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事兒,已經完全超出了縛無念的想象,原本計劃中,他只是想單純的提醒一下範愁,反正範愁是必死無疑的,沒必要讓其他人和他一起找死,這樣,縛無念就不用爲一百來號人的靈魂而操心!
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範愁竟然知道這些事情,這完全是超出他的想象!
“好了,該知道的,你也全部知道了,我希望你能夠聰明一點,不要到時候讓一些必須發生的事情,發生了一些意外,不然到時候後果,就並不是你能承擔的了了”
縛無念的意思很明顯,希望縛無念能夠自己聰明一點,不然後果會極其嚴重!
這些當然不需要縛無念的提醒,範愁和他一樣,一個是鬼差,一個是靈魂檔案記錄者,他們乾的事兒都是一樣,自然之道如果可以讓某些事情發生了無法預料的改變,那麼受苦的將是他們。〔〕
範愁依稀記得,當初剛到地府的時候,遇見了過傳說中的牛頭馬面,當時他們的官位極高。
牛頭又叫阿傍、阿防。〔〕獄卒名阿傍,牛頭人手,兩腳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釵,於世間爲人時,不孝父母,死後爲鬼卒,牛頭人身”
馬面又叫馬頭、羅剎,羅剎”爲惡鬼,故馬頭羅剎即馬頭鬼。形象爲馬頭人身,與牛頭是老搭檔。
“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虎狼獅子,牛頭獄卒,馬面羅剎,手持槍矛,驅入城內,向無間獄。”
牛頭馬面有時是閻王、判官的爪牙,有時愛佔點小便宜,有時乾點違法亂紀的事,有時又很有同情心。
就像地府中範愁所見到的一樣,當時牛頭馬面原在地府掌管實權,後來爲什麼當了閻王手下的一個捉人差役?
說起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範愁清楚的記得,在很久很久以前,豐都城有個姓馬的員外,在城內算是個財權雙全的巨頭。按說,他也該心滿意足了,但有一件事情卻總是耿耿於懷,因他年已六旬,先後娶了十一個“偏房”,才僅有一個獨丁。
無論怎麼求神許願,終不能如願以償。〔〕不用說,馬員外對他那個獨子馬一春,就視如掌上明珠了寶貴的不得了。但是他卻十分擔心,如果萬一不幸,這個唯一的兒子發生了什麼意外,不僅斷了馬家香火。而且萬貫家業也無後繼之人。爲此,他日夜憂愁,不知所措。
很巧的,某一天屋漏又遇連夜雨。一天,馬員外用過早餐,準備出門備辦酒菜,爲兒子明日滿十八週歲辦個喜酒。說來也真的是十分的巧,正在這個時候,有個八字先生扛著一面大旗,從門前經過,口中瑯瑯有詞:“算命羅,算命!算不準不要錢咯!”
馬員外聽見喊聲,心中頓時大喜,竟把出門之事忘記得一乾二淨。於是手提長衫,疾步走下臺階,連忙叫住了他,恭請八字先生進屋上坐,倒上茶水,等喝完以後,馬員外誠懇地說:“先生,請給我家小兒算個命好嗎?”
八字先生自然願意了啊!於是當即點頭說道:“可以,可以。”
馬員外立即給兒子報了生庚時辰。八字先生聽後,閉上眼睛屈指一算,不一會兒張開眼睛不禁大驚失色,脫口而出道:“哎呀,不好!”
馬員外心裡越發慌張,但爲了急於弄個清楚,央求道:“請先生免慮,直說不防。”
八字先生遲疑片刻,說道:“你家少爺衣祿不錯,可惜陽壽太短,只有十八年!”
馬員外聽後頓時驚慌無比“媽呀”一聲,暈到在地,半天才甦醒過來,面色如土。問道:“先生,求求你想各個辦法,救救我那可憐的兒子吧!”
八字先生想了一會說:“凡人哪有辦法,只有一條,不知員外舍不捨得破費呢?”
馬員外聽說還有辦法可想,想都不想的忙說:“只要能救兒子,哪怕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
八字先生這才告訴他:在明晚半夜子時,你辦一桌最豐盛的酒菜,用食盒裝好,端到“鬼門關”前十二級臺階上,把酒菜送給那兩個下棋的人。不過,你要連請他們三次,耐心等待,切莫急躁。
馬員外一一記在心上,送走這位八字先生後,連忙去準備這件事兒。
第二天,當他來到指定地點,果見有兩個人正在那裡專心下棋。這兩位不是別人,正是牛頭、馬面。
馬員外不敢驚動他們,只好悄悄跪在一旁,把食盒頂在頭上默默地看著。當他倆下完了一盤棋後,他才小心翼翼地請道:“二位神爺,請吃了飯再下吧!”那二人似聽非聽,不語不答,依舊專心下著棋,三次過後!
牛頭、馬面見此人這般誠心,又看盒中的美味佳餚那麼豐盛,不禁垂涎欲滴。馬面悄悄的對牛頭說:“牛大哥,我們此番出差,尚未用飯,就此飽餐一頓吧。也難爲這人一片心意,你看如何?”
牛頭也早有此意,只是不便啓齒,既然馬面說了出來,他也順勢可以答應,當下點頭說道:“吃了下山也不爲遲。”
說罷,便猶如風捲殘葉般,以下便將飯菜吃個精光,正要揚長而去,見送飯人還跪在地上,於是問道:“你爲我等破費,想必有事相求嗎?”
馬員外忙叩頭作揖道:“小人正有爲難之事,求二位神爺幫助。”說著還燒了一串錢紙。
牛頭馬面過意不去,只好說:“你有何事,快快講吧!我等還有要事遠行呢。”
“二位神爺,我只有一個命子,陽壽快終,求二位神爺高擡貴手吧。”
“叫啥名字呢?”
“馬一春。”
牛頭翻開崔判官給他的“勾魂令”一看,大驚道:“馬老弟,我倆要去捉拿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兒子,只是時辰未到,沒想到......這......”
馬員外聽後心想還好遇見了那個八字先生,當下連連磕頭:“二位神爺若能延他的陽壽,小人感恩不盡,定當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