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大喜,連忙將甘寧扶起,誠摯地說道:“能得興霸這般智勇雙全的虎將相助,何愁大業不成!”
隨即衆人入席,開懷暢飲。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甘寧便讓侍者散去,宴席上只有他和魏延、徐庶。
甘寧拱手問道:“主公雄才偉略,文武俱備,然而轄地僅有半郡之數,又處於四戰之地,兵微將寡,終非長久之計,不知主公可有長久大略?”
跟正史、演義上的甘寧一樣,現在的甘寧,熟讀諸子百家,已然有了普通武將少有的戰略眼光。
歷史上的甘寧,見到孫權之後,便獻上了策略:“今漢祚日危,曹操終必篡竊。南荊之地操所必爭也。劉表無遠慮,其子又愚劣,不能承業傳基,明公宜早圖之;若遲,則操先圖之矣。今宜先取黃祖。祖今年老昏邁,務於貨利;侵求吏民,人心皆怨;戰具不修,軍無法律。明公若往攻之,其勢必破。既破祖軍,鼓行而西,據楚關而圖巴、蜀,霸業可定也。”孫權曰:“此金玉之論也!”
魏延胸中自然早就有了一套大略,不過他看得出,甘寧已經胸有成竹,躍躍欲試,不便拂卻了甘寧這份熱情,便滿臉含笑眼含希冀地問道:“興霸有何高見?”
甘寧看魏延沒有剛愎自用而是折節下問,甚爲滿意。
他性急,按捺不住獻策於君王的衝動,連忙說道:“主公,南陽之地,人口百萬,膏腴之地,卻爲西涼人張繡竊取之,張繡西涼人馬軍機敗壞,燒殺搶掠,南陽人盡皆不滿,而主公仁義之名遠播四海,麾下人馬多是南陽人,爲南陽子弟兵,主公何不乘機驅除張繡,全取南陽郡。
荊襄九郡,魚米之鄉,人口五六百萬,其主劉表只懂舞文弄墨,不通軍事殺伐,老邁昏聵,將軍攜南陽精兵,席捲南下,必能攻取荊襄諸郡。
巴蜀之地,風調雨順,糧草豐腴,物產豐美,乃天府之國,其主劉璋,懦弱無能,將士多不服之,主公屆時可攜荊襄大軍,拿下巴蜀,以爲糧倉。
而後,主公順江而下,攻滅孫策,便可全取長江之地。
自此,主公聚草屯糧,養精蓄銳,待中原有變,便可揮師北上,逐鹿中原,問鼎天下!”
聽到甘寧這番話,便是智謀過人的徐庶,也有點驚訝不已,這還是兩年前那個莽夫嗎,雖然呂蒙那個典故還沒出來,卻也只能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來形容此時徐庶看著甘寧的心情。
雖然魏延早就知道甘寧有戰略眼光,可甘寧現在獻上的戰略聽起來竟然跟演義上諸葛亮的“隆中策”不謀而合,實在讓魏延不得不對甘寧投以讚賞的目光。
說起戰略,可比戰術高上一層境界,整個三國有戰略眼光的屈指可數,魏國僅有荀彧、郭嘉、劉曄,蜀國僅有諸葛亮、法正,吳國除了魯肅,便是甘寧,即便是周瑜、呂蒙都沒有這般戰略眼光。
這樣的戰略眼光,不是在一個頂級謀士身上出現,而是出現在一個以粗莽好殺著稱的猛將身上,不免有幾分滑稽感,可這就是真實的存在,就像那些留過學的人還遠沒有出過國的領袖有戰略眼光是一樣樣的。
如果不知道未來幾年中原會發生的大戰,可能魏延也會覺得甘寧這計策跟隆中策一樣牛掰,可他偏偏知道,四年後的官渡大戰。
以甘寧的戰略去做,荊州沒有兩三年是拿不下來的,而巴蜀之道難於上青天,更難攻取,如果魏延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江南的劉表、劉璋、孫權身上,那就意味著,他就會像歷史上的孫吳一樣,眼睜睜地看著曹操坐大。
所以,魏延笑道:“興霸這大略,實乃良策……”
甘寧聽到這裡,心中一喜。
這時魏延卻又說道:“然則,以我之見,尚有些許欠缺之處。”
甘寧愣住了,神情略微有些不服氣,拱手道:“末將願聞主公高見。”
魏延笑道:“取筆墨紙硯來。”
甘寧本來是沒有這些東西,但自從兩年前,他聽了徐庶的勸告,開始研讀諸子百家之後,塢堡裡便有了一些筆墨紙硯,他時常練字來平穩心境,可生性剛猛粗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可能畢生都無法改變。
甘寧命人取來筆墨紙硯。
魏延在一張蔡侯紙上,揮毫潑墨,畫出一個簡單的天下勢力分佈圖。
甘寧看到那幅圖,眼前一亮,這還是他第一次看到這麼清晰明瞭的勢力分佈圖,在此之前,從未見過,他對魏延的才略更加欽佩。
魏延指著那張地圖,對甘寧、徐庶說道:“以興霸所言,取張繡、劉表、劉璋、孫策,全據長江,然後待中原有變,進取中原,可興霸可曾想過,我軍做這些事情要耗時多少,袁紹、曹操這兩人又能做些什麼呢……”
甘寧頓時愣住了,他這個戰略最大的問題,沒有動態地考慮問題,沒有考慮到敵人的因素。
魏延說道:“此時,袁紹已經佔領冀州、幷州、青州,未來三年之內必定攻滅公孫瓚,全佔除遼東公孫度之外的幽州,袁紹攜四州之力,橫掃中原,誰能擋之?幷州、幽州向來產駿馬,袁紹屆時有強大騎兵,鐵騎所到之處,誰能抗之?只怕是,等我們全據長江,而袁紹已經一統北方和中原。
興霸,你且想想,以現今益州、荊州、揚州三州之力,能否扛得住荊州、幽州、幷州、青州、兗州、司州、豫州、涼州、徐州之力?”
現在曹操的勢力明顯弱於袁紹,現在不便於講曹操擊敗袁紹,魏延便以袁紹爲假想敵,解釋給甘寧聽,實際上,在魏延心中,假想敵始終就是曹操。
這個對比太過明顯,甘寧聽到這裡,完全傻了,他從益州跑到荊州,也曾遊歷過司州、豫州等地,自然知曉,益州、荊州、揚州三州雖然地盤很大,但地廣人稀,人口非常少,而且土地遠沒有中原之地開發得好,況且,這三個地方不產騎兵,資源相差這麼大,發展下去,將來的結果,好一點就是仗著長江地理優勢偏安南方,差一點就是被壓著打。
甘寧之策的失敗,也是隆中策的失敗之處,也是魯肅獻給孫權的戰略失敗之處,他們全都沒有考慮到此時南方和北方在人口、開發程度上的巨大差異。
甘寧啞口無言,低頭不語。
他沉默了好一陣子,才擡頭讚歎道:“主公見識非凡,末將自愧莫如,以主公之見,將來又該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