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交戰雙方均未公佈“5.1空戰”的詳細情況,所以只能根據少得可憐的官方消息與媒體披『露』的“內幕”加以分析猜測。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英國皇家空軍的兩架遠程巡邏機在5月1日凌晨就到達了南大西洋上空,並且在距離馬島大約1000千米的大洋上空盤旋待命。爲了確定快速船隊是否還在錨泊地,守衛斯坦利港的皇家陸戰隊再次派出偵察部隊。因爲裴承毅早就做了準備,讓閔瑞麟率領的華安軍團進入了戰備狀態,所以皇家陸戰隊派出的3支偵察小分隊全軍覆沒,根本沒能完成偵察任務。
由此推斷,皇家空軍很有可能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開始行動。
也就是說,在沒有收到皇家陸戰隊的第一手情報的情況下,皇家空軍就派出可f-42a機羣。
災難從這裡開始了。
雖然在當時看來,裴承毅出動僱傭軍團,將皇家陸戰隊的偵察兵當在錨泊地之外,很有可能不想與皇家空軍“正面衝突”,畢竟阿根廷空軍的實力相當有限,即便擁有一批由共和國飛行員駕駛的先進戰鬥機,在配合力量不到位的情況下,很難在攔截f-42a的戰鬥中佔到便宜,最理想的選擇不是硬拼,而是保存實力,等到其餘18架j-14s完成改裝後,再尋找機會對付皇家空軍的f-42a。但是稍微理智一點,再結合裴承毅的『性』格,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認爲,裴承毅絕對不會避戰。換個角度看就會發現,打掉皇家空軍僅有的12架第五代重型制空戰鬥機的意義非常重大,而且今後不見得有如此好的機會了。
隨著皇家海軍的特遣艦隊在5月5日到達戰區,就算快速船隊沒有完蛋,還在執行運輸任務,也不需要動用皇家空軍的重型戰鬥機,完全可以使用特遣艦隊的艦載戰鬥機。按照英軍的作戰模式,特遣艦隊到達後,皇家空軍主要有三個任務,一是出動大型預警機與遠程巡邏機爲特遣艦隊提供支援,二是出動f-42a戰鬥機執行一些艦載戰鬥機執行不了或者風險過大的作戰任務,三是爲特遣艦隊補充f-46a戰鬥機。
事實上,皇家空軍已經開始執行第三個任務了。
雖然皇家海軍按照“遠洋獨立作戰”的標準建造了3艘超級航母,但是在採購艦載戰鬥機的時候,皇家海軍卻格外吝嗇,不但沒有按照“輕重搭配”的方式採購如同f-42a的重型制空戰鬥機,甚至沒有采購足夠多的戰鬥機。按照“喬治五世”級的設計指標,在標準情況下搭載2個大隊的48架戰鬥機,在戰時最多可以搭載3箇中隊的72架戰鬥機,並且預留至少6架戰鬥機的停機位(“喬治五世”號服役後,皇家海軍對其載機能力做了測試,雖然證明可以搭載84架、甚至更多的戰鬥機,但是在達載84架戰鬥機與必要的支援飛機的情況下,航母的航空出動率將大受影響,要想保持戰鬥機數量與航空出動率就得減少支援飛機的數量,而這又會大大降低艦載戰鬥機的作戰效率,結果是得不償失,所以皇家海軍早就做出規定,只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才配備84架戰鬥機,即便是在戰時,也最多隻能在搭載72架戰鬥機的基礎上增加6架備用戰鬥機)。
正是因爲皇家海軍只能採購2艘航母的戰鬥機,皇家空軍纔不得不放棄f-42a加f-54a的“高低組合”,不得不用f-46a做主力戰鬥機,僅採購了少數f-42a戰鬥機。從某種方面看,這是英國人精明的表現,畢竟統一空軍與海軍的戰鬥機,能夠節約大筆經費,比如統一後勤保障標準每年就能節約數十億國防開支。更重要的是,戰時情況下皇家空軍與皇家海軍可以相互依託與相互支持,皇家空軍的f-46a只需進行小範圍的改進,比如使用更加粗壯的起落架,就能在航母上降落,並且從航母上彈『射』起飛,能夠完成80%以上的艦載型f-46a的作戰任務(因爲皇家空軍f-46a不是艦載型,所以無法在最大起飛重量下從航母上彈『射』起飛,也就無法執行一些需要比較極端的作戰任務)。
早在戰爭爆發前,也就是喬治參加集約西約集團首腦會晤的時候,英國就從美國獲得了一大批用來改裝f-46a的零部件。阿軍還未登上馬島,皇家空軍就開始改裝f-46a。因爲按照皇家海軍的安排,只能從隸屬於“復仇”號航母戰鬥羣的vc-2艦載航空兵聯隊中抽調1個大隊的戰鬥機,需要由皇家空軍提供1個大隊的f-46a,混編後再編入“喬治五世”號的vc-1與“皇家方舟”號的vc-3艦載航空兵聯隊,所以特遣艦隊能夠及時做好準備,從撲茨茅斯港出發,與皇家空軍的積極配合不無關係。
當然,皇家空軍需要提供的不是1個大隊的f-46a,而是3個大隊。
正是因爲另外2個大隊的f-46a的改裝工作沒有到位,皇家海軍纔不得不從vc-2聯隊抽調1個大隊的戰鬥機,並且讓僅僅只剩下24架艦載戰鬥機的“復仇”號航母留在撲茨茅斯港,得到皇家空軍的2個戰鬥機大隊後再上路。也正是因爲“復仇”號沒有及時南下,所以皇家海軍沒讓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跟隨特遣艦隊南下,在只有兩艘航母的情況下,即要奪取制空權與制海權、又要打擊島上的阿軍、還要掩護登陸艦隊,遠遠超出了特遣艦隊的能力範圍。按照皇家海軍的安排,如果皇家空軍的f-46a能夠及時到位,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將跟隨“復仇”號航母戰鬥羣南下;如果皇家空軍的f-46a不能及時到位,就得考慮在特遣艦隊奪取了制海權與制空權之後,讓登陸艦隊與運輸船隊提前南下。不管怎麼樣,因爲皇家空軍沒能及時提供足夠多的戰鬥機,所以皇家海軍不得不將三分之一的兵力放在自家花園裡面。
以現實情況來看,如果皇家空軍搞砸了,皇家海軍也沒有好日子過。
按照裴承毅的分析,隨著特遣艦隊到達戰區,皇家空軍的f-42a機羣將得到來自艦載航空兵的支援,比如可以用艦載預警機爲其提供協助,可以用艦載戰鬥機協同作戰。更重要的是,早在印度戰爭中,f-46就被證明不是一種可靠的制空戰鬥機,在特殊情況,比如需要對付敵人的預警機的時候,f-46的能力就差遠了。因此在有必要的情況下,皇家空軍肯定會出動f-42a對付阿根廷空軍的預警機。毫無疑問,阿根廷空軍承受不起損失幾架預警機的代價,因爲阿根廷空軍總共只有4架大型預警機與6架中型預警機,只要損失2架大型預警機,阿根廷空軍就無法及時爲作戰力量提供戰場信息。丟掉制信息權,等於丟掉了制空權,也等於輸掉了戰爭。
毫無疑問,裴承毅不會輕易放過幹掉f-42a的機會。
其實,從政治上講,裴承毅也有這樣的企圖。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因爲有美國的支持,所以除非能夠保證美國不會在戰爭期間爲英國提供所需的武器裝備,比如f-42a戰鬥機,不然打掉皇家空軍的12架戰鬥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但是換個角度看就能發現,只有迫使美國改變立場,爲英國提供戰鬥機,共和國纔有理由爲阿根廷補充損失的作戰力量。到時候,大不了雙方都心知肚白的做小動作,只是不撕破臉皮而已。
相對而言,在“非公開支援”的情況下,共和國的條件比美國優越得多。
別的不說,因爲共和國在印度戰爭結束之後推行第三次軍事改革,不但有成千上萬的軍人退役,還產生了大批二手裝備,所以只要有需要,共和國可以用極爲低廉的價格、甚至以免費贈送的方法爲阿根廷提供上千架戰鬥機。雖然這些戰鬥機都不大先進,主要是j-14與j-15等第四代戰鬥機,但是極其低廉的價格有限的彌補了『性』能上的缺陷,而且阿根廷空軍的飛行員非常熟悉j-14與j-15系列戰鬥機,甚至不用針對阿根廷的要求做改進,就能投入戰鬥。
很明顯,美國沒有這麼好的“先天優勢”。
離2017年的“伊朗戰爭”已經過去了20年,在這20年間,美軍一直在小打小鬧,從來沒有與一個真正的對手戰鬥過,因此美軍不但沒有足夠多的“二手貨”,而且很多裝備也不太適應正規戰爭。換句話說,如果美國要想爲英國當局提供支援,只能從軍火商的手裡購買現貨,價格可想而知,到時候別說美國『政府』會肉痛,恐怕英國當局也不會接受饋贈,因爲債務的最終承擔者絕對不是美國聯邦『政府』。
有這麼多的好處,裴承毅就沒有理由錯過幹掉f-42a機羣的機會。
可以說,正是考慮到皇家空軍沒有其他選擇,必須在5月1日天亮前出手炸掉快速船隊,裴承毅才放手幹了一場,力爭把握每一點優勢。
因爲沒有皇家陸戰隊提供的引導信息,所以f-42a只能依靠偵察衛星在2個小時前拍下的照片來確定攻擊目標。毫無疑問,偵察衛星的照片算不上戰術情報。更重要的是,因爲馬島在高緯度地區,而且天氣已經開始轉冷,暴風雪正在形成,所以美國的偵察衛星無法爲皇家空軍提供最準確的情報,甚至無法提供可見光照片。
毋庸置疑,從一開始,皇家空軍就犯了嚴重錯誤。
快速船隊在錨泊地停了快2天了,就算裴承毅不緊張,阿軍也會緊張,利用夜間無法卸貨的機會調整一下快艇的停靠位置,或者做點別的事情,不是什麼麻煩事,反而能讓沒有多少事情可做的船員鍛鍊身體。
也就是說,轟炸行動開始的時候,皇家空軍連目標在哪都沒搞清楚。
大約在5點15分左右,f-42a機羣在馬島東南方向上,距離斯坦利港大約300千米的海面上空發『射』了24枚高超音速反艦導彈。
此時,距離天亮還有大約1個半小時。
攻擊來得很突然,但是收到的效果並不明顯。根據阿根廷當局公佈的消息,僅僅只有兩艘排水量1000噸左右的豪華遊艇被導彈擊中,其餘的遊艇都避開了導彈,並且在5月2日凌晨回到了里奧加耶戈斯。因爲阿根廷當局公佈了其他快艇的最新錄象,所以沒有理由懷疑阿根廷當局在這件事情上做手腳。
毫無疑問,就算不考慮f-42a的損失,用24枚單價上千萬歐元的導彈幹掉2艘價值僅有幾億比索的遊艇,簡直就是浪費軍事資源。
5點22分,f-42a機羣發『射』導彈後7分鐘,在其返航途中,空戰打響了。
分成兩個批次、從兩個方向上進入的4架j-14s與12架j-14ea戰鬥機對抗12架f-42a。
不得不承認,在安排作戰方面,龍宏恩確實不夠成熟,至少考慮得不夠周到。
雖然他早就料到f-42a機羣有可能從東南方向上發起進攻,但是他沒有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並且將攔截機羣放在東南方向上。事實上,以戰場情況來看,就算阿根廷空軍沒有在下半夜轟炸馬島,皇家空軍的f-42a機羣也不大可能從西北方向上進入,因爲轟炸馬島的戰鬥機有一半以上是從西北方向上進入的。
這個失誤,讓阿根廷空軍錯失在了f-42a發『射』導彈前將其擊落的機會。
另外,j-14s也不是萬能的。
第二次馬島戰爭後,共和國以第三次軍事改革爲名,延遲了採購j-16c的時間,不是因爲軍事改革不需要新式戰鬥機,而是因爲無源探測系統暴『露』出來的問題,讓共和國空軍決定花更多的時間完善j-16c。事實上,共和國空軍最需要的就是j-16c,因爲在大批j-14系列戰鬥機在印度戰爭之後已經達到了壽限,而且不具備延壽的價值,j-16a則因爲j-16c的出現而未能成爲空軍的主力。隨著大批j-14系列戰鬥機陸續退役,共和國空軍必須在2040年之前採購200架j-16c,不然戰鬥力將受到嚴重影響。
f-42a機羣在發『射』導彈前15分鐘,也就是距離發『射』點大約400千米的時候將飛行高度降低到了50米以下。此時南大西洋上波濤洶涌,平均浪高超過15米。雖然在5點10分左右,也就是f-42a發『射』反艦導彈前大約5分鐘,2架在馬島東南方向上巡邏的j-14s距離英國機羣只有200千米左右,而無源探測系統對f-42a這類大型戰鬥機的探測距離不會少於250千米,但是受到海浪干擾,j-14s並沒發現f-42a機羣。直到f-42a發『射』了導彈,j-14s才截獲目標。
遲到總比不到好。
因爲要確保加油機的安全,加油會合空域離馬島2000多千米,所以f-42a在發『射』完導彈之後不能全速返航,不然就無法與加油機會合了。
可以說,這是不幸中的萬幸。
f-42a以1.6馬赫的巡航速度返航,而j-14s已經以2馬赫的速度開始追趕。更重要的是,在馬島東北方向上巡邏的2架j-14s與6架j-14ea已經接到消息,正在以同樣的速度從北面包抄f-42a機羣。
可惜的是,在馬島西北方向上巡邏的2架j-14s與6架j-14ea,以及緊急起飛的18架j-14系列戰鬥機都來不及趕到戰場。
依靠擔任協調指揮任務的預警機,2個編隊的j-14戰鬥機實時交換著信息。
5點25分,在馬島東北大約750千米處,2架j-14s與6架j-14ea率先向已經爬升到11000米高空,對隱身能力自信滿滿的f-42a機羣發『射』了攔截導彈。短短數秒後,f-42a機羣轉向規避。不得不說,f-42a的雷達確實夠先進,j-14系列戰鬥機只在發『射』導彈的時候打開了武器艙的艙門,並且關閉了電磁干擾系統,結果就被f-42a發現了。更重要的是,在這短短幾秒內,f-42a不但完成了轉向規避,還向8架j-14戰鬥機發『射』了攔截導彈。可以說,如果不考慮無源探測系統,f-42a比j-14s先進得多。別的不說,在幾秒鐘之內就完成攻擊與規避動作,而且利用僅有的信息解算出j-14戰鬥機的飛行航線,然後用攔截導彈以自主攻擊的方式發起反擊,別說j-14做不到,j-16a都做不到。美國戰鬥機能夠得到某些國家的青睞,與其先進的電子技術不無關係。
可惜的是,f-42a的後腦勺上沒有長眼睛,不知道後面還有8架j-14戰鬥機。
在其轉向規避的時候,一直跟在後面的j-14機羣也發『射』了攔截導彈。因爲反『射』導彈的速度足夠快,所以沒有被f-42a發現。更重要的是,領隊攻擊的2名共和國飛行員全都選擇了慣『性』加指令制導的攻擊模式。因爲制導指令不需要非常精確,只要能夠讓導彈朝著敵機飛去就行了,所以擔任引導工作的2架j-14s沒有啓動火控雷達,而是用無源探測系統截獲的信息引導導彈。也就是說,f-42a的被動探測系統再先進,也不可能知道48枚攔截導彈正迎面飛來。
5點26分,空戰結束。
在總共達到96枚導彈的圍攻下,12架f-42a戰鬥機全軍覆沒(與j-16a一樣,f-42a的主動防禦系統最多攔截4個目標),而遭到攻擊的8架j-14戰鬥機中,2架j-14s安然無恙,2架j-14ea被擊落,還有3架j-14ea被擊傷。
5點35分,東南方向上的j-14機羣到達f-42a機羣被擊落的空域。
確定海面上漂浮著10來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後,領隊的j-14s呼叫了海上巡邏機,然後帶隊返航。
因爲交戰海域的海水溫度接近冰點,所以當阿根廷空軍的遠程巡邏機在2個半小時後趕到時,12名皇家空軍的飛行員已經被凍死了。
當然,皇家空軍犧牲了多少飛行員不是關鍵。
在j-14機羣回到基地的時候,裴承毅已經吃過早點,帶著一份足以讓塞隆心滿意足的報告趕望總統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