影《廬山戀》。這部電影也大大提升了廬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為此,廬山風景區專門興建了一座小型影院,每天從早到晚放映這部影片。“游廬山,看《廬山戀》”,成為廬
山多年來一個固定的旅游項目。據統計,到1999年,《廬山戀》已在這家電影院里放映了6300余場。
聽當地人講,就在不久前,也就是2002年的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已正式授予中國電影《廬山戀》“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是第一部創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的一部。
仙人洞的名氣很大,卻沒有什么看頭。那洞只有幾間房子大,不過是一處小巖洞罷了。只不過相傳這里是呂洞賓的修仙之處,煙火倒是挺盛。洞內有一處往下滴水的地方,也被神化了,不少人都要用手捧著,往嘴里送,乞求平安和智慧。
在前往“三寶樹”的路上,黑鐵膽倒是被這里的古松、水杉和翠竹所陶醉。整個是遮天蔽日,能把人的心和肺全部綠化了。所謂“三寶樹”,是有兩棵柳杉和一株銀杏,每一棵都要幾個人才能合抱。在含鄱口,極目遠望,廬山美景盡收眼底。遠方的五老峰,經人指點,真的有點逼似偉人毛主席的臥姿,那額頭,那身姿,活靈活現。據說,現在當地人正在建議將五老峰更名為偉人峰。
在栽種了3400多種植物的廬山植物園,大家席地而坐,高談闊論。黑鐵膽提議,對有關廬山的詩詞,看誰背的多。
一時間,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白居易的《琵琶行》、《大林寺桃花》,蘇東坡的《題西林壁》、《石鐘山記》,毛澤東的《登廬山》、《為李進題照》等名篇佳句,奔涌而出,大家不禁感嘆,這廬山可真是一座文化名山啊。
大家在山上的綠野山莊吃了一頓,300塊錢一桌。大家嘗到了廬山有名的“三石”――石魚、石雞和石耳。
這石魚其實就是西山縣深山溪流中的小白魚,不過在這里長的更慢,據說生長8年的石魚,最長也不超過1寸。咬在嘴里,相當筋拽,口感很好。不少人也買了袋裝的咸魚,準備回家做湯喝。石雞,其實是山里的一種青蛙,在西山縣大概就是田雞。這里的石雞個頭倒是挺大,也有烤著吃的,離得很遠,就感到香味撲鼻。石耳,是一種長在石頭上的菌類,類似于西山縣那里的木耳,不過木耳是長在木頭上的。石耳的
口感不如木耳,吃起來發硬。
王西山說,石雞,石雞,我還以為是山上的野雞呢。沒有想到,原來是青蛙。
黑鐵膽說,很多事情,不親自到實地去察看,很容易憑想當然下結論。
當晚,他們就在九江市區住了下來。
第二天,他們就前要往此次出行的最后一站——井岡山了。
清晨6點黑鐵膽他們就出發了,從廬山到井岡山全程400公里,他們要走5個小時。
中午,大家在毛主席曾住過的“井岡農家”,大家吃了一碗紅軍當年的主食——紅米飯,又專門吃一道紅軍當年常吃的野菜——紅軍菜。
吃罷飯,大家開始換裝。同志們穿上紅軍服,挎上駁殼槍,都顯得格外精神。大家背著斗笠、米袋和道具槍,重新走上了當年朱毛紅軍的挑糧小道。這條路從黃洋界山下的大隴村一直到黃洋界哨口,全長3.1公里。這條蜿蜒曲折的羊腸小道,我們差不多走了兩個小時。一路上來,同志們氣喘吁吁。大家這時對朱老總的扁擔精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在黃洋界哨口,黑鐵膽不禁回想起了當年的那場著名戰斗。1928年8月30日,四個團的敵軍攻打黃洋界。當時山上只有紅31團1營的兩個連。打到下午,紅軍子彈所剩無幾,靠石塊御敵。在此關鍵時刻,紅軍扛來一門壞的迫擊炮和僅有的三發炮彈。前兩發都是啞炮,第三發炮彈瞄準敵人山下的指揮部,隨著一聲口令,只聽“轟”的一聲,炮彈不僅響了,而且正中敵人指揮部。剎時間,黃洋界上歡呼聲、號角聲、鑼鼓聲連成一片。
敵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聲勢嚇壞了,竟誤以為主力紅軍殺上山來,于是連滾帶爬收兵下山。在這次漂亮的黃洋界保衛戰的關鍵時刻,我軍僅有的一門迫擊炮和一發炮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毛主席曾為此專門賦詩《西江月•井岡山》以表達勝利之后的喜悅。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黑鐵膽想,一發炮彈就扭轉了一場戰斗的形勢,這恐怕也是一個世界吉尼斯紀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