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克達心裡不痛快,知道接下來的仗不好打也沒轍,誰讓他攤上了守衛朔州城這樣的爛事?現在只得硬著頭皮上去跟“紅旗軍”硬碰硬。
他以正紅旗三千人馬爲主力,驅使外藩蒙古輕騎兵五千,外加吳襄父子的兩千餘漢軍騎兵組建了超過一萬的第一波次衝陣騎兵隊。
瓦克達也不傻,也知道悠著點,他親自率領正紅旗直系壓陣,命令吳襄父子率領兩千餘漢軍騎兵率先衝擊展開幾裡寬的陣列漸漸逼近的“紅旗軍”。
建奴逼著漢軍打頭陣普遍存在,因爲在建奴眼裡漢軍就是奴才而已,是最好的炮灰,無論死多少漢人都無所謂。
吳襄父子已經決定臨陣倒戈,爲此在得知徵虜大將軍率領主力在朔州城南四十里外安營紮寨之時冒險派出心腹家丁吳厚祿試圖聯絡。
吳厚祿是家生子人機靈馬速好,得知家主意圖迴歸大明心裡高興,賭咒發誓即便被建奴抓住也不可能出賣家主。
吳襄爲了穩妥起見,擔心吳厚祿被建奴哨馬攔截搜查出物證連親筆書信都沒有寫。背主做竊又無法提供具備說服力的證明,如何得到“紅旗軍”信任?
吳厚祿運氣還算不錯避開了建奴哨馬,發現了“紅旗軍”斥候之時主動現身投降得以進入大營,然後他就請求見徵虜大將軍,言辭鑿鑿他是肩負使命。
黃漢管理軍民幾十萬,豈是一個降卒想見就能夠見得到?
不得已,吳厚祿透露出有一支清軍部隊意圖投奔“紅旗軍”他就是聯絡人。
還好負責甄別的鎮撫官做事用心,沒有置若罔聞立刻向上請示,最後吳厚祿見到了前來一探究竟的顧奎和顧吉祥。
得知這一次來的兩位軍官乃是徵虜大將軍身邊的親衛,吳厚祿只得一五一十把家主吳襄準備率領兩千餘漢軍騎兵臨陣倒戈之事講了。
茲事體大,顧吉祥和顧奎無法判斷真僞,立刻向家主彙報。
吳襄在歷史上沒有背叛大明,但是名聲太壞,是個慣於拋棄友軍逃跑的長腿將軍。
他的庶子吳三桂是個背叛大明、背叛滿清的雙料反骨仔,還曾經親手用弓弦絞死了南明永曆皇帝,向建奴表忠心。
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這父子二人見異思遷選擇投降如日中天“紅旗軍”,可信度很高。
黃漢聽了顧吉祥和顧奎的敘說後立刻讓他們帶吳厚祿來見,親耳聽吳厚祿講述了事情的原委後,當場給予指示。
“紅旗軍”隨時隨地歡迎吳襄、吳三桂歸明,以前之事既往不咎,屆時會根據功勞大小請旨酌情封賞。
吳厚祿完成了家主重託喜形於色,磕頭不已,他賭咒發誓家主麾下漢軍都不甘心做建奴的奴才,只要家主登高一呼,反出僞大清國的漢兒多不勝數。
顧吉祥和顧奎幾個跟吳厚祿約定了吳襄部在反戈的那一天所有的人馬在左臂處扎一條紅絲帶,然後送他返回朔州城外清軍控制區。
由於沒有攜帶任何信物,回去的吳厚祿很從容,遭遇兩次伏路軍盤問和搜查都應對自如,見到了家主一五一十把徵虜大將軍的答覆講清楚了。
吳襄爲了穩妥起見派人空口說白話,得知徵虜大將軍選擇了相信大喜,父子兩人暗地裡開始聯繫心腹將佐,漢奸騎兵頓時暗流涌動。
瓦克達命令吳襄率領兩千餘漢軍率先衝陣之時,吳襄父子和幾十個聯絡好了倒戈事宜的將佐們都暗自慶幸自己做出了明智的決定。
他們思量如果兩千多人真的往擁有上萬支鳥銃的數萬“紅旗軍”軍陣裡撞,能夠活下來的人恐怕不會有幾個,建奴太毒辣,老子接下來要你們這些狗賊好看!
“紅旗軍”開打了,建奴命令漢軍人馬率先衝陣去送死,此時不立刻反戈更待何時?
兩千餘漢軍打馬疾馳接近到列陣前進的“紅旗軍”前不足二里之時紛紛走出弧線準備掉頭,一小半人掏出懷中的紅絲帶套上左臂。
隊伍裡督軍的幾十個建奴以爲是漢軍避戰剛剛準備彈壓就發現不對勁。
吳三桂親自率領家丁隊向建奴下手了,口中大呼:“兄弟們殺奴啊!迴歸大明的時刻到了!”一刀揮過一顆建奴的頭顱飛起,一股獻血狂飆……
太多漢軍爆發了,大吼大叫道:“想我們送死!沒門兒!狗雜種受死吧!殺……”
“殺奴迴歸大明,我們再也不是數典忘祖的漢奸了,兄弟們跟建奴、韃子拼命啊!……”
倒戈之事畢竟不能公之於衆,兩千餘漢軍不可能都通知到,只有家丁隊和心腹將佐以及一部分忠誠度可信的兵丁心中有數提前做了準備。
此時吳三桂砍死一個督軍的建奴馬甲大呼小叫,所有的漢軍都知道家主是準備帶領大家向“紅旗軍”投誠。
沒有通知到的漢軍不知道主將意圖倒戈,在建奴命令率先衝陣之時就已經心如死灰,知道今天兇多吉少,誰知出現了戲劇性的轉折,此時都恢復了精氣神,追著、喊著下手砍建奴殺韃子。
吳三桂不是個孬種,知道臨陣倒戈給予清軍的打擊無與倫比,他想多得些斬首功迴歸大明,免得被漠視,率領人馬繞了一圈返身往第二梯隊的韃子騎兵中橫衝直撞。
這也是吳三桂軍事素養很高的緣故,他眼看著不緊不慢推進的“紅旗軍”陣列嚴整,豈能帶領麾下接近陣列?
大軍列陣前進之時,所有具備擾亂陣列的可能性都會被排除,吳三桂率領兩千餘人接近大有可能會遭遇攻擊。
因此吳三桂選擇把清軍的陣列攪亂,也算是向徵虜大將軍投誠送上的投名狀!
等著清軍接近發炮打得他們橫屍遍地的孫元化見到了戲劇性的一幕氣得罵娘,很明顯混戰即將發生,炮兵註定要做看客了,不能發射散彈無差別打擊。
太多軍官利用千里鏡把情況看得清清楚楚,把總以上級軍官都知道原大明總兵官吳襄派人聯繫過意圖倒戈,看到清兵漢軍在陣前殺死建奴又往韃子陣列猛衝當然相信了吳襄父子歸順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