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婚?”二娘的話音剛落,一個尖銳的聲音便不合時宜地響了起來。眾人訝異地朝失態驚呼的四娘看了過去,但見她像是不可置信一般地看著三娘,眼中的情緒莫辨。
王箏剛剛就對四娘有些厭煩,這會兒瞧見她這態度也是猜到了幾分,心中對這個侄女更是不喜,便淡淡道:“三娘聰慧嫻靜,又有大家風范,自然是得人喜愛。上回她歲三嫂進宮,便得了太后娘娘的眼緣,所以是太后為我們家三娘做的媒。”
四娘聞言,眼中的嫉妒怎么也藏不住了。
太后娘娘……
三姐姐竟然能見到太后娘娘,還能得了她的青睞,竟是有這般的好境遇。
四娘朝著三娘看去,卻見她波瀾不興,面上沒有驕傲的情緒,也沒有喜意和嬌羞,仿佛大家談論的不是她一般,四娘心思一轉,試探地道:“三姐姐怎么像是不怎么高興的樣子?難不成……太后娘娘是給三姐姐指了一門寒戶人家?或者那男子奇丑無比?仰或是……哪位年紀大了的官員的續弦?”她的聲音中帶著隱隱的希冀,竟是一句好話也沒有。
三娘聞言啼笑皆非,這人竟是一點也不盼著她好。
旁邊聽著的幾人也是聽出了不對,王箏仗著是長輩,更是立即就冷了臉,教訓道:“四娘,你怎么如此不知道分寸?這些年學的規矩都進了狗肚子里嗎?太后娘娘一片慈心,怎么會給三娘指一門不堪的婚姻,你這是背地里腹誹尊上,你可知這話要是傳揚了出去,你該當何罪”
王箏做了這么些年的閣老千金,在家中因李氏疼愛如魚得水,出門在外各府千金也是巴結她的多,因此這么冷著面孔說話,自有一番威嚴,將眾人說得皆是一愣。
四娘聞言總算是清醒了一些,背上出了一身冷汗,勉強笑道:“九姑姑別惱,四娘也就是隨口說說,并非真是這么想的。”
王箏半點面子也不給她留,眼風威嚴地瞪著她:“你不知道禍從口出嗎?這種話即便是想也是不能想的,你還敢說出來這里是京城,你這小家子氣的模樣可不要丟了我們王家的臉面,無端得惹了人恥笑。下次,若是再讓我聽見此類不知輕重的言論,我立即讓伯娘將你送回山東。”
見王箏發火,幾個晚輩都不敢說話,而王箏說這句話的時候很是嚴肅認真,眾人相信她并非是嚇唬四娘隨便說說而已,她是真的會這么做。
四娘咬了咬唇,只猶豫了一瞬,便低眉順眼地朝著王箏行了一禮,怯怯道:“四娘知道了,以后再也不敢如此說話了,四娘多謝九姑姑教誨。”
她這次能跟隨孫氏前來京城,是因為二娘的幫襯,否則孫氏怎么會想到要帶她這個大房的庶女來?若是得罪了王箏,她在叔祖母面前甚是得寵,到時候她在叔祖母面前告她一狀,叔祖母又與祖母說要送她回山東,孫氏可不會為了她這么一個庶出的孫女與叔祖母唱反調。
四娘這些年在嫡母金氏的手下討生活,見風使舵的本領練得并不差,識時務也是她的一處優點。
王箏見她認錯,便也只淡淡“哼”了一聲,不在為難她了。
二娘笑著為四娘轉移大家的注意力:“我早就知道三妹妹是個有福氣的,果然是如此。四妹妹不知道,我卻是聽聞過,太后娘娘為三妹妹指的是青年才俊呢。年紀輕輕就任了京衛指揮使司指揮僉事,正四品的的官職還是天子近臣。”
三娘低頭不語,在外人看來就是有些羞怯的模樣。
三娘此時卻是在想,二娘竟然對京中的官制也是了若指掌,看來這些年她倒是長進不少。只是不知這些是誰交給她的,教她這些又有什么目的。
微微抬頭看了二娘一眼,只見她笑容和煦,一臉真誠,像是真心為她這個妹妹感到高興一般。看來二娘這幾年長進的地方不少。
四娘終究是被心中的嫉妒燒的不能平靜,見王箏在與元娘說話沒有注意她,便小聲嘀咕道:“也不過是個四品的小京官罷了,我還以為有多大的來頭呢。”
四娘這話就有些托大了,有些人即便是做了一輩子的官,也爬不上四品的位置。即便實在京城這種地方,四品也不算是小官。何況二娘自己的生父,大老爺王柏,開始的時候只是捐了一個六品的官,前年花了好些銀子還托了王家的門路才最終坐到了五品的位置。
而且京衛指揮使司指揮僉事這一職位還與別的四品官有些不同,只是四娘不是二娘和三娘,對這些是不懂的。
二娘確是聽到了四娘的這句話,她笑著看了三娘一眼:“年紀輕輕,看重的自然不是如今官位的高低。且未來三妹夫出身莊親王府,又得太后與皇上歡心,聽說到時候會有鎮國將軍的爵位,三妹妹一出嫁就是將軍夫人。”
三娘這下是訝異了,且她也沒有掩飾自己眼中的訝異地看了二娘一眼。二娘竟然連這個都打聽到了?可是二娘的臉上出了和煦的笑意還是和煦的笑意,看著三娘的眼神卻是有些意味深長。
四娘呆呆地愣住了,半響才咬了咬牙,攥緊了拳頭將頭低了。
二娘眼風掃過四娘,嘴角揚起的笑意更深了些。
這邊次間,姑侄姐妹幾人突然安靜了許多,二娘悠閑喝茶,四娘低頭愣愣無語,三娘坐在一邊聽王箏與元娘低聲說著話。
正在這個間隙,卻是聽到正房明間里傳來了李氏訝異的聲音:“大嫂的意思……想要二娘進宮?”
此話一出,連正對著元娘小聲說著什么的王箏也停住了聲,次間里這一瞬間,落針可聞。
那邊孫氏的聲音又隔著簾子傳了過來:“二娘她孝順恭謹,聰慧靈敏,容貌也是上佳,若是能進宮定然能謀到一個好的前程。二娘她得了好的前程,她的父兄在政途上也會走得更順當一些。”
那邊李氏似乎是頓了頓,才道:“大嫂,我們王家雖是世家,可卻是一向走的清貴士族的路子。王家這兩百多年間,圣寵不衰,可是即便是最得君上歡心的時候,也沒有當過外戚。那個身份……對我們這樣的人家非但不是官場上助力,反而會在某些時候成為拖累。”
王家花了好幾輩人的心血,犧牲了那么多,終于在士族之中站在了一個比較超然的位置。因為王家祖祖輩輩的努力,只為了給歷代君王們留下一個印象,那就是王家不會涉及皇子們對皇位的爭奪,王家的人只忠于最終坐在龍椅上的那一個。
正是由于王家的這種堅持,才能讓王家無論在怎么樣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環境中,都能屹立不倒,在世家士林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
三娘在聽聞皇帝選秀的時候,曾經也擔心過王家的女子也要參選,后來皇帝選秀并非是強迫所有的官員都參選,才又想到了這一點,心中便安了。因為她也留意過,歷朝的皇帝從來沒有主動欽點過王家的女子進宮為妃,為后。王家也沒有送過女子進宮。
皇家也需要王家這種一直能夠置身事外的家族。
孫氏對政治一直是缺乏覺悟的,她并不懂得這些,也因為她的夫君王老太爺,雖然是嫡長子卻不是官場之人,而孫氏自成親后一直居于山東,沒有經歷過太多的政治風雨。
所以聽了李氏暗示的話,孫氏并不以為然:“什么拖累不拖累的?當今圣上子嗣單薄,若是能……那可是天大的榮耀。”
李氏不言。
三娘抬頭不小心與王箏的眼神對上,兩人皆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一絲無奈。
李氏與孫氏說這些,就等同與對牛彈琴。
“你這么說是不想幫忙吧?”孫氏的聲音里帶著些不高興:“二弟在禮部任職,選秀之事要經他之手,我只不過是要拜托他幫我照看二娘一二,讓她的當選能順當一些罷了,多大點的事兒?你就給我臉色看你如今雖然是閣老夫人,我總歸還是你的大嫂。”
李氏有些無奈:“大嫂,我并不是這個意思。”
孫氏“哼”了一聲:“你到底是幫還是不幫?”
李氏只得道:“我回去會將此事與老爺說的。”
孫氏有些不滿意:“你不是敷衍之詞吧?你若是不想幫忙就直說,我再托了別的路子去。”
想必年輕的時候就已經見慣了孫氏的蠻橫,李氏到是沒有生氣,只溫聲道:“嫂子您也知道,這種事情我們婦道人家是做不得主的,所以我也只能將這事情交由我們家老爺定奪。這件事情若是好的,對王家有利的,我們老爺也不會往外推您說是吧?”
李氏這樣四兩撥千斤倒是讓孫氏不好說什么了。
之后,溫家園那邊有人來報李氏說府中有幾位夫人登門,是有要事要見李氏,李氏便順勢起身告辭,并沒有留下來吃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