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記者問我,外面說我炮轟和侮辱了很多文學大師,問我怎么看。
我就開始回憶,哪里?大師在哪里?想我什么時候炮轟和侮辱李白蘇軾他們來著?后來我終于想起了事情的原委,我覺得,所謂炮轟或者侮辱,是別人生怕不夠勁爆少人看,自己加的標題。這就好比我一拍你的肩膀,說,哥們,你今天穿的衣服我不是很喜歡。最后就演變成我痛扁了別人一頓。
事情是這樣,我和陳丹青兩人做一個電視節目,我說的大意是,新中國以后的中國文學很不注重文筆和文采,我們的課本入選文章和要求背誦的那些文章的文采也都很差,老舍、茅盾等人的文筆很差。
然后陳丹青補充道,還有巴金。
我表示很同意。因為老舍是我一個口誤,我就是想說巴金來著。
我們也覺得冰心寫的東西讀不下去。
最后我和陳丹青大致說,你看,我們倆說了這個,電視臺就肯定很高興,他們就等著我們說類似的話,就會拿這個來做文章了,因為這個招罵啊,然后大家說我們兩個是炒作,是借這些作家來出名,可我們并不是這么想的。真是沒有辦法說話啊。
這個里面我唯一錯的就是,把老舍和巴金搞混了。老舍的文筆還是不錯的,我本意是巴金和茅盾的文筆很差,但巴金、老舍、茅盾、冰心這四位作家,在中國的政治文學體系里,往往是打包在一起的,所以我一時搞混了一個,在此要向老舍先生說聲抱歉。
但我很堅定地認為,巴金、冰心、茅盾三人的文筆和文采是非常一般的。
至于余華和蘇童,我則沒有說過。
我不大明白,評論三個作家的文筆很一般,我個人不喜歡這樣的寫作手法,為什么會變成侮辱大師和毒害青年。今天在人民網上看見有評論說,文化名人不應該在媒介發表不負責的言論,尤其是大嘴巴言論錯誤導向輿論,出言不遜的結果是傷害整個民族的文學尊嚴。
怎么幾句話就把整個民族的文學尊嚴給傷害了呢?作者的名字叫民族么?為什么這個叫“不負責任的言論”呢?我當然為我說的話負責任了。這又不是我一時激動胡說的,我從小學看語文課本的時候就這么認為了。而這怎么就成了錯誤的輿論導向了呢?您的小名叫正確么?
對于中國早期的這些作家,我們任何人都是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評價的。比如我,我個人比較欣賞梁實秋、林語堂、魯迅、錢鍾書這些文采和文字天賦比較好的,比較不喜歡巴金、冰心、茅盾等文采比較差的。
我個人的認為是,作為一個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的情懷,作品的文采和說真話。
而對于我們一直強調的“文以載道”和“思想性”,我覺得是應該放在最后的。因為文學很容易變成政治的妓女,導致的結果就是,你跟對了人,你就是崇高和靈魂,你跟錯了人,一模一樣的文字,你就變成了反動和毒草。而我們一直說的“感情真摯”,我也不認同,你一個作家,僅僅只有感情真摯,那還不如去做午夜聊天節目的知心大姐。
所以,我們單單說文字,我個人認為冰心、茅盾、巴金這三個人的文采的確不行。當然,因為每個人對文采的理解不一樣,所以,大家自然可以覺得這三人不光思想非凡,而且文采也非凡。關于這個,大家各自說理就行了。
小學課本選入他們的東西是有問題的,首先,如果是真正的大師級別的東西,我個人認為給剛識字的小學生看,是不合適的,這才是侮辱大師。當然,不要再拿白居易給老奶奶念詩來說事了。但因為政治和思想上的迫切需要,所以有必要在小學階段收入教材,并且背誦。這些范本導致了小學生認為,文章就是應該這么寫的。而這些人被后人所推崇的卻是他們幾十萬個字堆成的整本書,可我們拼命學的是他們的一段話,這也是他們幾個人最弱的地方,那就是在一個段落里的文采。
如果我身為一個好的作家,我的寫作手法被一群小學生給分析和模仿了,那我會覺得挺丟人的。
人民網的評論繼續說:對文學大師心懷尊敬之心、追念之心是一個民族的基本涵養,是一位有責任的文化人的基本修養,貶低大師甚至出言不遜已經超出文藝爭鳴的范疇。
這段話我很不認同。首先,這是你的大師,不是我的大師。其次,我不覺得我說茅盾、冰心、巴金文筆不好是對他們出言不遜。只要不是人身攻擊,你再大的師,無論是人民封的大師或者政黨封的大師,都是可以自由評說的。在我們這個國家里,不能說政治,不能說官員,不能說制度,不能說腐敗,難道連個寫書的都說不得?況且我還沒評說大家所看重的“思想和立意”,單純說個文采而已。在封建社會,評說個大詩人寫的差,不合我意,應該也沒什么問題吧,別等到一千年以后……當然,有人會覺得,沒不讓你說啊,你這不正說的歡么,我們只是都不認同你說的,他們就是文采好,或者那叫文筆樸實立意高。那我也沒辦法。但這些人要比那些危言聳聽的評論家可愛多了。
再其次,一位有責任的文化人的基本修養是有骨氣,說真話,不獻媚,不阿諛,絕對不是對文學大師心懷尊敬之心、追念之心。文化人不是來燒香的。我也不覺得這是一個民族的基本涵養,如果一個民族的全部人都必須覺得有那么幾個作家,寫的必須是好的,所有的全好,沒有一點不好,否則你就是沒涵養,那這是個除了朝鮮以外的什么民族啊。
而當時所謂的“冰心的書讀不下去”,這也是陳丹青,包括我的真實想法。任何人都有權利覺得另外一個人的書不在自己的審美里,讀不下去。如果大家讀我的書讀不下去,我也不覺得有什么問題。而為什么在某些評論家眼里,讀不下去冰心就是人格和文學品格出了問題呢?你不能非得逼著我看冰心看得津津有味才行吧,我的確是不喜歡,我也只是把我內心真實想法說了出來。如果你非要逼著我讀冰心的書,我對你的懲罰就是逼著你讀冰心的書。看看你是真喜歡還是假喜歡。
所以,看見很多在網上痛罵的人,他們的措詞之激烈,表現之激動,是要比玉米相對于李宇春更甚的。但是否巴金、茅盾、冰心三位老人在他們心中的位置要比李宇春在玉米心中的位置高呢?明顯不是這樣的,我甚至懷疑把老舍、茅盾、巴金三個人放他們面前,他們能否分清楚誰是誰。當然,你們可以說,你們只認文字不認臉,但是我也懷疑,在那么多叫囂著你膽敢不尊重文學大師的人中,你們是否都完整地看過你們所“尊敬”的大師的書?是否還記得冰心、老舍、茅盾、巴金原名叫什么?我想,如果李宇春原名叫李春波的話,所有玉米都是應該記得的。所以,其中很多人是巴金、冰心、茅盾的假粉絲。你們只是單純看我不順眼,不喜歡我,就甘愿馬上搖身變成你們的大師們的不忠實讀者,這是不誠實的。至少在我念書的時候,似乎整個班級甚至學校都沒聽說過有多少人多么喜歡看這三個人的作品的。而現在突然冒出來這么多義正詞嚴的假讀者,我感覺這些茅盾、冰心、巴金的假粉絲馬上就要組成“盾牌”、“心冰樂”、“京巴”等粉絲團了。
對于他們的真讀者,對我留言說,其實巴金寫得很好,并且告訴我為什么好,哪段的哪里很好。那我對他們也很尊重,我也會嘗試再去看看。這是正常的文學觀點的不同,而不是借著這三個“大師”的帽子給別人扣更高的帽子,順便名正言順地罵兩句。但到現在,我依然認為,巴金、老舍、冰心、茅盾這四個人中,別的什么都不說,就說文采,除了老舍不錯以外,其他三個人的文采從最差到較差的排名是——冰心,巴金,茅盾。作為一個作家,文筆和文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作家必須要擁有獨特和出色的文字技術和文字風格,這是所謂的思想性和感情真摯所不能代替的,這也是漢字的魅力所在。中國歷來的作家都是很看重這點的,從詩經開始,到唐詩宋詞,到四大名著,無不如此,再到后來的白話文中,錢鍾書、梁實秋、林語堂、胡適、魯迅、沈從文包括張愛玲做得都不錯,但是因為到了新中國,文字的魅力被思想的正確和意識形態的需要所替代,很長一段時間里,政府和人民再沒有運作出文采出眾的真正文學大師。
而現在,看著一些評論家們的意思,是不是面對老巴冰茅他們這些作家,我等必須覺得全部都很好?有異議就是我人格和涵養出了問題?也不用管個人的文學喜好如何,必須拋棄所有閱讀口味,無條件臣服于他們?
2008年6月21日
這篇在邏輯上很有創新的文章是在某網站的新聞評論上看見的,標題是《韓寒瞧不起文學大師瞧得起徐靜蕾》,把我騙進去點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