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7章袁紹磐河戰公孫,玄德千里憂國事
袁紹占據了冀州,趕走了韓馥。
消息很快傳到了公孫瓚的耳中,公孫伯圭大怒,斥責袁紹背信忘義,遂遣兄弟公孫越前往冀州面見袁紹。
公孫越來到冀州,詢問袁紹:“公與吾兄商定,共取冀州。因何假借吾兄之威能,迫使韓馥就范,而獨得冀州好處耶?”
“韓馥自認無才,主動將冀州讓與我。而汝兄寸功未建,某卻難平麾下諸將之口。”說著,袁紹隱晦一笑道,“不過,某既然與汝兄相約,自認要與他一個交代。也罷,你且先回,可請汝兄前來,吾好與之相商。”
見袁紹如此無賴,公孫越無計可施,只好告辭歸去。
公孫越離開冀州,往北而行。
行不過五十余里,忽然道旁沖出一彪人馬,攔住去路。
公孫越大驚,挺槍立馬,大聲問道:“何人攔我?”
“吾乃丞相家將也。特來取爾等狗命!”言畢,竟然亂箭齊發。
公孫越躲閃不及,被亂箭射死。
從人逃走者不過三五人,慌張奔往北平,報與公孫瓚。
公孫瓚大怒,痛罵袁紹:“袁紹誘我起兵攻韓馥,他卻就里取事;今又詐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報!”
新仇舊恨使得他更加惱恨袁紹,盡起北平軍馬,朝著冀州殺來。
冀州城。
袁紹端坐州衙大廳正中,看著手中的信報,罵道:“不知好歹的公孫瓚,竟然敢與我相爭!”
一旁謀士田豐言道:“主公,公孫伯圭縱橫漠北多年,生性猖狂、自傲。這番失了先機又死了兄弟,若是使其長驅直入,悲憤的力量會使他的兵將士氣如虹。我軍中有悍將顏良、文丑,皆乃天下名將,勇猛可敵溫侯。敢請主公立刻發兵,阻公孫瓚于半途。”
顏良、文丑也上前說道:“主公,我兄弟愿為前部。”
見顏良、文丑請戰,袁紹大喜,遂使二人為先鋒,引兵一萬,迎戰公孫瓚;自與田豐、沮授、許攸、逢紀、鞠義、張郃等引大軍,隨后出發。
文丑、顏良引兵來到磐河,恰遇公孫瓚兵馬趕至。
顏良使兵馬陳于磐河東,公孫瓚陳兵磐河西。
兩軍安營扎寨之后,公孫瓚驟馬而出,來到橋端。
文丑欲出,為顏良所阻。
“不俊,且住。昔日,汝與公孫交惡,此番前去,定然會與其戰起。奈何我等有四年同窗之誼,萬萬不能忘懷!”顏良勸慰文丑說道。
文丑不以為然的說道:“四年同窗之誼,我等乃是看玄德之面。若不是玄德從中斡旋,某早將這廝斬殺!”
“即便是看在玄德面上,你我也要顧全同窗之誼呀!”顏良不讓文丑出去,遂言道,“今日我先去會會伯珪,若是他肯退兵,一切好講。若是不肯退兵,再戰不遲。”
文丑聳聳肩,無奈的說道:“算是怕你了。”
且說顏良來到橋前,見到公孫瓚,雙手抱拳,言道:“伯珪兄,別來無恙乎?!”
“尚好!因何不見袁
紹?你來此何干?”公孫瓚壓著滿腔怒火問道。
“某來勸說兄長退兵!”顏良直言不諱。
公孫瓚大怒,指責顏良道:“汝不顧同窗之誼,為袁紹出頭,難道不知‘殺弟之仇不共戴天’乎?汝去罷,切莫再言!”
他話音剛落,卻聽到顏良身后一聲暴喝:“兀呀!好個公孫瓚,你他娘的不知好歹!公驥一片好心勸慰,汝竟然絲毫不領情!真是氣殺我也!”
公孫瓚抬頭觀瞧,卻見一個大漢,手提長槍,縱馬沖出,直奔自己而來。
他慌忙舉槊相迎,磕開長槍,問道:“汝是文丑?!”
“正是某家!”
看到文丑沖出,顏良心中暗道不好,縱馬來到兩人中間一挺大刀將二人分開,言道:“今日不宜交戰。待明日再戰不遲!”
言畢,他引文丑退回本寨。
次日,袁紹引兵馬趕到,陳兵列陣,約戰公孫瓚。
公孫瓚提槊縱馬,來到橋上,大聲斥罵袁紹:“背義之徒,何敢賣我?”
袁紹策馬來到橋邊,手指點數公孫瓚言道:“韓馥無才,不等你出兵,便主動將冀州讓與了我。如此一來,冀州之事與汝有何干系?”
聽他如此無賴,公孫瓚更是惱怒:“昔日都以汝為忠義,推舉為盟主;見今之所為,真乃狼心狗行之輩也!且不知汝還有何面目立于世間,有何面目面對汝家四世三公之門閥?”
被他罵的有些掛不住臉,袁紹惱羞成怒,厲聲喝道:“誰人與我擒之?”
一旁的文丑早就看公孫瓚不順眼了,憋足了力氣,聽到袁紹一說,立時縱馬擰槍,殺到橋上。
公孫瓚揮舞大槊與文丑戰在一處。
想當年,公孫瓚便不是少年文丑的對手。更何況如今的文丑早已成年,武藝精進甚多。兩人交手不過十余回合,公孫瓚便力有不逮,敗陣而逃。
文丑乘勝追擊,一直掩殺過橋。
見文丑取勝,顏良恐文丑不管不顧殺了公孫瓚,急忙縱馬相隨。
公孫瓚沒入陣中,文丑飛馬沖入公孫瓚的軍中,往來沖殺,死死咬住公孫瓚。公孫瓚麾下四員健將,見公孫瓚危險,一起來救,合戰文丑。
文丑大吼一聲,一qiangci死當先一人。
見他勇猛,余下三人四下里逃了開去。
見無人阻擋,文丑縱馬追趕公孫瓚,直到出陣。
看到文丑緊追不放,公孫瓚心中這個罵呀!
咱們好歹在一起四年,你這黑廝真的一點情意都不顧?
抬頭看到前面有一山谷,他徑直奔逃而去。
文丑摘弓搭箭,驟馬厲聲大叫:“公孫伯圭,快快下馬受降!”
羽箭到處,公孫瓚頭盔墜地,披發縱馬,跑向山坡。奈何奔跑過快,馬失前蹄,公孫瓚跌落馬下,翻滾到了山坡下面。
文丑驟馬上前,擰槍便刺。
公孫瓚眼看躲不了了,叫了一聲:“文丑,你竟然不顧四年同窗之誼!”
“昔日盧公座下,汝是何為?”原來文丑一直都記恨
著公孫瓚,正所謂前因后果終有日,莫急行善早日遲。
言畢,文丑便欲刺殺公孫瓚。
就在這時,顏良在后面喊道:“不俊小心后面!”
文丑后頭一看,卻見一少年,飛馬挺槍,直刺而來。他只好舍了公孫瓚,格擋少年的長槍。顏良來到近前,揮刀迫開少年,攔住文丑,斥責道:“四年同窗,你當真要伯珪兄的性命不成!還不與我退去!”
言畢,向公孫瓚告罪,硬是帶著文丑離去。
公孫瓚攀上山坡,看這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好是英俊。
這時,公孫瓚部下嚴綱引兵趕來,公孫瓚這才向少年問詢姓名。
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云,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處相見。”
公孫瓚大喜,遂與他一同歸寨。
正所謂:少年空有報世心,彷徨四處尋真主;初望英雄為梟雄,宜別之時當亦別;先奔袁門眼下黑,后追公孫黑一片;不知真主何處尋,卻見真主忽現身。
下邳城,劉備府中。
劉備手中拿著探馬送來的信報,喃喃的說道:“他們真的打起來了!真不知顏良、文丑會不會與公孫兄刀兵相見呢?不行,我要趕往磐河,必須制止他們!”
“來人,給我備馬!”他吩咐一聲,便整頓衣冠,要起身前往磐河。
關羽、張飛二人從外面進來,看到他打理行裝,急忙問道:“大哥,欲往何處?”
“公孫伯圭與袁本初戰于磐河,為兄打算前去制止。為兄恐顏良、文丑與他刀兵相見,傷了和氣。昔日,吾等幾人同在盧公座下求學,文丑便與公孫伯珪不和!一旦交戰,以文丑的秉性,定然會有血光之災!”劉備急切的說道。
二人見劉備急切起身,急忙說道:“大哥稍等,待我二人收拾行裝,與你同往。”
“也好!”
關張二人辭別劉備,回到自己的房間,披掛盔甲,提了兵刃,正遇到樂隱、陳登二人。
見二人行蹤匆忙,樂隱、陳登趕緊詢問,得知劉備欲往磐河,匆匆前來勸諫。
“主公好是舍大事而求小義也!”樂隱見到劉備,說道。
劉備不解的問道:“先生何故此言?”
樂隱言道:“今天下紛亂,天子不明。主公剛剛為國興兵而歸,百事待興,萬事皆待主公所定。奈何北方二諸侯相爭,主公卻舍家業不顧,而投亂地,若是有個不測,如此家業哪個繼承,漢室復興,哪個來做?”
“這?!”劉備被樂隱一言喚醒,急忙問道,“先生所言極是,備一時為小義蒙蔽。然,公孫瓚、嚴綱、顏良、文丑和那袁譚皆是吾友,豈能眼看他們相戰而不顧?再言之,二人久戰,百姓疲凌,大漢天下豈不更亂?!”
陳登在一旁言道:“主公所想,不過是使他們罷戰而已。登有一計,可令雙方停戰!”
聞聽此言,劉備大喜,問道:“汝有何妙計?快快講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