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點點過去,一晃便是數個月過去了,這數個月當中,賀雲一直身在東陽城內,忙著劃分府縣的事情。
好在,他只是定了一個大的方向,其他事情由手下之人去辦,倒也不那麼勞累。
只是,就在這一天,一個消息的傳來讓李江滿臉鬱悶,極爲頭疼,原來就當這時,朱祁鎮下達了一份旨意,據說爲了慶祝他登基四週年,將會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想要邀請賀雲前往大明京師參加這次慶祝活動。
說實話,對於這樣的邀請,李江原本是想直接拒絕的,可是尚陽與徐海東都認爲李江必須前往,因爲這是大明皇帝第一次,也是極爲正式的邀請李江前往,於情於理都是不容許拒絕的。
也是,作爲名義上大明的番屬國,漢華王國如果拒絕,這在法理上說不通,其次,如今漢華王國與大明是聯盟關係,而且這次又是大明皇帝第一次邀請李江前往,如此正式的邀請,如果李江不去,這在情理上也說不通。
如此一來,不管如何,李江都必須前往,可是李江自己卻有著不同的考慮,他總覺得前往大明京師那般核心區域,若是有什麼陰謀,或許他就回不來了,這讓他很沒有安全感。
也許是看出了李江心中的猶豫,尚陽即刻跟李江提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前往大明京師時帶上一支數千人的衛隊,這支衛隊名義上是擔任李江的朝賀人員,但實際上都是精銳士卒擔任。
如此提議先不說大明會不會同意,就算大明同意,李江覺得這也只是安慰人而已,若是大明真的對他不利,那這數千人要想從戒備森嚴的京師城逃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說,這數千人恐怕也無法進入到京師城內,因爲自大明開國之後,也從來沒有這麼多國外的軍隊駐紮在大明京師城內,若是出現這樣的局面,那就只有一個結果,大明京師被攻佔了。
因此即使李江帶著大隊人馬前往大明,恐怕也只能駐紮在城外,到那時李江進入到城內,萬一出現什麼意外,城外的軍隊是便成了擺設。
因此,尚陽提出的這個兩全其美之法看似不錯,但其實根本行不通,因此李江依舊顯得非常猶豫,他甚至在考慮要不乾脆讓尚陽或者徐海東其中一人去代替他出席算了。
對於李江的這個想法,尚陽與徐海東彷彿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始終不同意,沒辦法,李江只能裝病,而後下了一道命令,讓格納斯率領一支朝貢隊伍前往大明。
這樣的決定無疑引起了不少的非議,但是在漢華王國,沒有人能夠阻止李江的決定,因此他們也只能在心中議論一番。
很快,舊港,在此地坐鎮了數個月之久的格納斯接到了一個任務,那便是選調一千精銳士卒,而後選擇大量的貢品,率領船隊前往大明,在大明天津衛登陸,而後走陸路前往大明京師。
與此同時,這次大明大肆慶祝,也邀請了其他番屬國,比如朝鮮王國,還有倭國,西南方向的緬甸,等等,只是相比永樂年間,此時大明的番屬國已經少了不少了。
一則是因爲有許多勢力被漢華王國或者是大明本身給滅了,比如安南,還有一些則是被周圍的番屬國給吞併了,比如一些天竺的小土邦,還有西洋一些小國。
儘管如此,但是大明皇帝朱祁鎮還是爲之高興,因爲這畢竟是他登基以來,萬國來朝的一次嘗試。
只是不久之後,他就不怎麼高興了,因爲他最希望能來的漢華王國大統制居然沒有前來,雖然理由是病了,但是是個人都知道這只不過是藉口罷了。
不過,朱祁鎮也明白即使他再憤怒也沒有用,因爲漢華王國有著這個底氣。
漢華王國雖然是代碼的番屬國,可是如果朱祁鎮真的爲了這事跟漢華王國翻臉,那漢華王國肯定也會隨之反擊,爲了這麼一小事失去漢華王國這樣一個盟友,不值得。
而且此時,國內的一些大臣也反對這次的慶祝儀式,在他們看來,陛下您慶祝歸慶祝,但沒必要弄得這麼大,勞命傷財!
對於這些反對的聲音,朱祁鎮直接選擇了無視,他已經受夠這般唧唧歪歪的大臣了。
可是在大明,不是你皇帝無視就能平息事件的,雖然朱祁鎮的威望已經很高了,可是有些御史還是希望能夠通過不斷上奏彈劾等各種手段爲自己揚名,如此就可以讓他們獲得巨大的名聲,從而能夠讓他們快速獲得認可。
這是中原王朝歷來的傳統,不僅大明如此,其他各朝皆是如此。
尤其是是宋朝,士大夫的力量是空前的,許多御史都是最爲強硬的,他們在對待自己的同僚,往往是恨不能往死裡整。
而大宋朝的皇帝都是重文輕武,所以在大宋歷史上,文官只是遭受貶斥,而武將就不同了,不少都是被下令斬殺或者冤殺的。
.........
三日之後,大明京師,朝會上。
朱祁鎮剛一坐下,當宦官們宣佈開始早朝時,不少御史就紛紛站出來上書,請求朱祁鎮收回成命,而且每個人都說的有理有據。
可說了一大堆,坐在龍椅上的朱祁鎮卻是眉頭緊鎖,一句話也不說。
直到這些人把話說完,他重重冷哼道:“來呀!將這些反對之人拉出去全部重打二十大板!”
朱祁鎮此話一出,不少重臣紛紛皺起了眉頭,儘管他們對於這些御史也十分的討厭,可是作爲臣子一方,他們對朱祁鎮這般態度充滿了擔憂,因爲朱祁鎮看上去太暴虐了,這怎麼看都不是明君之相。
所以,楊榮直接站了出來,對著坐在龍椅上高高在上的朱祁鎮道:“陛下!還請息怒!息怒!這些御史只不過是勸諫!還請陛下寬大處置!”
“寬大處置!哼!他們也配!朕今日定要爾等記住了!若是再敢反對慶祝之事,定懲不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