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85章 不自在

bookmark

沈峰心裡非常的不願意,心裡是一千個一萬個不想結這門親事,不想娶這個羅家四小姐,可這門親事是皇上賜的,他縱是再怎麼不願意,也只能嚥下心裡的氣,只得認了這門親事。

老夫人最是瞭解自己的兒子喜愛美色,可這事情也是沒有辦法,而且到時候多納幾個有姿色的進房就是了,所以老夫人不認爲這是多大的事情,更何況這樁婚事是皇上賜的,這是皇上對侯府的恩典。

沈峰鬱結地去了外書房。

老夫人便是立即叫了裴氏去陶然居,一起商量準備婚事的事宜,聘禮,還有新房該定在哪個院子,趁這會還有時間該粉刷的粉刷,該修葺的修葺,這些都得馬上開始著手做,這婚禮就在來年的三月,所以其實也沒有多少時間準備。

老夫人計算的同時,又是頭痛銀錢。

聘禮按照侯爺的規格,不能少,否則寒磣就失了侯府的體面,而且這是皇上賜婚的,也不能太寒磣。

這新房的佈置,也不能馬虎。

和裴氏一計量,一樣樣都需要銀錢,老夫人頓時肉痛不已。

裴氏也是帶了十二分的不願意,心裡更是對那羅四小姐十分的不滿,更多的卻是忌憚,因爲這個羅四小姐性格兇悍的傳聞,雖說只是傳言,可這羅四小姐人到底是如何,裴氏也是沒有底。

裴氏察言觀色,見老夫人蹙起的眉頭,臉上帶有慍怒與痛色,心裡斟酌了一番,小心揣摩說道,“母親,這賜婚實在是太過突然,是不是皇后娘娘的使的主意?畢竟娘娘對大嫂的好,大家都是看在眼裡的。”

侯府不知道內宮的事,所以不知道這事其實是儀妃娘娘使的力,裴氏只是按自己的想法,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只當是皇后娘娘給李蕓娘出這口氣。

老夫人睨了一眼裴氏,訓道,“你胡亂說的什麼話?皇后娘娘豈是你能編排的?”

嘴上如此說,老夫人的臉上也卻是帶了一抹不悅,心裡也是略是認同裴氏剛纔說的話。

皇后娘娘對先大兒媳婦的寵愛是有目共睹的。

她這個做婆婆的,很是清楚。

心裡如此想,可卻不能說出來,君威難測四個字同樣適宜皇后娘娘,一個不好就會給侯府帶來滔天的禍端。

“兒媳錯了。”裴氏也明白編排皇后娘娘的嚴重性,很識趣地認錯,一邊給老夫人倒了一杯熱茶,嘴裡還是忍不住咕噥了一句,“不然,怎麼會突然給侯爺賜婚,還是羅家四小姐。”

興寧侯沈峰雖是有爵位,可卻不是得以重用的近臣,不過是得了爵位領俸祿的混日子的侯爺罷了。

裴氏心裡很清楚自家大伯子的能力。

是以,這婚賜得實在是蹊蹺。

老夫人瞪了眼裴氏,接了茶,喝了一口,說道,“這話不要再說了,想說也給我爛在肚子裡。”

臉色卻帶了憤懣。

想的和裴氏一樣,心裡暗埋怨李蕓娘已經與自己的兒子和離離開了沈家,卻是還如此不得安寧。

到頭來還如此倒打一耙沈家。

十幾年來,真是看錯了她,這和離真是和離得好。老夫人心裡暗道。

“老夫人,建安侯夫人遞了帖子來。”翠香掀了門簾,手裡捏著一張帖子走了進來,雙手遞給了老夫人。

老夫人擱下手裡的茶杯,伸手接了帖子,展開了看了,卻是建安侯侯夫人明日過來拜訪的帖子,朝翠香點頭吩咐說道,“嗯,你去回了來人,就說我這邊明日無事方便著呢。”

“是。”翠香屈膝行了一禮,去回那建安侯府派過來送帖子的媽媽。

裴氏心裡好奇張氏這個時候有什麼事過來串門,於是就問了出來,“不知道宋夫人是不是有什麼事情過來?”

“明日她過來就知道了。”老夫人不急,“不過沈宋兩家是世交,平日過來說說話沒有什麼奇怪的。”

沒事纔怪!

張氏是建安侯府的當家主母,宋子逸的婚事又近在眼前,又十二月了,她不忙得腳不沾地纔怪。

老夫人想的比裴氏要全面,雖是心裡也是有這樣的懷疑,可也是知道青腫,於是撇來了話,與裴氏又商議了一番事情,這才讓裴氏回。

沈峰是因爲要娶羅四小姐而心生抗拒,可這抗拒又抗拒不了,所以一口氣憋在心裡,很是惱火。

老夫人因爲銀子而痛心。

裴氏因將來要壓在她頭上未知的大嫂而憂心。

年節關頭,皇上又給侯爺賜了婚,但是主子們一個個都陰著臉心情不好,所以侯府的下人們也都帶了幾分惴惴不安,一個個埋頭做事。

至於沈峰屋裡的姨娘美妾們,更是心生不安。

次日,建安侯府夫人張氏如約而至。

“恭喜老夫人,賀喜老夫人。”張氏進了門,就笑盈盈地給老夫人行禮賀喜。

“子瓊見過老夫人,見過二夫人。”與張氏一起來的還有宋子瓊,一身紅色的襖裙,嬌豔如花。

“見過夫人。”沈清雨,沈清韻,沈清妍姐妹三盈盈朝張氏行禮。

張氏道喜的是沈峰賜婚的事,老夫人笑著虛扶了一把,“快起來,別這麼多禮。”

宋子瓊與沈清雨三個也相互見了禮。

入了座,丫頭上茶。

老夫人目光和藹地看向宋子瓊,讓她上了前坐在了自己的身旁,親親熱熱地拉了她的手,“瞧著,一段日子不見,子瓊可是越來越標誌了。”

“多謝老夫人讚賞。”宋子瓊笑靨如花地說道。

“老夫人您可是別誇她了,說標誌,還不是老夫人有福氣,瞧她們一個賽一個水靈。”張氏笑著看著沈清雨姐妹說道,“我啊,只恨就他們兄妹兩個冤家。”

說著張氏的目光落在覆著輕紗的沈清雨身上,“你的傷還沒有好利索嗎?可還有在看大夫?”

語氣甚是關懷。

這將來是兒子的妾室,張氏自也希望沈清雨的臉能好,這樣自己的兒子瞧著也舒暢。

聽得張氏的關心,沈清雨輕紗下的臉色酡紅,柔順回道,“謝夫人關心,還在吃著藥呢。”

“別急,慢慢來。”張氏安慰說道。

沈清雨耳根都帶了澀紅,低柔應道,“是。”

張氏對這樣柔順的沈清雨甚是滿意,臉上也帶了欣慰的笑容。

老夫人看在眼裡,笑著對沈清雨姐妹說道,“子瓊許久沒來了,你們姐妹陪著她去暖閣說悄悄話去。”

沈清雨姐妹與宋子瓊起身,屈膝。

老夫人扭頭吩咐翠蘭,讓她去把暖閣的爐子燒旺點,別凍著了幾位小姐。

“子逸的親事準備得如何了?”等幾位小姐離開了,老夫人就問起了宋子逸的婚事來。

“託您的福,都準備得妥當了。”張氏笑著點頭。

“那就好,這天冷,你也當心著些,別累壞了身體。”老夫人笑著囑咐提點。

“等郡主進了門,你啊也可以歇歇了。”裴氏也笑著湊熱鬧。

“可不是,我也是操勞了這麼多年了,該歇口氣了。”張氏哈哈大笑。

老夫人與裴氏也跟著呵呵笑起來。

“可盡說我,我也恭喜老夫人您很快就得一個能幹的新兒媳婦?”張氏笑著說道。

“承你吉言。”老夫人臉上的笑容帶了幾分僵硬。

裴氏臉上的笑容也似是擠出來的一般。

張氏瞧得兩人的臉色心裡明白兩人只怕對羅四小姐不滿意,微頷首抿了一口茶,然後擡眸看向老夫人說道,“老夫人,您且是放心,那傳言是盡不可信的,那羅家四小姐我是見過的,長得周正,性子雖是強了些,可也是個知書達理的好孩子。”

張氏瞧得老夫人與裴氏臉上沒有鬆動的神色,不緊不慢地繼續說道,“老夫人,羅大人任職在吏部,這沒得很快就是吏部的尚書,依我說啊,這門親事結得好,這也是儀妃娘娘瞧得羅家那孩子性子直率爽朗,這才求了皇上賜了這門婚事。”

“是儀妃娘娘的意思?”老夫人訝異。

裴氏也很驚訝地看向張氏。

“可不就是儀妃娘娘的意思。”張氏笑著點頭說道。“老夫人,侯爺將來這有了吏部尚書的岳家,對侯府來說,那還不是錦上添花?就是府上的幾位公子,將來也必定會順順暢暢的前途似錦。”

宜安郡主與四皇子關係親厚,這儀妃娘娘是四皇子的親生母親,張氏是宜安郡主未來的婆婆,張氏知道這來龍去脈也實屬是正常。

張氏話說得漂亮,老夫人與裴氏聽了,兩人心裡頓時一喜。

老夫人臉色的放晴了,笑著說道,“其他的我倒也不想,只希望峰兒身邊有個知冷知熱的人,他們夫妻能和和睦睦地過日子,我就安心了。”

“是,是,老夫人您說得極是。”張氏笑著直道是,放下了心來。

自己未來的兒媳婦與四皇子親厚,所以自家娶了宜安郡主是與四皇子綁在了一起的。

宜安郡主只是託了隱晦的口信與她,她與自家侯爺一琢磨就明白這內裡的意思,於是約好了羅家夫人與羅家四小姐見了面,還巧合地讓羅四小姐暗地瞧了興寧侯沈峰。

所以,這門親事是羅四小姐親自點頭應了的。

興寧侯沈峰的院子裡都是嬌媚的美人兒,她可不希望到時候羅四小姐進了興寧侯府與沈峰成了怨偶。

於是,她今日特意走這一趟。

暖閣裡宋子瓊與沈清雨姐妹正是吃著點心,喝著茶,宋子瓊與她們三位沒有與清寧親厚,所以也就說著場面上的話,說說琴棋書畫,聊聊繡工花樣等。

宋子瓊瞧得她們三位,幾次想開口問清寧的近況,都沒有問出口來。

沈清雨心裡是想與宋子瓊拉近關係,爲將來進建安侯府的日子打基礎,於是語氣輕柔,態度誠懇地討好著宋子瓊。

無奈,宋子瓊心性高傲,與沈清韻說話才顯得親近些。

等那邊丫頭說張氏準備要走了,宋子瓊起身,沈清雨姐妹陪了她一起去了廳房那邊。

宋子瓊給老夫人裴氏行了禮,與張氏告辭離開。

有了張氏的話,老夫人讓人叫了沈峰過來,把張氏的話說與了沈峰,沈峰仔細想了想,心裡頭的惱火這才消下去了幾分。

見兒子想通了些,老夫人才放了心,然後又與裴氏把聘禮又重新理了一遍,看是否有不妥之處的。

侯府緊鑼密鼓地準備沈峰的大婚。

清寧與李蕓娘母女兩人的日子是愜意,悠閒而簡單。

李蕓娘聽了清寧的提議,選了一冊孤本當謝禮準備送給蘇斐。

考慮到女兒的聲譽,所以李蕓娘沒有直接派人把禮物送去國公府,畢竟蘇斐救自己的女兒的事到底都是私下裡的,這若就這麼大張旗鼓地把禮送到了國公府,還不定被人傳成什麼樣。

而且也不適合把蘇斐請到府裡來。

所以,爲表謝意,李蕓娘決定親自當面謝謝他,這約見的地方,自然是自家的觀月樓。

可這怎麼通知他又成了難題。

直接遞帖子去國公府,甚是不妥。

她一個和離的女子,還帶著一個待字閨中的女兒在身邊,沒得在別人眼裡看來,還以爲自己是攀龍附鳳,居心不良。

李蕓娘於是把傳信的事,交給了觀月樓的俞掌櫃的,能當上觀月樓掌櫃,這遞個信什麼自是不在話下。

很快蘇斐就回了消息過來,說會準時赴約。

約好日子是在十二,天氣非常好,冬陽暖洋洋的。

李蕓娘與清寧母女兩人在約定的時間到了觀月樓。

進了雅間,剛坐下,小二茶還沒有給兩人倒上,掌櫃的就親自迎了蘇斐進來。

蘇斐身著雪青色暗紋錦袍,膚白如玉,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雅緻如清風晨露,恭敬地朝李蕓娘抱拳行禮,“夫人,久等了。”

“世子快起。”李蕓娘溫柔地笑著起身。

“世子。”清寧跟著起了身,屈膝行禮。

蘇斐微微看了一眼清寧,眸光瀲灩,清亮如水,抱拳還了一禮,“大小姐。”

聲音輕緩如和煦的春風,輕輕地拂過在清寧的心尖,莫名地清寧就想起不日前在觀月樓與他的巧遇。

清寧頓時覺得有些不自在,心裡暗道,她今日就不該跟著來的!

第62章 安慰第18章 怒罵第54章 破局第42章 燈火闌珊第97章 初雪第26章 君子如玉第70章 晨光第53章 yan福不淺第45章 招認第45章 敗興而歸第19章 態度第80章 你跪下求我,我就考慮!第42章 坦然第21章 啞巴吃黃連第19章 來意第42章 灰頭灰臉第28章 東窗事發第15章 感動第33章 倒栽蔥第11章 我有你就足夠第28章 苦求第30章 無恥第10章 盤查第81章 如願第78章 荒野第46章 下套第14章 心涼第30章 無恥第50章 棄卒保帥第5章 邀請第61章 上輩子肯定是做了太多的善事第75章 不甘啊第1章 奇貨可居第30章 暴露第五十八章第三十一章第39章 赴宴第十六章第76章 報應第28章 東窗事發第11章 理直氣壯第24章 窩心腳第41章 見面第102章 勸說第22章 殘忍第39章 爬chuang的狐媚子第38章 教訓第82章 算賬第2章 溫存第82章 自薦枕蓆第30章 決裂第56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6章 君子如玉第2章 生產第9章 氣結π第45章 敗興而歸第10章 盤查第61章 恩典第9章 先發制人第79章 辦法第24章 窩心腳第52章 進宮第50章 送一堆第38章 教訓第39章 不要臉的女人第20章 酸澀第30章 眼藥第44章 不安第47章 喜嫁第71章 茶香第42章 番外一憂愁第5章 名字第82章 算賬第9章 先發制人第9章 先發制人第27章 再一刀第80章 煩躁第31章 微末第3章 敬茶第42章 坦然第44章 綻放的煙花第36章 立儲第39章 斷絕第55章 禮物第27章 一箭多雕第5章 歸寧第49章 大婚第23章 混亂第2章 生產第11章 送禮第35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99章 詰問第78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39章 赴宴第12章 出手第23章 失望第24章 冤家路窄第36章 立儲第96章 態度第15章 交鋒(二)
第62章 安慰第18章 怒罵第54章 破局第42章 燈火闌珊第97章 初雪第26章 君子如玉第70章 晨光第53章 yan福不淺第45章 招認第45章 敗興而歸第19章 態度第80章 你跪下求我,我就考慮!第42章 坦然第21章 啞巴吃黃連第19章 來意第42章 灰頭灰臉第28章 東窗事發第15章 感動第33章 倒栽蔥第11章 我有你就足夠第28章 苦求第30章 無恥第10章 盤查第81章 如願第78章 荒野第46章 下套第14章 心涼第30章 無恥第50章 棄卒保帥第5章 邀請第61章 上輩子肯定是做了太多的善事第75章 不甘啊第1章 奇貨可居第30章 暴露第五十八章第三十一章第39章 赴宴第十六章第76章 報應第28章 東窗事發第11章 理直氣壯第24章 窩心腳第41章 見面第102章 勸說第22章 殘忍第39章 爬chuang的狐媚子第38章 教訓第82章 算賬第2章 溫存第82章 自薦枕蓆第30章 決裂第56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6章 君子如玉第2章 生產第9章 氣結π第45章 敗興而歸第10章 盤查第61章 恩典第9章 先發制人第79章 辦法第24章 窩心腳第52章 進宮第50章 送一堆第38章 教訓第39章 不要臉的女人第20章 酸澀第30章 眼藥第44章 不安第47章 喜嫁第71章 茶香第42章 番外一憂愁第5章 名字第82章 算賬第9章 先發制人第9章 先發制人第27章 再一刀第80章 煩躁第31章 微末第3章 敬茶第42章 坦然第44章 綻放的煙花第36章 立儲第39章 斷絕第55章 禮物第27章 一箭多雕第5章 歸寧第49章 大婚第23章 混亂第2章 生產第11章 送禮第35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99章 詰問第78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39章 赴宴第12章 出手第23章 失望第24章 冤家路窄第36章 立儲第96章 態度第15章 交鋒(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阳市| 孝义市| 鸡东县| 瓦房店市| 西丰县| 阿拉尔市| 阿合奇县| 临邑县| 静宁县| 广昌县| 奉新县| 新竹市| 凌源市| 定结县| 新宁县| 安新县| 安泽县| 柘荣县| 石首市| 鲁甸县| 吴忠市| 湘阴县| 福清市| 佳木斯市| 新丰县| 浦北县| 长海县| 石城县| 泰来县| 岳普湖县| 乌鲁木齐市| 竹北市| 敦煌市| 金山区| 定安县| 隆林| 公安县| 东源县| 达日县| 安新县| 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