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裡內部傾軋,邊境的局勢也十分嚴峻。】
【藩鎮割據自肅宗開始,代宗成型,到了德宗時期,藩鎮割據已經成了父子承襲。】
【經歷兩稅法的改革而改善財政後,唐德宗打算處理藩鎮問題。】
……
{代宗出來捱打吧。}
{這個開端,是代宗爲了安撫各地的節度使,讓他們爲朝廷效力並使其有所依靠所避免引發爭端和叛亂而默許的。}
{不過隨著藩鎮勢力的擴大,這樣的制度便引發了許多弊端。}
{代宗表示:他也沒轍,不同意這個默許,河北那些藩鎮就要鬧事,左右爲難啊。}
{當初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死後,李寶臣等藩鎮上書力挺其子田悅繼位之際,正值吐蕃再次大舉入侵,幾路大軍連連進攻靈州、鹽州等地。}
{更有一路大軍攻破了青石嶺,向涇州逼近,離長安近在咫尺。}
{如果唐廷不答應藩鎮們的請求,就只有徹底撕破臉皮再度開戰了。}
{那時的大唐,還能同時與吐蕃、河朔兩線作戰?怕是嫌死的不夠快!}
……
大秦。
嬴政越看藩鎮兩字,越覺得這兩字像諸侯。
各地的藩鎮本就由節度使控制,不僅擁有地方上的自主管理權還擁有大量的土地。
現在他們的子嗣還有權繼承他們的職位和土地與其他的一切特權……
“節度使的職位代代相傳,家族勢力在地方生根發芽。”
“最後的結果就是地方百姓只知有藩鎮,不知有朝廷。”
一旁的劉邦是真不想跟他討論這種國家問題。
但皇帝都開口了,自己總不能半句話都不說吧?
不能不給面子啊!
“是啊,先例一旦開啓,就再難以遏制。”
“但此時就處理藩鎮……不好說啊。”
……
大唐·高祖時期
李淵看著天幕,實在是心累到極點。
自大唐立國,不管是對內地的三百州郡還是對塞外的外族各部。
歷來都是說一不二的角色!
如今卻要看藩鎮的臉面行事,真是把朕的顏面都丟盡了!
“其實以節度使治理邊境是有幾分好處的。”
一旁的李建成突然開口道:
“從朝廷派到各地的節度使必然是經過朝廷甚至是皇帝親自挑選的人才,對於地方的管理和安撫都很有作用。”
李淵目光不善,你小子要不要聽聽你在講什麼!
一旁的李世民突然道:
“這幫老一輩子的節度使大體都經歷過開元盛世,他們對大唐是有幾分複雜惋惜的情感的。”
李建成輕瞥他一眼,不在說話。
李淵則冷靜下來。
“朕聽懂了,你二人的意思是,等這批節度使陸續死去,他們的後代卻並非每個都繼承了祖上的才能和情感。”
“所以他才急著處理藩鎮,因爲不能再任由下去了。”
“……但那些禁軍能不能打過那些邊軍啊?”
面對李淵的反問,兩人沉默了。
……
【公元781年正月,河北成德鎮節度使李寶臣病死,其子李惟嶽依照慣例向朝廷上表請求繼承父位,遭到唐德宗的堅決拒絕。】
【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節度使樑崇義、河南節度使李納與李惟嶽聯合出兵,對抗朝廷。】
【唐德宗發兵討伐叛軍。】
……
大唐。
“也是苦了這孩子了。”
看著天幕,向來懂得感同身受的長孫皇后柔聲嘆息著。
李世民看著天幕,心中滿是無奈。
“對於李適來說,這確實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
“拒絕李惟嶽的請求,藩鎮必定會反,朝廷是否有能力平叛還是個未知數。”
“若是同意了他的請求,那河朔藩鎮便會繼續借用天子授予的名號招聚人馬,增長實力,藩鎮問題便更加難以收拾。”
“而站在李適個人的角度來看,拒絕意味著他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同樣的問題代宗已經同意過藩鎮的請求,即便這一次李適再度妥協,也無損於他皇帝的英明。”
“雖然不知道結果會如何,但能有一分血性總歸是好的。”
“畢竟……如果藩鎮註定發起變亂的話,任命不任命又有什麼區別呢?”
……
【一開始的初期,大唐取得勝利,山南樑崇義和成德李惟嶽授首,克復二鎮。】
【魏博田悅重創,其部將紛紛投降。】
【朝廷又將成德轄地分割爲三,削弱其勢力。】
【天下形勢一片大好,藩鎮割據馬上得到解決。】
【但有些飄飄然的唐德宗在論功行賞時毫不掩飾自己以藩治藩的想法,這導致參與朝廷削藩戰役的幽州節度使朱滔等人開始自危起來。】
【公元782年十一月,盧龍節度使朱滔自稱冀王、成德王武俊稱趙王、淄青李納稱齊王、魏博田悅稱魏王,“四鎮”以朱滔爲盟主,聯合對抗朝廷,聲勢大振。】
【同時,淮西節度使李希烈與四鎮勾結反叛,自稱楚帝,從河北到河南皆爲硝煙瀰漫,東都危急。】
【公元783年十月,唐德宗準備調往淮西前線平叛的涇原兵馬經長安時,由於唐用人不當,士兵吃的飯菜都是些糙米和素菜,士兵不服,導致了“涇原之變”的發生。】
【唐德宗因此次兵變不得不倉皇逃離長安,李氏皇族在此次士兵譁變中被誅殺了七十七人。】
【繼唐玄宗、唐代宗後,又一位皇帝離開京師避亂。】
【隨後譁變的官兵擁立朱滔的兄長、涇原軍統帥朱泚爲帝,國號爲秦,年號應天。】
【朱泚進圍唐德宗所在的奉天,前線李晟、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等軍從河北撤軍支援,唐德宗的削藩之戰,被迫宣告結束。】
……
{別人平叛是打地鼠,打掉一個冒出一個。}
{唐德宗平叛那吃貪吃蛇,那叛亂名單是越拉越長!}
{唐德宗最大的問題是急於求成,還沒熬死安史之亂後的軍一代就動手,那些活著的老兵油子可不好對付。}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捂著半邊臉有氣無力道:
“這仗打得,光是看都覺得十分疲憊了,此起彼伏,沒完沒了。”
“平藩平到最後,成了前門驅虎後門迎狼?”
“有復振之志無隱忍之才!削藩太急,猜忌甚重!”
“真是……不看了!”
“平白惹得心煩!”
……
【公元784年正月,唐德宗下罪己詔,稱這次戰亂的責任都在自己。】
【“朕撫御乖方,致其疑懼”】
【最終結果是,參與叛亂的藩鎮和節度使全部被赦免,皇帝“一切待之如初”。】
【王武俊等人見皇帝如此,馬上取消了自封的王號,上表向朝廷請罪。】
【削藩之亂以唐德宗的完全妥協而告終。】
【同年二月,朔方節度使李懷光聯絡朱泚反叛,唐德宗又不得不再次逃往山南西道的梁州避亂。】
【公元785年七月,李懷光兵敗自殺,唐德宗重返長安,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
【經此變亂,唐德宗的雄心壯志一下子化爲烏有。】
【此後性情大變,重用宦官,加大對百姓的盤剝,主動要求地方進貢名貴特產,對割據一方的藩鎮勢力也放縱姑息。】
【和他剛即位時的做法相比,完全翻轉了過來。】
【不過在對外軍事上,唐德宗任用大將李晟等人擊退吐蕃,迫降南詔,結好回紇。】
【穩固了西南邊陲的安定局面,也爲後來唐憲宗的“元和中興”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公元805年正月二十三日,唐德宗李適在長安會寧殿駕崩,享年六十四歲。】
【羣臣爲其上諡號神武孝文皇帝,廟號德宗,葬於崇陵。】
有點急了,不急不行啊,後面一堆仰臥起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