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陽城又待了幾日,龐癝就先後向秦王、範睢辭行。
也沒有什麼可收拾的,來時帶來的黃金都已給了範睢,因而回去時龐癝輕車從簡,出了咸陽城後就一路向東疾馳而去。
龐癝卻不知道,在他離開後的幾天內,咸陽城突然變得熱鬧起來。
呂不韋回到邯鄲拿到秦公子異人的親筆書信後不做停息就又奔向咸陽,遊說華陽夫人認異人爲子,並徵得了安國君的同意。
燕國人蔡澤這時也來到咸陽想面見秦王而不得,便開始四處散播消息說燕國人蔡澤乃學識超羣、極富辯才的智謀之事,如果見到秦王的話一定會取代應侯的位置。
應侯是範睢的封號。
範睢聽後果然果然召見了蔡澤並被他的學識及辯才所欽服,打算找到合適的機會向秦王舉薦蔡澤替代自己的相邦之位。
出函谷關之後,龐癝並沒有經河內回國,而是從河南地一路向東而行。
途徑洛邑,龐癝入城朝見周天子,而後便在洛邑停留幾日。
這幾日,龐癝在洛邑四處遊蕩,其本想見一見那傳說中的九鼎,可九鼎早已經下落不明,也使得龐癝心中沮喪不已。
此時的洛邑還不是很大,沒有漢唐時期的浩大,看上去也就如同一般的郡府。
後人都形容說一座洛陽城,半部華夏史,絲毫不輸於漢、唐國都長安。
雖然現在的洛邑還沒有像後世般繁華鼎盛,但也已經開始散發出其獨有的魅力了。
相傳華夏始祖之一的伏羲氏曾在這裡推演八卦,堯在這裡禪位於舜,禹在這裡治理水患,伊尹在這裡專研治國之道,杜康在這裡造酒,周武王在這裡會盟八百諸侯,伯夷、叔齊因不食周慄而死在這裡的首陽山,老聃在這裡擔任守藏史,孔丘在這裡問周禮,楚莊王在這裡問鼎等等不勝枚舉。
凡是可道出的名勝古蹟,龐癝都一一細細瀏覽觀看,一直逛了三天,龐癝才把這些地方逛完。
出洛邑,過成周,經滎陽,十天後的中午時分,龐癝終於看到了大梁城的輪廓。
早已知道消息的魏王、魏無忌等人出城三十里前來迎接龐癝。
魏王向龐癝連連拜道:“卿此去秦國一路辛苦,請與寡人同車而行。”
不待龐癝推脫,魏王便拉著龐癝的手上車。
龐癝只能向還未說過一句話的魏無忌等人點頭示意,便跟隨魏王上車而去。
大梁城王宮。
龐癝向魏王及魏無忌等人稟報了此去秦國的收穫。
魏王聽到白起已死,且秦國還答應把陶地割讓給魏國之後大喜不已,當即便當著衆文武的面下旨拜龐癝爲魏國上卿。
對此,龐癝心中既高興又擔憂。高興自然是自己升官加爵,擔憂是因爲職位越高責任就越重。
朝堂上衆文武紛紛向龐癝表示祝賀,唯有魏無忌一人臉上有憂慮之色。
龐癝看到便問:“公子可是有什麼憂心之事?”
魏無忌點頭道:“之前晉鄙老將軍曾答應過鄭安平確保其平安無事,但現在先生卻以之爲條件交換陶地,對魏國的名聲只怕有礙。如果此事傳揚開來,到時候其餘五國之士會不恥先生及我國的行爲的。”
聽魏無忌如此說,朝堂上逐漸安靜了下來。
戰國七雄之中,出來秦國常做出爾反爾之事外,關東六國還是比較講信用的。此事如果傳揚出去,對魏國的名聲確實有礙。
龐癝之前沒有想到這一點,低頭沉思片刻,龐癝擡起頭來,說道:“此事確實對我國名聲有礙,但凡事都有利有弊,就看如何取捨了。
在龐癝看來,別說一個鄭安平了,就是三個、五個鄭安平,只要能換來陶地,龐癝也是願意的。
鄭安平乃小人,身爲秦國將軍卻臨陣投降,範睢因恩提拔與他,卻不念其情,只怕這樣的人爲他說話的士人並不會太多。
再說以陶地之富庶,如果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可使我國國力迅速增長,因而對於此時龐癝以爲是利大於弊。”
對此魏王也深以爲然。
這些年來魏國國力疲敝,剛剛收復的河內之地滿目瘡痍,正是需要錢糧之時。如果能得到陶地,魏國根本就不用再爲錢糧之事發愁了,且還能得到大量的人口和土地。
在這個時代,人口是一個國家國力最重要的指標,土地反而不是那麼重要。要不然以韓、魏兩國如此狹小的國土面積,又如何能躋身戰國七雄之列且屢屢抗衡龐大的楚國及強大的秦國呢?
再說陶地之廣足有近三百里,不下於現今韓國的國土面積,人口也有上百萬,這上百萬人口中,青壯不下二十萬。這就意味著魏國得到了陶地,不禁可以得到充足的錢糧,更能得到龐大的兵員。
對此,魏、趙、楚、齊對其都眼饞已久,但之前因爲秦國強大的原因無人敢動手。
現在卻不同了,魏國如果不趁著秦國元氣大傷的機會一舉拿下陶地,趙、楚兩國也必然會動手的。
不過現在趙國正在全力恢復生產,根本無暇考慮陶地之事。而楚國在龐癝的言辭下,回到國內的春申君只怕已然開始集結軍隊、調動糧草,開始爲收復鄢、郢之地做準備了吧。
也就是說,眼下可以和魏國爭奪陶地的只有東面的齊國了。
齊王田建是一個平庸的君王,沒有什麼才能。但現今的齊國是由其母親君王后攝政。
君王后是一個賢德之人,把齊國治理的井井有條。但君王后卻並沒有什麼野心,只是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安分的過日子,不與任何一個國家有親密的關係。
因而齊國也被龐癝排除了爭奪陶地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面對富庶的陶地,除了魏國周邊的國家竟然沒有一個國家有閒暇,有機會去攻取陶地!
現在魏國要做的是調集兩萬將士前往東面陶地的邊境,只待秦王的詔令到達陶地,魏國便可順利接管了。
對於龐癝的建議魏王欣然接受,當即就命晉鄙率領兩萬將士向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