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輩分排列爲:
前廿四代依序爲清、靜、道(後世弟子不再用)、德、文、成、佛、法、仁、倫、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理、大、通、悟、覺。
後廿四代爲萬、象、皈、依、戒、律、傳、寶、化、渡、心、回、臨、持、廣、泰、普、門、開、放、光、照、乾、坤。
續廿四代爲緒、結、昆、計、山、芮、克、勤、宣、華、轉、忱、慶、兆、報、魁、宜、執、應、存、挽、香、同、流。
青門強調幫中倫理,任何一位欲進家門人士,必先經過重重考覈,一般而言,欲進家學生得先拜帖,在拜帖中詳細寫明自己的家世背景、
職業工作與姓名八字,然後由三幫九代開設寄名香堂,經過香堂儀式洗禮之後,仍不能算是真正清幫內人,此時稱爲一腳門內一腳門外,
師父會在這寄名後的三年內,勤加考覈,這個階段稱爲師訪徒三年,三年後必需由學生勤訪師父三年,
讓師父考覈其是否真有決心進家,這個階段,稱爲徒訪師三年,經過六年的考驗,確定學生的決心與品性後,
師父則會開始教導其基本儀注,或委由石室庵教導,經過一年的學習,通過後,則師父會擇吉日,並報請戶部,
由戶部開始做開設香堂之準備並通報四庵六部與學生之三幫九代,讓學生晉任小香。此時方成爲正式的潘家子孫。
小香學生得學習待人處世應對進退之道,以及各庵堂所講授之基本課程。
小香階段經過三年考覈,師父會考量學生的學習是否方向正確,是否忠於家門,應對進退是否合宜,若一切合乎條件,
則再報請戶部開設大香堂,戶部同樣會通報四庵六部與學生之三幫九代,擇吉日幫學生晉任大香,大香階段的弟子,
可以稱爲儲備師父,他們不僅得具備小香所學的技能與知識,主要得學習如何領幫帶衆,傳道傳法。
當師父認爲,此大香弟子已備足能力,可以領幫率衆時,則會以相同程序,開設開法香堂,授予弟三鎖三鑰與六字真言,
從此後,弟子已可獨當一面,接續祖師香火,收徒領幫,不論何字班輩,一見開法師父,即使是晚輩,
亦不再以輩分稱其弟佬或稱徒孫,而直稱其爲”某師父”。這是對幫中能獨當一面收徒領幫,延續香火者的尊重。
以現代而言,不一定得受到七年進家的限制,古時所訂定的這種規矩,系因爲訪師訪徒不易,路途太遙,
或因爲弟子師父工作忙碌之故,故而延長進家時間,主要是讓師父徒弟皆能充分明瞭雙方情況。寄名香堂幾乎也不開設,
僅以口頭寄名與接受拜
帖後即算數,且現代交通便利,所以七年進家,此規可守可不守。
長輩的稱呼:不論何幫,大一輩者,均以某師父稱之或爺叔稱之;未開法大一輩之長者,則不論男女,均稱爲師叔;
大二輩者不論爲哪一幫頭及是否開法,均統稱爲某師爺;大三輩者則不論何幫及是否開法,均稱爲師太;
大四輩則不論何幫及是否開法,統稱爲太師太;大五輩本幫幾乎沒有,若真有那便稱爲祖爺。
平輩的稱呼:同參一師者稱爲親同參,同一師爺之分系同輩,則稱爲同參,引進或傳道幫頭之同輩弟子則稱爲同山,其他非三幫九代幫頭之同輩,稱爲平香。
晚輩的稱呼:某師父的兒子,一律統稱爲小老大;徒弟或是同輩的次子或兒女,則稱爲少君,弟佬的兒女或徒弟,則稱爲法孫;法孫的徒弟或兒女,則稱爲少法孫;若還有以下,則稱爲法將。
青幫人士來自五湖四海,要認清是否是自家兄弟,須經由盤道條口確認。這與兵士站衛兵喊討口令辭的道理一樣。
會有這樣的規矩,主要是爲避免讓外人得知太多幫門中的秘密。
清門於雍正四年,由三祖接皇榜並受師命立幫,及潘祖執法行運五十一載後傳世至今,這期間雖受命於朝廷,然實際是爲實現仗義江湖濟弱扶傾爲目的。
而清幫祖訓要記取根源不忘本,這從清幫三教合一,尊前提後的作法可以明瞭。此外,領幫祖師們,本就爲天地會成員,因此每每設香堂,會先要求弟子們整襟,不忘前朝,溯本追源。
這樣做法難免爲有心人士利用,若向朝庭進讒言,勢必對於幫會命脈造成莫大傷害。因此清幫要弟子們謹守秘密,
並嚴守三談三不談原則(同道能談、香堂能談、告幫能談;茶館不談、酒肆不談、澡堂不談)。然而清幫自祖師創幫,
由通州至杭州這段運河,共立幫頭一百二十八幫半,七十二個半碼頭,糧船亦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隻半,幫衆數以萬計,
要認清是否爲自家人實屬不易,況爲廣招賢才,又立下三準三不準之規矩(準借不準偷、準打不準罵、準充不準賴),
要確認是否真爲自家人,勢必得有一套明確繁雜的辨識之方,這個方法便稱爲盤道條口。
經盤道後可確認身份,除了能確實嚴守幫中秘密不外泄於人,在亂世當道局勢不穩時,亦可做爲
情報交換前的確認工作。在近代史中,第二十三代的杜月笙運用幫中力量,爲國民政府於抗日期間,做了不少的情報貢獻。幫中成員謹尊三露三不露(遇急、遇難、遇盤查露,外人、熟人、親人不露)
原則。所謂“三分安清七分交情”,只三分安清,
便己足夠讓清幫弟兄渡過難關,這是清幫義氣相照共持共扶的原則。
至於盤道條口,均需師父親傳,不可外泄,例爲幫中機密。
青幫極盛時期共有一百二十八幫半(其中半幫爲香火船),後因漕運沒落,減少至六幫:江淮泗、興武泗、興武六、嘉白、嘉海衛、杭三。各幫以三角或長方形旗幟做標誌。
各省幫名稱船數:
山東:
濟寧前、濟寧後、東昌前、東昌後、臨清前、臨清後、德州頭、德州二、德州三、沂州一、蘭山半幫(共計十幫半、船八百一十九隻)。
江蘇:
江淮頭、江淮二、江淮三、江淮泗、江淮五、江淮六、江淮七、江淮八、江淮九、蘇州前、蘇州後、鎮江前、鎮江後、江陰前、江陰後、揚州頭、揚州二、揚州三、淮安頭、淮安二、淮安三(計二十幫、船一千六百二十九隻半)。
浙江:
嘉白、處州前、處州後、紹興前、紹興後、臺州前、臺州後、溫州前、溫州後、寧波前、寧波後、湖州頭、湖州二、湖州三、杭州頭、杭州二、杭州三、嘉海衛、金衛、海寧所(計二十一幫、船一千六百三十一隻)
常州府:
常州頭、常州二、常州三、常州泗、常州五、常州六、常州七、常州八、常州九、滯河前、滯河後、住宅、太倉前、太倉後、清浦、大河頭、大河二、大河三(計十八幫、船一千三百六十九隻)
松江:
興武頭、興武二、興武三、興武泗、興武五、興武六、興武七、興武八、興武九(計九幫、船六百九十九隻)
江廣:
南昌、長沙、嶽州、湘陰、荊州、漢陽、武昌、九州前、九州後、饒州頭、饒州頭、饒州二、饒州三、永建頭、永建二、古安、安福、廣信、袁州、贛州(計十九幫、船一千四百八十二隻)
安徽:
安州前、安州後、徐州前、徐州後、宣州、介陽前、介陽後、舞平前、舞平後、泗州頭、泗州二、準鳳頭、準鳳頭二、蘆州頭、蘆州二、蘆州三(計十六幫、船一千二百四十六隻)
河南:
商水、沈邱、睢寧、汝陽、信陽、安山、息縣、固始、光州(計九幫、船七百零九隻)
徐州:
直隸省保定府一幫,船八十隻、桐船頭、桐船一、麻包頭、麻包二,(計五幫、船三百三十五隻)
總計:一百二十八幫半幫頭,船九千九百九十九隻半
三閘:黃河渡口鳳林閘、清江天妃閘、申江軍清閘
五埧:出京通州埧、黃河永安埧、秦郵車羅埧、皖北五鳳埧、淮河淮安埧。
七十二個半碼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