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守備府,作爲此次下西洋的副使,王景宏卻並未如外人所想象的那般欣喜。
當然,他並不是爲自己多次擔任副使而生氣,而是因爲這次下西洋實在太倉促了,而且據(jù)自己的下屬回稟,這次因爲下西洋人數(shù)過多,人員協(xié)調(diào)組織比起之前困難了許多,而作爲副使的他也爲此身心疲憊。
畢竟他年紀也大了,再也不是之前幾次下西洋那般年富力強了。
何況作爲宦官,他本來就比正常人要衰老的快,如今的他已經(jīng)快吃不消了。
可他不敢對此事怠慢片刻,這畢竟是皇命,是絕不可違背的。
“唉……算了!既然陛下如此心急,那就到十月出啓航吧!不過這事必須得跟總兵官大人商議一下,最後報請陛下決議!”
而就在副使王景宏連連嘆息之際,身在福建長樂港,此時大明下西洋的船隊正靜靜的??吭诟蹫持?。
港口之中一座府邸內(nèi),作爲正使,總兵官的鄭和正在聽取屬下彙報下西洋的準備工作進展情況。
“大人!目前各型號艦船均已準備就緒,但人員,尤其水手還未完全招募齊全,兵卒等人員配備倒是齊全了!”
“嗯……!此事本官已知曉,你暫且下去吧!”鄭和聽完下屬回稟,隨之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憂鬱,隨即揮揮手讓對方下下去了。
“是!大人!”
待到那人離開之後,鄭和顫顫巍巍的站了起來,站到了窗前,此時夜色已深,鄭和卻毫無睡意。
作爲六次下西洋的主官,鄭和已經(jīng)對下西洋諸事極爲熟練了,可這次,他總覺得心裡沒底,隱隱約約要出事。
或許是他年紀大了,精力不比從前了,亦或許是因爲這次陛下宣旨下西洋時間太過倉促,因此讓鄭和自身有些不適應。
但這些都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讓鄭和極爲擔憂的還是那個最近幾年在西洋、東洋極爲活躍的漢華王國。
作爲大明對海洋極爲熟悉的大臣,鄭和從永樂初年就一直贊同開海權(quán),興貿(mào)易,將大明之威傳遍海外諸國。
而且他同樣也知道,海外很大,各國實力雖蕭,但也有不少強國,比之國內(nèi)那些固步自封的酸腐大臣來,他的眼界可開闊許多。
如今那漢華王國強勢興起,西洋、東洋諸國盡都臣服於漢華王國,再加上漢華王國本身就是一個漢人王國,這自然讓鄭和極爲忌憚。
他雖然屢次上書當今陛下,一定要遏制漢華王國崛起,但因爲種種原因,漢華王國一直沒有得到遏制。
“希望吾的擔憂是多慮了!如果……唉!算了!算了……”鄭和輕輕嘆了口氣,望著窗外星空,嘀咕了一句,而後久久不語。
………………
大明東北,朝鮮王都之中。
王宮之內(nèi),朝鮮王夜不能寐,他望著躺著身邊的美人,心中極爲煩悶。
“來人!”
“王上!不知有何吩咐!”
“更衣!”
“是!”
一個時辰之後,天漸漸悶悶亮了。
大殿之中,一衆(zhòng)朝鮮重臣均在小聲議論著。
而這時候,一名宦官匆匆走入大殿對著底下大臣道:“四位輔臣!王上有旨,還請到偏殿!”
站在諸位大臣前方的四位大臣一聽此言,雖然心中極爲不解,但還是照做了。
很快,朝會便散了,朝鮮王並未來上朝,而是與四位輔臣議事之後,就匆匆回了後宮。
但不久之後,便傳出,朝鮮將會派出一支正式使團由一位輔臣率領前往漢華王國的消息。
雖然此消息跟百姓們沒什麼關係,但一些大臣,尤其是一些親近大明的大臣卻極爲憤怒,他們一邊想要進宮勸阻,一邊則將此消息傳到大明去。
…………
而其實不僅僅是朝鮮王的變化,在對待漢華王國這個問題上,此時倭國也極爲敏感。
倭國如今雖然偏安一隅,但對於海外諸國尤其是與大明朝鮮相關的事情,極爲關注。
對於那漢華王國自然也極爲好奇,再加上在倭國境內(nèi)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不少與漢華王國相關的商品,因此此時倭國上下許多手握大權(quán)的家族與番主都開始有了各自想法。
除了倭國對此有巨大反應外,其他如琉球,暹羅等國也有了些許動作。
尤其是暹羅國,隨著內(nèi)部叛亂被平定,暹羅王再次與一衆(zhòng)心腹商議,決定派出一支正規(guī)使團前往漢華王國,其目的除了和解外,還有試探漢華王國對於大明下西洋一事的態(tài)度。
沒錯!對於大明這次再下西洋,不僅僅是漢華王國反應很大,就算是暹羅等國也是極爲警惕。
大明乃是天朝上國,其實力遠遠超過海外諸國,這麼一個龐大的帝國再次重啓下西洋,這可不是一件小事。
暹羅國之前就有稱霸西洋的念頭,後來滿剌加建國之初,就是因爲大明的干涉,否則暹羅國早就吞併滿剌加所在領土了。
後來,隨著鄭和幾次率領船隊下西洋,暹羅國的野心也一再被打壓,後來太宗朱棣駕崩,仁宗繼位,停了下西洋,如此這才讓暹羅國鬆了口氣,也因此野心再次膨脹起來。
這不,就在前年,暹羅國打垮了吳哥王朝,令高棉帝國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可以說暹羅國再次強大起來。
然而面對漢華王國,暹羅國卻再次收到了打擊,不得不和解,但如果大明再次有念頭摻和暹羅國向外擴張一事,那暹羅國就真的要完了。
畢竟一個漢華王國就夠暹羅國罪受了,如今再加上大明,那暹羅國別說有野心了,恐怕連如今的領土都保不住。
何況暹羅國這些年擴張步子太大,領土雖大,可內(nèi)部卻不平靜,衆(zhòng)多勢力都蠢蠢欲動,即使暹羅王也很難壓住他們。
如此這般,暹羅王急切希望能夠“安撫”住漢華王國,再靜觀其變。
至少在大明下西洋船隊到來前後,暹羅王不會有任何大動作。
而事實上,不僅僅是暹羅國,西洋僅存的幾個小國與其他衆(zhòng)多土邦都安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