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寶偷看了魏忠賢和客巴巴一眼,魏忠賢沒有看韋寶,客巴巴正好在看韋寶。
韋寶與客巴巴對到了眼,對客巴巴微微一笑。
客巴巴也回給了韋寶一個微笑。
敢在皇帝面前眉來眼去,恐怕也就只有韋寶了。
韋寶沒辦法和客巴巴私下見面,韋寶也不太想與客巴巴私下見面。
但韋寶又想討好客巴巴,也就這麼一個微笑可以了。
朱由校順著馮銓的話,點頭道:“馮愛卿說的不錯,朕的意思是,讓建奴分兵,並沒有說不要了關外之地,拳頭收回來,打出去才重!朕可沒有說過不要關外之地。再說,兵不在多,在精!跟多少沒什麼關係。”
韋寶聞言暗暗點頭,就衝朱由校說的出這種話來,朱由校絕對應該算是頭腦清醒,並且是很有戰略眼光的皇帝!
“陛下,這個時候,不能說這些,如果朝廷提出撤回關外兵馬,會寒了天下人心。”丁紹軾大聲道。
“丁大人,這麼說不對吧?陛下不是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嗎?兵不在多,在精,裁掉幾個人,把剩下的人練的更精,戰力更強!這和兵多兵少沒關係。再說,陛下什麼時候說了從關外撤軍了?是換防!等完成了裁軍,再拉回去,只要建奴敢來,我們必打!”魏廣微道。
朱由校和幾個閣臣都點頭。
“既然裁軍能練精兵,不裁軍,就不能練精兵了?”丁紹軾道:“朝廷裁軍之後要怎麼樣,天下人看不見,朝廷要裁軍,天下人都看見了。”
這一回,朱由校和幾個閣臣說不出什麼了。
畢竟有點理虧,
“韋愛卿,你來說一說。”朱由校直接點名了,也不再讓顧秉謙等人說什麼,朱由校估計這幾個人肯定和馮銓一個口徑,估計說不過丁紹軾。
韋寶沉吟道:“陛下,微臣覺得丁大人說的有道理。”
韋寶此話一出,朱由校、客巴巴、魏忠賢、顧秉謙、魏廣微、黃立極、馮銓都瞪大了眼珠,以大家對韋寶的瞭解,韋寶這麼圓滑,肯定能猜到撤軍是皇帝的意思,韋寶怎麼敢違背皇帝的意願?怎麼敢站在東林黨一邊?
而且,上回撤軍就是韋寶主導的。
丁紹軾也很驚奇,沒有想到韋寶會支持自己。
朱由校有些生氣了,臉色鐵青。
韋寶又接著道:“陛下,再縮減兵力,也有道理。其實有五萬大軍守衛山海關,有兩萬大軍守衛薊州,已經能保證建奴無法輕易入關,抓住機會出關打建奴一下,建奴也很難受。這是最省力的辦法,能給大明緩和財政壓力節省時間。”
衆人聞言,又瞪大了眼珠,暗忖好你個韋寶,你還真夠狡猾的,合著兩邊的道理都讓你說了?誰不知道啊?
“韋愛卿,這裡沒有外人,你有什麼話儘管直說吧。”朱由校有點不耐煩道:“朕要聽真話,你即便覺得維持現狀,既不增兵,也不裁軍,也可以說。朕不想聽那些模棱兩可沒啥意思的話。”
韋寶點了點頭,道:“所謂防線,敵人來攻擊就是防線,從實際看,後金多次進攻錦州、寧遠,關寧錦防線也多次抵禦的後金的侵襲,效果是有的,肯定算是防線。再說定位,首先關寧錦防線要分開算,寧遠的定位是爲山海關做緩衝,而錦州則是前出光復四百里失地的結果,整個朝野和所有大明百姓都能看見。至於後金在後面繞道入關的情況,當時並不在考慮範圍內。孫承宗的戰略其定位都是遼鎮的中短期戰略。依著微臣看,大明朝廷實際上並沒有全盤的思路和戰略,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遼鎮怎麼說朝廷怎麼做,前有王化貞、熊廷弼、袁應泰,後有孫承宗,朝廷對遼東的問題實質沒有根本性的把握,所以纔會寬嚴皆誤,進退皆輸。即使大明曆經薩爾滸、廣寧、遼陽、瀋陽之敗,依然對遼事一無所知。反過來,遼鎮光一個後金都操心不完,還要考慮薊鎮的事?那還要兵部幹什麼?做好你自己的事情,有時候並不能解決問題。後金已經不是遼鎮一地之事,而是和我大明朝廷平起平坐的地區性軍事強大的勢力,寧錦防線本身有其積極意義,但是後期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這本身是明朝缺乏全局的科學的軍事體系。決定熊廷弼的判斷十分準確,熊廷弼終其一生也不過是想複製薩爾滸戰役時的態勢。薩爾滸三方圍攻,是後金最困難的時刻,但是這樣的機會錯過還想來第二次?後金爲了求生可是卯足了勁,優秀的將領都是戰火淬鍊出來的,但是我大明朝廷就指望文官都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楊嵩這樣的敗軍之將爲什麼可以指揮薩爾滸這樣的大型戰役。微臣在這裡沒有指責的意思,從實際情況看,戰略戰術佈置至少從指揮部看沒有什麼大毛病。王化貞這樣的官員爲什麼可以凌駕於熊廷弼指揮遼東?之後的袁應泰、孫承宗,大明朝廷的意思是看誰還可以就送誰過去。寧錦防線只是一個不專業的軍事系統裡微不足道的產物而已,在一個失敗的體系裡,怎麼做都是失敗的。”
衆人聞言面面相覷,都不知道韋寶到底要說什麼。
“韋愛卿,你的意思到底是什麼?你是不是想說高第無法勝任薊遼經略的位置?”朱由校問道。
畢竟是理科男,朱由校說話喜歡一板一眼,並且很容易抓到問題的核心。
“陛下不要著急,聽我說完。”韋寶道:“薩爾滸之戰是文官楊鎬指揮的,楊鎬這輩子就打過兩仗,第一仗抗日援朝敗績被停職,第二仗就是薩爾滸,幾乎全軍覆沒。神宗爺任命熊廷弼爲經略,熊廷弼文武雙冠,連續擊退努爾哈赤入侵。之後東林人當道,官官相護,當時朝廷裡最得意的一個文人叫姚宗文,姚宗文想著插手遼事,收買蒙古人於是請了五千金收買蒙古人,無果,被熊廷弼狠狠嘲諷了一番。於是姚宗文惱羞成怒開始彈劾熊廷弼。姚宗文一番操作後,本來就格格不入的楚人熊廷弼就被彈劾下臺,換成文官袁應泰。袁應泰本身不通軍事,謹小慎微的他開創了堡壘推進戰術,到處分兵把守,也因此特別重用蒙古人。讓瀋陽總兵賀世賢招納了無數夷人,指望蒙古和後金廝殺搏命。當時朝廷內部到處都在指責遼人奸險善跑,所以將軍們都不喜歡用遼人,寧可就地用夷人爲兵。努爾哈赤在瀋陽遼陽安插大量奸細,探知袁應泰無能爲力,不敢出城野戰,於是在撫順築城推進,搞出了瀋陽之圍。瀋陽總兵賀世賢出城擊潰後金,不料城裡夷人叛變,瀋陽陷落,武將賀世賢雖然勇冠三軍,但還是不支戰死。袁應泰派川浙援軍援救瀋陽,卻打成了添油戰術,一個接著一個的送人頭。川浙援軍三年以來,他們是薩爾滸之戰後趕到的,素來不合,知道瀋陽陷落後賭氣不肯撤退,要分別和後金決一生死。努爾哈赤全力攻擊這兩股援軍,付出重大代價,最後還是以優勢兵力滅了川浙援軍。袁應泰聽聞渾河之戰的慘狀,更加膽怯不敢援救,跟隨而來的遼軍更是不戰而走。休整幾天後,後金開始圍攻遼陽。事到臨頭袁應泰倒也不是軟蛋了,率軍出城和後金打了三天三夜,遼軍一觸即潰,自己的兵力也漸漸潰散。遼陽淪陷後,袁應泰自盡。遼陽巡按張銓也自盡,留書要求啓用熊廷弼救國。幾個內閣見機不妙,還是得啓用熊廷弼。遼陽失陷之際,各地望風奔逃逃散嚴重,唯獨廣寧兵備道王化貞坐鎮不亂,他收攏殘兵敗將鼓勵士氣。朝廷也因此非常欣賞王化貞,於是將其晉級爲遼東巡撫繼續住在廣寧,並給予他前線專斷的權力。熊廷弼提出三方佈置策,於是駐山海關統籌三方指揮軍事。王化貞覺得自己軍隊六萬人夠多,還能夠借用蒙古林丹汗和後金抗衡,於是動輒帶軍隊出擊,但是總是無功而返。熊廷弼屢教,王化貞不但不改,反而信心滿滿。原來王化貞收攏了逃將孫得功而留有一手準備,讓孫得功去後金用間讓其好友李永芳反正。所以非常自信。王化貞和熊廷弼兩個人就這樣差不多吵了一年,兵部尚書張鶴鳴是東林人,因爲和熊廷弼私仇,支持王化貞,首輔葉向高也偏心王化貞,所以期間王化貞一直佔據上風。最後葉向高又因爲害怕出事,開始傾向熊廷弼,朝廷這才拍板決定相信熊廷弼,召回王化貞。這個時候努爾哈赤開始渡河,朝廷不得不改了主意,要二人先通力合作。熊廷弼趕緊通知王化貞歸併廣寧。王化貞堅決不聽,覺得撤退是徒長敵軍氣焰。派孫得功帶援軍前去和後金野戰。誰知王化貞寵信的武將孫得功已經被策反陣前譁變,局面頓時崩盤,廣寧城陷。熊廷弼匆匆還未趕到廣寧,接到了逃亡的王化貞,王化貞覺得大勢不可爲,又做主擅自一路退到了山海關。戰後二人被震怒的朝廷解職聽勘。熊廷弼,王化貞均被新上任的兵部尚書孫承宗下獄,彈劾論死。然後就是新任的王在晉主持要修八里鋪,修到一半,帝師孫承宗不服氣,覺得堂堂大明朝一定要反攻後金,又說服皇帝撤了王在晉棄了八里鋪,自請督師遼東開始修寧遠。孫承宗是陛下的老師,也是微臣的恩師,微臣的恩師當時可能覺得錢太多了,於是修好寧遠又開始修錦州右屯。高第上臺,就想既然不能打那就把錦右撤了吧。”
韋寶分析的很透徹,並且將當時東林人的問題直接搬上了檯面,從黨爭的角度論述問題。
這一回,朱由校沒有催促韋寶。
魏忠賢等人聽了暗暗歡喜,因爲韋寶指出的都是東林黨文官的問題,但他們又有點害怕,不知道韋寶想說什麼,不知道韋寶會不會轉而攻擊閹黨。
丁紹軾目光冷冷的瞪視韋寶,不知道韋寶到底想說什麼。
同時,丁紹軾覺得很丟人,因爲韋寶的話,戳到了他的痛處,從韋寶的話,丁紹軾可以判斷出韋寶是很反感東林黨的。
“遼東戰事嚴重消耗了國力,每年軍餉幾百萬兩,且我大明軍隊在遼東勝少敗多,關內又爆發農民起義。守遼東的意義是什麼?爲什麼不選擇放棄關外,堅守長城?放棄關外防線是肯定不可的。凡是認爲放棄寧錦防線,乾脆退守山海關的人,就如同丁大人說的,會讓天下人寒心。撤軍是門技術活。撤掉關外一切據點與軍隊,到山海關幾百公里的路,滿清不會在後面追和乘火打劫?大明主動放棄既有的據點也不是沒幹過,前有李成樑放棄寬甸六堡,後有熊廷弼撤兵關內和高第撤軍,其後果如何?撤軍效果如何?李成樑撤軍:成樑獻議移建孤山堡於張其哈剌佃,險山堡於寬佃,沿江新安四堡於長佃、長嶺諸處,仍以孤山、險山二參將戍之,可拓地七八百里,益收耕牧之利。道昆上於朝,報可。自是生聚日繁,至六萬四千餘戶。及三十四年,成樑以地孤懸難守,與督、撫蹇達、趙楫建議棄之,盡徙居民於內地。居民戀家室,則以大軍驅迫之,死者狼籍。熊廷弼撤軍:廷弼曰:嘻,已晚,惟護潰民入關可耳。乃以己所將五千人授化貞爲殿,盡焚積聚。二十六日,偕初命護潰民入關。化貞、出、嘉棟先後入,獨邦佐自經死。得功率廣寧叛將迎大清兵入廣寧,化貞逃已兩日矣。大清兵追逐化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還。報至,京師大震。養軍隊纔是最花錢的。撤回來的關寧軍,朝廷不是還得花錢養?光有山海關,沒有得力的軍隊防守,也沒啥用吧?朝廷一旦下令撤除關外防線,就意味著遼人守遼土戰略破產。那以遼人爲主的關寧軍被莫名其妙斷了恢復家鄉故土的希望,他們的士氣肯定會受打擊,會不會在撤軍途中譁變?朝廷有能制服譁變的關寧軍的戰鬥力相當的軍隊嗎?即使不譁變,朝廷要安撫,妥善安置關寧軍,是不是還要花一大筆錢?修繕山海關以及安撫費用,朝廷花錢搞不好比不撤軍還要多。關內軍隊能否與關寧軍和諧相處也是個問題。關寧軍瞧不起關內的軍隊。關內軍隊視撤回的關寧軍爲喪家之犬,發生火併都有可能,還能齊心協力守衛山海關?朝廷爲了協調關內關外的軍隊之間關係,又要砸錢,儘量公平。放棄了關外防線,建奴會笑死。建奴就能從容搞定朝鮮,搞定蒙古。然後兩路夾擊,讓山海關腹背受敵,那就好看了。關外沒有穩固的城防,就失去了對蒙古人和朝鮮人的震懾!他們將一個個的倒向建奴。”韋寶接著道。
丁紹軾聞言大喜,沒想到韋寶的話又說回來了,“韋爵爺說的極是!一旦放鬆關外,放鬆對後金兵馬的壓迫,蒙古人和朝鮮人將脫離大明的掌控,使得建奴聲勢大漲,後果不堪設想!”
在場諸人,別看都是閣臣,皇帝,皇帝身邊的客巴巴和魏忠賢也都是有一定見識的國家最高層層級的人物。
但沒有一個是懂得軍事的人。
大家聽韋寶說的有道理,都陷入了深思。
“朕聽明白了,按照韋愛卿的意思,還是保持現有的兵力和地盤,是不是?”朱由校問道。
“陛下的想法是最合理的,但天下人的輿論也不得不考慮。依著微臣看,遼東能再裁掉一萬人,薊州再裁掉一萬人。這樣,薊州留一萬人,遼西五萬人,遼東兩萬人,薊遼邊軍保持在八萬人,這已經是最低限度了,沒法再減少。”韋寶道,“至於增兵,可以。讓各地以省府爲單位上奏,哪個省提出增兵,就讓他們捐銀子,告訴他們,六十兩紋銀一個兵,他們想增兵多少就增兵多少。這場爭端,應該能平息。”
“好!”朱由校開心的站起身,“這個法子好,再裁軍兩萬,又能省掉一百多萬兩軍費!又不丟失現有城堡,好啊。此爲雙全之法。韋愛卿,朕讓你做此事,你有把握嗎?只要你能以八萬邊軍壓制建奴,朕可以提議,由你執掌薊遼!”
韋寶一汗,心說你還真是大手筆,一句話就想把薊遼督師的位置給我一個纔剛剛十六歲的人?
在場衆人也是大驚,客巴巴和魏忠賢,閣臣和幾個大太監,都嚇了一跳,不知道皇帝是隨口說說,還是認真的,這根本不可能嘛。
讓韋寶以十六歲的年紀,暫領海防總督衙門的事,還說的過去。
讓一個十六歲的人當薊遼督師,薊遼督師都是領了兵部尚書官銜的,這不等於將大明的軍政都交給了一個十六歲的人,這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