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之事千頭萬緒,使得龐癝疲于應對。而朝中之事又迫在眉睫,龐癝不得不強打起精神去處理。
第二日朝堂之上,處理了一些日常雜務之后,朝中幾位重臣對今年的冬季進攻又不得不展看新新一輪的商議。
“諸位都說說看,接下來我軍往哪個方向擴張為好?”掃了一眼眾人,龐癝淡淡的問道。龐癝雖然心中有自己的想法,然而卻也要征求大家的意見,使得眾人的意見統一了,這樣才能在進攻時無后顧之憂。
范增率先發表自己的看法:“下官以為我軍今冬應該先率先進攻秦國。”
魏郊站出來反對道:“本將反對,秦國有崤函之固,如若強攻,勢必與秦國形成決戰,到時候非五十萬兵力不可。而五十萬兵力幾乎是大魏所有的兵力,且去年冬季一戰之后,國庫之中錢糧、物質已經消耗一空,沒有三五年根本就無法籌備齊全,故而下官發對進攻秦國。”
范增卻不以為意道:“本將說的又不是進攻秦國腹地關中,而是指鄢、郢的千里沃土。諸位應該清楚,大魏在占據了南陽地區之后,從咸陽到達鄢、郢,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從漢中出發,沿上庸、房陵一線到達鄢、郢,一是從巴蜀出發,沿江水出發到達。這兩條路,無論秦國從哪一路增援鄢、郢,秦軍都需走上不下五千里的路程。只怕即便秦王知道了我大魏要進攻鄢、郢,且派兵增援,待援軍到達之時,鄢、郢之地已經完全被我軍吞入腹中了。”
魏郊卻依舊搖頭道:“對秦國而言,鄢、郢之地可算是孤懸海外,秦國又怎會沒有防范之舉?怕只怕我軍剛剛到達漢水之畔,秦國的援軍便已經與我軍隔水相望了。故而,本將以為,還是進攻趙國比較好。”
“趙國乃我大魏的天然盟友,本將以為此時進攻趙國繼位不妥。如果真的這么做了,無疑是將趙國推入秦國的懷抱!”對于魏郊的意見,反之則嗤之以鼻。
魏郊卻依舊說道:“本將之所以提議進攻趙國,乃因為趙國兵力空虛,集全國之兵也不過二十余萬,且無論河東北部,上黨亦或邯鄲地區,都是人口密集,沃田千里,一旦我軍進攻并控制住這些地區,趙國便不足為慮,且亦能迅速的恢復我大魏國力。”
“太尉,你的意思呢?”龐癝沒有說自己的看法,而是詢問尉繚道。
尉繚開口道:“老夫以為,無論進攻秦國還是趙國,都有不妥之處。誠如上將軍及范大夫所言,無論進攻秦、趙兩方的任何一國,看似可以得到極大的利益,可同時卻又要冒著極大的風險。如今我大魏國力鼎盛,所需要做的并不是冒險,而是步步為營。
但如今局勢下,大魏征伐四方的步伐卻也不能因此而停下,故而,經過再三思慮,老夫以為還是先進攻楚國為妙。”
“楚國?”無論是范增還是魏郊都感覺十分驚訝,范增率先發問道:“太尉,現今楚國的重心已經全面轉移到了江東之地,且淮河以南除卻壽春一帶,大多都是不毛之地,這對我軍來說沒有多少戰略價值啊?”
范增說的并沒有錯,戰國時期的淮南地區大多都是荒蕪之地,也只有壽春一帶方能算得上人口稠密,但這個所謂的人口稠密只是相比較淮南地區的其他地方,如果和中原地區相比,壽春也是人煙稀少之地。
尉繚不以為意的笑了笑道:“老夫知道范大夫就是出生于淮南的居巢,對那里的風土人情十分了解。但范先生想過沒有?”說著尉繚指了指墻上的地圖,“如果淮南地區還在楚國手中,未來我大魏將會面臨怎樣的局勢?如果淮南還在楚國手中,我大魏以后無論是想要進攻趙國還是秦國,都不得不防范南面的楚國。
而一旦大魏占據了淮南之地,局勢又將會是另一番變化。從淮河到江水,中間的土地不下方圓五千里,然諸位看看,這其中又有多少城池?壽春、居巢、期思、昭關、廣陵······只有三十余座城池。我大魏哪一個郡的城池沒有三十余座?諸位試想?一旦我軍占領了淮南地區,楚國就不得不全面退縮至江東。一旦楚國在江水以北沒有了立錐之地,到時候再想北上,只怕無疑會增加不少難度吧,且淮南地區又多少荒蕪之地,即便是丟棄亦或是被打爛了,我大魏也不會心疼······而且秦、趙、楚三國之中,楚國最弱,我軍無論進攻秦國亦或是趙國,非三十萬兵力不可,而進攻楚國,我軍只需二十萬兵力,再耗上半年之久,淮南之地就全歸大魏,孰優孰劣,老夫相信諸位都能分得清利弊!”
尉繚的話很是振聾發聵,從壽春渡過淮河北上,就是人口稠密的陳郡,而去年冬季與楚國在陳郡一戰,雖然魏國及時的收縮了兵力,但對于陳郡的破壞是顯露無疑的,至今陳郡還未從兵災中恢復過元氣。而一旦楚國再次進攻陳郡,到那時魏國又將如何面對?只怕整個陳郡將會被打個稀爛。
而淮南則不然,淮南人口稀少,一旦魏國占據了淮南地區,此地將會成為隔絕楚國的天然屏障,即便楚國再次大舉進攻魏國,在淮南鏖戰,只怕也比在陳郡等地鏖戰要好上許多,因為沒有人煙的緣故,魏國即便拋棄了淮南,對魏國來說也絲毫不心疼,且還能為魏國爭取有效的戰略空間及時間。
龐癝點了點頭道:“太尉之言與本相心中所思不謀而合,本相也以為此番進攻楚國是最佳選擇。趙國乃我大魏的天然盟友,如果必要,本相不愿看到趙國與秦國聯盟。而秦國的鄢、郢之地看似很誘人,可這極有可能是秦國故意留下的一顆毒果,故意讓我大魏去品嘗。而一旦毒發身亡,只怕到時候我等將會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