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木斯克,一個身穿深藍色軍官服的中國空軍上校站在俄羅斯國防軍總司令高爾察克面前,用著熟練的俄語道:“將軍,根據我空軍的偵查結果,蘇軍至少五個師的部隊已經運動到了鄂木斯克的東南一百公里以外地區,結合貴軍近月來面臨的壓力大大較少,故我軍參謀人員認為蘇軍極有可能繞過鄂木斯克截斷鐵路補給線,因此我軍陳少將建議貴軍能夠適當的調遣一部分的部隊回防斯蘭塔克!”
高爾察克卻不以為道:“李上校,多謝你們提供空中情報,這對于國防軍而言極為重要,不過蘇軍想要抽調兵力襲擊我軍側后,這也就同樣代表著給予了我們正面突破的機會!”
李上校看著高爾察克的表情,心中再一次嘆了口氣后就是告退出去,心里喃喃著:“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鄂木斯克遲早會丟掉的,而我們部署在卡拉欽斯克機場的空軍部隊怕也是會受到威脅了。”
盡管心中有所嘆氣,但是李上校并沒有能力改變事情的過程和結局,他的身份只是中國空軍之第七聯隊駐鄂木斯克聯絡官,主要負責中國駐俄空軍部隊和俄軍的聯絡事務,說白了就是個送信的。
中國在俄國部署了不少的飛機,為了應對俄國內戰,中國空軍甚至專門組建了空軍第七聯隊,主要為中國駐俄陸軍提供空中情報支援,但是并沒有直接參與到前線空中作戰。鄂木斯克的空中戰斗大多數由俄羅斯國防軍自身的空軍部隊負責,俄國國防軍自身也有著一百多架的空軍部隊的,裝備的乃是中國空軍中現役的F1戰斗機以及E1偵察機。
自從1917年末派兵進入俄國后,1918年中國再一次增派兵力,這兩年來也先后輪換了部分參展部隊,現在中國的駐俄部隊高達十個步兵師,兩個騎兵師以及一個空軍聯隊,根據中國和協約國其他國家達成的協議,中國部隊主要擔任遠東鐵路的守備任務,鎮壓當地游擊隊,保障遠東鐵路的通常,保障俄羅斯國防軍的補給線通暢。但是并沒有直接投入到前線作戰中,距離鄂木斯克最近的一支中國部隊就是中國空軍第七聯隊下屬的第二十六偵查中隊以及為這支空軍偵查中隊提供守備支援任務的中國陸軍第十八師之第181團下轄的第1812步兵營。部隊的數字編號已經細化到連,根據從后往前排列的原則的,最后一個數字為部隊自身番號,倒數第二個數字就是上一次部隊的編號,以第十八師第一團下屬第二營第三連為例子,唯一數字編號為:18123連,即18師1團2營3連。而前面的師番號有可能是單位數,也有可能是十位數甚至以后的百位數,所以這數字番號是需要從后往前讀的,并且是一定要帶上步兵營或者步兵連、步兵團等稱呼,不然也是分辨不出來的。
1919年6月,由于蘇軍抽調了鄂木斯克的部分主力部隊,盡管高爾察克知道那些抽調走的蘇軍正在往自己的后方補給線而去,但是他除了命令東方數百公里的俄羅斯國防軍兩個師增援西進后,他指揮下的高達四十余萬的大軍卻是沒有進行回援,而是對正面的蘇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來自中國的大量炮彈和子彈不管從俄羅斯國防軍的火炮和子彈中射出,然后落在蘇軍陣地上,收割走了無數蘇軍,而另外一方,蘇軍中大量炮彈和子彈也是不斷地落在眾多喊著烏拉進行沖鋒的俄羅斯國防軍士兵的身上,鮮血灑遍了無盡的原野。
而在戰線前方數位中國陸軍將領正用著望遠鏡觀看著俄羅斯國防軍的沖鋒,看著俄羅斯國防軍的士兵們還在用著中國內戰時代以及一戰前期的密集隊形沖鋒時,陳儀皺起了眉頭。
密集隊形沖鋒自從日俄戰爭輝煌了一把后,在中國的數年內戰中以及一戰前的數場歐洲巴爾干沖突戰爭中也是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而一戰初期各國更是根據了以往十年的戰爭經驗繼續應用了密集隊形沖鋒的戰術,然而一戰中各國迅速增加裝備的機槍數量使得密集隊形的沖鋒徹底成為了自殺行為,重機槍和鐵絲網的出現導致了西線形成了戰壕戰,隨即德國又是提出使用了滲透戰術,英法等國也是迅速復制使用,等到了1917年的時候各國相繼大量裝備坦克,而這又是一項足以和重機槍相提并論的重要武器創新,隨之而來的就是這兩年里依舊不甚成熟的步坦協同戰術。
具體表現為坦克強行突破敵軍重機槍和鐵絲網的障礙,為步兵打開前進通道,而這種戰術被德國和英法美等國大規模采用,并直接導致了短短兩年內參戰國的坦克數量總數已經飆升到了好幾千輛,德國一家擁有的坦克數量就已經高達千輛之多,而英法美三國聯軍的坦克數量更是高達三千余輛,要知道這可是他們現今保有的坦克數量,可不是這幾年生產的總量。因為隨著坦克的出新,反坦克兵器也是迅速出現,尤其是德國18反坦克炮更是一戰成名,去年也就是1918年的9月份英法美聯軍集中了兩千余輛坦克、上萬門中大口徑火炮,將近兩百萬總兵力再一次發動了馬恩河戰役,試圖一舉擊潰德國防線,奠定勝局。而在這一戰當中,德軍中集中使用了服役沒有多久的PAK18反坦克炮,再其他部分直射火力的配合下,在為其兩個月的戰役中,取得了擊毀六百余輛協約國坦克的成績,再加上其他武器的擊毀數,德軍在此役中擊毀了至少近千輛協約國坦克。其PAK18反坦克的杰出性能讓協約國也是不得不承認,以至于連改動都沒有直接仿制生產大量裝備部隊,這也是協約國和同盟國中唯一同時大量裝備的武器了,哪怕是之前來之中國的六十毫米迫擊炮,協約國和同盟國都是為了適應各自的情況而做出了改動,然而這PAK18反坦克炮的優良性能卻是讓協約國連改動都不肯改動了。不但英法美三國大量仿制生產,就連中國從法國手中得到了十幾門的樣炮后,也是迅速丟棄了自身研發裝備的40毫米反坦克炮轉為直接仿制生產PAK18反坦克炮,并給與了1919年式37毫米43倍反坦克炮的正式編號。
PAK18反坦克炮的輝煌成給德軍帶來了極大的戰場優勢,此役中協約國在損失了上千輛坦克和五十余萬兵力不得不停下進攻的步伐,轉而休整補充兵力,好在現在的英法美三國軍工生產能力強悍無比,短短三四個時間就是緩過氣,坦克數量不減反增到了三千余輛,并且在1919年的上半年又開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以求徹底擊潰德國結束戰爭。
當歐洲戰場出現了坦克和反坦克之間的戰術時,中國陸軍也是根據歐洲戰場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戰術,中國身為協約國一員,雖然沒有直接向歐洲派出軍隊但是卻是派出了大量的觀察人員,一大批被上頭認定有升遷潛力的軍官們被派往歐洲,作為軍事觀察人員學習體驗現代戰爭,為此也給中國帶回來了極為寶貴的戰爭經驗。
陳儀中將在1918年的下半年就是中國軍事觀察代表團的團長抵達法國,率領高達兩百多人的軍官觀察團加入到了英法美聯軍當中,可以說是全程參與了1918年下半年英法美三國聯合發動的馬恩河戰役,那種數萬門大炮和數千輛坦克以及縱橫整片大地的戰壕防御體系讓陳儀大開眼界,一回國后就是根據他自身的經驗和裝甲科的方大山少將聯合編寫出了最新版的“步坦協同戰術概要”。
隨后陳儀中將在國內短暫在裝備部就任了為其兩個月的兵器總監指導國內新一代坦克以及裝甲車的研發工作后,就是接替已經在俄國一年半的徐鏡清中將任職第十軍軍長,同時也是兼任中國駐俄部隊副司令,中國在俄國中一共有兩個軍的番號,一個部署在遠東地區的第十軍,而另外一個則是部署在外蒙古以北,鄂木斯克以東的第十二軍,第十二軍軍長乃是當今中國陸軍中的數大上將之一的徐離善上將,同時也是中國駐俄部隊總司令。
關閉
陳儀的第十軍雖然是部署在遠東地區,距離鄂木斯克好幾千公里之外但是這并不影響陳儀帶著一群軍官來前線觀察戰爭的進程。
通過望遠鏡看著俄羅斯國防軍和蘇軍還在用著一戰前期的戰術進行戰爭的時候,陳儀輕搖頭:“他們已經落后于時代了!”
陳儀身邊的是陳景飛少將,陳景飛這個時候也是放下了望遠鏡后道:“這樣的戰術對于,沒有坦克的他們來說已經是相當標準的了!”
說道這里,陳景飛道:“別說他們了,。就連我們自己也沒有多少坦克啊!”
陳景飛雖然沒有參與到去年的那場驚心動魄的歐洲坦克大戰,他是去年年底的時候才輪到去法國,和其他將領一樣待了半年后回國,上個月才回國的他一回國后就是任命第十二軍的副參謀長。
陳儀道:“現在我軍的坦克只有三百輛不到,和世界各國的差距太大了,必須要加大坦克的數量。而且也不知道參謀部那群人怎么想的,竟然把所有坦克都集中到了一個裝甲師和幾個摩步師里頭,這到了戰時如何支援步兵作戰。現在歐洲英法德美幾個國家里頭,有那個是這樣做的?”
陳儀對把坦克集中起來使用是嚴重不滿,如果說集中起來訓練也就算了,偏偏到現在為止中國的坦克部隊一直都是集中部署在一個師,而且絲毫沒有分出來增援各個步兵師的跡象,陳儀回國后數次提交的要求在各師增加配屬一個坦克營的建議都是被參謀部無情的批駁。
這也是他回國后就任兵器總監做的很不爽的原因,他對新式坦克的和對坦克使用的理念和方大山以及參謀部作戰次長左玉剛等人是嚴重不重,方大山和左玉剛對坦克的理念深受陳敬云的印象,從建立坦克部隊的那一刻起就是抱著集中使用坦克的理念了,而這種理念來之于陳敬云后世的一些所見所聞,反正陳敬云所認為的、的二戰以及二戰以后的坦克都是集中使用的,分散使用那是一戰時期的落后戰術。然而不得不說這種理念有些超前,現在世界各國的坦克發展要遠超歷史上的一戰時期,而由于戰壕的存在就是的了坦克分散使用突破用以突破戰壕為步兵提供掩護和支援的步坦協同戰術發揮到了極致。而陳儀等部分參加了歐洲軍事觀察團的軍官們就深受這種理念的影響。
雖然都贊同大力發展坦克,但是要怎么發展坦克,怎么使用坦克卻是有著太大的分歧,陳儀就任兵器總監時主張設計厚裝甲坦克,主要用來強行突破敵軍防線,而這也是歐洲戰場上的主流坦克發展方向,1918年德國的PAK18反坦克炮大放異彩的時候,英法兩國的坦克設計一下子就轉向了厚裝甲,三十余噸,甚至超過四十噸,裝備多門大口徑火炮,速度只有十公里左右的重型坦克成為設計的主流。
而中國的坦克前后已經發展了三代,從T1、T2型的第一代,再到T3、T4、T5姓為代表的第二代坦克,以及到了1919年才定型的T6式中型坦克、T7式重型坦克為代表的第三代坦克,其發展思路都是相當明確的,那就是確保火力、速度和防護的平衡性,并且至始至終都堅持了單旋轉炮塔、傾斜裝甲等設計。已經開始少量投產的T6式中型坦克為表達,其速度已經高達三十公里,防護也是提升到了25毫米的水平,并裝備了一門新式的57L40坦克炮。而T7式重型坦克的防護有著五十毫米,裝備了一門75毫米坦克炮,防護和火力上去的同時也沒有落下速度,其最高速度達到了二十公里,這可是歐洲主流坦克十五公里以下的一倍以上,當然歐洲的主流重型坦克那裝甲基本上都已經達到了六十到七十毫米,比中國的重型坦克厚了一截。
而從坦克的設計上也可以看出來各國對坦克使用的不同,在陳敬云的心中,坦克從來都不是步兵支援武器,而是用來當做拳頭使用的主力部隊,一支裝備了坦克、裝甲車、摩托車、汽車所組成的混成裝甲部隊足以成為一支可以迅速推進并短時間內突破敵軍防線插入敵軍心臟的戰略部隊。至于當成步兵支援武器,等中國的坦克年產量達到好幾萬輛多的用不完的時候才會考慮給普通步兵配屬支援坦克。
陳儀因為這些理念上的不同,在兵器總監這個位置上郁悶了兩個月后就是透露了不想當這個兵器總監了,雖然陳儀對于坦克上的理念和自己有所不同,但是陳敬云知道這個人是有才的,陳儀的瘸腿將軍的外號在中國部隊里可是響當當的名號,所以就把陳儀調到了俄國任職第十軍軍長。
“看樣子,過短時間我還得給總統寫封信,不管坦克怎么用,但是總是越多越好的!”陳儀如此道的時候也是再想著,中國什么時候才能和列強一樣擁有上千輛的坦克。
陳儀和陳景飛等人并沒有鄂木斯克停留太久,待了三天時間后就是回到了俄國后方。然而他們剛一走后,鄂木斯克那邊就是傳來危急的消息,高爾察克的四十余萬大軍在進攻正面三十萬不到的蘇軍同時,蘇軍的另外一支高達五萬余人的部隊繞過了鄂木斯克,擊潰了俄羅斯國防軍的兩個師阻攔后,迅速向卡拉欽斯克進軍,而卡拉欽斯克作為鄂木斯克的大后方,扼守著遠東鐵路,而原本駐防卡拉欽斯克的兩個俄羅斯國防軍師已經在之前出擊迎戰中被蘇軍擊潰,現在只逃回了只有七八千人而已。
除了這七千多俄羅斯國防軍潰軍外,卡拉欽斯克還有著中國陸軍之第十八師的1812步兵營以及中國空軍第七聯隊的第26偵查中隊。
蘇軍繞行了數百公里后襲擊位于后方的卡拉欽斯克讓俄羅斯國防軍陷入了被動,而這種被動在兩個俄羅斯國防軍師被擊潰了后演變為了大危機。
幾乎是得到消息的那一天,中國空軍的第26偵查中隊就是開始準備往后方轉移走人,中國部隊可沒有和蘇軍硬拼的責任,而且中國部署在卡拉欽斯克的部隊空軍和陸軍加在一起也不過千把人,根本就不可能對這場數以十萬計兵力規模的會戰起到什么作用。
然而中國想要走的時候,蘇軍卻是來的太快,還沒有等中國部隊登上火車后撤的時候,一個蘇軍騎兵師就已經截斷了鐵路,不得已之下中國陸軍之1812步兵營不得不準備戰備的同時向第十八師的師部求援。
而第十八師接到求援電報后迅速出兵,同時又是把消息上傳到了第十二軍軍部,這一層層傳了上來后,沒有多久一個步兵營和一個偵查中隊被圍困在卡拉欽斯克的消息就是出現在了南京參謀部里頭,而面對這一情況就連是沈綱也是大感棘手。
因為距離卡拉欽斯克最近的一支中國部隊是兩百公里外的韃靼斯克的1811步兵營,而181團部和剩下個一個1813營則是在四百公里外的巴拉賓斯克。而第十八師的主力還在好幾千公里之外的新西伯利亞呢。簡而言之第十八師擔任的是鎮壓當地游擊隊和守備鐵路沿線的任務,幾乎散布在上千公里的前路沿線里,短時間內根本就無法集中大量的主力部隊去參戰或者救援,實際上中國的陸軍之前根本就沒有打算過要和蘇軍正面作戰,蘇軍如果打過來了那么控制著鐵路的中國陸軍就陸續后撤。
然而現在卻是有著一個步兵營將近上千萬給包圍了,這事一發生,沈綱就知道這事已經不單單是軍方自己的事情了,當即就是緊急回報了陳敬云并通道了外交部,另外一方面嚴令第十八師集中兵力快速奔赴卡拉欽斯克求援被圍困的1812步兵營。
1919年6月28號,蘇軍對卡拉欽斯克內的俄軍和中國軍隊開始了大規模進攻,前線的蘇軍指揮官林貝斯中將是個固執的社工黨分子,認為中國都已經全面支持俄羅斯國防軍了,那么自然也就是和蘇軍開戰,所以在沒有通知莫斯科的情況下就拒絕了中國1812步兵營撤離請求。
1812步兵營的洪祥志少校被迫指揮部隊進行防御作戰,并向后方請求緊急支援!
中國軍隊進入俄國一年多后,終于是不可避免的和蘇軍進行了正式大規模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