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亨三年末,李顯剛一回到長安就覺得渾身不舒服,說實話,就算他的政治敏感度再怎么不及格也察覺到這會大明宮上空飄著的空氣都不對味了。
李治的身體越來越差,他已經做好了要傳位給太子的準備了,這兩年李治一直在暗中提拔太子一系的官員,而武后一系則在被他明里暗里的各種打壓,他不想留給兒子一個帝位不穩的江山。
李顯回來過年最大的動力大概就是能夠看到鄭玘,然而……他回來的時候卻是鄭玘最忙的時候,他剛回來的那幾天除了匆匆見了一面之外,接下來半個月他們兩個都沒怎么見面!
媽蛋!必須讓鄭玘搬家了!李顯覺得他的王府旁邊那棟房子就挺好的,而李顯的鄰居……是許敬宗。
說起許敬宗這也是個神人,這位的人品在現在大唐所有官員里都能算得上是倒數的了。別的不說,就好色這一點就夠讓人受不了的了。
原本許敬宗有個原配是裴氏,然后生了他的長子許昂,雖然說許家兩父子的節操都已經碎成沫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兩個人的確是有才華的,要是沒才華許敬宗也不可能做到宰相。
然后呢裴氏死得早,她有一個侍婢長得額很好看,于是許敬宗就把這個侍婢給收了,然后還讓這個侍婢成了繼室,給改了戶籍假裝姓虞,然后……許昂就跟自己的繼母私通了。許敬宗知道之后憤怒的休了虞氏,順便還指責許昂不孝,他上書奏請將自己的兒子流放了!
雖然后來許敬宗又上書讓兒子回來,但是大概是流放生涯過的不太舒心,許昂死的比較早。
當然這些八卦都是李顯閑著沒事兒,鄭玘也沒工夫陪他玩的時候八卦的。他之所以看上許敬宗的房子主要是根據內部消息,這位也差不多要倒霉了。
別的不說,之前許敬宗一直在監修國史,這代表著李治對他多么大的信任啊,事實上許敬宗也的確是會做官,他一直都是堅定的站在李治和武后那邊的,當初李治要立武氏為后的時候別的大臣都反對,就許敬宗麻溜的站到了武后一邊。
于是,有圣人娘子雙重加成,就算許敬宗帷薄不修他還是做到了宰相,只不過隨著李治和武后在繼承人的問題上開始出現分歧,確切的說武后對太子越來越不滿,李治為了維護太子自然就要打壓武后派系的人。
許敬宗就是其中被打壓的一個,原本由他負責的監修國史就給了新上任的劉仁軌,許敬宗也機警一看事兒不好,就果斷上書奏請致仕了。他算好的,退的早,再晚一點估計就要難看了。
不過據說哪怕是這樣太子也不打算放過許敬宗——做了那么多年的宰相,許敬宗跟很多人關系都不錯,那些人都是武后黨,或者隱形的武后黨,這讓太子十分不安。
李顯對這些實在是不感冒,真是恨不得帶著鄭玘一起回揚州算了,在揚州呆了兩年,李顯覺得那個地方還是比較適合自己的。
只是李顯也沒想到太子動手居然那么快,連年都不讓人好好過,許敬宗的“七宗罪”就直接呈上去了。
咳咳,說是七宗罪只是李顯的形容而已,具體的罪名實在是太多了,像是貪財好色收受賄賂這種都是小事兒,甚至還有在他家鄉縱容族中子弟買賣官員之類的事情發生,反正這種事兒吧其實大唐很多官員都犯了,上面一般也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不是特別過分就不會理會,當然在需要收拾人的時候,這些黑歷史就派上用場了。
以上所有的消息都是出自李賢之口。哦,現在應該叫李德了。
李顯覺得……李德就是個八卦分子,他也不知道到底哪里出問題了,李德的人設明明不應該是這樣的啊,說好的舉止端莊才思敏捷呢?
不過不得不說,李德看問題也是十分一針見血的,作為競爭對手,連李德都不得不說一句:“太子心急了。”
李顯轉頭看著他,李德往嘴里丟了顆花生之后說道:“前些日子阿爹剛批準許敬宗致仕,并且念起功勞加封特進,俸祿還和以前一樣,房子也沒被收回,可以說除了不再上朝聽政之外,許敬宗的待遇和以前完全一樣,這不可謂不優待了,結果……我們的太子殿下轉頭就狀告許敬宗,阿爹估計要不高興了。”
這是在打李治的臉啊,李顯默默的想著,他總覺得……李弘的腦回路和大家似乎不一樣,說他聰明吧,其實是真的聰明,畢竟李治每年都要跑到東都去呆一陣子,這期間就是太子在長安監國,要是沒點能力他也撐不下來,可是要說他大腦短路吧……像是打武后臉,打李治臉這種事情他做起來又特別順手。
像是李顯和李德他們兩個估計就不敢明目張膽的這么做,太子殿下他就有這個勇氣!偏偏李治還十分縱容他!一想起這一點,李德就有些憤憤不平,憑什么都是阿爹阿娘的兒子,阿爹就那么偏心太子?
太子無論做什么事情阿爹都會非常寬容,哪怕阿娘不滿阿爹也會為太子說話,可是到了李德這里……最近他已經收斂了很多,主要是李治已經在如有若無的警告他了,李德就十分明白李治對他的容忍程度在什么地方。
比起太子,他簡直跟不是親生的一樣!李德越想越是憤憤不平,他轉頭看著李顯本來想要繼續吐槽的,結果就看到李顯正對著他養的那盆繡球花發呆。
不得不說,這兩年李顯那張包子臉張開了之后越來越吸引目光了,跟李弘的病弱和他的文雅不同,李德總覺得李顯身上有一種神秘氣質,當然前提是這位在那里坐著別說話,一旦李顯開口……那什么神秘氣質就都消失無蹤了。
其實李德也有些懷疑的,他不知道自己弟弟腦子里到底都裝了什么,他怎么能提出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來呢?李德是個聰明人,他就算覺得這個弟弟太搶風頭了在這個時候他也不愿意跟李顯交惡,不能交惡那就要打好關系啊。
李德在李顯面前一直都是一副八卦黨的形象,但是他怎么可能真的是這樣的人?如果他真這樣的話也就沒辦法讓太子都對他忌憚三分了。他只是很清楚怎么樣做能夠讓李顯不反感而已,而且通過自己的八卦將自己的想法一點點潛移默化的灌輸給弟弟也是不錯的選擇。
其實李顯并沒有明確的要支持誰的想法,太子不是個好選擇,李德……如果他不做死的話還好,就怕他上位了之后會變得跟現在的李弘一樣,跟女皇陛下作對那不是找死呢嗎?
反正只要抱緊女皇陛下的大腿跟著女皇陛下走就好了。讓李顯佩服的是明明手中的權利正在逐漸減少,勢力也遭受打壓了,女皇陛下依舊不急不躁穩如泰山,看上去就跟什么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
只不過很多大臣大概就沒有武后那么鎮定,臨近新年了李治就出了這么一個大招,瞬間安穩了沒幾年的朝堂上又開始風云變幻。
太子一系現在得意的就差放煙花慶祝了,武后一系全部蟄伏,而中立派還是云淡風輕仿佛什么事兒都沒發生過一樣。
可是李顯總覺得武后不可能就這么收手不干了,現在的蟄伏大概是因為……快過年了?想想也不可能啊。
不過很快他就知道了武后在籌謀什么,過完年之后,李顯正準備著手回去的時候,李治大手一揮表示:兒子,你不用去揚州啦,留長安吧。
李顯:……
這又是怎么了啊!他的觀瀾別院還在揚州呢啊,他的白虎還在揚州呢啊,他收養的小孩子還在揚州呢啊!可以說除了鄭玘,他穿越過來之后很多牽掛都是在揚州,仿佛那里才是他的家一樣。
現在長安的氛圍這么凝重,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要爆發一下,就算他兩不沾也不想摻合到這些事兒里啊。
李顯整個人都要崩潰了,很想去找李治和武后求一下情,反正從他穿過來之后也沒有求過這兩位什么,這點面子總是要給的吧?大不了他就告訴兩位他認慫了,比起面子還是小命更重要。
只是他這個打算卻被鄭玘攔住了,鄭玘成了尚書左丞之后身上左衛將軍的職銜沒有去掉,所以一個人要打兩份工也忙的不行,他們兩個就算見面也沒時間溫存,只不過在他知道李顯要被留在長安之后,他就敏銳的察覺到了什么,同時依照他對李顯的了解,估計這傻孩子大概沒有明白這其中的含義。
于是鄭玘把手頭上的事情放下來讓身邊的隨從去壽王府說一聲,讓李顯無論有什么事情都先別做,等他過去。
李顯雖然納悶,但是出于對鄭玘的信任,他還是留在了王府里,他總覺得似乎有什么事情不太對,但是又想不出哪里不對。
鄭玘過來之后第一句話就是:“揚州你不能回去了。”
如果是以前李顯聽到這句話必須炸毛,那里是他經營了很久的地方,他對揚州已經產生感情了,現在突然說不讓他去就不讓他去,而且也沒有撤掉他的官銜,只是從實領變成了遙領,這到底是要鬧哪樣?
只不過現在李顯現在已經不是之前的那個毛頭小子了,他皺了皺眉毛想了一下才問道:“揚州那里有什么不妥?”
不應該啊,在他的整治之下揚州的官場風氣也變得好了很多,稅收也高了,百姓的日子過的也還不錯,哪怕不算有大功至少無過,過年這段時間也沒聽說過揚州那里出了什么事兒。
鄭玘一看就知道李顯在想什么只好說道:“最大的不妥就是你太能干了。”
李顯面無表情的看著他,他能干也不行啊?不是你想要讓大唐盛世萬代的嗎?
“大唐的親王分民而不裂土,因為什么我記得我給你講過。”
李顯聽了之后瞬間臉色一變,然后……他背上就出了一層冷汗。大唐給皇子官職卻不會輕易讓皇子離開長安,甚至領兵的機會也并不多,就是為了以防萬一的。
而李顯之前去揚州是被李治和武后踢過去的,他們兩個覺得李顯大概也沒什么本事,就在那里混吃混喝也挺不錯,畢竟揚州富庶。
結果萬萬沒想到他們都看走眼了,這兒子到了揚州就開始大刀闊斧,打海賊改稅制,李治心里是不安的,他怕再過一段時間揚州就要成了李顯的天下了,只是之前稅改進行到一半,就算是他兒子他也不能卸磨殺驢,更何況這位還挺神神叨叨的。
只是最近太子明顯的越發有些忌憚李顯了,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但是李治多了解他的兒子,太子已經在想辦法剪除李顯的羽翼了。可偏偏……李顯身邊除了一個鄭玘壓根就沒有什么幫手,而鄭玘更多的時候也是站在李治身邊的,也沒有死心塌地的跟著李顯走。
李顯無論做什么事情用的都是李治給他撥過去的人手,從頭到尾他都沒有安插過自己的人手,偏偏這樣的李顯還讓很多人都很欣賞。
李弘有些憋屈,他要真對那些對李顯抱有好感的人對上,那就是跟自己的親爹對上了,可是不對上……為什么他覺得李顯明明沒有在培養勢力,就已經讓他束手束腳了呢?
李治為了限制李顯也為了保護他,所以把他留了下來,李顯一開始不明白,現在他也明白了,同時也想的更清楚,雖然他潛意識里從來沒有爭權奪利的想法,但是在這個陌生時代的不安還是讓他像是他養的那只小白虎一樣,想要劃出一個屬于自己的可以遮風擋雨的地盤。
揚州大概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沒有人管束,他就是這里的老大,雖然很多事情都要上報,可是要上報的一般都是大事兒,而一年能夠發生幾件大事兒呢?
他在心里把揚州從大唐的國土上分了出去,分給了自己,現在他沒有造反的能力還都好說,但是一旦他將來有什么過分的舉動,那真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鄭玘看到李顯臉色蒼白的樣子就知道他想明白了,不由得嘆了口氣:“是我太急躁了,我們……慢慢來吧。”
至少等你做了太子再說,那個時候,你就沒有敵人了,也就能放手做你想做的一切了。
這句話鄭玘沒有說出來,因為他知道李顯對那個位子還是挺抵觸的,只不過……李德的軌跡跟上一世看起來并沒什么區別,說不定到后來結果可能還是不太好。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怎么讓李顯在武后手里留一命。
李顯有些不甘心卻不能不收斂起情緒,他想了一下自己最近做的事情的確太多了,只是他有些放不下白虎和那些孩子們,當然了,白虎作為全國重點保護動物,肯定不會被虧待的,但是那些孩子就不一樣了,他不在的話,說不定日子會過成什么樣。
李顯想把那些孩子接到長安來,不過這件事兒他倒是不用去報備,只是說一聲還有東西在揚州派人過去拿就是了,不過李顯不確定那些孩子是不是真的愿意背井離鄉來長安,所以他給了那些孩子兩個選擇,一個是來長安,跟之前的生活一樣,第二個就是留在揚州,他會給他們一筆錢,以后他們就自己生活。
雖然第二個方案看起來有點冷血,但是沒辦法,李顯不能再讓自己的手往揚州伸了,李治現在只是讓他遙領,而沒有直接給他換個職位已經是很給面子了,他不能再藕斷絲連。
李顯的識相讓李治非常滿意,賞賜給了不少,并且還把李顯扔到了戶部,并且聲稱把壽王留下來是為了以后全國稅改做準備的,這樣一下子李顯的地位就跟以前不一樣了。李顯一點都不想再管這些事情了,想想還是之前他每天在朝堂上當透明人,回到王府混吃等死的日子比較讓人安心一點。
只不過哪怕現在李顯站在朝堂之上依舊什么意見都不發表,他也不是以前的小透明了,以前下了朝他跟一些大臣隨便打個招呼就能走人了,現在……每次下了朝他都要被戴至德忽悠到戶部去。
其實也不完全是忽悠,畢竟李治把李顯扔到了戶部,他現在不做事情其實已經是消極怠工了。戴至德顯然對李顯很有好感的,每天都在跟李顯念叨著稅改以及怎么更多的賺錢這件事兒。
國家的錢是永遠都不嫌多的,一個國家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國庫不充盈的時候很多地方就要節省,而充盈了那么那些節省的地方也就不用繼續了,所以每一任的戶部尚書都要為國庫發愁。
李顯被戴至德煩的不行,本來他什么主意都不想出的,只想轉變到養老模式,可是那也架不住一個中年美大叔天天在你耳邊念經啊,那意思大概也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沒啥區別了。
李顯被念的頭疼就決定給戴至德找點事兒干,他指出來一條,以后稅改了國庫的稅收大概更多要依賴商人,所以從現在開始要鼓勵經商,當然也不是要把商人的地位抬多高,至少要讓全國大部分地區經商往來方便一點。
是啦,李顯提出來的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想致富,先修路啊。不是李顯說,這個年代哪怕是官道都太破爛了,而這些道路還不給普通老百姓走,老百姓走的土路就更不要說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如果真的要做這件事兒的話,李顯估計戶部也能定一個五年十年的計劃了。
不過這些他都不感興趣,他只是想給戴至德找點事兒干,然后就窩回王府,間或跟鄭玘約個會,做點少兒不宜的事情。
鄭玘對李顯如今這種龜縮狀態也不滿意極了,他找李顯談了兩次,結果李顯死活都不想干了,反正稅改的方案已經差不多了,關稅的意見他也提交了,剩下的李顯就放心大膽的交給國家機構了。
“就算你不管稅改了,你之前不是還說要編寫那個什么……教材之類的東西嗎?怎么不繼續了?”鄭玘翻過那些東西,作為一個自小接受儒家教育的鄭玘來說,像是那些什么物理化學之類的東西在他看來非常的不務正業,可是之前李顯也說了,想要發展想要讓武器更加先進這些學科就必須發展起來。
李顯懶洋洋的躺在小榻上說道:“不弄啦,弄出來也沒多少人能夠接受,太超前啦。”
“你……”鄭玘有些恨鐵不成鋼,之前李顯多么有干勁,他現在就有多頹廢。不過鄭玘也不好說什么,畢竟在李顯最熱情的時候,現實就兜頭澆了他一盆冷水,真是什么心思都要熄了。
李顯看著鄭玘有些生氣又無奈的樣子不由得笑了笑:“好啦,這件事兒我不好去做了,不過你可以啊,所以……鄭左丞鄭將軍,繼續努力啊,我這些奇思妙想將來就指望你啦。”
的確,李顯不適合做這些,但是鄭玘確實沒有顧慮的。鄭玘嘆了口氣什么都沒說,只是把人抱在懷里安撫的親了親。
他們兩個在那里溫存,卻不知道李治和武后心里也在著急。李顯身邊有他們的人,他和鄭玘的很多言談以及通信兩位都是知道的,李顯編寫的那些教科書他們也知道,而且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李治幾乎是在李顯闡述了他的想法之后就立刻看到了好處,不過正如李顯說的,很多東西不適合大唐,不過可以改嘛。
李治看得出有好處,武后也看得出,他們兩個都想培養屬于自己的人才,所以他們都在等著李顯上書,按照李顯的習慣,折騰出新東西之后,肯定是要報告的。
結果自從被留在長安之后,李顯就開始了深居簡出的生活,那份計劃也不做了,本來李治和武后還以為李顯是在賭氣,只是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后,他們發現這慫貨純屬是被嚇到了!
李治和武后都有些哭笑不得,雖然不想暴露自己一直在監視兒子的事實,可是他們還是忍不住把李顯喊了過來。李顯也不意外這兩位知道,干脆的就將自己寫的那些東西交上去了。
只是他怎么都沒想到,就是這些小小的書冊險些給他引來殺身之禍。
秋七月庚午,九成宮太子新宮成,太子在新宮親宴五品以上的官員,李顯作為他的弟弟也去了。
只是從太子新宮回去的半路上,李顯就七竅流血,一度生命垂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