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不可與謀!”
可惜朱允炆不知道的是,前腳離開東宮的齊泰,回望東宮的眼神卻充滿了陌生,“看來我得另做選擇了!”
齊泰此時還沒得朱元璋死前的託付,自然不會對朱允炆忠心耿耿。
出來當官誰沒有一腔抱負?
更別說現(xiàn)在朱允炆只是一郡王而非儲君,此番找上東宮,齊泰也不圖的別的,只是覺得事情發(fā)展到這一步,朱允炆當有反應,畢竟矛頭最後指向可是現(xiàn)太子妃。
朱允炆,朱允熥兩兄弟支持誰,齊泰實則無所謂,他要的是大明安定,傳承有序,百姓安康,然後藉此基礎表現(xiàn)自己,好讓其完成一生抱負,名留青史!
“其母將死,還在與方孝孺那腐儒論道,這腦子算是白長了!”
呸!
什麼時代了,周朝都滅亡了一千多年了!
若道德真有用,君子國真能以此威儀中原,那還會有春秋戰(zhàn)國,秦漢唐宋嗎?
“失去了呂氏,此庶子便什麼都沒了。
我齊泰焉能吊死在這顆枯藤之上,瓊海所小卻生機無限,吳王仁德之名與嶺南一代傳播。
身爲正統(tǒng),此番祭祖鳳陽名定一切,這江山要亂了!”
歷史上齊泰對於朱允炆表現(xiàn)出愚忠,可在愚忠之前先要有忠,如今忠誠都沒建立,齊泰選擇可是半點不少。
加上對士族那一套“有嫡不立,立庶!有才不舉,選無才!”的做法不滿,齊泰很清楚此生若還想施展抱負,就當儘快做出選擇。
“碌碌無爲,與蟲豸共存的一生,非我齊泰所願!”
擡頭望天,一生長嘆之下,齊泰做完了選擇,“也罷,此事後我會上書歸家,然後再轉道瓊海,怎麼也不能負了心中的抱負!”
……
發(fā)生在東宮之外的一切,朱允炆不知道,朱允熥更不知道。
若是讓朱允熥知曉,今日朱允炆的行爲,會讓齊泰這位選擇投身自己,朱允熥怕不是得拍案大笑。
齊泰,方孝孺,黃子澄,被後世戲稱爲“建文三呆”。
其對照組則爲永樂“三楊”。
但實際上真呆的唯方孝孺一人。
齊泰之呆,並非本身能力,格局不行,實乃是他的能力帶動一幫豬隊友,老朱的目光有很多狠辣歷史早已證明,一生在人事無大錯的朱元璋,死前又怎麼可能將呆子安排給朱允炆?
所有的一切,不過是朱允炆不會用人罷了!
“殿下,這是剛從南京傳來的消息!”
靜室的推門打開,黃素色有點類似後世腳盆和室的竹樓內,朱允熥背對門口。
身前一小案,紅泥小火爐上蒸汽涌動,茶香撲滿整個竹室。
“呂氏動了?”
朱允熥放下手中的毛筆,隨手一合轉身看向推開門的藍開。
“動了,昨夜就動了,消息是今早剛收到,不出意外常向東應該已拿到殿下和王妃的婚書!”
鳳陽的飛鴿站點,建與朱允熥返京之時,建立的同時有發(fā)現(xiàn),中都鳳陽外另有一處飛鴿站點,據(jù)軌跡推測應是飛往北平。
對於自家四叔學了自己的法子,朱允熥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我知道了,你出宮之後,將應天府內的消息告知我四叔的人,怎麼說這件事也和四叔有關,不是嗎?”
朱允熥淡淡的一笑。
動了就好!
出了頭,就別想再縮回去!
相信要不了多久,最終結果就會傳來。
“是!”
藍開起身退出靜室。
“呂氏一死,朱允炆最大的屏障敲破,儲君之位雖然動不了,可朱允炆則會因此落入無人可用的地步!”
抿了一口清茶,朱允熥臉上笑意越來越燦爛。
萬世都有度,選擇這個時候發(fā)難,呂氏與士族選擇了度,不想將自己得罪死,避免徹底撕破臉面的情況出現(xiàn),這就給了自己機會!
這個度,不是因呂氏,士族不想一錘定音,而是沒辦法。
朱允熥有自己的勢力,有自身所屬,配嫡系身份,那是那麼容易倒的!
同樣朱允炆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
若是給自己和朱允炆貼標籤,武肯定貼在自己身上,文則貼在朱允炆身上。
這兩個標籤不變,在朱允炆沒做出大不逆之事前,朱元璋都不會輕易調換儲君人選,反之也動不了朱允熥。
雙方都清楚的情況下,此次呂氏聯(lián)合士族與呂氏發(fā)難,目的就是先砍下一指,絕了朱允熥加持“正統(tǒng)”的機會。
“就是不知道事後我會付出什麼?”
放下茶杯,朱允熥眼神深邃,“婚書在手,老朱也無法反駁,若是隻損失些物力,那到也沒什麼!”
萬物都要平衡,君王更需掌平衡。
不去考慮事情發(fā)展過的程,誰人推波助瀾以及對錯,只爲了平衡……失了呂氏這座靠山,朱元璋必然要從自己這邊拿走一些東西。
這樣做,一是繼續(xù)表現(xiàn)自身肯定朱允炆的態(tài)度,告訴衆(zhòng)人儲君之位不變,按下人心中的躁動。
二其實也是對朱允熥的保護。
歷來在權勢爭鬥上,跳的越歡事後死的也就越慘。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被侄子與大鼎中烤死的漢王朱高煦!
皇權爭鬥歷來如此,朱允熥立國瓊海地位崇高沒錯,可一代皇帝真想搞事還是辦法的,當然這是基於朱元璋的思考模式,並沒有從朱允炆的能力考慮!
……
“將消息傳出去吧!”
剛回到吳王府的常向東,發(fā)出了第一道命令。
“是!”
血亂已起,接下來就是外界平亂,轉移注意力!
搞事歷來都爲吸引眼球,但想在搞事後不被清算,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諸方?jīng)]反應之前,自己將事情平下來,或者說是完成甩鍋!
這也是在爭取主動權!
狠辣,常向東不如李祺,可在全局把控上常向東則越勝李祺,這也是朱允熥讓常向東負責此事的原因。
號令一出,無數(shù)消息從南京城內四處傳遞出去。
什麼朱正文,什麼天佐良緣,什麼母狀子稚之言,各種說法如一滴墨汁落入清水,擴散的速度遠比文臣那套還快。
在有意的引導下,所有的矛頭全部指向母狀子少之言。
好似今日南京城內所發(fā)生的所有事,其根結皆源自東宮,與外人半無關係!
街頭稚子唱著童謠,街頭人們開始討論,就連到那些選擇與一旁看戲的文臣也紛紛得到這樣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