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柯南和尹賢仁根本不著急項目的進展,各自做各自的事。世界自有世界的熱鬧,和他們沒有關聯。但是,又無法迴避矛盾。操心項目的,是機構的劉小姐。真正能幫到她的爲數不多。經過數次交鋒,他已經領教,印象很深。如果不長記性,恐怕難以進步。
都是爲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也希望村民能夠自力更生,但是,不是所有村民都有這個意識。村幹事和季柯南他們都盼望村民生活富裕起來,且不會返貧,一旦返貧,再想好起來,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才行。這個道理都懂,可惜能做到的不多。
尹賢仁知道他們來了沒好事,好事輪不到季柯南和尹賢仁。這個註定是失敗的項目。季柯南也清楚,在這個時候,如果及時退出,也沒問題。只是都缺少勇氣。尹賢仁想利用這樣的機會,好好修改劇本,回到家裡把劇團搞起來。這個他離開機構後要做的事,老有所樂,老有收入,何樂而不爲?這個都想。看到底是否能達到目的,這就不知道了。
第二天早餐後,閒來無事,尹賢仁找季柯南聊天。季柯南剛好這時候沒有什麼靈感,找一些話題,也說不定能用上。補充一些材料,也是好的。
"老弟,你清楚,鬆村不需要扶貧。如果搞精準扶貧,這裡不能評上。之所以在這裡做項目,是考慮人情關係,不是真的需要,人情關係佔主要的,各自懷著鬼胎,我們矇在鼓裡,作爲當兵的,只能是前進的卒子,沒有思想,有思想也不能當回事,只有往前衝的份兒。"尹賢仁說。
"什麼人情關係?鶴村存在這個現象可以理解,因爲都知道鶴村出了大人物,在省裡,多少有些照顧。鬆村沒聽說出了大人物。沒有人,講啥關係?這個不是自相矛盾嗎?這個地方就是世外桃源嗎?"季柯南不解地問道。
"世外桃源?說不定是死亡之地,沒有誰去過,去了的回不來了。這個你不清楚了吧?爲了讓鶴村得到好處,先把一顆糖給鬆村,這樣纔好。這叫排排坐吃果果,大家都有份,再能安撫住人心,不這樣,就沒辦法安撫民心。當然,這個錢來自港島海外,不是來自協調辦。協調辦只有建議權,不享有決定權,實際上我們機構領導自己都心虛,不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沒有絕對的自由。自由的確是個好東西,可是,就是沒有人擁有。"尹賢仁說。
聽尹賢仁的話,話裡有話,總讓人感到神秘,如果覺得有神秘感,證明尹賢仁所說的話很有意思,具有感染力,和能幫助人做出決定的作用,這個效果,在季柯南看來,非常明顯,可能連尹賢仁自己都不覺得。彷彿騙子騙人次數太多,連自己說的話,都自然而然,連自己都給騙了。被騙了還不知道,還幫別人加快處理步伐,還要感謝別人,簡直愚蠢到家了!騙人的人,技術高超,被騙的人,麻木也到了極致。都是經典。有騙子,就有上當的。上當的,也不會醒悟,還嘲笑那些不上當的。騙人的,啥都要,就是臉不要。
騙子的話往往動聽,感覺超爽。不是一般的感覺,倒是看了戲劇性的變化,很有意思。文章不喜平,總有風景可圈可點。坎坷、高低、起伏等等優美的線條,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如果深諳此道,也就清楚了騙子的伎倆,不會害怕。
尹賢仁沒有什麼鬥志了。撇開項目不談,這個項目不是機構想要的,也不是捐助人的初衷,現在越走越偏,都不醒悟,先滿足自己的私慾再說。人的自私自利這裡看得很清楚。對於女人,要遠離,對於有權的女人,更要跑遠點,對於上了年紀人老珠黃又有權力慾望並且旺盛的女人,更要小心加小心,搞得好的平安軟著陸,還能全身而退,搞不好的,小命就算交代了,從此香消玉殞,陰陽兩隔。
尹賢仁的工資較高,每年沒有犯錯,工資一定是居高不下。如果一旦犯錯,啥都沒有了。這個是他的陰謀詭計成功的標誌。混得好的,就是這樣,混的好的不見得人品很好,混不好不見得人品就差。有些人很有錢,但是就是沒水平,有的人很有水平,可惜就是沒錢。從來都不是十全十美,總有缺憾等身,不是這個缺陷,就是那個凹陷,早晚都是讓人操心。
除了工資,還有名聲。尹賢仁的名聲很好,在做扶貧事業,很崇高,令人仰慕。回到家鄉,也是響噹噹的人物,在村裡是個名人,趁著機會,發了財,建了樓房,在當時還算是“萬元戶”。相當於現在的百萬元。物價漲了不少,錢的含金量越來越少。數字就是最好的見證。在這種情況下,同樣是錢,數量不同,相同的錢,買到的東西有多少優劣之差別。只是可惜得很,很多鄉人無法判斷他所從事的事業真相是什麼。
就是不幹了回到家鄉,也有很多事要做。他老婆是當地人,在隔壁的村子,現在村子合併,也算是一家人,不必再麻煩分開。
"尹大哥,現在的情況很不好。做項目離不開羣衆的參與。你看看,來幹事不想發動羣衆參與,就是上面來人逼著,他也只是表演,能躲則躲。不必硬碰硬。"季柯南說,顯然,他觀察了很久,得出結論。這個結論也是思考了再三再四才說出口的。本來不想說,不說不舒服。
季柯南想多拿工資,也想得到升遷,不知道將來到江城還是到港島,總之,不想在山區。在山區差不多八年,修煉得差不多了。如果再這樣下去,估計要成精。成精也好,不成精也好,最後的結果都是死。在死之前,可以好好活。不圖特別精彩,只要過得去就行。不要抱著幻想,起碼要接接地氣。
"你說得對。換位想一想,如果你是來幹事你會怎麼做?"尹賢仁問,他把這個難題給了季柯南。
季柯南哪裡想過這個問題。想成爲村幹事,談何容易?其實,這是他的一廂情願,根本無法實現,是達不到的目標。
"沒可能。對這沒有興趣。"季柯南立馬回答說,他很清楚,再接下來,無論季柯南怎樣回答,都會遭到尹賢仁的猜疑。因爲,尹賢仁生來多疑,懷疑一切,看到的負面東西比正面東西要多得多。
季柯南的工資想超過尹賢仁,必須等尹賢仁犯個大錯誤,分數降低,季柯南不降分,得滿分,且連續三年都是這樣。這是制度使然。
季柯南已經對漲工資感到失望,項目進展陷入泥潭,哪怕尋求鐵主任來,給村幹事打強心針也沒用。因爲農村工作的現狀就是這樣,村幹事也懶得去協調去組織,也不想操心,更不想培養羣衆村民代表搞社團提升能力,再去帶動其他村民共同發展。這個路子走不通。除非你是這個村的村幹部,常住居民,真正瞭解羣衆,知道羣衆需要,提供實際的幫助,發現一些帶頭的好苗子,只有這樣,才能可能達到目的。否則,這是非常困難的,表面功夫很好做,從思想上改變他們非常難。
季柯南晚上精神狀態好,早上不願起牀。晚上決心挺大,早上全部作廢。這是夢裡實現目標的節奏嗎?好像不太現實。
專家意見說,早睡,早起,身體好。但是,對季柯南來說,早睡可以,早起很難。乾脆把專家的話拋之腦後,該咋樣就咋樣,這樣反倒輕鬆。
正在商量,來幹事在樓下喊:"小季,小季。小季!"
季柯南沒聽到,尹賢仁耳朵比較靈敏。先聽到了聲音,"快,快,東干事在喊你。"尹賢仁向季柯南說道。
季柯南聽到聲音,尹賢仁的話,遠近都有,感到頓時沒了主張,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心裡有些堵得慌,連忙跑出來,從樓上往下看,東干事站在院子中間,臉仰著,看起來肥胖,肚子尖擋住了鞋子,不知道穿的是什麼鞋,皮鞋還是布鞋?實際上不胖。胖子,看著好像更有權勢,更不容撼動。
地面上比較潮溼,牆角有些青苔,泛著綠悠悠的光。看上去小有恐怖感。像是小人國的森林。
來幹事的頭髮稀少,謝了頂,顯得聰明絕頂似的,這個在山區很少見,這個絕頂,得到了聰明的聲譽,卻落下無毛的事實,多少都會產生自卑感,無法解脫出來。
"來幹事,叫我?"
"是的。今天有沒有空?"
"有,有,有。什麼事?"
"我們去三組看看。"
"好,馬上就來。"
季柯南說完,就立馬向尹賢仁說了。
尹賢仁顯然已經聽到了這話,也就合了筆記本,說:"這是好事。既然到三組,就說明準備動工了。管委會倒是其次。
尹賢仁很清楚如何操作,他不想第一個打破規矩,否則,機構領導劉小姐以及馮菲菲那胖妮子會找他算賬。就是閉門造車,或者在辦公室裡空想出來的東西,也要照辦,不照辦就滾蛋。
這條路走不通也要走。
不符合中國國情也要表面上接受,具體操作還是需要前線工作人員。這一點讓季柯南得到滿足感。如果不靈活處理,事態將要發生變化。就像丈夫試圖改變妻子,或者妻子企圖改變丈夫一樣,都非常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確如此,現狀很好,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改變。關鍵一點,就是懶惰成了主宰。一切行動都聽懶惰的思想的。
季柯南和尹賢仁下樓,樓梯全是瓷磚做的,打掃起來比較容易,可是沒有打掃,沒有拖把擦洗過,樓梯欄桿也佈滿了灰塵。大家都在忙,沒時間打理。這幢房屋不是自己的,不心疼,也不願花心思打理,這屬於正常思維。租的房子和自己買的房子,同樣是房子,房子沒變,人心在變。
在鬆村的項目也是這樣,不是自己的,就等於在給別人打工,沒有歸屬感覺,只覺得把事做完就行,至於做到最後的結果不太關心,不太在意。
來幹事笑瞇瞇的樣子,眼睛成了一條線,人能看到他本人,卻看不到眼珠子,他能看到人,且看得遠,眼睛小聚光,看起來更有精神。
"這麼早啊,來幹事!"尹賢仁先打招呼道。
"你們也早,昨天只顧打牌,也沒談到工作,晚上回家,想想不對,今天就來找二位,商量一下怎樣搞這個項目。合同簽了,就認真完成,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面對,要好好解決。"來幹事說,有點像做報告,非常正式的語言。看來,來幹事具有豐富的經驗,一般的人,他都不屑一顧,視爲不存在。
"今天怎樣安排?"季柯南問。
"先去三組,做做羣衆工作。受益戶不是他們,可是需要提供幫助的,恰恰是他們。造成現在的工作,難度增加,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行。"來幹事說。
"那好啊,我們就等來幹事的這句話。不怕慢,就怕站。如果不動,永遠都不會遇到困難,也就不需要去解決。乾脆等到明年後年或者大後年,總要解決飲水困難的。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只要來幹事帶頭,已經啓動,就不用擔心什麼。我們需要來幹事的充滿智慧的頭腦,需要來幹事安排。"尹賢仁說。
尹賢仁說這番話,綿裡藏針,令人不安,又讓人感到痛快。總算呼出這口惡氣,真是如鯁在喉,無法自由吞嚥和呼吸。
來幹事已經清楚,知道尹賢仁是方神聖。也就揣著明白裝糊塗了。
這一次沒有車,來幹事已經深思熟慮,決定親自登門拜訪,坐車上去,顯得有些唐突,不夠尊重被訪者。
究竟三組有何方毛神?竟然讓來幹事這麼緊張!季柯南有些納悶,是不是見過面?如果見過,應當熟悉些。如果沒見過,那倒要好好認識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