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膠州。
有一批軍糧因為各種情況,意外停在當地。
大明的運糧軍把守軍糧,地方的知府知縣也派人把守。
這消息在周圍的百姓中流傳開來,卻沒有人覺得有什么問題?
大明北伐之后,有各種渠道從南方往北方運糧,雖然這條路走得比較少,但也沒有多少人懷疑。
大明的運糧軍很放松,隨著明軍北伐成功,山東此時已經不再是去年的前線,而成為大明的腹地。
在自己的國境之上運糧,基本沒有敢打主意。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有些路過的百姓,卻在不經意之間,默默探查著此地的一舉一動。
然后,迅速朝著海邊靠近。
而他們的動作,同樣落在另外一批人眼中。
“陛下說得沒錯,北地的百姓,想要歸心,確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我大明的百姓,卻和倭寇互通有無,這實在令人傷心!”
箭樓上,凌說放下手中的一個長長的筒狀器具,幽幽嘆氣。
他身邊,膠州知縣額頭冒著冷汗,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你不必擔心,本大人只是一名檢校,此次前來,也只是當陛下的眼睛!
大人沒必要將本人的話語放在心上。”
凌說的隨口一說,知縣可不能真隨便一聽。
眼前的大人,乃是京城的檢校,陛下的耳目。
雖然檢校在權力上,似乎并無多少實權。
可能成為皇帝的耳目,他們就能影響許多東西。
比如自己的前程……
“大人說笑了,您是朝廷的使者,對整件事都有指導的權力,陛下的意志,必須您來傳達……”
凌說對于知縣的上道十分滿意,他說:
“王知縣,此時你我都是看客,記住少說話,配合好陛下的工作就是!
只是此事之后,你也該明白,這朝廷以彌合南北為國策。
你是南人,莫不可因為南北之別,而欺凌當地百姓。
剛才本官說的話,是現狀!
南北分離,是國家之痛,而彌合南北,也需要極大的耐心。
就如這些百姓,陛下不是不知他們跟海盜互通有無,可有罪當罰,莫不可擴大!”
知縣聞言苦笑:
“大人有所不知,元末民不聊生,沿海的百姓里邊,有許多人選擇出海討生活,其中不少人跟了別人在海上成了海盜,此乃常態!
我大明的軍隊,哪怕有心剿匪,可這些刁……百姓跟外邊通了消息,往往大軍一到,他們就跑……
大軍一走,他們就劫掠百姓。
下官爺不是鄙視北方人,下官自己就來自吳地。
其實沿海一帶的百姓,家家戶戶多少都有這種情況!
所以,難呀!
本官亦有親人死于禍亂之中,本官對這些人絕無同情!
蒙陛下錯愛,本官成為這里的知縣后,也想整頓地方的政務,積極抵抗倭寇。
只是大人也看到了,這膠州的城墻,它還算是城墻嗎?”
王知縣指著下凡,凌說沉默。
他們這些人大多來自于南方,雖然元末的南方被蒙古人狠狠盤剝。
但大體來說,南方的經濟相對而言還是好的。
至少一個縣城,多少還算個縣城。
可北方的話,他凌說之所以站在箭樓上,而不是城墻上。
那是因為膠州壓根就沒有能站人的城墻。
據說它們這情況已經算是好的,許多北方的城市,連城墻都沒有。
這種經濟情況,也是大明北伐的時候,勢如破竹的原因之一。
可面對倭寇,海盜。
沿海的許多州府縣城,壓根就沒有防守的能力。
被海盜和倭寇洗劫,那是自然而然的事。
“前陣子,那些倭寇還在膠州劫掠,可這支運糧隊伍來了之后,他們的劫掠還少了!
也不知道是他們一路南下,去找揚州、蘇州的麻煩!
還是……”
知縣露出擔憂之色,并不著痕跡地看了眼前的欽差一眼。
凌說的到來,這意味著朝廷開始重視沿海倭寇的問題,可這位使者前來,似乎只想做一個看客。
這讓王知縣很糾結。
他是前朝的降官,皇帝似乎要做的事,并不需要他知道。
“你看著,就是!”
凌說沒有繼續說話,他小心翼翼,將陛下借給他的望遠鏡放好,
跳下箭樓,對下邊的手下使了個眼色。
這些人消失在人流中。
清明時節將近。
人都不多的縣城,百姓的流動也比以前多了許多。
不少百姓,拿著自己用辛苦錢買的祭品出城,去祭奠自己的祖先。
華夏雖然人心分離,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是刻在每個漢人的骨子里的。
崇拜祖先,這也是漢人的優良傳統。
在這思念先祖的節日中,給了許多人行動的便利。
“這些軍爺的人不多,小的打探過了,他們似乎是遇著了境內的殘兵被沖散的運糧隊伍,在縣城休整幾日,馬上就走!
這幾天不心動,就錯過了!”
“今日清明,回鄉祭奠的人來了不少,縣城也熱鬧起來!
咱們一小股人行動,殺他個措手不及……”
“剩下的人,可以去圍攻縣城!反正等附近的明軍反應過來,咱們也帶著物資走了!”
“兄弟們,干了!”
海邊的某個不起眼的角落,一艘一艘的船,停靠在岸邊。
從船上跳下來不少人,興奮地朝著內陸奔襲。
這些人,有些人一看妝束,就不是華夏子民。
他們口中喊著類似八嘎的言語,手中的長刀寒光閃爍。
另外一些人,卻是華夏的服飾,手持刀槍,也是興奮非常。
“殺!”
他們在本地人的帶領下,開始從海邊的一些村子殺起,瞬間血流成河。
另外一批人,卻離開大部隊,朝著現成奔襲。
“來了!”
膠州長期受受到海盜侵擾,早就有一套預警機制。
海邊一出事,馬上有人報告。
王知縣第一時間不是派人去支援還辦,而是組織民兵開始防御。
凌說就靜靜地看著,也不干預地方的行動。
他這次前來,就是代表著皇帝,去親眼見證地方上的情況。
只要不是必要,皇帝讓他只做一個看客。
王知縣顯然并非庸才,長期與倭寇的斗爭中,他也有了熟練的經驗。
大明的軍隊,大部分都在前線戰斗,作為明朝腹地的普通縣城,朝廷的兵馬并不多。
地方上的防護,主要還是知縣聯合地方的鄉紳組織民兵。
可是令人尷尬的是,北方很多地方窮得連正經的鄉紳都沒幾個。
大概也是縣城糟糕的防御力,那些運糧的隊伍連進城都沒有,他們自己搭建的簡單的防御工事,馬上起到作用。
現成并沒有余力去幫助村寨,大一點的村寨倒是有簡單的防御工事。
可小一點的村子,基本就只能自生自滅。
王知縣從逃到縣城的人口中,知道了這次倭寇的人數,好像超出預期。
“三千……”
凌說聽到這個數目,也是臉色大變。
三千倭寇,這已經不能說是一支倭寇了。
倭寇和海盜,他們可不是屬于一個勢力的整合體,而是由無數的勢力形成的。
能聚合出三千倭寇,只能代表一個可能,那就是膠州這次是被一群海盜給盯上了。
且他們聯合起來,進攻一座城市。
“這些倭寇是越來越猖獗了……”
王知縣怒叱一聲,但他也知道情況緊急。
因為,縣城的民兵加起來,連兩千都不到。
凌說眉頭皺起。
這次倭寇的行動似乎比想象中更大,陛下的謀算到底行不行?
三千倭寇,已經遠遠超出城外誘餌的數量,加上膠州也擋不住這些倭寇。
本來,如果城墻堅固,這也不算事。
可是北方的縣城……
凌說看著那破爛的城墻,搖頭苦笑。
“你們也去幫忙守城……”
無奈之下的凌說,開始吩咐手下的檢校。
倭寇和海盜的大部隊很快來到縣城,海盜行事,講究的就是一個速戰速決。
殺聲,喊聲,夾渣著火箭,從天上落下。
王知縣組織的民兵,也開始利用防御工事抵擋對方的進攻。
作為皇帝的耳目,凌說登上高處,去見證這一切。
倭寇和海盜,這些人的戰斗力,明顯不如如今的大明正規軍。
只是他們作戰兇狠,且主要針對的都是腹地防御薄弱的城池,所以也顯得非常危險。
“這些人,不止三千……”
百姓對人數的判斷力,遠不如凌說這種半個軍人。
當他看到沖殺的海盜,登時心里一沉。
三千人,恐怕只是保守的算法,他一眼望去,這些人怕不是有五千。
凌說發現,這些倭寇里的很大一部分,突然轉向,沖著運糧軍那邊去。
很快,殺聲震天。
運糧隊那邊,雖然是正規軍,但面對數倍于自己的倭寇海盜,也有些吃力。
“殺了這些人!”
“八嘎!”
就在倭寇們以為自己要得手之際,遠處,憑空多了一支明軍。
這支明軍的出現,把所有人都給看懵了。
尤其是那些海盜和倭寇,他們卻沒想到會憑空出現一支軍隊。
明軍沒有廢話,為首的將領手中的刀一揮。
訓練有素的軍人,開始沖鋒。
“八嘎,有埋伏!”
“殺!”
倭寇們在沿海肆虐的日子,也跟正規軍打過,元朝的軍隊,被倭寇擊潰的事情時有發生。
這些倭寇第一時間不是逃跑,而是正面硬扛明軍。
只是下一瞬,兩軍相撞,大明軍隊,開始收割倭寇的性命。
這些日本浪人何曾見過如此強大的軍隊,眼中開始露出驚恐的神色。
亡命之徒遇上百戰之師,就等于雞蛋碰在石頭世上。
海盜們的戰斗意志,很快瓦解,他們開始撤退。
“這么快?”
膠州百姓目瞪口呆地看著大軍收割倭寇,倭寇開始退卻。
他們經歷過明軍北伐,可明軍北上,許多州府都是望風而降,百姓們對于大明軍隊的戰斗力一直沒有直觀的認識。
倭寇侵擾沿海,是從元末一直都發生過的事情。
百姓們對于元軍的無能,早就習以為常。
他們對這個漢家人的朝廷,也并沒有多少期待。
只是當大明的軍隊,開始收割那些殘害他們家人,毀滅他們家園的倭寇和海盜的時候,膠州百姓,爬上城頭。
“下雨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
雨雖然不大,落在百姓身上卻有些涼意。
但這春雨,澆不滅老百姓們心頭的火熱。
明軍追殺潰逃的倭寇,越行越遠。
有大膽的百姓從低矮的城墻跳下去,想要追逐明軍的身影。
他滑倒了,跌在雨水之中。
人們這才注意到,這雨水和倭寇的尸體混合在一起,匯聚成一道道血色的水流。
“這就是咱大明的軍隊,朝廷來救我們了……”
王知縣此時,才后知后覺地,興奮的喊著。
“鄉親們,咱們大明的軍隊,來救咱們了!
來些人,給本官帶路,跟本官殺出去!”
大明軍隊,咱們?
這有些陌生的詞匯,似乎激起了百姓心中某些不一樣情感。
亂世結束了,終于有一支軍隊,愿意為他們戰斗了嗎。
“殺!”
倭寇的大軍被明軍碾著跑,可是有不少人慌不擇路,卻跟大部隊失散了。
王知縣讓鄉親們出去,就是找這些落單的倭寇算賬。
百姓們心中的仇恨,被勾起來。
沿海百姓,雖然有不少人家里和海盜勾結,但大部分的人,依然是良民。
這些倭寇上來,是實實在在的侵害到自己等人的利益,他們屠殺自己的親人,燒毀他們的村落。
仇恨的火焰,被點燃。
“殺了這些狗娘養的……”
“殺,今天我要用倭寇的頭,祭奠我父母……”
王知縣明明是一個文臣,卻一馬當先,提起自己手中的刀帶著部分民兵沖出去。
那些被大明軍丟下的零星海盜,遇見沖出來的明朝百姓,一時懵逼。
向來只有他們肆虐殺人,被人殺,對于他們而言也是陌生的體驗。
這些海盜雖然身經百戰,可架不住華夏的百姓人多。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倭寇欲斷魂。
凌說和他手下的檢校也看得熱血沸騰,很多人躍躍欲試。
“你們就別去了,這是屬于膠州百姓的因果,他們自己了斷,別忘了咱們的責任!
咱們是陛下的耳目,是他讓咱們來親眼見證這場殺戮!
走,跟著大部隊去!”
上了早就準好的馬匹。
“不過這位王知縣不錯,記住他的名字,回頭給陛下舉薦,走……”
凌說說完,驅使身下戰馬,朝著遠處明軍消失的方向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