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影片結束以后開始飄字幕,電影院里面的燈光又一次打開,被《集結號》刺激到渾身大汗淋漓的王思路,下意識的去看了一眼身邊那個笑起來很好看的學生。
結果發(fā)現(xiàn)只有一個空蕩蕩的座位,在男朋友的招呼中,王思路嘰嘰喳喳的和男朋友,一邊聊著剛才的電影情節(jié),一邊離開了電影院。
在電影放過四分之一的時候,其實李瑜就已經離開了電影院,因為已經沒有待下去的必要了,這部《集結號》他都看過一遍了。
這次過來就是想看看普通的觀眾,對這部電影的真正觀感,所以在確認所有觀眾都很喜歡這部電影以后,李瑜自然就會離去。
已經心里有譜的李瑜,知道被自己催生出來的《集結號》并沒有水土不服,應該會獲得成功,起碼也能和前世的票房持平。
可是隨后的票房趨勢直接讓李瑜傻眼,要知道前世小鋼炮拍這部片子的時候,可沒有獻禮片的名頭,更加沒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組織團體觀看。
再加上小鋼炮排出這部電影的時候,華夏已經放開了引進電影,網絡上的美帝大片,也早就沖擊過了華夏群眾。
所以這部《集結號》前世的時候,只是拿到了兩億五的票房,并且在口碑上面,也沒有造成什么風浪。
畢竟十多年后早就有了《激情燃燒的歲月》啊、《亮劍》啊之類的電視劇打底,華夏各界對《集結號》的接受度還是很高的。
而這個時候,九二年的夏天,《集結號》這部電影就像在社會各界扔了一顆原子彈一般,不管是票房和口碑,還是各界的評論,一時間全都喧囂塵上。
票房方面就沒有什么可多說的,要知道《集結號》這部片子在九二年完全就是現(xiàn)象級的,真實的戰(zhàn)爭場面,顛覆的人物形象。
加上里面的各種大規(guī)模爆破場面,票房用井噴已經沒法形容了,在這個沒有網絡,沒有VCD的年代,完全就是海嘯一般的票房增長。
一開始李瑜看著那個以億為單位的票房紀錄,還很是不可思議,可是想了想十年前的《少林寺》,李瑜也就理解的點了點頭。
要知道《少林寺》上映的時候,票價可是才一毛兩毛,而上映后的票房,直接就爆了一個億多,這還是有很多小影院,賣“印票”的前提下。
而《集結號》雖然不敢肯定的說,沒有被偷票房的可能,但是畢竟是部隊的獻禮片,多少還是能比《少林寺》的待遇好得多。
這樣一來多方面的因素結合,就造成了現(xiàn)在這樣票房飛紅的情況,可惜票房再怎么飆升,都跟李瑜沒有什么關系。
畢竟他只是寫了一個劇本,然后掛名特約顧問去幫了兩個月的忙,真正眉開眼笑的,是這部電影的投資人,也就是總政和八一廠。
總政方面是撥款,到是沒有什么經濟上的回報,不過總政這么大的衙門,也不在乎這個,有這么一個名頭就很是滿意了。
而八一廠這下可是徹底抖了起來,要知道這年頭電影廠可是窮啊,現(xiàn)在著就好像撿到金元寶一樣,隨便搞搞竟然弄到這么多鈔票。
而在評論界《集結號》也一下子火到不行,一開始只是一下省報之類的,例行公事宣傳一下這部電影。
可是隨著電影的口碑、票房一起騰飛,越來越多的傳媒將目光集中到了《集結號》上面,有褒有貶各有各的側重點。
說《集結號》好話的是各有各的方向,有從導演出發(fā)的,有從演員分析的,當然也有夸兩句編劇李瑜的。
而貶低《集結號》的則全都是沖著李瑜這個編劇發(fā)力,畢竟這部電影能被人潑水的,也就是里面那些人設和臺詞了。
比如讓我軍戰(zhàn)士表現(xiàn)的“貪生怕死”啊,谷子地作為一線指戰(zhàn)員,擅自殺害俘虜啊,還有里邊的角色臟話連篇之類的。
一開始李瑜還當做笑話來看,可是后來卻發(fā)現(xiàn)情況有點不受控制的樣子,就好像后面有一只手,正在向著李瑜扣下來。
正在李瑜琢磨怎么應對這次危機的時候,李文博和鄭國偉先后打來電話,李文博先是東拉西扯的聊了聊閑話,然后很委婉的問道:“你平時得罪過人么?!”
聽到這個問題,李瑜徹底確定,肯定是有人在后面興風作浪,要搞臭自己,雖然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惹人厭,所以李瑜很是誠懇的回道:“沒什么對頭!”
然后李文博就打了兩個哈哈,相約有時間再聚,最后貌似不經意的說道:“好好上學,好好做你的生意,這些事情有人解決!”
等李文博的電話掛掉沒有多久,鄭國偉的電話就進來了,老鄭說話就沒有李文博那么講究,直來直去的叫囂要把幕后黑手抓出來鞭尸,并且讓李瑜等著看他的行動。
果然短短兩天時間,所有輿論風向徹底調轉,之前抓住李瑜痛批的媒體,全部都是各種歌唱,那肉麻程度,比之前夸李瑜這個編劇的還要過分。
全國人民看了一場鬧劇之后,一時間對李瑜這個編劇好奇心大起,而有人關注,自然就有媒體去挖。
雖然這時候華夏內地的媒體,還有吸收香江和閩島同行的“優(yōu)良”品質,平時也就玩玩雞湯文、知音體之類的。
可是對新聞的敏感度,還是讓他們把李瑜挖了一個底掉,之前還有人怕李瑜有什么深厚的軍方背景。
畢竟這部電影是獻禮片,加上前面詭異的輿論翻轉,所以這些媒體在爆料之前,都小心翼翼的感覺。
先是拋出了李瑜一個最不敏感的身份,復旦大學的在校生,然后見沒有什么人來打招呼,又加上了《咱當兵的人》和《為了誰》的詞曲作者身份。
在這個時候,老百姓們只是覺得,李瑜這小子是個多才多藝的文藝工作者,至于還在校,頂多算是年少出名。
而緊接著勁爆的內容就開始出現(xiàn)了,因為想爆料的媒體,見沒有人來打招呼,就徹底放飛自我了。
像是李瑜一手創(chuàng)辦步步高,正在大肆擴張的勝達,還有北疆老家的李昂納多,一時間全部被挖掘出來。
要知道這時候比爾蓋茨這家伙可還沒成為世界首富呢,所以對于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還是一個比較天方夜譚的東西。
可是李瑜的家底被曝光出來以后,一下就點燃了全國人民的熱情,要知道華夏現(xiàn)在正是經濟騰飛的時候,正是下海熱的最巔峰。
一時間李瑜在老百姓的眼里,就變成那種別人家孩子的代表,學習好—滿分考入復旦大學,多才多藝—寫歌寫劇本,能賺錢—身家上億的大富豪。
可以說九二年的秋天,這個收獲的季節(jié),李瑜莫名其妙的就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可是被外界認為幸福度應該爆表的李瑜,此時卻站在辦公室里,看著窗外的晚霞發(fā)呆。
直到桌上的電話鈴聲驚天動地的響起,過了半天李瑜才過去接了起來,原本很是平靜的表情,在電話里傳來那聲熟悉的“臭咸魚”時,瞬間變得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