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劍鋒接到命令後,二話不說,盡起安東衛兵五千六百人北上,準備救援保定。而朱震趁機以兵出衛從徵,將領須受軍銜爲由,免去他安東衛指揮使的職務,封爲遊擊將軍。
甘劍鋒雖然知道朱震在變相把自己趕出安東,但也只能默默接受了。因爲這是完全符合大明律例的。大明軍務有兩套班子,一套是五軍都督府—都指揮使司—各衛所,他們掌管士兵,一套是兵部—總兵—副將、參將等將領,他們擁有帶兵打仗的權力。甘劍鋒是衛指揮使,要帶兵出征,自然需要加軍銜。
吳道德接到朱震的調令後,二話沒說,便帶著黃宗羲、冒襄以及他從沂州帶來的幾個心腹去萊登上任了。臨行前,朱震意味深長的說道:“道德啊,這些名士麼是有真才實學的,就是滿口叫嚷著仁義道德的那份迂腐勁讓我不舒服,看你能不能好好**一下他們?”
吳道德冷笑道:“就是孔老夫子復生,我也有本事慫恿著他去狂窯子,這兩個人,您就放心交給我吧!”
自此,山東才真正完全掌握在朱震手中,而朱震能夠調用的機動兵力,也可以達到十五萬人。
便在甘劍鋒北上的第五日,崇禎把陳杰從天牢裡放了出來,並再次召見他。
陳杰在得知甘劍鋒北上的消息後,見到崇禎便恭敬的說道:“皇上,朱震將軍和您是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即使您不答應他的請求,他也發兵北上,救援保定了。這是什麼原因?是血脈親情!但是您卻連他應該得到的東西都捨不得給他。試觀太祖諸子,哪一個不是受封親王,盡享榮華富貴,但到了國難當頭之時,卻只有朱震將軍這個從小落魄的皇室子弟站出來匡扶社稷,太祖皇帝泉下有知,他連一個親王都不是時,會怎麼想?”
崇禎嘆氣道:“朕也知道,只是朱震的條件太苛刻了些,你去與他說,朕寫下明文訓示,後世之君不得削藩,朱震能否在天下大定後,放棄手中軍權?”
陳杰笑道:“皇上失策了!現在天下還未大定,您答應朱震將軍的條件又有何妨?將來的事,誰也做不得主,說不定太子長大後是一代聖君,而朱震將軍的兒子是個膿包呢!”
崇禎恍然醒悟,是啊,家族哪有代代強盛的道理,朱震是繼承的太祖皇帝的雄才大略,但下一代,說不定輪到帝系一脈繼承太祖皇帝的血脈中的雄才大略呢!
崇禎深然說道:“朕便任命首輔陳演欽差大臣,帶朕的聖旨去濟南,冊封懿文太子一脈爲濟王,王位由朱震繼承,朱震先人均追封爲王,追尊建文帝爲‘嗣天章道誠懿淵恭覲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配享太廟,廟號惠宗!”
陳杰心中大樂,原來崇禎早有打算,連建文帝的諡號都想好了。嗯,諡號十七個字,是大明正統皇帝的標準了,歷代皇帝除了太祖二十一個字高高居上和景泰皇帝只有八個字外,其餘君主均爲十七字!他恭敬的說道:“微臣領旨謝恩!”
當天下午,在陳杰的可以宣傳下,整個京畿一代都知道朱震是建文帝后人,受封濟王,帶甲十數萬,世鎮山東的消息。次日,首輔皇帝帶著大臣拜祭太廟,授給陳演聖旨、印信、丹書等親王才能擁有的事務,任命他爲欽差大臣,即刻前去頒旨,並主持朱震的受封大典。
此時的濟南,上下既是一片喜慶,又是一片忙碌。朱震被冊封爲濟王的消息先一步傳回濟南,自然是人人歡欣鼓舞,而上至朱震。下至普通官員們都忙著籌辦受封大典和受封后的出征事項。因爲朱震在受封濟王后,便要親自統率濟王府大軍北上勤王!
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初一,正是陽春三月,天清氣朗的好時光。黃曆上寫著:大驛土,執執位,有風自北來,宜祭祀、祈福、求嗣、開光。
這一天,濟南城頭,陳演徐徐念道:“。。。。冊封朱震爲濟王,立王廟,開王府,總領山東軍政內外諸事。。。。。冊封朱鄭氏爲王妃,賜鳳冠霞帔,教化仕女。。。。。”
領過聖旨,朱震朝北方拜了九拜,謝過皇恩,宣佈濟王府正式成立,以濟王府統率山東軍政大事,李超輝、黃永年爲王府左右司儀,統率政務,朱亮、李超塗等爲王府大將,統率濟王軍,王明軍政總監,監查王府所有文武官員。
又任命劉斌統兵三萬,駐守青、兗、萊、登四府,羅剛毅統兵一萬,駐守濟南。周雲統兵三萬,駐守沂州、莒州等地。其餘馬步軍共計十三萬人在濟王朱震親自統帥下,剋日北上,救援保定。
彰德府,此時府城之中聚集這山東十三萬大軍以及周從善、李超塗、朱亮、蔣建等大部分山東軍將領。中軍帥帳聚將議事,朱震端坐正堂,微笑著說道:“諸位兄弟怎麼了,平日裡議事時不是這氣氛啊!”
大家聽了,嘴角也微微露出笑意,和朱震最爲親近的朱亮恭敬的說道:“王上,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您貴爲一方諸侯,親王之尊,我等也都是王府大將,自然要遵守禮法,不能再像以前那般了。”
朱震眉頭一皺,說道:“胡扯,軍旅最受不得禮法約束,打起仗來畏手畏腳的,怎麼能打勝仗。嗯,書記官,你記好了,回頭發下王府公文,我們山東軍在軍營之中,只需遵守軍法。”
衆將領恭聲說道:“王爺英明!”
朱震苦笑不得的指著他們說道:“你們,唉!你們基本上都跟了我多年的老部下了,難道還不知道我的脾氣麼?軍營之中,只有統帥、將軍,哪來什麼狗屁王爺,現在開始議事,誰先說?”
李超塗道:“那就末將先拋磚引玉吧,我認爲要北上,必先擊敗劉芳亮,否則劉芳亮跟在我們背後,那將時不時的偷襲一下,只怕我軍難以招架啊!況且賊軍慣於流動作戰,若是劉芳亮膽識大一點,直接繞過彰德,直接沿著黃河襲擊濟南,或者在山東內地流竄作戰,以我們安排在山東各地的軍力,很難阻止他們。”
周從善跟著說道:“據王明將軍的消息,袁宗第於四日之前擊潰左良玉,仍然留下白旺鎮守襄陽,兼程統率這賊軍前營精銳北上,推算一下,如今應該到德安府一帶,至多半月,便能到達山東附近,到時他東可進攻沂州、周雲將軍三萬人馬,有分散在數座城池,未必能守得住,繼續北上,還可以攻打兗州、逼迫濟南或和劉芳亮夾擊東昌。不論他如何行動,我們都處於被動地位,情勢不妙!”
朱震道:“這麼說,大家都認爲應該先解決劉芳亮,在揮軍北上?可是劉芳亮部下還有近十萬人,又據城死守,死活不敢和我們交鋒,短時間內,難以建功啊!”
這時,王明突然走了進來,氣喘噓噓的說道:“王爺,不好了,李自成已經攻破寧武,他似乎也知道時間緊迫一般,兵不歇馬,繼續向大同、宣府逼近。姜鑲、王承胤聽道李自成大軍開到,隔著幾十裡便投上降表,表示願意獻城投降。李自成此時,莫怕已經到了居庸關下了。”
朱震神色一變,喝道:“居庸關是誰在鎮守?兵力如何?”
王明道:“鎮守居庸關的是那個太監杜之軼,兵力不超過三萬。王爺,這太監麼,搬弄是非有一套,可是讓他們守城,不是拿國家社稷開玩笑麼!李自成得了宣大官兵,總兵力已經達到二十二萬,這居庸關只怕頂不住幾天。”
朱震怒道:“姜鑲、王承胤這兩個傢伙怎麼爬上大同、宣府總兵位置的,宣大軍不是號稱和陝西軍、關寧軍並列麼?難道就這麼懼怕李自成!”
王明苦笑道:“陝西軍不也是投降了麼!姜鑲、王承胤合兵不過五萬,怎麼敢對抗李自成十七萬大軍。現在時間及其緊迫,皇上已經發出勤王詔令,連吳三桂也放棄寧遠,準備回京師勤王了。”
朱震道:“現在顧不得那麼多了,從善、蔣建,你們兩個退守東昌,這彰德府咱們不要了。李超塗、朱亮,你們兩個和我一起進京,嗯,從河間府進京,保定府麼,估計得到李自成兵臨居庸關的消息,便會投降了,你們發一份命令,讓甘劍鋒放棄保定,來京師和我回合。”
卻說李自成自太原出發,一路聞風皆降,直到寧武城下,總兵周遇吉頑強抵抗。李自成下令攻城,十七萬大軍輪流進攻了十三天,才把城池攻下來。李自成大怒,留下一個叫尤世祿的明朝降將帶兵五千守城,自己帶領大軍繼續北上,他必須趕在朱震擊潰劉芳亮之前,兵臨京師城下。臨行之前,爲了報復寧武軍民死守,居然秘密知會尤世祿屠城!
兵至大同懷仁一帶,便收到了大同總兵姜鑲的降表。李自成大喜,當即封姜鑲爲懷仁伯,命他招降宣府總兵王承胤。等李自成到達大同府城,親自設宴招待了姜鑲,好生問候,任命他統率本部人馬,釋去降軍將士的疑心。
不久,宣府總兵王承胤的降書又到,李自成喜出望外,只留下嫡系大將張田琳率士卒一萬,鎮守大同。大軍便繼續向宣府挺進,收編了王承胤部下軍馬後,李自成主力大軍人馬已經達到二十二萬,嫡系主力十六萬,明庭降軍六萬。
二十二萬大軍鋪天蓋地向著大明北大門居庸關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