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冬的季節出錢糧徵兵效果更加好,京畿之地主動報名的青壯年突破三十萬。
鎮撫官和宣傳員帶著少年火槍手登記造冊,還是採取儘可能收下家中超過兩個男丁的辦法選體格健壯的良家子。
最後收了三萬六千人,錄取比例接近十選一,由此可見這些主動從軍的良家子整體素質該有多好。
這些人拿到糧餉意味著三萬餘戶老百姓的日子會直接得到改善,更加有利於京畿之地的長治久安。
以前“紅旗軍”收留青壯年從軍、做隨軍雜役基本上都是採取移民的辦法安置家小,現在換了章程,此次在京畿之地招募的新兵不再鼓勵移民。
但是軍屬的優待一個也不能少,這樣做了更加會讓太多京畿之地的升斗小民感覺到追隨“紅旗軍”的優越性。
因爲老百姓基本上沒有高大上的追求,心裡裝的無非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當他們眼睜睜看到鄰居家有兒子成爲“紅旗軍”之後。
不僅僅每個月能夠得到糧餉,家人還可以拿著糧本購買平價糧食、低價海魚罐頭、暢銷酒,還能夠得到“四方錢莊”的體面工作……
一年半載時間過去,整個京畿之地的老百姓會愈加渴求成爲“紅旗軍”家屬,黃漢的勢力範圍應該是全覆蓋京畿地區。
用不著藏著掖著,以後徵兵地區軍屬不存在被流寇禍害這樣迫在眉睫的實際問題之時,都無需讓他們背井離鄉進行移民,除非自己主動報名要求換新環境。
五湖四海都有“紅旗軍”家屬對黃漢更加有利,明年設法去南直隸宣傳,爭取在揚州府、應天府、松江府、蘇州府……留下種子。
走馬上任的黃漢沒有直接去山海關,而是率領十幾個親衛一百餘少年火槍手,選拔了三百武力值名列前茅的不夜城警衛轉爲正兵直馳天津衛。
與此同時,東江鎮、薊鎮、遼鎮、登萊諸將都要趕來天津衛集結,等候徵虜大將軍的下一步指示。
出獄後,楊一鵬從長子楊昌朝口中得知了自己能夠留下性命完全是東平侯用計的結果,現在又是得到東平侯舉薦才成爲天津兵備道。
能夠留著有用之軀投身於滅亡建奴的五年平遼大計劃,楊一鵬激動得老淚縱橫,他暗自發誓竭盡所能,爭取爲“紅旗軍”打勝仗做好後勤。
楊帆表字昌朝,乃是楊一鵬的長子,家中突遭變故後感受到了世態炎涼,對黃漢感恩戴德,他準備帶上四個家丁主動投軍跟父親商議。
楊一鵬得知兒子準備追隨徵虜大將軍做一馬前卒,沒有認爲他有辱斯文,而是鼓勵兒子融入“紅旗軍”爭取立下軍功。
“紅旗軍”不僅僅招收升斗小民,也歡迎大明讀書人投筆從戎,楊帆得到了隨軍主簿的文職,軍中如他這樣的仕子已經有不少。
經過鄭秀娥出錢糧組織大量人手修補,架設水泥鋼筋混凝土橋樑,京師到達天津衛的官道有可能擁有大明最好的路況。
黃漢率領人馬沒有急行軍因此不會朝發夕至,在第二天傍晚進入衛城。
天津巡撫賀世壽、兵備道楊一鵬、天津總兵官巢丕昌、東江鎮總兵官黃龍、登萊兵備道孫傳庭、深彌島副將毛承祿、廣鹿島副將尚可義。
龍武水師參將黃勇、薊鎮總兵宋鵬飛、副將楊大年,山海關總兵憨子、寧遠副將楊漢威等等已經等候多時。
有了生殺大權,有了人力、物力、財力和無與倫比的武力,是時候從根本上解決大明兵無鬥志這個迫在眉睫的大問題,堅決剷除導致軍隊軍閥化的弊端——家丁制度。
翌日,攜天子劍的徵虜大將軍召開了第一次大會,監軍大太監鄭之惠宣讀了聖旨過後,遼國公、徵虜大將軍、遼東文武雙經略接受文官武將叩拜。
這種大儀式下依舊使用朝廷禮儀,“紅旗軍”中輕易不會這樣搞,這一次舉行得如此隆重還是楊一鵬和鄭之惠、賀世壽、孫傳庭商議後張羅的。
在太多士大夫眼中都認爲禮不可廢,徵虜大將軍第一次召集文官武將議事進行戰略部署,總要給所有人留下終身難忘的記憶。
儀式過後,黃漢進行類似於就職演說般的講話,強調了磨刀不誤砍柴工,即日開始按照實際兵額點驗轄區的所有人馬造冊。
以後全軍執行“紅旗軍”已經形成規範的紀律,所有的將士們都按照品級和上官批示的公文在就近的“四方錢莊”領折色,在“紅旗大糧行”領本色。
薊鎮、寧遠、山海關、遼南人馬早就如此執行無異議,東江鎮黃龍、毛承祿、尚可義等等還算鎮定,登萊、天津衛的將領一片譁然。
黃漢鐵了心要把隸屬於自己指揮的人馬都變成“紅旗軍”,這一次絕不容情,根本不管登萊、天津衛的將佐憤憤不平。
他緊接著宣佈了取消給將領家丁發餉的舊制度,言明所有的兵丁只有一個發餉標準。
各將領的家丁經過重新考覈後打散歸入各營伍,具備能力和作戰技能者會給予伍長、小旗職務,通過文化考試者可以酌情給予正副總旗官、拭百戶、百戶官的職務。
這一招約等於要了不少將佐的命,連黃龍、毛承祿、沈世魁、尚可義、尚可進等等東江鎮將領都接受不了,天津衛的將領那就不用說了。
天津總兵官巢丕昌自認爲是地頭蛇,手裡有三百餘家丁,麾下有兩千多人馬,居然敢當場發作,全然忘了他屁股不乾淨吃了六成空額。
他大聲道:“大將軍,下官訓練幾百敢戰的家丁實在不容易,豈能拱手讓人?下官無法在您手下當差,還請您高擡貴手,下官請求調離。”
前車之鑑,想當年在寧遠搞整編之時反對者都沒有被黃漢刁難,都攜家帶口帶著私產離開了寧遠。
如今巢丕昌還在想惹不起躲得起這樣的好事,他認爲憑藉手裡的三百多鐵甲家丁,憑藉手裡積攢的十幾萬兩家當,到哪兒都能夠混得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