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瑾一句話落下,弘治皇帝真有那麼一瞬,都想下令將這小子拖出午門砍了:居功自傲,飄得連大明姓啥都不知道了?
尤其他剛感受到商業的威力,心中正準備進一步拋開束縛,在邊關貿易方面大展一番拳腳......這挨千刀的小混蛋,不盡心盡力提供建議也就罷了,還做出那副欠揍的表情,簡直就跟老壽星鬧著要吃砒霜一樣。
作死,純粹在作大死!
可就在弘治皇帝想著,如何好生打壓一番這小子囂張氣焰時,又聽何瑾不疾不徐地言道:“陛下,此番您已打通了小半草原的商路,正是氣吞萬里如虎,繼續開放邊關擴大優勢的時機。”
“接下來具體怎麼辦,微臣才疏學淺、位卑言輕,又豈能隨意置喙?臣只會仰望恭候陛下聖裁,什麼都不打算辦。”
這話一出口,弘治皇帝的神色立時就變了:這孩子,懂事兒啊!......
沒錯,邊關貿易什麼的,不就那麼回事兒嘛。
人家都用蒙郭勒津部打好樣板了,剩下還能怎麼辦?當然就是接著開放邊關互市,按照眼下的模板,繼續向草原擴展啊!
一個蒙郭勒津部能用大明的物資,拉攏住草原上那些中立和親明的部落。那這些個部落自然就能用物資,慢慢侵蝕拉攏仇明的部落。
畢竟如今蒙明之間已攻守易勢,有這些被利益捆綁住的親明部落,依附在長城之外,成爲大明的一道道屏藩。仇明的草原部落以後再想來擄掠邊關,可就要先問問他們答不答應了。
可以預見,在如此重重阻力下,仇明的部落日後也必然會接受和平貿易的手段,來獲取大明的日用物資,維持部落的生存和以及發展。
屆時此消彼長,大明不戰而屈人之兵,乃謀國之上策!
當然,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剛纔人家何瑾一句話,就把這等天大的功勞,拱手讓給了自己!聽聽人家剛纔說的話,是大明天子打通了草原的商路,絲毫沒提自己啥事兒。
這說明啥?
說明人家知道把風頭要留給領導,深刻認識到若不是領導有識人之明、用人不疑,大明哪會有這等光輝的偉業?
想到這裡的弘治皇帝,真想......還是把何瑾拖出午門去,讓那些不知情識趣的大臣們好好看看,大明就需要這樣的少年英才!
“嗯......潤德,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這時候的弘治皇帝,說話味兒裡就有些傲嬌了:“朕自然知曉,日後大明要陸續開放大明九邊,利用豐富充裕的物資,逐步籠絡塞外部落,恩威並施,教化爲先。”
“然你畢竟是此番邊關大勝的功臣,朕也想聽聽你的意見嘛。有道是兼聽爲明、偏聽則暗,朕也不是那等剛愎自用之人......”
“此番邊關大捷,全乃陛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功。若非陛下同意放蒙郭勒津部入關,與我大明將士一起禦敵,微臣怎可能堅持到援軍到來?”
何瑾卻一番死不改悔的樣子,就是一根筋地說道:“對了,還有大明的援軍......若非陛下同諸位大人在此調衡籌措,達延汗又豈會望風而逃?”
“微臣不過遵從並執行了陛下的妙計而已,身無尺寸之功,眼界智謀更不及陛下萬一,豈敢在此大放厥詞,影響陛下之千秋偉業?”
一番話傳入耳中,弘治皇帝不由覺得渾身都暖洋洋、輕飄飄的,舒坦地不得了:沒錯,此番逐漸開放了九邊之後,大明的邊患不說已一勞永逸,至少根治之源自他弘治皇帝始!
皇帝在這個時代,最是什麼都不缺的。
但皇帝也是人,也有人的情感需求。在生存物質和權力慾望都不缺的時候,他們最在意的便是青史留名。
有了此番功業,弘治皇帝知道他即便不會同高祖、成祖文皇帝一樣,被史書寫成追亡逐北的雄主,也會寫成懷柔以治塞外的明君,受後人的瞻仰敬重!
這樣的給予,可是一次極大的心理滿足。
而這時候,周圍三位大學士,大臣,還有廠衛頭子這些人精兒們,也都反應了過來,紛紛憤怒地瞥了何瑾一眼:無恥小人!......居然毫無徵兆就拍起了馬屁。
更可惡的是,拍馬屁也不提前暗示一下我們,簡直太可惡了!
“陛下,何小子言之有理。此番定邊懷柔的大略,自當是陛下乾坤獨斷,我等有幸目睹這一彪炳史冊的事蹟,已然三生有幸了。”反應過來的蕭敬,當即緊隨其後。
牟斌也按捺不住了,附和道:“陛下正當如此,臣等錦衣衛願更加深入塞外,戮力報效,方能不愧陛下之聖明。”
剩下那些人都是清流士大夫,但也不是那等讀書傻了的腐儒。
加之此番大勝,的確是大明解決邊患的轉折一役,心頭的塊壘也隨之一消......他們自然也都樂意配合,調劑下暖閣氣氛的。
不過調劑歸調劑,如此重大國策,還是要走一走朝會流程的。
弘治皇帝當然也不會就此直接下詔書,而是又陶醉了一會兒後,才向何瑾開口言道:“潤德,不管怎麼說,此番你也是有大功的。朕當然要賞罰分明......你,可有什麼心願?”
“臣沐浴浩蕩皇恩之下,已覺是莫大榮幸。”
何瑾趕緊還是先一記馬屁奉上,隨後才扭扭捏捏地道:“不過,若陛下放任臣孟浪,臣斗膽想要辭去互市司員外郎一職。”
“哦?......”弘治皇帝不由微微蹙眉,想不通何瑾又要整什麼幺蛾子:是嫌官兒小了,還是嫌油水不夠豐厚?
“潤德你雖年少,然經權達變,體大精深,乃大明棟樑之才。此番既已立下如此大功,朕再破格提拔你一番,擢你爲互市司郎中如何?”
通商已平邊患的策略,無疑是何瑾一步步搞成的。眼下弘治皇帝既然想大展拳腳,當然不願意讓他離開。
升了郎中一職後,整個九邊貿易就都由何瑾來主持,可謂是權財通給,足見弘治皇帝的器重與寵信。
然而,何瑾還是一副不情願的樣子,道:“陛下,邊關那個地方,實在太苦了。臣身嬌肉嫩的,委實吃不了那些苦......”
“臣只想著老婆孩子熱炕頭兒,打算先把火篩的女兒娶回家。否則,火篩都要提刀上門逼親了。”
聽到這裡,弘治皇帝總算明白過來了:果然防不勝防啊,朕又中計了!
好你個何瑾!
先是一副不貪功、不圖利的模樣,把朕給哄高興了,然後知道朕不可能,硬頂著官場的潛規則,讓你一步登天。
於是你就想著娶了火篩的女兒,用這等方式與塞外部落加深羈絆,繼而側面增強你在朝堂上的影響力......
欲抑先揚,層層推進,這一手算盤,打得可真是精明!
可縱然看破了這一切,弘治皇帝仍舊心甘情願:畢竟比起青史留名的莫大功業來,何瑾提的這麼一個條件,一點都不算過分。
而且這事兒他非但懂得取捨,辦事兒還條理清晰、滴水不漏,實在讓人難以相信,如此老道的手段,竟出自一介十六歲少年之手。
於是,弘治皇帝隨即也就裝起了糊塗,佯怒道:“哼,既然你如此不知上進,朕也就懶得多言。”
“此番你便先留在京城,待草原各部前來落覲見歸順後,同那火篩之女完婚。屆時,朕再想想如何安置你這憊懶之徒。”
“臣叩謝隆恩,吾皇萬歲萬萬歲......”何瑾就嘿嘿一笑,然後屁顛顛兒地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