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目標確定後,接下來就該行動了。
華夏估算了一下敵艦兵臨城下的時間:假如陌生者艦隊一直以5000公里每秒的速度航行的話,那麼跨越6.3光年的漫漫鴻溝大概需要378年時間,保守起見(因爲5000到底是不是敵方的額定速度,僅憑一週的觀察還不能絕對肯定),華夏以300年計,也就是說,留給華夏的發展時間最多隻有300年。
在這300年裡,華夏必須完成速度提升、超距通訊、防護罩等技術突破,如果三項中的任何一項缺失,華夏都將必敗無疑。即使三項都圓滿完成,華夏也沒有必勝的把握,這還要看敵方帶來了什麼殺手鐗,萬一又撿個什麼刀槍不入的“大傢伙”帶過來,那華夏的處境就十分危險了。
一想起陌生者說漏嘴的那個“撿”字,華夏真的有點想笑,但這個笑是苦澀的:宇宙中怎麼會有這麼強大的武器可撿呢?!
華夏以前只知道人多的地方有空易拉罐撿,商販聚集的地方硬幣撿,但從來沒聽說過哪個地方有大炮撿、有裝甲車撿的。如果一定要撿這種大傢伙的話,除非到交戰過後的戰場上去,莫非這個電漿球是陌生者從某個遺留的星際戰場上撿來的?
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啊,更何況宇宙呢!不知道這個陌生者所在的文明在宇宙中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管它呢,還是不去猜這些自己無法控制的問題了,華夏像是自言自語:現在充分利用好這最後的300年發展科技纔是正途。發展纔是硬道理,其它的只能聽天由命,如果自己盡力了,至少輸的時候不會那麼後悔,於是華夏把思想集中到生產和實驗上來。
由於生產和建設基本上只是規模上的擴大,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這是華夏最容易完成的一項任務。
灰衛A的核彈工廠正在展開基礎設施建造,材料回收和設備維修工作也已經步入正軌。爲了加快建設進度,華夏又轉運了500萬勞動者到灰衛Z,兩部分人馬將從內外軌開始建設,然後步步爲營,紮紮實實向中軌的衛星推進,直至完全恢復26顆衛星的星際要塞之設施。
紅色行星區域,10個初級戰鬥型機器人生產基地已經建設了一半,金剛巨型機項目和新增加的動力基地也已經上馬。
一切安排得順風順水,各崗位步入正軌後,華夏把注意力轉到其它兩項目標上來。
雖然生產和建設大都是些單調的工作,比較簡單,但是由於數量龐大,(紅色行星區域滯留的勞動型機器人就有1000萬臺,所以全部工作的話,光這一邊,華夏每秒鐘要處理的事情已經遠遠超過了1000萬件)即使是這些簡單的生產管理也消耗掉了華夏50%的腦力,而且還是和飛船巨型電腦聯通下的50%。幸虧灰衛要塞那邊有華夏的複製體在管理勞動細節,否者華夏一定會忙得腦袋發脹。
華夏餘下的一半腦力將專門用來研究防護罩和超距通訊技術。
防護罩是看的見摸的著的,必須一邊研究一邊試做樣機,這些樣機的體積可以做得很小,但也應該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爲了儘快實現技術突破,華夏專門成立了“防護罩研發中心”,這個研發中心就設立在原先紅色行星上的科研中心裡。這裡聚集了5個技術好,經驗足的高端勞動型機器人,專門製造樣機。
華夏負責原理和製造工藝設計,勞動者承擔試驗性打樣,研發就在設計——打樣——試驗——效果反饋——修改原設計——再打樣——再試驗——效果反饋.......這樣的循環往復中進行。如同愛迪生髮明燈泡那樣,每次失敗都會告訴華夏這樣不行,然後下次就會向真理靠近一步。
積跬步以至千里,每一次失敗都讓華夏更加明白了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個道理的正確性,因爲防護罩在一點一點的成型。例如磁場位置的佈置、磁極的合理數量、磁場的調節、電極的數量和分佈,電極的形態功率等等,華夏都彷彿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步摸索。這畢竟是在科幻小說中才出現的東西,華夏現在要把它變成實物,其中失敗與成功的滋味只有嘗試過的人才能知道。
時間就這樣在忙碌中一天天流走,轉眼十年過去了。
灰衛要塞的恢復工程已經完成了一大半,核彈工廠第一年就已經投產,現在每分鐘都有各種當量的核彈頭從輸送帶上被運向地下倉庫存放;以回收料爲材料的機器人生產基地也已經在5年前投產了,由於養殖場規模太小,無法滿足需要,8年前華夏又新開發了四個山形養殖場,不過這四個都沒有第一個大,不過五個養殖場可以基本滿足需要。
華夏打算等回收料用完後,灰衛上的十個機器人基地也用來生產初級型,反正就是材料換一下的事情,總不能讓好好的生產線停下來乾等著。
紅色行星區域的各個生產基地時刻不停,這樣兩個星區一共有四十個機器人生產基地,合計日產量達到了四萬臺,照這樣的生產速度下去,300年後,華夏將擁有初級戰鬥型機器人21億臺,高級戰鬥型23億臺。
另外,巨型機金剛也已經投入量化生產,現在已經有100個成品。金剛變形成飛船後的機動性大大提升,這相當於一艘小型戰艦,適用於中距離作戰,而恢復人形後,近身作戰能力又優與常規的飛船。由於體積比一般的飛船小很多,而材料又比飛船好,所以華夏給金剛安裝了加強功率的發動機,這讓原本多變的金剛如虎添翼。
爲了檢測金剛的戰力,華夏特意安排了一場1:10的對壘,結果金剛完勝,不到5分鐘時間,10臺初級機器人被它多變的戰術打得落花流水。
由於材料限制和實際情況,迴歸號型戰鬥飛船暫時停產了,華夏是這樣考慮的,既然是守衛戰,自己大可以利用衛星上的火力,那些炮的發射當量可要比飛船武器大得多,所以飛船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用。不過飛船雖少卻是最後的王牌,退一步說,最後就算是逃跑保命也還得靠它們,所以華夏打算在20艘迴歸號上首次使用防護罩技術,以提高生存率。
十年過去了,灰色行星與孤島恆星拉格朗日點上的大型粒子對撞機已經積累了足夠的撞擊數據。俗話說,量變產生質變,華夏覺得是時候產生質變的了,華夏將對這些數以億計的撞擊數據展開統計分析,尋找自己想要的粒子。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