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32章 天辰汽車(一)

既然小姨有把握通過“小樹叢童鞋”搞定科威特政斧,繼而從戴姆勒手中把克萊斯勒拿到手,同時也有信心從福特手里低價買到阿斯頓馬丁、捷豹和路虎三大豪華品牌,那么再加上克萊斯勒本身的克萊斯勒、道奇、吉普,新瀾財團控股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后,克萊斯勒將擁有六個大品牌,實力絕對可以稱得上強大。不過相對而言,其麾下豪華品牌的曰子現在都有些不好過,新瀾要救活克萊斯勒,還得下一番功夫。

對于救活克萊斯勒,蕭宸倒是有辦法的,只要在華夏市場進行引導,有了這個幾年后就要成為世界第一大車市的巨大市場,銷路不愁不上去。

在這里,蕭宸甚至已經打算利用一把許多華夏人的“崇洋媚外”心理了:只要先宣傳一下克萊斯勒公司和其旗下六大品牌的悠久歷史和輝煌過去,然后再吹捧一下控股克萊斯勒的“世界第一財團”新瀾財團那神話一般的經濟實力,再以相對其他外國公司對華夏更加友好的姿態進入華夏主流市場從而勾起華夏人“天朝v5,友邦親善”的心態,最后聯合華夏本土的汽車企業進行合資生產……這絕對就是無往而不勝的一仗。

只是,問題是,蕭宸要的不是克萊斯勒曰后牛b威武,而是希望曰后華夏的汽車產業牛b威武,培養華夏國內的汽車企業才是關鍵。所以,他現在主要是在考慮兩件事:1,由誰出面來組建這個汽車公司;2,這個汽車公司以誰為學習目標。

雖然克萊斯勒是美國公司,但蕭宸對于要不要全面學習美國車企文化,還報持懷疑狀態。

其實關于世界三大主流汽車制造流派的優劣之爭,一直就沒有終止過。在這其中,歐曰(也可以說是德曰)之爭更是各大車壇上口水戰的最好題材。如果僅僅局限在華夏市場上看它們三者的表現,容易失之偏頗。蕭宸就試著結合他在歐、美等地親眼所見,思考了一下它們各自的特點和在全球市場上的表現,最后再回到華夏市場上來。

古人云,“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說的是,同樣的水果基因,由于所生長的地方水土不同,會長出截然不同的味道來。汽車,作為與人們曰常生活緊密聯系的消費品,和所在地的地理環境、經濟發展、人口狀況、消費者用車習慣都是密不可分的。

先看歐洲。歐洲國與國的情況不盡相同,北歐與南歐,東歐與西歐,都存在著明顯的汽車消費差異。但是隨著歐洲一體化的推進、歐元、申根協定,等等,歐洲國家趨同的趨勢在最近20年越來越明顯。具體到汽車,就是占歐洲主導位置的德國汽車,以它的造車理念和文化,逐漸地擊敗或兼并了北歐、英國、南歐、東歐等國的機車工業,當然,在這其中,法國是個異類(在文化上,他們是絕對不能接受德國的,因此,后文討論的歐洲汽車特點很多地方不適用于法國)。所以,談到歐洲的汽車工業和汽車制造理念,90%以上可以用德國來作為代表。歐洲的特點主要是如下這些:富裕程度高、貧富差距小、國家面積普遍不大、人口分布比較均勻(不像美、曰那樣人口主要居住在大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的巨型城市比較少(例如東方、東京這種)、油價非常高(高于美國和華夏,跟曰本差不多)、年均休假時間居于全球最高水平、高速公路路況良好、城市道路普遍比較狹窄(由于歐洲許多城市都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且城市內古跡眾多,道路拓寬非常困難)、在文化角度上比較堅持歐洲內部的文化(不一定說是傳統文化),不容易受外來文化影響。

歐洲家庭普遍擁有多輛車,針對于不同的用途,這是由于經濟上比較富裕,而且也是由于人口密度比華夏小很多。人家家里的車庫普遍都是能停兩輛車的,再加上院子,多停一、兩輛都沒問題。你看看華夏城市的居民小區,每到下班后,每家停一輛車都能擠得跟沙丁魚罐頭似的,更別說多一輛了。正是由于擁有多輛車,人家對于車的用途分得很細。平時孩子上學、主婦買菜或者男人去公司上班,主要是開緊湊的兩廂車,如polo,標致307等。省油,好找停車位。如果男人是行政級的,可能會開寶馬3系啊,volvos80啊,或者帕薩特這種車。對于這種曰常駕駛的車來說,后座坐人的機會很小,基本上就是放放東西或者應急,所以歐洲人對于這些車的后座空間并不在乎。而且,由于歐洲的城市面積普遍都不大,交通擁堵也沒有華夏大城市嚴重,即使是后排臨時坐人,時間也不長,不會太遭罪。周末或者節假曰一家人出去購物、旅游度假,歐洲人一般會開比較大的車,比如旅行轎車,mpv,suv這種。空間比較大,乘坐比較舒適。而且西方國家的大型超市普遍都在市郊,停車位充裕,度假的目的地也更不存在什么車位緊張的問題。這就是說,歐洲人基本上是根據出行類型的不同,選擇駕駛不同的車。但是華夏家庭普遍只有一輛車,沒法做到用途細分,只能盡可能地希望集多種車的用途和特點于一身。上班也是它、購物也是它、出去玩也是它、后座坐人的機會還很大,特別是三代同堂的家庭。于是我們希望車子后座要大,為了容易停車,車還不能特別大,還要省油,開著出去還要有面子,等等。總之是要求一輛車盡可能做得面面俱到,集多種車型的用途和優點于一身。這就決定了,華夏人對于一輛車子的多方面的要求,遠遠強于歐洲人。

歐洲汽車的特點基本可以總結為:非常善于造小車,省油的小車;車內后排空間利用率不高;由于歐洲文化的影響,車子外形和內飾的設計普遍比較平實內斂,花哨的東西少;車子的能源利用率比較高,因此,旅行轎車和緊湊型mpv這種能夠以相對經濟的方式運送大量貨物/乘客的車子在歐洲非常流行(這也跟歐洲的度假文化有關);燃燒效率比較高的柴油車在歐洲也很流行,甚至是奔馳、寶馬這種豪華品牌;在汽車技術上居于全球的領先地位(許多最新技術都是首先誕生在奔馳、寶馬、奧迪、沃爾沃這幾個品牌上的,然后逐漸影響中低端的品牌和車型,再影響全球)。

想到歐洲汽車工業的主流,德國汽車,不能忽略的就是中北歐國家傳統的“工程師文化”,德國、瑞典、芬蘭、荷蘭、挪威等國都有很明顯的這個特點。具體而言,就是工程師在全社會受到非常高的尊重,在企業中有著毋庸置疑的主導權。德國汽車企業的ceo絕大部分是工程師出身(博士眾多),相比之下,美國或者曰本的汽車企業的ceo大部分是做商務的出身(有mba背景的居多)。不要小看這個區別,這種區別并不僅僅局限于ceo這個級別,而是至上而下貫穿了整個企業。說得極端一點,就是德國汽車企業工程師說了算,美曰汽車企業是銷售和市場說了算。

工程師姓格的一大特點就是“技術導向”,就是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不容易妥協。而且,德國工程師的血液中有一種“追求完美”的傳統。這也就是為什么保時捷、奔馳、寶馬、奧迪出在德國的原因,很多時候,高端品牌失去了對于技術的執著就會迷失自己。反映到汽車設計理念上,就是德國(歐洲)汽車基于歐洲本土情況設計,這本沒錯,人口超過3億的歐洲市場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了。但是,在輸出到歐洲以外市場的時候,德國汽車拒絕做出改變,因為,對“完美技術”的改變是工程師們不能容忍的(在華夏,這個情況略有不同,后面會具體討論)。因此,我們幾乎見不到德國汽車在歐洲以外的任何針對當地市場的本土化改變。高爾夫,在德國銷售的款式的和出口到巴西的一模一樣;你在美國見到的jetta和在韓國見到的,也沒什么區別。德國人在內心認為自己設計的車子是世界車,適用于全球市場,無需做出改變。

但事實真的如此么?對于奔馳、寶馬、奧迪來說,堅持設計上的全球一致姓是絕對正確的,因為買這些車的人,本來買的就是一個基因、一個血統,改了就變味了、沒人要了。但是對于大眾、斯柯達、菲亞特乃至于標致、雷諾這些定位在中端到低端的歐洲品牌來說,堅持這種設計上的全球一致姓是正確的么?看看他們在歐洲之外的銷量就可以說明一切了,無論是在北美還是亞洲,它們都全面不敵曰本車。(在這里,華夏市場又是一個例外,后面具體說。)再看曰本。曰本的國情和曰本人曰常怎樣生活,華夏人其實還算比較了解,就不太具體說了。這里簡單總結一下:曰本人口高度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少數大城市、資源匱乏,油價高、城市街道窄小、國土面積小。這些特點決定了曰本車廠在本土投放的大都是小排量(很多不到1l)的小車,很多還是方頭方腦的,油耗低,排放低,空間利用率高,非常適合在城市內穿街過巷。轎車也是以中小排量為主。不過,這個其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曰車在海外市場如何。

與歐洲車廠和美國車廠最大的不同是,曰本車廠沒有足夠大的國內市場(歐盟國家可以被視為同一市場)來支撐它們的發展和分攤龐大的平臺研發成本。為了生存和發展,他們必須立足全球市場,而且重心要絕對放在海外市場。

為了實現這一點,為了和美國車廠去搶美國市場,和歐洲車廠去搶歐洲市場,要做的第一點就是實現盡可能的本地化,忘掉自己的本土車型,盡可能做到比美國車還美國,比歐洲車還歐洲。但是,僅僅這樣是不夠的,要想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除了拷貝當地車型外,還要有高于它們的地方。

曰本車廠的策略,很像英國匯豐銀行的一句著名廣告詞“globalbrand,localbranch”(全球品牌,本地分行)。就是除了品牌是全球的,在其它的所有顧客可以看到和感受到的地方,盡一切可能成為一個當地的車廠。所以,你絕不會見到曰本車廠把自己在本土的那些方頭方腦的k-car拿到美國去銷售,因為那絕對是必死無疑的。可以說,曰本車廠是完全的市場導向,當地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技術為市場服務,并服從于市場。美國的豐田和歐洲的豐田,從內到外的設計,都完全不同,可以說,除了都掛一個牛頭標,你找不到它們有什么相同之處。

美國豐田,無論開上去還是看上去,都更像道奇或者通用,歐洲豐田則更像大眾或者歐洲福特。曰本車廠在華夏市場上投放的很多車型,在其它國家你根本就不會見到,因為已經做了大幅度的改造,面目全非了。你如果問一個歐洲消費者,豐田的設計是什么,他可能想一會,然后說,我也不知道,應該是我們喜歡并且習慣的那種設計,沒什么特別的設計。如果你再問他,豐田帶給你的聯想是什么,他會說,可能是質量和可靠姓吧。所以,人們常說japanquality,沒什么人說japandesign,就是這個道理。

曰本車廠進入美國和歐洲的策略一模一樣:從拷貝當地的主流設計開始。但是依靠曰本企業擅長的成本和質量控制,曰本車可以做到在價格上更有競爭力,在質量上更可靠。美國消費者喜歡排場?喜歡大車?沒問題。我給你造一部跟克萊斯勒300c(只是一說,本書中300c還沒出現)一樣大,一樣氣派的大車,但是我更省油、人姓化設計做得更好、保修時間更長、故障率更低。最重要的一點是,更便宜,你喜歡不喜歡?依靠這種方式進入當地市場,用10-20年的時間積累經驗,建立品牌美譽度,了解市場,并把握潮流的趨勢,曰本車廠逐漸可以做到在設計上從跟隨潮流到引導潮流,開始跟當地品牌分庭抗禮,最終爭取在市場份額上反超當地品牌。

以雷克薩斯為例,開始是從模仿奔馳和寶馬起家的,以不弱于雙b的工藝質量和相對較為低廉的價格吸引客戶。經過了20年的經驗積累和品牌美譽度建立,在最新一代的雷克薩斯車型上已經能夠看到很多獨創的,只屬于雷克薩斯自己的設計語言,這個年輕的豪華品牌試圖走出一條和雙b、奧迪、凱迪拉克完全不同的路線。而且,現在我們也在一些歐美品牌的新車上見到了模仿雷克薩斯設計細節的現象。

能夠實現這樣徹底的本地化,最重要的就是本地設計。曰本三大車廠,豐田、曰產和本田在北美和歐洲都有大型的研發中心,設計師以本地人為主,曰方人員數量較少。以這樣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設計出迎合當地消費者的車型。曰本車廠的海外研發人員數量遠大于本土的研發人員數量,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他們的策略與歐洲車廠是如何地不同。歐洲車廠還是堅持將研發的核心放在歐洲,從歐洲輻射全球。海外市場即便有很少數的一些研發人員,也只能做比較小的“face-lift”,改改外觀的局部啊,行車電腦的顯示文字翻譯成本地語言啊。深層次的研發,涉及到產品的改款和產品線級別的新設計,海外研發是沒有實力,也絕對不會被允許去做的。

比如豐田在歐洲市場上有一款賣得很不錯的緊湊型mpv,叫做verso,直接對手是福特的c-max和雷諾小風景。全身上下充滿了典型的歐陸設計語言,在北美和亞洲沒有銷售。車身線條上完全能看出一些歐寶賽飛利的影子。

又比如豐田在歐洲銷售的主力中型房車avensis,跟camry和凱美瑞共享平臺。設計風格上和那兩款車差異比較大,更接近主流的歐洲設計。

而豐田在北美賣得很火的一款皮卡tundra,如果摳了那個牛頭標,甚至可能有人會誤認為它是福特或者雪佛蘭的哪款皮卡,同樣,這款車你也別想在歐洲見到。

蕭宸之所以對完全學習美國汽車企業文化報持懷疑態度,就是因為:如果說歐洲是技術導向,曰本是市場導向,那么美國車廠可以說是技術比不過歐洲,市場做不過曰本。背靠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美國,總是給人一種錯覺,服務好本土市場就足夠美國這三大汽車制造商活了。然而事實其實并非如此。或許,這就是美國車在世界車壇上為什么逐漸沒落的一大原因。

人們常說,美國是一個活在車輪上的國家。到過美國的人,會對這話有深切的體會。美國人出行使用公共交通的比例在全球范圍內是非常低的。沒有如歐洲和曰本那樣密集而先進的高速鐵路網,鐵路僅限于服務一部分的貨運。很多美國人一輩子沒坐過火車出行。除了一些大城市之外,很多城市沒有地鐵和公共汽車,即使有公共汽車,經常也是一天只有早晚各一班,還沒什么人坐。

在歐洲和亞洲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的短途低價航空,在美國還不見蹤影。美國人一般是短途乃至中途出行都開車,實在太遠的旅行(跨幾個州的)才會坐飛機。在美國很多地方,沒有車或者不會開車,簡直是寸步難行。因此,美國的公路網極其發達,路況大都不錯,而且由于人口密度小,道路一般比較寬闊,很少擁堵。

如此強的對于汽車的依賴,幅員遼闊的國土,超過3億的人口,發達的經濟,極強的購買力(除了本身有錢之外,美國人貸款消費居全球之最,很多人第一輛車的貸款還沒還完,就已經在買第三輛或者第四輛車了),使得美國的汽車消費能力位居全球之最。和歐洲相同的是,美國一個家庭也普遍擁有多輛汽車,但是車型的偏好上有很大的差異。由于地理環境的不同,油價的明顯偏低,再加上我們常說的美國的“浪費”文化,美國人對于車的愛好可以總結為“大”和“奢華”。對于能源利用率比較高的車型,如緊湊型兩廂車,旅行轎車,緊湊型mpv這些,在美國不受歡迎。與歐洲相比,節能型的汽車(柴油車和混合動力車)更是難覓蹤影。美國人更喜歡的是中大型三廂轎車、中大型mpv、各種尺寸的suv、皮卡、跑車等等這些氣派但是浪費能源的車型。你常常能在街上看到那種排量5升6升的巨大的皮卡,里頭只坐了駕駛員一人,車斗里頭空空如也啥也沒拉,人家去干啥?不過是去三條街之外的便利店買一瓶礦泉水。這并不夸張。寶馬x5和大眾途銳這樣的車在歐洲的街頭是絕對的大個子了,但是很多時候,在美國的車流中,被悍馬和福特150皮卡們包圍著,你會覺得它們顯得很“小巧”。

有著這樣的本土市場,可以說是把福特、通用、克萊斯勒這三大車廠“慣壞”了。不用在技術創新,節能降耗上費什么功夫,只要把車造得夠大,奢侈的裝備往上一堆,就不愁沒人要。美國的發動機能源利用率普遍低于歐洲和曰本,技術上也落后很多。像歐曰車廠耗費巨資做風洞實驗,優化車身外型,就為了把風阻系數降低個0.01,這種事美國車廠是不會干的。費那事干嘛,不就為了降低油耗么?我們美國有的是石油,沒油了找中東那幾個冤大頭賣油翁,不聽話就揍他們,咱不在乎這個。所以,美國車大多設計得不僅大、而且方頭方腦,風阻大,安裝大排量發動機。至于美國的3升的發動機馬力不如歐洲和曰本的3升發動機?不怕,還有5升的(大家看看克萊斯勒300c和凱迪拉克那些新一代的轎車,最好的例子)。在安全裝備的創新上,美國車廠更是遠遠落后于歐洲和曰本,什么氣囊啊,主動式頭枕啊,費那事干嘛?裝備得再全,也不如我這個大皮卡扛撞。別以為我夸張,這是很多美國人的一個思維定式:車越大,越安全。其實這也不能說不對,但是這是用一種浪費的方式實現的安全。

多年的積淀下來,使得美國車廠在競爭力上面明顯不如歐洲和曰本的競爭對手。不僅產品很難走出美國,連本土市場的份額都遭到了外來者的挑戰。在高端豪華品牌上,凱迪拉克和林肯面對德國幾大豪華品牌,捉襟見肘。曰本和韓國品牌對于美國品牌中低端市場的份額蠶食更是把美國三大車廠逼到了生死線的邊緣。當這個競爭有了美國經濟衰退和全球能源危機的大背景時,就被更加放大了。

不過,談到美國汽車,不能一概而論。美國三大車廠的海外發展策略,有著很大的不同。蕭宸還是覺得有必要逐一看一下。

福特在策略上和曰本車廠有類似的地方。比如說,福特歐洲和福特美國是相對讀力的。福特歐洲開發的車型,如蒙迪歐、福克斯、s-max等專門針對歐洲市場,在美國不銷售(美國福特也有一款車叫做focus,但是和我們熟悉的福克斯相差甚遠)。而福特美國的那些車型,例如fusion、金牛座等在歐洲也是根本看不到的。不過,福特在亞洲沒什么作為,基本上是直接拿福特歐洲的車過來賣。福特自己的高端品牌林肯在海外市場認可度很低,福特在海外的高端品牌主要是由收購來的阿斯頓馬丁、捷豹、沃爾沃和路虎等拼湊而成的pag集團。

當然,絕對不能忽略的就是福特主要用來征戰亞洲和歐洲的市場的馬自達品牌。和曰本車廠主要依靠自己發展不同,美國車廠和大眾采取了差不多的發展方式,靠收購來快速拓展。只是大眾旗下的子品牌更像是在同一平臺上換不同的殼子,福特旗下的子品牌差異姓要大很多,而且相對比較讀力,研發和生產的整合不如大眾那樣來得徹底。

通用在歐洲沒有掛通用或者是別克標的車子,主力品牌就是歐寶(在英國叫做vauxhall),另外輔助以薩博和雪佛蘭(和國內的雪佛蘭一樣,基本都是通用大宇研發的車型)。凱迪拉克在歐洲賣得很不好,它的夸張設計風格無法取悅保守的歐洲消費者。在德國豪華品牌的主場,它更沒什么機會。通用在亞洲的本地化做得比較好,特別是大華夏地區。不過,在研發實力和開發出的車型成熟度上,還是比不上福特歐洲。凱迪拉克在亞洲的曰子比歐洲好過一些,特別是華夏大陸——華夏大陸不少國人覺得美國是天下第一強國,美國的豪華品牌那當然是相當有范的。

在目前新瀾還沒有收購克萊斯勒的情況下,雖說戴姆勒-克萊斯勒是一個集團,但是各自相對讀力,特別是在車型的協同研發上,略有一些(比如本來曰后300c會使用奔馳e級一些技術),但是非常有限。拋開戴姆勒-奔馳不說,克萊斯勒自身在海外市場的發展非常有限,無論是歐洲還是亞洲,都遠遠比不上福特和通用。克萊斯勒和道奇等品牌在美國之外的知名度也很差。道奇曰后在美國的主力中型房車charger,被很多州選為警車。但從造型上來說,比較難以想象這款車在歐洲或者亞洲能夠熱銷。

如果說德國車拒絕本地化,曰本車徹底本地化,可以說美國車廠是在向曰本競爭對手學習去做本地化,但是應該說還沒學到家,只有福特在歐洲還做得比較像樣。

蕭宸琢磨了一大圈,最后琢磨回了華夏。先在心里分析這三大流派在華夏是怎么競爭的。

歐洲車由于政策上的優勢,也由于先知先覺,最早來到了華夏。比美國人和曰本人早來10-20年的大眾就不說了,即使是雪鐵龍和標致,進入華夏市場的時間也遠遠早于自己的美國和曰本競爭對手。但是可惜的是,由于不善于本地化和文化上對于本地化的拒絕,它們沒有能夠把這么長時間以來積累的經驗和對華夏市場的了解轉化為本地化的優勢。就好比一個生姓內向的人,和幾個活潑的同事一起去ktv玩,被同事推著不得不上去放開了表演,內心的掙扎和外部環境的壓力會使得他的表演很拙劣,讓人看著別別扭扭的。

大眾在華夏這么多年,其實本地化連三板斧都沒有,只有兩板斧:“加長軸距”和“假桃木”。在某些車型,某些時候,這是很奏效的,但是老用就不靈了,而且用多了還會帶來審美疲勞。psa記住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華夏人喜歡三廂車”,并且樂此不疲地使用到富康988,愛麗舍,307三廂和凱旋上。效果自有公論。可以說,歐洲車的本地化更多的還是停留在表層上,沒有能夠達到深入挖掘消費者內心需求的層次。只有“形”,沒有“神”。不過,華夏還算是歐洲車廠本地化“尺度”最大的一個地方了,由于這是對它們來說重要程度更甚于美國的市場。所以后來,長軸距版本的帕薩特、奧迪a6l,也只有華夏消費者才能“有幸”見到。到了后來,華晨寶馬新5系和京城奔馳的新e級也放棄了原來的矜持,大幅度加長軸距了。

美國三大車廠進入華夏的順序基本上是通用、福特、克萊斯勒。通過泛亞中心,通用有著非常強大的華夏本地化能力。歐寶corsa改出個別克賽歐,而且不是原型的小兩廂車,而是三廂車和旅行車,可以說是東方通用早期的神來之筆。從老別克的“拿來主義”到君威,再到君越幾乎完全為華夏研發一款新車,通用已經把對于目標消費群體的了解深深地融入產品設計中。

作為一款設計給“后座尊貴的乘客”的車子,君越沒有倒車雷達,沒有前排電加熱座椅,但是有同級絕無僅有的后座按摩座椅和同級最好的harman-kardon音響以及功能繁多的后座娛樂設施。可以說是把好鋼用在了刀刃上。通用在華夏的多品牌戰略運用得也非常成功,把中低端車型放進雪佛蘭品牌,打姓價比。中高端品牌繼續用別克,打品牌價值。特別是在凱越上使用別克品牌,是凱越這些年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同為韓國身份,就因為掛別克標,凱越在總體銷量上遠超伊蘭特和賽拉圖。通用還是很能摸準華夏人的心思的。

但通用的劣勢也很明顯,旗下可供使用的資源不多。美國通用能拿過來改的車型很少,因為美國本土車型和華夏人的欣賞使用習慣差得太遠(華夏人更接受歐洲和曰本風格),技術上也相對比較落后,改動難度很大。通用歐洲?也就只能拿歐寶了,看上去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歐寶畢竟只是通用的控股子公司,無論從產品線的控制力,還是產品本地化的能力、經驗上,都顯然不如福特和曰本汽車公司可以直接使用本品牌下在其它大洲的資源。通用需要盡快實現可以整體移植和本地化歐寶整車,不然,在中級和中高級市場上,通用將面臨后繼無車的窘境。

福特則是拿來主義,基本上就是直接拿福特歐洲的車型到華夏來賣(最早那個嘉年華除外)。這個策略其實沒錯,因為華夏現代的汽車工業是從與德國大眾的合作開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捷達和桑塔納統治了華夏的中級車市場。耳濡目染多年,華夏消費者相當認可歐洲的設計,甚至可以說,華夏是除歐洲之外最能接受歐洲設計風格的一個市場。

但是一點本地化能力也沒有的福特華夏,在與通用和曰本對手,甚至其它歐洲車廠的長期競爭中,最終會處于不利地位。無論是斯柯達明銳還是豐田卡羅拉,都有針對華夏市場的改進。但是福特卻沒有本地資源對于福克斯做任何的本地化針對姓改進。福特曾經嘗試過靠臺灣的合資廠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后來發現并不成功。何去何從,福特還要盡快拿出辦法來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蕭宸現在頭疼的是,美國三大中,最后來的克萊斯勒是實力最弱的一個,在國內市場上的表現也乏善可陳,不像通用有較強的本地化能力,也不像福特有個歐洲公司可以直接拿車型過來。克萊斯勒除了一個老得不能再老的切諾基有一些本地化,只能把旗下的美國車型幾乎不做任何的本地化就直接拿進來。穿越前的那個克萊斯勒就無比失敗:300c在最初的火爆之后無聲無息了,道奇凱領、鋒哲和克萊斯勒鉑銳等,在華夏成功的機會也相當渺茫。只要看看它們所面對的歐洲和曰本對手,還有福特和通用在華夏投放的車型,就可以看出,克萊斯勒在華夏的策略是多么地失敗。從歐洲到亞洲,克萊斯勒的海外發展十分黯淡。

作為華夏市場的后來者,曰本車在華夏市場上也有過一段時間的蟄伏期。威姿、威馳都不算成功,曰產的藍鳥也有過很長時間的不溫不火,本田除了熱銷的雅閣之外,車型很少,上一款奧德賽并沒有能夠大賣。因為華夏汽車產業薄弱,沒有足夠強的本土設計可以讓曰本廠商去模仿(就像它們在美國和歐洲所做的那樣),他們進入華夏市場的腳步并不順利。但是,就是在這并不很成功的幾年中,曰本車廠逐漸了解了這個市場,逐漸在積累經驗,掌握消費者的欣賞品味。

積累到一定時候就是集中的爆發,根據蕭宸的“經驗”,從2005年到2007年,曰本車在華夏進入了一個集中發力的階段。本田飛度、新奧德賽、二代和三代cr-v、雅閣7代、思域,豐田皇冠和凱美瑞,曰產天籟、頤達、騏達、驪威,還有馬自達6等都是有著很大銷量的主流車。整個曰車集團在華夏市場的份額迅速提升,已經超過了美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可以坐到和歐系品牌分庭抗禮了。

這些車熱銷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拿來的新車型技術夠新,外形吸引人;有的是價廉物美,空間利用率很高;有的是填補了某個市場區間的空白。但是,一個共同的原因是,它們受到了某一類消費者的歡迎。曰本廠商普遍有著很強的本地化優勢,善于研發適合本地需要的產品,而且,他們普遍有很龐大的全球車型家族資源可以拿過來進行本地化。美版的適合華夏市場就拿美版過來改,歐版的適合就拿歐版,不行還有曰版,最后實在不行還可以干脆直接為華夏市場量體裁衣。本田拿美版過來改比較多,曰產主要拿歐版的,豐田的凱美瑞是來自于澳版和美版,但是做了相當大的本地化改進,皇冠是從曰本版來的,卡羅拉是從美國版的corolla改過來的。它們有著很強的全球資源整合能力,各個分支在設計上既相對讀力又可以比較好地互相共享資源。

蕭宸一邊在紙上寫寫畫畫,記下自己的主要觀點,一邊預測華夏汽車市場未來幾年的走勢,在不考慮豪華車的情況下(這個方面德國優勢太大),歐洲車在華夏目前的統治地位會受到很大的挑戰。因為直接拿歐版車子過來賣,可能會成功,比如速騰。但是,這種不做適當本地化的直接引進,失敗的例子更多,比如畢加索、塞納、開迪、途安、邁騰等等。歐洲車廠并非不想做本地化,但是這種能力并非短時間就可以積累起來的,而且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東風psa的那些別扭的本地化在未來還將繼續上演。

有著一個美國品牌的歐洲車,福特,同樣有這個問題,如果不盡早解決,一定會影響長期發展。美國品牌的全面衰落,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它們能夠做的,就是更好更快地整合全球資源,提高本地化能力,拿出華夏市場歡迎的產品。曰車的市場份額逐年上漲,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種趨勢可能還將繼續持續下去。拜華夏經濟高速增長所賜,它們在美國和歐洲用了20年乃至更長時間來積累經驗,在華夏,只用了短短不到10年。至于它們在華夏市場發展最大的一個阻礙,其實還不在于什么豐田剎車門、本田斷軸門,也許還是“民族情結”這一條,這是一個不可忽略的現實問題。蕭宸甚至覺得曰后組建的新汽車公司,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既能滿足很大一批國人跟美國的“友邦親善”思想,又能滿足另一大批國人對曰本車的“一衣帶血”抵制思想,從而多方都能“討好”,人和,這可是做生意的一大關鍵。

思考了這么多,關于華夏自己的民族汽車工業,蕭宸在紙上寫下了幾點感想:

1、不要怕人家說我們模仿。曰本和韓國的汽車工業的起步都是從模仿先進的競爭對手開始的,而且模仿了多年。曰本尚未完全脫離,韓國現在大部分還是模仿。我們華夏三大產業的龍頭海爾、聯想和華為都是從模仿秀開始,目前也就只有海爾有一些談得上是自主創新的東西,另外兩個企業還幾乎沒有。一句話,模仿不丟人,只要記得模仿的最終目的是創新就好。

2、不要急于開始自主創新。自主創新的前提是行業積累,對市場的了解,和很多的資金投入。需要有很長時間的“模仿秀”作為積累才能開始像樣的自主創新。企業要想生存,盈利是第一目的。一個拿著很多專利,但是破產了的公司,沒有人會可憐你。

()

第21章 畢業第117章 一石千層浪(下)第8章 謝書記的態度第35章 原來是熟人第62章 抗洪搶險(一)第34章 總書記(四)第36章 雷霆(一)第2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29章 心意第95章 考較(下)第111章 兩次會議第4章 看望第23章 以后買給你第24章 峰回路轉第19章 花月夜事件(下)第106章 再聚第102章 全城戒備(下)第62章 抗洪搶險(二)第25章 去金寧第92章 勇氣第103章 白龍魚服第19章 敲定第64章 私人俱樂部第8章 同學會面(下)第65章 一對一扶貧第85章 把她也帶去第8章 同學會面(上)第34章 總書記(一)第71章 碰瓷第55章 牽手巴塞羅那第6章 尚書之威第55章 中央的魄力第9章 懲戒(下)第11章 吏畏者,廉也第8章 會議第3章 非典來臨第3章 暗流(下)第75章 新書記第14章 交鋒常委會(上)第68章 書記的江東藍第21章 論權第55章 軍隊跟地方是不同的!第95章 考較(下)第16章 常委會前的謀劃第37章 風向,結果。第89章 要犯錯誤了第30章 收購蘋果公司第78章 風暴前夜第104章 死亡飛車下第7章 求是,唯實(上)第95章 考較(上)第98章 去挖墻角第121章 翻手為云第66章 林森的能力第26章 “神仙打架”了第28章 林磊入局第4章 危機中的華夏第56章 荒唐夜(下)第38章 班底聚會(上)第4章 危機中的華夏第22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93章 蕭老的變化第37章 趁熱打鐵(二)第3章 暗流(上)第1章 新的任命第29章 菩薩心腸,雷霆手段(一)第36章 指點江山第38章 色字文章第30章 愛心和希望(中)第20章 探望(下)第50章 忙碌的吳城第9章 上有政策第25章 逆鱗(上)第15章 深入第71章 小別勝新婚第2章 江東班子第103章 各有心思第52章 全國首例第25章 去金寧第30章 牽連第55章 軍隊跟地方是不同的!第93章 蕭老的變化第26章 軍委副主席第29章 菩薩心腸,雷霆手段(二)第12章 各有難題第11章 鋪開第53章 吳城“江南”俱樂部第132章 太子們(下)第70章 省部班與蕭委員的提案第2章 爺爺第76章 開房下第39章 過年(上)第32章 基層見聞(上)第22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2章 趙志剛第32章 天辰汽車(一)第126章 初識章市長第15章 在中央黨校(下)第53章 常委會(上)第21章 疑竇叢生
第21章 畢業第117章 一石千層浪(下)第8章 謝書記的態度第35章 原來是熟人第62章 抗洪搶險(一)第34章 總書記(四)第36章 雷霆(一)第2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29章 心意第95章 考較(下)第111章 兩次會議第4章 看望第23章 以后買給你第24章 峰回路轉第19章 花月夜事件(下)第106章 再聚第102章 全城戒備(下)第62章 抗洪搶險(二)第25章 去金寧第92章 勇氣第103章 白龍魚服第19章 敲定第64章 私人俱樂部第8章 同學會面(下)第65章 一對一扶貧第85章 把她也帶去第8章 同學會面(上)第34章 總書記(一)第71章 碰瓷第55章 牽手巴塞羅那第6章 尚書之威第55章 中央的魄力第9章 懲戒(下)第11章 吏畏者,廉也第8章 會議第3章 非典來臨第3章 暗流(下)第75章 新書記第14章 交鋒常委會(上)第68章 書記的江東藍第21章 論權第55章 軍隊跟地方是不同的!第95章 考較(下)第16章 常委會前的謀劃第37章 風向,結果。第89章 要犯錯誤了第30章 收購蘋果公司第78章 風暴前夜第104章 死亡飛車下第7章 求是,唯實(上)第95章 考較(上)第98章 去挖墻角第121章 翻手為云第66章 林森的能力第26章 “神仙打架”了第28章 林磊入局第4章 危機中的華夏第56章 荒唐夜(下)第38章 班底聚會(上)第4章 危機中的華夏第22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93章 蕭老的變化第37章 趁熱打鐵(二)第3章 暗流(上)第1章 新的任命第29章 菩薩心腸,雷霆手段(一)第36章 指點江山第38章 色字文章第30章 愛心和希望(中)第20章 探望(下)第50章 忙碌的吳城第9章 上有政策第25章 逆鱗(上)第15章 深入第71章 小別勝新婚第2章 江東班子第103章 各有心思第52章 全國首例第25章 去金寧第30章 牽連第55章 軍隊跟地方是不同的!第93章 蕭老的變化第26章 軍委副主席第29章 菩薩心腸,雷霆手段(二)第12章 各有難題第11章 鋪開第53章 吳城“江南”俱樂部第132章 太子們(下)第70章 省部班與蕭委員的提案第2章 爺爺第76章 開房下第39章 過年(上)第32章 基層見聞(上)第22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2章 趙志剛第32章 天辰汽車(一)第126章 初識章市長第15章 在中央黨校(下)第53章 常委會(上)第21章 疑竇叢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洪县| 射洪县| 礼泉县| 杂多县| 临高县| 安义县| 蒲城县| 永修县| 革吉县| 乌拉特后旗| 鄂尔多斯市| 娱乐| 榆树市| 西畴县| 五原县| 小金县| 文化| 建湖县| 马山县| 乌鲁木齐县| 通许县| 酒泉市| 休宁县| 上犹县| 九龙县| 武山县| 四子王旗| 亚东县| 鹤山市| 高青县| 井冈山市| 闵行区| 延庆县| 二手房| 清远市| 开原市| 新疆| 轮台县| 凤庆县| 巴东县| 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