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戰爭結果,卻出乎了沈一貫的預料。
他沒想到想到,女真人竟然對鴨江根本沒有布防,朝鮮的軍隊雖然在沈一貫看來只是勉強合格,但是跨過鴨江后竟然勢如破竹,迅速殺進了遼東。
李舜臣親自帶兵,打出東南的旗號后,鴨江邊上的幾座堅守的漢人軍事據點,看到東南的旗號后立刻聞風而向。
這些戍衛軍屯的士兵們,都是扎根在北方的漢人軍戶的后代,他們對于李如松在遼東的政策是不滿的。
在李成梁時代,遼東漢人依然是核心地位,享受諸多的特權。
李成梁雖然任用女真人,但是只是將女真人當做耗材和奴仆,并沒有給他們任何地位。
那時候女真人不能種田也不能經商,同時還需要去攻打更深山中的生女真,負責保護遼東的安全。
但是隨著李如松開始執掌遼東以后,女真人的地位開始提升,李如松允許這些女真人種田經商,也擠壓了遼東漢人的根基。
這也是為什么李如松被圍困在遼陽,但是周圍的軍衛無人出兵相救的原因。
而遼東隨著海上貿易的興起,對中原的局勢也非常的了解,所以在看到東南的旗幟后,這些漢人豪強毫不猶豫的就背叛了李氏父子,迅速倒戈。
李如彘也沒有想到,東南竟然采取了這樣的策略。
李如彘親自帶領精銳攻打遼陽,遼陽是明廷薊遼總督的衙門駐地,也是關外重兵把守的門戶。
這一次出征,李如彘帶領女真精銳分成了兩撥,分別攻打明廷在遼東的兩個重鎮——遼陽和撫順。
這一次起兵叛明之后,李如松扣押了李如彘的漢人妻子,但是李如彘根本不為所動,還讓人給李如松傳話,讓他隨意處置自己的漢人妻子。
其實佟加是李如彘的結發妻子,但是他后來被李成梁賜婚了漢人女子,李如彘宣布和佟加合離,但是依然和佟加生了好幾個兒子。
女真文明程度比較低,野女真中還有一部分是母系社會,建州女真中女性當家做主的情況也很多。
第二路則是由李如彘的同族帶領,撫順同樣也是明軍的重要據點,撫順西邊就是關外城市沈陽,這里是關外商品交易的中心,也是漢人商隊齊聚的城市。
而李如彘將部族的老弱都留在了建州,只留下部分親衛把守,交給他的女真妻子佟加帶領。
李舜臣看著這些漢人豪強送來的糧食,更是覺得從沒有打過這么順利的仗,他帶領士兵直接撲向建州。
建州,女真名是赫圖阿拉,這里是建州女真最早建立的城市,在李如彘的打造下成為女真后方最重要的城鎮。
按照李如彘的設想,東南和明廷爭奪天下,自己主動投誠,東南就算不支持自己,肯定也會袖手旁觀,等到自己和明廷爭出勝負,消耗明廷的實力。
可是東南完全不按照常理出牌,直接從朝鮮出兵直撲自己的老巢。
李如彘接到消息的時候,李舜臣已經跨過了鴨江,殺向了建州,李如彘準備回援建州的時候,建州已經被李舜臣攻陷,自己的妻子佟加不知所蹤,部族長老們也全部被俘。 聽到這個消息的李如彘幾乎要拋下圍困的遼陽,返回救援建州了,但是他還是壓制住了這股沖動,而是派遣親信和攻打撫順的統帥聯絡,要求對方放棄攻打撫順,立刻南下遼陽匯合,不計代價攻下遼陽城。
到了這個時候,李如彘明白想要不出血是不可能取得勝利了,要是再等半個月,那李成梁就要帶領軍隊沖進關外了,建州老巢已經被端了,恐怕自己再也沒有機會了,難道繼續往北去山里做野人?
李如彘開始搜集遼陽城周圍的木材,抓捕周圍的漢人工匠和勞動力,逼迫他們制造攻城設備。
這時候李如彘徹底撕下了溫情的面紗,開始強行逼迫這些投降的漢人也去制造工程工具。
那些投靠了李如彘的漢人大族立刻遭殃,李如彘撕毀了和他們的協議,將他們驅趕到寒冷的雪地上,整日從早到晚勞作,很多人活活凍死在雪原上。
而李如彘也紅了眼,此時他已經沒有了退路,馬上他女真本部的人馬都要到城墻下拼命了,還要懷柔你們這些漢人?
李如彘開始這么做之后,反而發現自己的壓力減少了很多。
以前李如彘還要照顧漢人,還要優待一些投降的漢人,給部隊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如今這樣反而讓女真大軍喘了一口氣,李如彘干脆豁出去一切,開始攻打遼陽。
在蘇澤穿越的歷史時間線上,女真的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其殘忍的政策。
明末天災不斷,正處于小冰河時期,北方更是缺乏糧食,又遭遇了大量的兵災。
在這種時候,相比之下對百姓負擔更輕,承諾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李自成農民軍,比起燒殺搶掠的女真人多了道德負擔。
女真又通過這種殘殺搶劫的方式,讓參與到整個軍事集團的滿人和漢人降軍都得到了巨大的利益,最后奪取了天下。
這也就是所謂的低道德優勢。
李如彘在剛剛起兵的時候,還想要顧及自己的名聲,想要遼東的民心。
如今已經到了生死邊緣,自然是暴露出暴虐的本性來,他孤注一擲開始攻打遼陽,而遼陽城中的李如松也不出意外的慫了。
站在城墻上,看著女真人驅趕漢人送死,尸體堆滿了城墻,李如松何曾見過這樣的場面,他在總督府衙門醒來,滿頭都是冷汗。
自從李如彘叛亂之后,李如松對于身邊的人更不信任。
首先是親衛中的女真人都被他處死,府中的侍衛和家仆都換成了漢人,但是李如松依然沒有安全感,生怕有人拿自己的腦袋去獻城投降。
如今遼陽被圍困,雖然城中還有物資和彈藥,依然能夠堅守下去,但是李如松反而內心有些崩潰了。
“來人!本將軍要召開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