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組織建設
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同時要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
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我們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學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保持并不斷增強黨的活力。
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我們必須全面貫徹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干部隊伍。
——江澤民
4.3.1 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群眾基礎
江澤民同志指出:“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同時要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這一重要論述,深刻地回答了當前黨建理論和黨建實踐中人們普遍關心的帶有根本性的一些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重要指導意義。
80年來,盡管我們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的階級性和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先進性始終沒有變,但是在不同歷史時期,對黨的性質的具體內容要求及其具體規定是不同的。就是說,對黨的性質的認識和規定不是一成不變的,應當隨著歷史條件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深化。
在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要不斷地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科學地理解和堅持黨的階級性與先進性,就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際,在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的同時,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這是江澤民同志在講話中向全黨同志提出的一個亟須解決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
1.正確認識黨的先鋒隊性質與黨員成分的關系
黨員成分對黨的性質有多大的影響,它與黨的性質到底是什么關系,這是一個值得加以研究的問題。黨員的成分與黨的性質有著某種程度的聯系,但并不是必然的聯系。黨員成分與黨的性質有聯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黨的性質,看不到這一點,就不是唯物主義者。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而且,許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之間流動頻繁,人們的職業、身份經常變動。這種變化還會繼續下去。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這些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通過誠實勞動和工作,通過合法經營,為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其他事業作出了貢獻。他們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和解放軍指戰員團結在一起,他們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同時,我們還應看到,不僅工人階級中在不斷涌現出大量先進分子,而且其他階級、階層中事實上也在不斷涌現出大量先進分子。偉大而艱巨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全社會各個方面忠誠于祖國和社會主義的優秀分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群眾共同加以推進。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不僅應把工人階級中符合黨員條件的先進分子吸收到黨內來,而且應把其他階級、階層中符合黨員條件的先進分子吸收到黨內來。就是說,黨組織的大門應當向所有中華民族的先進分子敞開。
2.應當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判斷人們的政治狀況和政治態度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勞動收入的普遍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能否把擁有財產的多寡作為衡量人們政治狀況和政治態度的標準呢?江澤民同志對此作了明確回答,指出“不能簡單地把有沒有財產、有多少財產當作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與落后的標準,而主要應該看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和現實表現,看他們的財產是怎么得來的以及對財產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們以自己的勞動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作的貢獻。”
4.3.2 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學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江澤民同志指出:“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我們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學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保持并不斷增強黨的活力。”深刻領會和認真實踐江總書記的這一重要思想和要求,是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民主集中制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無產階級先進性和世界觀的必然要求。我們的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這個民主與集中辯證統一的制度,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和組織建設中的運用。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黨員和黨組織的意愿、主張的充分表達和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黨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動的一致。民主和集中是相輔相成、內在統一的。沒有民主,就沒有集中;而這個集中,總是要在民主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地正確地實現。黨是一個戰斗的組織,沒有集中統一的指揮,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戰斗勝利的,一切發展黨內民主的措施都不是為了削弱黨的必需的集中,而是為了給它以強大的生氣勃勃的基礎。實行民主集中制,就是要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從目前的情況看,民主集中制的貫徹和落實還存在不少問題,作為制度,黨組織都建立了,但實際上,民主不夠和集中不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原因是我們有些同志對這一根本制度認識膚淺,或者采用實用主義的態度。從制度建設的高度看,起點要高,用理論作指導,在充分認識民主集中制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和組織建設中的運用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切實實的措施。在民主方面,主要是進一步發揚黨內民主。現在的問題,一是民主渠道不暢,黨員的意見、建議得不到及時反映,反映了也未能及時改進,這就影響了黨員積極性的發揮;二是黨員的民主權利得不到保障,黨章規定的黨員八項權利,不是被無視就是不被尊重,甚至遭到踐踏。對此,既要教育黨的領導干部克服“一言堂”、家長制、個人專斷作風,更要建立制度,用制度來疏通和擴大民主的渠道,用制度來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行使。發展黨內民主還有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實行民主決策,要求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不僅要建立領導、專家相結合的咨詢、論證、決策機制,更要發揚民主作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及時吸取群眾的智慧和首創精神,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正確的科學的決策。在集中方面,主要是強調“四個服從”。在這“四個服從”中,最重要的是全黨服從中央。現在,主要是要用制度來解決一
些黨員無組織無紀律的現象,克服自由主義;解決班子中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自行其是的現象,克服軟弱渙散狀態;解決某些地方組織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克服分散主義,等等。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的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要求我們黨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為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可以不要黨和國家領導制度中的民主集中制,或者以為堅持民主集中制就是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上去,都是不對的。歷史經驗表明,是否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直接影響到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全局,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江澤民同志對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學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提出了明確要求。深刻領會和認真實踐這些要求,是新世紀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集體領導下的個人分工負責制,是民主集中制原則在黨的領導生活中的體現。堅持這一制度,對于發揮集體智慧和領導班子的整體功能,提高決策水平和辦事效率,有力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著重要意義。有些地方和單位在貫徹執行這一制度中,或者由個人或少數人決定重大問題,置集體領導于不顧;或者事無巨細都推給集體討論,缺乏明確的責任制,甚至名為集體領導實際無人負責;或者片面強調分工而形不成集體的合力。這些都需要通過堅持和完善集體領導下的個人分工負責制來加以糾正。
中國共產黨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作為執政黨,黨的領導要通過執政來實現。其中,黨采取什么方式對國家政權和國家事務實施領導,是一個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鄧小平同志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曾經指出:“屬于政策、方針的重大問題,國務院也好,全國人大也好,其他方面也好,都要由黨員負責干部提到黨中央常委會討論,討論決定之后再去多方商量,貫徹執行。”中央這樣做,地方也應當這樣做。
黨委要通過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機制,加強對人大、政府、政協、人民團體的領導。按照這個要求去做,切實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既保證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又充分發揮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和其他各方面的職能作用,對于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改善和加強黨的領導具有重要作用。根據這些年各地的經驗和做法,地方各級黨委對人大、政府、政協、人民團體工作的領導,主要通過人大、政府、政協、人民團體的黨組來實現。人大、政府、政協、人民團體的黨組以及擔任領導職務的黨員干部,是由黨委派出或由黨委集體討論決定選派到人大、政府、政協、人民團體工作的,都要對黨委負責,自覺接受同級黨委的領導,在依法進行職責范圍內的工作中,必須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委的決定,保證黨的主張的實現。
全黨同志都要增強民主集中制的觀念,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提高貫徹民主集中制的本領,努力掌握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領導藝術、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把堅持黨的領導同發揚人民民主、嚴格依法辦事、尊重客觀規律有機地統一起來。制度建設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要進一步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進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具體制度,從制度體系上保證民主集中制的正確執行。堅決抵制西方多黨制和三權鼎立等政治模式的影響。堅決克服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個人獨斷專行和軟弱渙散現象。
4.3.3 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當前,要著重抓好農村和企業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認真研究和解決在新形勢下遇到的新問題,以改革的精神改進和加強工作。各類基層組織要從各自的特點出發,認真履行黨章規定的職責,努力成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團結和帶領群眾完成本單位任務的堅強戰斗堡壘。江澤民同志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我們黨要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不斷增強黨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就必須貫徹、落實“三個代表”要求,切實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和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已進入以主要農產品由長期短缺向階段性、結構性相對過剩轉變為特征的新的階段。縣(市)以上黨委要幫助農村基層黨組織盡快適應這個新變化,大力提高黨支部一班人的素質,增強群眾觀點和政策觀念,掌握市場經濟知識和農業科技知識,學會依法行事,認真改進作風。農村基層黨組織應堅決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同時重視扶持農村改革中出現的新事物,積極帶領農民群眾深化農村改革,調整好農業結構,幫助農民增收減負,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要從當地的實際出發,通過多種形式逐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這是提高農村基層組織的集體服務功能,增強黨在農民群眾中的凝聚力的需要。有了一定的集體經濟實力,村集體才能夠為農民群眾的生產經營和運用科技等提供更多的服務,這樣村黨支部才會在群眾中形成更大的凝聚力、號召力。
要緊緊圍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我們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是黨和國家的一條根本方針。無論現在和將來,我們黨要始終保持自己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不變,始終做到“三個代表”,就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充分發揮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團結帶領廣大職工走在企業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前列。
在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中,無論企業資產怎樣調整重組,黨對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的政治領導,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都必須堅持,不能有任何削弱。把加強黨的建設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統一起來抓,正是增強企業活力、創建有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要求。企業黨組織的活動和黨建工作,必須圍繞企業改革和生產經營來進行。特別是在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關鍵任務上,在生產經營遇到困難時,黨組織更要主動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企業黨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做群眾工作。破產、關閉的企業,黨組織要認真履行職責,站在第一線,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幫助下崗的黨員和職工解決生活困難。有的企業黨組織渙散無力,放松群眾工作,出現群體性突發事件,領導手足無措,這種情況不能再次出現。
國有企業黨的建設,要結合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實踐,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辦法,完善企業領導體制,從組織上和制度上規范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的途徑和方法,保證企業黨組織在改革和發展中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
在非公有制企業開展黨建工作是一個新領域。近幾年來,一些地方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的看發展很不平衡,明顯滯后于形勢發展的要求。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86%的私營企業中沒有黨員,已建立黨組織的僅占企業總數的0. 9%,相當一部分企
業有黨員但沒有黨組織。各級黨委特別是主要領導同志的思想認識要跟上客觀形勢的發展,抓緊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開展黨的工作,加強黨的建設。這是我們黨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加強黨同在非公有制企業勞動的廣大職工群眾的聯系,鞏固黨在新形勢下執政的群眾基礎的需要。凡是已具備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都應建立黨組織,都要在企業職工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
社區黨的建設是一個新課題。隨著改革的深化,原來由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承擔的社會服務、社會管理和社會保障功能逐漸分離出來,很多事情要靠街道、居委會來做。一些非公有制企業、社會團體和民辦機構在街道社區落戶,離退休人員、待業人員、外地務工人員大量進入社區,社區成了各類矛盾反映比較敏感的匯聚地。要結合推進城市社區建設,把社區黨建工作提上重要日程,認真研究,統籌規劃,切實加強對這方面工作的領導。搞好社區黨的建設,實質就是打牢黨在城市工作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
要按照黨章的規定,根據社區黨員的分布,及時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積極有效地開展工作,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同時,要不斷探索、完善社區黨建工作的協調機制,充分發揮社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黨組織和在職黨員的作用。要從城市社區的特點出發,圍繞精神文明建設、群眾思想政治工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區服務、密切黨同群眾的聯系、提高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等來積極開展黨建工作。
在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方面,各地、各部門按照中央的要求,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實踐中采取了新的辦法和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黨長期形成的建設基層組織的行之有效的好傳統、好經驗、好做法必須堅持,同時又必須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決新問題,堅持在實踐中加強,在加強中不斷探索新形式、新途徑、新方法,以保證我們黨更好地帶領廣大人民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4.3.4 堅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
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靠人來實現、靠隊伍來保證。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是實現“三個代表”要求的重要保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關于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鄧小平用戰略的眼光選準了突破口,就是廢除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鄧小平身體力行,作出表率。以后,他又從多個角度論述干部制度的改革,包括選舉、招考、任免、考核、彈劾、輪換、任期、離退休等。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提出要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培養和造就一支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宏大的黨的干部隊伍。他站在保持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歷史高度上,要求對新老干部的交替與合作用制度加以規范。根據鄧小平關于改革黨的干部制度的思路,這些年來,主要從兩個方面加大力度,深化改革。第一,是全面提高現有領導干部的素質。作為執政黨,現代化建設需要黨的干部具有較強的總攬全局、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但從實際看,大多數干部還很不適應,存在較大的差距。這就要改變重視用人、忽視育人的偏向,把培養教育干部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基礎性工作抓好。這里,首先是要抓好德,要求忠誠于馬克思主義,執行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努力成為講黨性、顧大局、能駕馭全局、會治黨治國的政治家。其次是要抓好才,就是要有知識、懂業務、成為勝任本職工作的內行,能夠深入實際,聯系群眾,協調各方面的力量,不斷開拓工作新局面。為此,就必須根據不同層次領導職務的不同要求,改革和加強干部的教育、培訓、考核等制度,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第二,是抓緊培養和選拔優秀的年輕干部。要求我們站在保證黨的政策的連續性、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高度來抓好這方面的制度改革。主要有: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遷就照顧等陳舊觀念,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把年輕干部放到關鍵的領導崗位壓擔子,或放到條件艱苦、情況復雜的環境中經受考驗,放手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成長;擴大選拔任用領導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完善干部的考核、交流、升降、獎懲等制度,形成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等等。廣東的實踐已充分證明,哪個地方人才輩出,那個地方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就搞得朝氣蓬勃。
江澤民在江蘇、浙江、上海考察時指出,我們黨要做到“三個代表”,關鍵在于建設一支能夠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高素質領導干部隊伍,特別是要培養和選拔好跨世紀擔當重任的一批接班人。黨和人民的事業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教育、法律、軍事等工作的開展,都需要聚集和造就大批優秀人才。人才是一個國家發展最重要的資源。當今世界,爭奪人才的競爭異常激烈。我們要有政治遠見,及早研究對策,真正把培養和使用好各類人才作為黨和人民事業興旺發達的大事來看待、來落實。要下定決心,加大力度,促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進一步展開和深化,把黨管干部的原則同改進管理干部的方法結合好,努力形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健康成長的機制和一整套辦法。這一論述極其重要。
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是實現“三個代表”要求的重要內容。這是因為,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靠人來實現、靠隊伍來保證。毛澤東、鄧小平強調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是決定的因素,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江澤民同志強調,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黨的建設面臨大量新情況,嚴重的問題在于教育干部,要大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干部素質。
對于黨的干部首先是領導干部,江澤民提出了以下五個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第二,努力實踐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密切聯系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第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善于開拓前進,具有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四,模范遵紀守法,保持清正廉潔,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自覺拒腐防變,堅決反對消極腐敗現象;第五,刻苦學習,勤奮敬業,不斷加強知識積累和經驗積累,具備做好本職工作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五條要求,正是體現了鄧小平一向倡導的德才兼備原則和“四化”方針,同時又體現了新的形勢下的要求。五條要求,科學嚴謹、系統全面。江澤民同志分別從政治、作風、思想、紀律、才能五個方面對黨員干部的基本素質所作的規定,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密切的內在聯系和重大的現實意義,為干部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