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鮮小說來小說城,點,點,小說城閱讀原文距離人類社會整體虛擬化已經有十二個年頭,由于將勢力收縮回永恒堡壘,又開啟了諾亞系統的動力系統移動永恒堡壘,借助無盡虛空的掩護,這段時間沒有再發生外界攻擊的情形,整個帝國再次得到了很長一段和平發展時間。連同兩個外星種族在內,永恒帝國一共一萬多億的居民,卻擠在不到四百萬平方公里的空間里,如果不進行虛擬化,那么先不要說個體適應性的問題,單單是資源和空間本身就無法承載,最起碼的交通問題,除了借助空間投送之外,連自在地走路都會成為奢望小說章節。
主神空間,系統操作室,李林正在進行例行總結。
在虛擬計劃啟動后出生的人類,都是直接在虛擬世界生長和教育,在十年左右的未成年期過去后,就是成年考試,成年考試有三次機會,沒有考過的,那么他參加下次考試的最短間隔一年,最大間隔三年,也就是說極端情況下,成年考試的準備時間一共有十年,如果這段時間仍然無法通過成年考試,那就要被打上潛力低下的標簽,基本上就沒有了回歸現實的資格,以后只能在虛擬世界和次元空間兩處度過,如果有特殊表現的話,才能給予特例,不過十二年來,基本上絕大多數人都在第二次考試過關,極少數會拖到第三次。
第一次過關的幾率低,因為每次成年考試的考題都是直接針對個體的,和其他人完全不一致。只有經過第一次考試,才會有經驗。而第二次成年考試針對的對象還是自己,其考題內容相差不多,只要進行針對性準備,其實就是彌補個人的短板,無論是化知識,還是邏輯思維,以及性格問題,只要第一次考試暴露的缺陷被彌補了,基本上第二次考試就可以順利通過。由于永恒堡壘內部空間過分狹窄,因此就算出生在十幾年前的人,有自己的一片現實個人居所,但畢竟公共空間太少,大多數人慢慢也開始習慣在虛擬世界生活,畢竟在這許多年發展之后,單憑科技手段,就可以讓那里的景色和現實世界近乎沒有區別,不同的區域,還可以根據人的需要進行設定,比如很多人不希望走路,那就在一些地區開通瞬移的隨身技能,和游戲人物相差無幾。
不同區域,有不同的真實化比例,最高可以達到百分之十點,無限接近于百分之百,在那種高真實的區域生活,幾乎和現實沒有區別,會受傷,會流血,需要吃喝拉撒,困了要睡覺,各種生理功能和現實保持一致,那里的物理規則也和現實一致。不過這種高度真實地區生活的人反而不多,大多數人選擇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真實度,在這些地方,可以根據個人方便需要,自行設定各種功能,畢竟只是虛擬世界,只是修改一下程序表現的事情,沒什么成本問題。
一般人除了需要定時睡眠的需要外,吃喝拉撒這些事情并不需要,可以將大多數時間投入工作和學習。這種改革說起來簡單,但如果不是現在是高度集權的社會,又通過各種嚴密的科技手段,以及諾亞系統本身的控制條件,做到了上下一體,那么想要達到現在這種程度,根本不可能,單是各種人群的適應過程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考慮到一些人的心理承受力,想讓他們接受虛擬社會的生存方式,幾乎不可能。好在現在的人類基本上沒有老人的概念,只有到了臨死的階段,才會有衰老,因此絕大多數人的適應能力更強。
而且進入虛擬世界,對很多人來說,不亞于天堂。在維生系統之下,大大節省了各種時間的浪費,虛擬感官的享受可以達到極致,因為不擔心會對身體有害,各種娛樂都可以盡興。對李林而言,只是根據戰略目標下達幾個命令的問題,但對于底下負責具體執行的人來說,就要進行大量動員說服,宣傳解釋的龐雜工作,如果不是整個人類世界早已習慣了虛擬世界的存在,一定會引起很大程度上的反對,轉入虛擬世界進行生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成游戲玩是一回事,真要作為整個生活的重心,一輩如此生活,對許多人來說仍然是一個大問題。
好在對于虛擬時代之前的人類來說,他們仍然擁有自己以往分配下的住房,沒有被強制進入那一排排維生系統組成的新區,畢竟一想起一輩要躺在一個罐里生存,尤其和之前生活方式進行對比,絕大多數人都是無法忍受的,身體的自由,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而現在只是因為外面公共空間的大面積縮小,使得大多數虛擬時代之前的人被迫選擇了在虛擬世界工作學習和娛樂,但很多人每隔一段時間,仍然要從維生系統脫離出來,回到現實自己的房,雖然只有幾十個平方,但仍然能感到真實的存在,至少能夠真實感覺到**本身的存在,這是虛擬世界難以提供的。
虛擬得再好,給自己的身體哪怕是完美再現了真實世界的形象,人們也能隱約地感到其微妙的不同。但那些在虛擬時代開啟之后工業化生產出來的人類,就沒有之前人類的好運,他們從一開始就是出生在虛擬世界,在高度真實的區域長大,當然欺騙是沒有的,隨著培養和教育,他們會逐漸知道自己出生的環境究竟是怎么一個世界,也會在教育告知真實世界的架構。畢竟李林需要的人類整體實力的提升,欺騙這種手段,不可能用在這種地方,否則那些成長起來的人,連世界的真實情況都不知道,又如何去探索和挖掘真實宇宙的規則。
由于是一開始就出生在虛擬世界,而且從嬰兒開始培養,因此這些后來者,反而對虛擬世界適應得更好,何況真實世界的情況,他們也是知道的。唯一悲哀的,就是原本地球上的許多景色,無數個物種,真得如同之前一些人預言的一樣,只能從圖像上看到它們,雖然這個圖像是三維虛擬的,近乎真實,包括習性也一樣,但仍然更改不了它們虛假的現實。人類曾經很注重保護自然和生態,但那時建立在沒有外部威脅之下,如果自身都難以生存,那么自然和生態也不會顧得上,雖然都說發展得時候要注意保護環境,不能走先發展后治理的道路,但落到實處,還沒有哪一個國家的發展史,做到了這點,就算很多人都明白,但真落到實處,資源人力有限,肯定會偏重一頭。
而現在就是如此,為了生存,為了更進一步發展,人類不得不被迫舍棄了原本的生存方式,一個個變成了虛擬數據組成的虛擬人,唯一真實的東西,就剩下人類的意識。曾經認定人的主觀世界是唯心的,是不可靠的,但在虛擬世界,一個人的主觀意識,卻成了唯一客觀標志其個體真實存在的東西。對于人類目前的現狀,永遠少不了思想者在討論,反思為什么會到現在這一步,雖然情況不能說是糟糕,但至少真的是讓許多科幻場景成為了現實,而且很多還是人類一度極力批判的。
從人類自身成為工業化產品開始,再到人類社會整體進入虛擬時代,種種完全是地球人類幻想的情景,卻成為了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很多人能夠看到事情的極致,那就是突然發達的科技,帶給了人類前所未有的生活之后,也因為人類對這個世界探索范圍的擴大,觸碰到更多更難的問題,包括認識到世界的部分真相,開始觸碰到極其強大的敵人,這些背景之下,滲透到人類社會,就讓人類社會不得不做出改變。人類本身成為工業化產品,看似非常邪惡,但究其實質,卻并非如此。
個體在科技發達,個體素質高度發展的情況下,生育意愿的極大降低,正如地球時代一些藝作品描寫的一樣,個體素質極高的新人類,不愿意再進行原始的繁殖活動,雖然他們也會有愛情,但繁衍后代的本能被壓制了,生活越高,個人教育水平越高,繁殖后代的意愿普遍就低,在這種情況下,那種新人類國家,是用“強制婚姻法”,指定對象這種爭議極大的行徑來保證生育率。和這個比起來,由國家集體控制人類的再繁衍活動,反而不影響現有個體的自由選擇,更有效率,在統一培養,統一進行精細教育的情況下,比一家一戶的形式,更能更保證質量,當然這個前提是大量有高度智能,絕對負責的機器人替代了人類自身的撫養工作,否則人類固有的惰性,會導致遠遠不如個體撫養的效果。
總而言之,很多思想家出版了許多書籍,針對人類的現狀進行分析和論述,從近兩百年人類社會的變遷,從各個側面,描述了人類發展到目前局面的必然性,絕非哪個人可以單獨主導的。各種藝作品也在這種背景下紛紛出現,作為在最大程度上預言人類未來的科幻小說等許多藝作品,在有了更充分的科技基礎,更多的關于宇宙明知識之后,開始了深化過程,著重在預測人類未來的發展前景,更多偏重如何解決目前人類的問題。這些人的想法如何,李林自然看在眼里,對他而言,人類有太多聰明人可以看出自己行事的用意,不過這也沒有什么,如果說之前,他和整個人類之間更多是利用的關系,很可能在未來某個時段分道揚鑣。
不過在更深入了解本源意志之后,他開始明白自己與人類本身是一個立場的,要想真正融合本源意志,單靠他個人意志是不可能的,非得讓人類勢力成為整個本源世界的統治者,才能讓人類的集體意志在本源意志居于主導地位,他才能借助個人的特殊性,對本源意志的深刻理解,進而掌控本源意識,再進一步,才能找到融合的辦法。而這些答案,都不是他突然想到的,而是在這兩百年內,一點一滴地探索和積累,無數次試驗,無數人力的投入,對無數次元空間的開拓,逐漸產生的,并非是看見一座山,就能生出某種感悟,體會到天道,如果是那樣,天道也太不值錢了。
牛頓發明個萬有引力,前后還經過了幾十年,這還有前人打下了很多基礎,同時代也有很多人與他一起探索,有了這種種外因,才由他最后得以總結,進而證明了萬有引力這種偉大的定律,絕非故事一個蘋果砸下來,牛頓就想到萬有引力,那只是美好的童話,用來激勵和教育兒童的。事實上大多數科學上的發明,都是前有有著連續的因果關系,在各種條件齊備的情況下,水到渠成,一步登天的事情,在科學上是沒有根據的。
看新鮮小說來小說城,點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