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又發生了一宗奇事。
當日天機隱俠龐德公,自與曹操分別后,便離開洛陽,一路東行,不久便進入吳郡地域。
龐德公心有所觸,便折向南行,沿途經駱馬湖、洪澤湖。
馬湖、邵伯湖,南渡長江,終于達太湖之畔。他向當地人打探,原來此地便是吳郡的郡府所在地吳縣,龐德公微一沉吟,便不肯停留,續向南行,一日一夜后,他終于抵達一處仍屬于吳郡的邊遠地域富春縣了。
此時是秋深的傍晚時分,夕陽西沉,寒風肅瑟,天地一片蒼茫寂寥。龐德公佇立于天地之間,心潮起伏,他身處如此動蕩不安的亂世中,目睹天下己現三分五裂的危象,心中不禁一陣愴然,但又感十分無奈。
就在此時,龐德公忽見北面約十里外的一座青峰,突然騰升一股五彩煙云,只見赤、白、青、黃、紫五色紛呈,十分悅目。
龐德公心中不由一動,暗道:赤主殺伐,白主兇亡,青主煞劫,黃主財富,紫主貴氣,五色相沖相克,怎地卻混在一起,現于此峰?當真奇哉怪極。
他心念電轉,即毫不猶豫,展開身形,直向這座青峰掠去。他功力通玄,身法鳳馳電掣,不一會,便已掠抵山下,再一會,便已掠上山頂,屹立于峰巔了。
龐德公屹立于青峰的北面,縱目遠眺,他的心神不由一陣激蕩,但見峰北百里之外,一座連綿山嶺橫臥,長達數百里,頭部高昂,尾部盤曲,支爪宛然,其色赤紅,猶如一條赤色巨龍,盤臥于乾坤之中,赤龍山的頭部,向西面逐漸低沉,形如“赤龍潛淵”,伏行百里,直抵此峰,再一聳而高昂成峰。龐德公心中不由驚嘆道:“此青峰乃赤龍山的潛淵再起,盡得赤龍山的驚人龍氣,怪不得剛才所見,有‘赤、青’兩色匯聚了,轉念又暗道:“此峰龍氣極旺,‘黃、紫’富貴兩色當現!
不足為奇,但至兇亡之‘白’氣,卻又源于什么呢?”
龐德公心中轉念,疾速掠去峰巔的東面。但見河川繞盤,乃九曲回環之勢,可惜均小川小河,缺了磅礴的氣勢,他心里暗道:“九曲回環”,亦為富、貴之象,即黃、紫兩色之源,并非兇亡白氣之淵藪。
龐德公為追索因由,不辭疲困,又掠到峰巔的西南面。
他向山下遠處一望,不禁微嘆口氣,神情十分惋惜。只見一道江河,白浪滔天,正從西面的山間,滾滾向東,直沒入海,恰好流經青峰的山腳,筆直橫流,激流疾沖而過,絕不停頓回流。原來這一道大江,便是著名于世的富春江,起自北面的大目山,東流經杭州灣入海。
龐德公不由搖頭嘆息,哺哺的道:“可惜,可惜,此峰龍氣,源自赤龍山,沉而復昂,雖帶赤龍殺伐之氣,但經潛淵而化,沉而再起,富貴龍氣十分旺盛,赤龍山殺伐之氣亦不能動遙但西南大江,白浪滔天,直流激撞而過,此峰的龍氣因而被大大消泄,乃兇亡白氣之根源也。”
此時,龐德公已知“五色煙云”的根源來歷,他進而推斷,不由又長嘆一聲道:“按此峰之勢,其貴其富本可驚天動地,甚至可成一代帝王的天龍奇脈;可惜其中既隱主殺伐之赤氣,又帶強烈兇亡的白氣,得此龍脈之人,其子孫后裔,必殺伐、兇亡、奇富、大貴、煞劫五者俱全,也不知是禍是福了。”
龐德公轉念之際,就在此時,忽見山巔西南面一處巖壁下,騰起一道五色煙氣,其色同樣是赤、白、青、黃、紫,但比山下所見濃烈多了。
龐德公心中不由突突一跳,他暗道:五色煙云如此濃烈,顯然此山龍脈潛伏之地,便是冒出煙云巖壁之處…他連忙一縱而起,向那巖壁掠去,到近處一看,只見原來是一座土墓,十分古樸,連墳上的草,有的亦已枯黃一片。墓碑亦顯殘破,但碑上刻的字卻依然清晰可辨。五色煙云,便是沿此古墓冉冉而升。
龐德公走到墓碑前面,伸手掃開墓碑上的灰塵,仔細一看,只見墓碑上有二行刻字,其中一行刻著“齊侯孫臏之墓”。
另一行則是刻著“孫氏列祖列宗之墓”。下面又有一串刻字,其中最末的一個名號,竟赫然刻著“孫符”兩字!
龐德公學識淵博,有洞天徹地之能,他自然知道“孫臏”即兵法大師孫武的嫡孫,而“孫符”,便是加入了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之一,長沙太守孫堅之父。目睹之下,龐德公不由微微一怔,暗道:如此看來,追根溯源,孫堅便是兵法宗師孫武的第八代孫了,不料長沙太守孫堅竟然是孫武后人……轉念又大奇道:“按此推斷,則此孫氏古墓的子孫血脈,豈非孫堅一系么?此墓集殺伐、兇亡、大富、奇貴、煞劫于一身,又將如何在其子孫血脈孫堅身上兆應呢?而且,按此墓的龍氣,孫氏一脈,似出一位王者,但其中又多殺伐、兇亡、煞劫,這該應驗于孫堅身上,還是他的兒孫輩身上呢?”
龐德公心念電轉,不由十分驚奇。他當下決定,無論如何需先行探究明白不可了。因為只有將各個細節查探明白,龐德公才可以洞悉整個天機大勢的演化歷程,以及來龍去脈。
龐德公當下不顧疲困,又疾速掠下山去,循原路西行,直向數百里外的洛陽城方向疾奔。龐德公急欲尋訪孫堅,以便查探明白。
此時孫堅正駐兵于洛陽城郊。他見洛陽火光沖天,才知是董卓遷都長安,一把火將洛陽燒了,又知袁紹等十八路諸侯,各自均欲保存實力,不敢阻截董卓,只有曹操一路,曾獨自追擊,被呂布殺得大敗,幾乎性命不保。孫堅兵力已損折過半,又遭袁術斷絕糧草,深知諸侯于此危急時勢,已失去“匡扶漢室”的信心,只作保存實力,割地盤踞的打算了。
孫堅無奈,只好率軍闖入被大火燒燼的洛陽城中,希望尋到一些金銀珠寶,以便購置軍糧。
孫堅率兵進入洛陽,他下令救滅宮里余火。他自己則帶程普、黃蓋等親隨大將,入宮中仔細搜索,看看可有遺下的金銀珠寶。果然被他搜獲一批,于是拿去購買軍糧,總算救了目下燃眉之急。
這天晚上,孫堅獨自按劍坐于宮中的殘破臺階上,仰觀天際,但見紫微星宿中白氣彌漫,紫微帝星一片昏朦,雖然未滅,但亦僅余一點殘光了。
孫堅不愧是一代兵法大宗師孫武第八代孫,他的生身父親孫符,死后便下葬于故鄉吳郡富春縣的青山峰列祖列宗的墓內,因此孫堅略懂家傳的天象玄術。他目睹天象異兆,不禁仰天長嘆道:“帝星昏暗,行將不保,賊子亂國,萬民涂炭,京都一空!國將不國,君非君,臣非臣,人非人,天下大亂,行將在即也。”
孫堅思潮起伏之際,忽見破殿的南角,有一道五色光華射了出來。孫堅不由大奇,連忙走過去一看,原來五然光華,是來自宮中的一口古井之內。
孫堅心知有異,便派兵丁下井打撈。不久,兵士競從井中澇起一具婦人尸首。該婦似乎已死去年余,但其尸身完整無缺,并未腐爛。一身宮女裝束,十分華麗。宮女頸上,掛了一個錦盒,沉甸甸的,不知內藏何物。
孫堅見狀,心中不由一動,猛地醒悟,年前宮中曾發生宦官之亂,宮中失火,少帝被宦官張讓等挾持逃走,這個宮女,顯然是在當日投井自殺的。
孫堅于是屏退兵士,僅留下親隨大將程普、黃蓋兩人。
他取過錦盒,運力打開,不由眼前一亮。
原來錦盒之中,競內藏一顆玉璽,方圓約四寸,上雋五色金龍,崩缺一角,再以黃金鑲補。玉璽上面,刻有八字,道:“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孫堅目睹之下,不由一陣驚喜,激動得不能自己。
旁邊的親隨大將程普、黃蓋見了,均十分奇怪,程普忙問孫堅道:“主公,此乃何物?”
孫堅神色激動的說:“此乃歷代帝王傳國玉鑾也!此玉璽即昔日獻壁的卞和氏所獻之壁。卞和在荊山之下,見鳳凰棲于石上,便把此石獻給楚文王。剖開后,便發現此石玉也。
此玉后來落人秦始皇手上,他下令玉工雕琢此玉而成玉璽,李斯刻八字于其上。秦被漢滅,此玉璽便由子嬰獻給高祖劉邦,劉邦終平定天下,創立大漢基業。到王莽篡位時,逼皇太后交出此玉璽,皇太后憤而擲于地上,便崩了一角,以后黃金鑲補。光武帝劉秀后得此玉璽,果然便平定天下,恢復漢室,傳位至今。此玉璽已傳國近千年了。”
程普一聽,亦不由大喜,黃蓋忙問道:“那為什么此傳國玉璽竟懸于此宮女頸上,投人井中呢?”
孫堅沉吟道:“年前宮中內亂,宦官逞兇,宮中失火,亂作一團,必是宮女為保此傳國玉璽,不致落人奸人之手,便懸璽投井自盡!若非如此,此傳國玉璽怎會留到此時,落人我手中呢?”
程普此時神色激動,對孫堅道:“主公,此天意也!傳國玉璽,竟然輾轉到了主公手中,顯示主公可得天下,身登帝王九五之尊也。”
黃蓋亦急忙道:“不錯,程普所言甚是!目下諸侯各懷異心,已無甚前途,不如密藏此傳國玉璽,速返江東,另圖大業。”
孫堅的心本已動搖,程普、黃蓋二人再齊口鼓動,孫堅圖帝王大業之意不由更堅決了,當下三人密議妥當,只待明白便向盟主袁紹辭行,返回江東,另圖大計。
不料孫堅得傳國玉璽之秘,卻被負責打撈婦人尸身的兵士窺破,當夜便偷偷潛出孫堅軍營,摸到袁紹的大營,向袁紹密報了。袁紹不動聲息,把兵士留在營中。
第二天,孫堅果然率同程普、黃蓋、韓當三員親將,前赴袁紹大營,向袁紹辭道:“我偶染風寒,欲返回長沙靜養,特來向袁公辭行。”
袁紹一聽,便呵呵一笑,道:“孫將軍之病,莫非因傳國玉璽而起么?”
孫堅一聽,不由暗吃一驚,臉色亦不由一變,但很快又沉聲反問道:“袁公何出此言?”
袁紹冷冷的說:“我等興兵討賊,為國除害,玉璽乃朝廷之物,公既獲取,當呈上盟主,代為保管!如今竟欲私藏而去,是何居心。”
孫堅道:“傳國玉璽有何理由會在我這兒?”
袁紹冷笑道:“然則建章殿中之物何在?”袁紹原是朝廷校尉出身,宮中的秘密,他豈會不知?因此他一語便道破了。
孫堅臉色一沉,道:“我確無此物,何故逼我承認?”
袁紹冷笑道:“公若不交出,乃自招其禍。”
孫堅指天發誓道:“我若得此物,私自匿藏,日后不得善終,死于刀箭之下。”
此時從諸侯亦聞訊趕來探聽虛實,見孫堅如此,便有人出言道:“孫堅如此發下重誓,顯見并無私藏玉璽之事。”
袁紹卻連連冷笑,把那名密告的兵士傳召出來,道:“孫堅,打撈時可有此人么?”
孫堅一見,知兵士向袁紹告密,賣主求榮,不由大怒,拔出佩劍,欲斬兵士。袁紹一見,亦霍地拔出佩劍,怒道:“你若斬此人,即欺我袁紹。”
袁紹背后的親隨大將顏良、文丑二人,亦拔劍出鞘,準備斬殺孫堅,孫堅背后的程普、黃蓋、韓當三員親將,也已拔刀在手,預備與袁紹火拼。
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此時眾諸侯做好做歹,把袁、孫二人勸住了。孫堅默默不語,立即轉身上馬,拔寨離開洛陽,一路向東,馳返江東去了。
袁紹恨怒不已,他立刻修書一封,派人連作夜快馬送去荊州,呈送荊州刺史劉表處,要劉表于路上截擊孫堅,搶奪玉璽。
荊州刺史劉表,是漢室宗親,手下有蔡瑁、蒯良為大將相輔。他接袁紹密函,知孫堅私藏傳國玉璽而去,不由大怒。
當即派蒯越、蔡瑁二將,率一萬精兵,阻截孫堅。
孫堅回返長沙,必經荊州要道。他的兵馬剛到,蒯越已列陣阻住,當先出馬攔截孫堅。
孫堅大驚,間道:“蒯將軍為何阻我去路?”
蒯越道:“你既為漢臣,為何私藏傳國玉璽?你留下玉璽,便放你回去。”
孫堅一聽,知袁紹已密告劉表,劉表是漢室宗親,又任荊州刺史,地位在孫堅之上。孫堅因此也不答話,示意黃蓋出馬,殺開一條去路。
黃蓋拍馬出戰蒯越,蔡瑁舞刀招架,大戰一番,黃蓋手執一鞭,擊中蔡瑁的護心鏡,蔡瑁策馬便退,孫堅趁勢越過荊州地界關口。
剛過關口,山背后一陣金鼓齊鳴,劉表親率大軍截住去路。孫堅見了劉表,不得不以下屬之禮參見道:“劉刺史為何誤信袁紹之言,致鄰郡反目?”
劉表道:“你匿藏國璽不報,顯見有叛反之心,我當阻止。”
孫堅發誓道:“我若私藏此物,當死于亂箭之下。”
劉表道:“你若要我相信,除非你把行李解開,任我搜查。”
孫堅一聽,惱怒道:“你有何憑恃,敢輕視于我?”
孫堅揮軍欲擊殺劉表,劉表卻立刻縱馬退去。孫堅窮追不舍,追至兩山后面,只見伏兵齊出,背后蔡瑁、蒯越又雙雙殺到,將孫堅團團圍祝孫堅正危急之際,幸而程普、黃蓋、韓當三將,舍命死戰,才把孫堅救出。但孫堅軍已折損大半。雖然得以逃返長沙郡,但元氣卻大傷,孫堅不由深恨劉表,因而與劉表自此結下深仇大恨。
孫堅在江東秘密招兵買馬,養精蓄銳,準備圖大業之際,討伐董卓的盟軍十八路諸侯,也分裂了。
當日曹操見董卓逃出洛陽,力主派軍追截。但袁紹卻為了保存實力,拒絕派兵。曹操元奈,只好率軍前去拼死阻截。
因兵力微弱,被呂布殺得大敗而逃,幾乎生命不保。幸得族弟曹洪舍命相救,才得逃返洛陽。
袁紹聞報曹操大敗而回,心中暗自慶幸,并未輕舉妄動,表面卻擺下酒宴,為曹操壓驚。
曹操飲了幾杯悶酒,不由長嘆一聲道:“我為國拼死追賊,公等卻為私心按兵不動,大失天下所望,曹操亦深以為恥埃”袁紹竟一言不發,并無任何表示。
曹操心灰意冷,當日酒宴后,也不辭別,自行帶領殘兵,向揚州進發了。
此時,公孫瓚對劉備道:“袁紹無能,久必有變,為防萬一,我等宜速返回矣。”劉備亦深有同感。于是公孫瓚亦率軍北上,返回北平。
在途中,經平原縣時,公孫瓚對劉備道:“目下已屆大亂之時,我等各宜求自保。我留你任平原縣令,再撥一千兵馬,賢弟善自珍重了。”
劉備亦無計可施,雖然不舍,亦只好依公孫瓚的安排,留在平原縣,當一個小小的縣令,以求先穩住陣腳,再圖謀發展。此時的劉備,尚根本無力與天下諸候竟逐爭鋒。
這一切,全在天機隱俠龐德公從吳郡趕到洛陽之前便發生的了。當他趕到洛陽城郊討伐董卓的盟軍大營時,盟軍已四散而去了,孫堅也已經返回到江東了。
龐德公四處查探,才得知孫堅因一顆傳國玉璽,已與袁紹、劉表反目,各路諸侯為求自保實力,亦紛紛散去。他不禁仰天長嘆道:“我以為曹操乃領袖群雄,匡扶漢室的人材,不料如此匆促,便大勢已去!莫非‘天機大勢——三分天下’,當真不可逆轉了嗎?”
他心潮起伏,不由又憶起他當日曾伏下玄機的兩位人材,他喃喃說道:“難道匡扶漢室、平定天下的人才,并非曹操,而是孫堅、劉備、諸葛亮么?大機大勢到底如何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