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和武陵相繼告急,荊州將士頻頻出動,連襄陽百姓都已有所耳聞,只是無人有擔憂之色,坊間談論,無不認為將軍府必然能擊敗敵寇,平定叛亂,甚至還有人說這是在為將軍府送戰功。
可惜他們不知道,此刻的王旭已是焦頭爛額!
趙云馳援漢中,形勢并不樂觀!
本來吳蘭、雷銅等益州將軍也不足為懼。趙云率領青龍騎士,匯合留守漢中郡府的一萬精悍步卒后,出兵定軍山一帶相拒,連戰兩陣皆勝,益州軍士又害怕趙云,那吳蘭、雷銅更是極為忌憚他,所以局面很快被控制住。
可不過幾天時間,形勢卻陡然逆轉,益州軍士行動變得神出鬼沒,不再正面交鋒,迫使兵力不占優勢的趙云不得不謹慎以對。
隨后更巧施誘敵之計,于定軍山一險要隘口伏擊,還好趙云當時有所警惕,只帶了少數精銳前部追擊,待發現不對,果斷恃勇突圍。
后邊的周智反應也快,隨之率部接應,這才免去一場大禍。
敵軍前后行動判若兩支軍隊,趙云等將驚異,不敢再妄動,小心應對。
隨后,經過多方打探,加上諜影這邊配合幫助,費了好大力氣,犧牲不少細作暗探,才僥幸得知,那并非出自吳蘭、雷銅二將之策,乃是出自其隨行的一個小小后勤掾吏。
早前,此人便多次主動諫言,但雷銅、吳蘭二人并未采納。結果連敗兩陣。
隨后兩人猛然驚覺,戰事結果竟全被那小吏料中。這才虛心請教,從而使得戰局逆轉。其神奇的名聲也很快在兵士間傳開,讓荊州這邊探知。
此人的名字報到襄陽的時候,王旭當場滿臉苦色,好半天都沒有言語。
密報上工工整整寫著那人的簡單資料:“法正,自孝直,據傳本乃司隸扶風郡人,因避司隸亂禍。南奔益州,效力益州刺史府兵曹,為一小吏,此次碰巧作為后勤人員隨軍出征,其余信息暫未探知!”
這法正可不是一般人,才能卓著,歷史上是蜀漢的股肱之臣。善奇謀、能治政,行軍打仗、出謀劃策一樣都不含糊,被劉備視為左膀右臂,諸葛亮也對其非常欣賞和敬重,每逢遇到難事,常咨詢其意見。史載號稱劉備的謀主。
可惜此人早死,在劉備進位漢中王的第二年,病逝!
死后,劉備痛哭數日,雖然劉備本身就挺愛哭。但接連幾天都流淚,可見還是真的很傷心。隨后追謚為翼侯,同時也是劉備在位時期,蜀漢唯一一位有謚號的臣屬,《三國志》上與龐統并列立傳。
后來關羽死,劉備為雪恨起兵伐吳,連諸葛亮勸誡都不聽,導致陸遜火燒連營,蜀漢主力滅之大半。那時諸葛亮曾慨然感嘆:法孝直若在,則能制止主上不東征;就算東行,有孝直在側,也必不會傾危矣。
若說法正唯一的缺點,那就是有仇必報,公報私仇也不在話下。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倒是個性情中人,有仇報仇,有恩報恩!至少他能顧全大局,把握時事,與群臣關系都不錯,也能與不同意見的人和睦相處,溝通協調,總的來說,是良臣。
此等人物,王旭自然記憶深刻,得知漢中戰局始末,已是手拿密報,苦笑著喋喋自語:“碰巧,碰巧,為什么要碰巧隨軍出征?”
隨行的沮授、徐庶、陳登不明所以,頓時面面相覷。
“哎!這天下俊杰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雖然只是一個小吏,卻也壞我大局!”王旭嘆息一聲,隨之將密報遞給了沮授等人查看。
三人看過,同樣非常驚訝,沮授憂慮道:“主公,看來這法正非同尋常,當有經天緯地之才,漢中戰局絕不容樂觀,趙、周二位將軍雖是良將,但以目前來看,未必能勝之!”
王旭眉頭都皺到了一起,說道:“我也如此認為,還望諸公想個對策,為我分憂!”
就在兩人說話這會兒,徐庶卻依舊拿著密報仔細端詳,甚至突然自言自語:“不對、不對!有問題,一定有問題,這不太合理!”
“嗯?”王旭、沮授和陳登同時疑惑望去。
王旭問道:“元直,有何不對?你懷疑戰報有假?”
“不是!”徐庶抬起了頭來。
“那是哪里不對?”王旭更加迷惑了。
“是益州軍的動向!”徐庶肯定地道,隨即將密報在眾人面前攤開,說:“主公且再斟酌一番益州的整個部署,煩請沮治中和元龍也看看!”
三人狐疑,再度聚攏端詳。
片刻之后,王旭、沮授、陳登皆是齊齊大訝,面面相覷,有些茫然。
陳登更是率先出口:“主公,這是因為益州軍發生變故?還是那法正一時迷糊?怎么好好一個連環計,硬是放棄了最重要的一環,生生錯失徹底擊敗我軍的良機?”
“是啊!”沮授也隨之接口。“此計著實奇妙而詭異。”
“這法正先虛張聲勢,讓少數人頻繁出動,佯裝成大隊人馬,做出意欲攀山路,奇襲我軍糧草所在的樣子。然后卻每每讓我方察覺,等趙將軍出兵攔截,才發現對方并沒幾個人,還遠遠看到我軍便逃。”
“趙、周二位將軍隨之判斷乃是疲兵之計,或者妄圖無中生有,暗中派遣數十兵士偽裝成山民,監視各處山嶺小道,大軍則裝作無動于衷的樣子,這一段,雙方布局倒是沒什么問題!”
“嗯!不錯。”眾人隨之點頭附和。
沮授繼續說道:“隨后,法正果真使出無中生有一計。出動三千精悍步卒抄山路襲擊,被探子發現。趙將軍果斷率兵截擊,敵軍敗退。”
“關鍵就在這后面部分,從此后的戰報來看,法正顯然早就料定,趙云能夠識破這無中生有之計,所有此計乃是他詐敗的前奏。”
“當趙將軍誤以為已經識破敵軍計謀,率軍追殺時,法正派遣五千兵士來救。隨后又被趙將軍擊敗,一路追擊。這時趙將軍認為決戰時機已到,派人通知留守大營的周智將軍正面出兵,先行攻打敵營,他則繼續趁勝追擊敗兵,準備尾隨敗軍沖亂敵營。”
“兩人分頭行動,確實成功。周智將軍攻打敵營,發現敵營兵士只有三千余人,發力猛擊。隨后,趙云追擊益州敗軍從另一路趕至,瞬間引起大營敗退,兩人合兵一處。繼續追擊。”
“等即將追至被伏的隘口時,趙、周二位將軍發現敵軍數量差太多,足足少了近乎一半人不知去向,從而為謹慎起見,由趙云將軍率精銳在前猛追。周智率大部在后壓陣,最終趙將軍前部在隘口被伏。”
“此后。益州敗退的兵士隨之反撲,意味著法正圖謀奏效。好在周智將軍率領后部進擊,救出了趙將軍的前部,兩軍跟著敗退回營,這一切布局雖然精妙,但也沒有詭異之處。”
一口氣說到這里,沮授終于停頓下來,目光中全是難以置信。“可為什么,我軍敗退回營的路上,會遇到足足萬人狙擊?一萬人怎么可能出現在那兒?這是絕對難以置信的?”
“是啊!”徐庶感嘆。“縱觀這法正布局,一環扣一環,狠辣無情,怎會犯這么淺顯的錯誤?這一萬軍士既然能在我大軍敗退回營的歸路上出現,顯然是早就隱藏好的,在我大軍追到隘口,并且被伏擊的這么長一段時間,為何不直接襲擊我軍后方大營?”
陳登也跟著接口:“是啊!戰報上說,當時大營只有霍篤率領三千弓弩手留守,益州這支詭異的馬步兵足足一萬,若是那時出其不意襲擊大營,哪里會給我軍絲毫機會?必然全線敗退,后果難料,何必等著阻擊我們敗退的大軍?這豈非舍去熊掌而得白米乎?”
聞言,沮授也總結似的說道:“元龍所言甚是,若是吳蘭、雷銅等輩,恐怕有可能在勝利中忘卻,可一個布出那等精妙計劃的人,沒注意自己計劃中可以致命的點,那是難以想象的。無論怎么看,我都感覺,這是法正在放我軍一條生路!可為何如此?他這么做有什么好處?”
眾人沉默,都不知如何回答,片刻之后,徐庶眼睛一亮,突然接口道:“莫非這法正雖才華卓著,但貪戀權勢,不欲戰爭迅速結束,而是打算在此多立戰功,以得高官厚祿?”
“有可能!”沮授和陳登也想不出個所以然,只能如此猜測。
但王旭沉默不語,暗暗搖頭:不會啊!法正此人雖然記仇,但歷史記載其一生的舉動,從未有任何一點,體現過這種因貪戀權勢而耽誤大局的舉動,連諸葛亮也敬佩其顧全大局,若是貪戀權勢之人,那么多年,早被諸葛亮給整下去了。
不過這也說不準,誰知道歷史記載是否完全正確,也不一定能反應出私下的斗爭,說不定他病亡就是諸葛亮弄死的呢,盡管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王旭是真的迷惑了,良久才悠然嘆道:“也不一定,如果他是自信十足,意欲放長線釣大魚呢?諸公且看,若是漢中無力抵抗,處于搖搖欲墜,那么我等必然增援,最有可能的是……”
“主公親征!”徐庶瞬間接過了話。
“嗯!有可能。”陳登點頭,隨之又諫道:“既然如此,主公就更不能親征,不管其意圖如何,此次太過玄妙莫測,其若真有這種打算,那肯定有非常周密的圖謀,不可中計。”
王旭正欲說話,徐庶卻是搶先出聲:“元龍說得不錯,主公若是信得過屬下,不如讓屬下前去!必協助趙云與周智兩位將軍破敵。兩位將軍雖然文武雙全,但終究需要一個助其分析形勢的謀士,將軍與謀士間的思考方式略有不同,可互相補全。”
“元直善謀,我看可行!”沮授立刻出言,這些時日他與徐庶相交,深知其才。
陳登也隨之點頭表示贊同。
王旭有些猶豫,遲疑良久,才首肯道:“也好,如今南邊蠻族也在叛亂,我需坐鎮荊州穩定各方,那就由元直率領五千兵士火速前往。”
“主公,兵就不用了!”徐庶微笑著擺擺手,自信笑道:“趙將軍雖大敗一陣,但因法正留的那線生機,趙、周兩位將軍又應對得體,戰場上統兵有方,順利撤退回營,幾戰傷亡加起來也不算太大,還有一萬多兵士,夠了!”
“況且,益州軍士初期兩戰連敗,后來法正之計雖好,但也同樣是自身死傷很大的計謀,又放過了勝利的機會,總的來說,比我荊州損失大得多,同樣實力大減。再加上我荊州軍精銳,又有趙云、周智等世間良將,還占據地利,已是足矣!”
說到最后,徐庶灑脫笑道:“主公寬心,屬下只需兩匹好馬,二十名隨從護衛便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