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起殺意
魯肅領了周瑜言語,徑來舟中相探孔明,孔明直言:未與周瑜賀喜。
肅問:何喜?孔明詳解:周瑜使肅來探亮知也不知,便是這件事可賀喜。
談得魯肅失色問:亮何由知之?(君不知軍中有偵察兵,乃至奸細否?)
孔明進一步分析:這條計只好弄蔣干,曹操、雖被一時瞞過,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認錯耳。今蔡、張兩人既死,江東無患矣,亮聞曹操換毛玠、于禁為水軍都督,則這兩個手里,好歹送了水軍性命。
魯肅聽了,開口不得,把些言語支吾了半晌,別孔明而回。
孔明囑魯肅:望魯肅在周瑜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欲蓋彌彰,欲拒還迎!),恐周瑜心懷妒忌,又要尋事害亮。
魯肅應諾而去,回見周瑜,把上項事只得實說了。
瑜大驚,再次決意斬之!
肅勸:若殺孔明,卻被曹操笑也。瑜言:自有公道斬之,教亮死而無怨。
肅問:何以公道斬之?瑜讓肅休問,來日便見。
二、怪上加怪
瑜聚眾將于帳下,教請孔明議事,孔明欣然而至。
瑜令孔明十日之內辦十萬支箭,孔明反而要求三日內辦齊(心眼多,和你玩的人就少;心眼少,玩你的人就多)。
瑜言:軍中無戲言。孔明愿納軍令狀:三日不辦,甘當重罰。
瑜大喜,喚軍政司當面取了文書,孔明許諾: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軍到江邊搬箭。
魯肅懷疑亮有詐(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言不由衷定有鬼)。
瑜表示:亮自送死,今明白對眾要了文書,亮便兩脅生翅,也飛不去。瑜只分付軍匠人等,教軍匠人故意遲延,凡應用物件,都不與齊備。如此,必然誤了日期,并令肅去探亮虛實,卻來回報。肅領命來見孔明。
三、草船借箭
孔明假意埋怨魯肅:不肯為亮隱諱,今日果然又弄出事來,求魯肅救亮!
肅不知如何救孔明,孔明向魯肅借二十只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余個,分布兩邊,且不可教周瑜得知(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才能,小說進行了藝術加工,把吳主孫權坐船觀曹營和唐朝安史之亂時,唐朝張巡在城頭設草人借箭兩個事合在一起,神化了諸葛亮。)。
肅允諾,回報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瑜大疑。
魯肅私自(做事認真講原則,不爭不貪不獻媚;為人敦厚懷誠信,有格有本有分寸)撥輕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盡皆齊備,候孔明調用。
第一日、第二日不見孔明動靜,至第三日四更時分,孔明密請魯肅到船中,孔明遂命將二十只船,用長索相連,徑望北岸進發。
是夜大霧漫天,孔明促舟前進,當夜五更時候,船已近曹操水寨。
孔明教把船只頭西尾東,一帶擺開,就船上擂鼓吶喊。
孔明料曹操于重霧中必不敢出,曹寨中,聽得擂鼓吶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飛報曹操。
操傳令:撥水軍弓弩手亂箭射之(若火箭射之,既可傷敵又可探明敵情)。
少頃,旱寨內弓弩手亦到,約一萬余人,盡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發。
孔明教把船吊回,頭東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吶喊。
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兩邊束草上,排滿箭枝。
孔明令各船上軍士齊聲叫:謝丞相箭!
曹軍寨內報知曹操時,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孔明回船對魯肅言:每船上箭約五六千矣,已得十萬余箭。
肅對孔明佩服得五體投地,孔明又自夸一番(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魯肅入見周瑜,具說孔明取箭之事。
四、雙劍合璧
瑜大驚,慨然嘆:孔明神機妙算,瑜不如也(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孔明入寨見周瑜,瑜下帳迎之,稱羨:亮神算,使人敬服。
孔明謙虛一語,瑜邀孔明入帳共飲,向孔明請教破曹之計。
孔明謙稱:亮碌碌庸才,沒有妙計(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瑜思得一計,不知可否,想請孔明為瑜一決之。
孔明提議:周瑜且休言,各自寫于手內,看同也不同。
瑜大喜,教取筆硯來,先自暗寫了,卻送與孔明,孔明亦暗寫了。
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
計策已定,飲罷分散,諸將皆不知其事。
五、計中計
曹操平白折了十五六萬箭,心中氣悶,荀攸進計:差人去東吳詐降,為奸細內應,以通消息,方可圖也(里應外合,定獲全勝)。
操問:軍中誰可行此計?攸推薦:瑁之族弟蔡中、蔡和。
操從之,當夜密喚二人入帳囑付:二人可引些少軍士,去東吳詐降,但有動靜,使人密
報,事成之后,重加封賞,休懷二心!
二人直言:其等妻子俱在荊州,安敢懷二心,曹操勿疑,其二人必取周瑜、諸葛亮之首,獻于麾下。
操厚賞之(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二人帶五百軍士,駕船數只,順風望著南岸來。
蔡和、蔡中來投降,瑜喚入。
二人哭拜:其兄無罪,被操賊所殺,二人欲報兄仇,特來投降,望賜收錄,愿為前部。
瑜大喜,重賞二人,即命與甘寧引軍為前部,二人拜謝,以為中計。
瑜密喚甘寧分付:中、和二人不帶家小,非真投降(棄人者,必被棄),乃曹操使來為奸細者,瑜今欲將計就計(將計就計——反敗為勝),教二人通報消息。寧可殷勤相待,就里提防,至出兵之日,先要殺二人祭旗。甘寧領命而去。
魯肅入見周瑜提醒:蔡中、蔡和之降,多應是詐,不可收用。瑜因此大罵魯肅(做戲就要做全套),肅默然而退,乃往告孔明。
孔明告知魯肅:此為周瑜之謀也。(看破不說破,知人不評人,知理不爭論),肅方才省悟。
周瑜夜坐帳中,黃蓋潛入中軍來見周瑜,獻計用火攻,并與周瑜定下苦肉計。
周瑜與黃蓋依計而行,黃蓋在眾人求情的情況下被打了五十脊杖,眾官扶起黃蓋,打得皮開肉綻,扶歸本寨,昏絕幾次。
動問之人,無不下淚,魯肅也往看問了,欲請孔明為黃蓋求情。
孔明再次向魯肅點明了周瑜的全部計策,教魯肅見公瑾時,切勿言亮先知其事,只說亮也埋怨瑜便了。
肅辭去,依孔明之言告知周瑜,瑜得知瞞過孔明,甚是高興。
瑜進一步和盤托出全部計策:痛打黃蓋,乃計也(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瑜欲令蓋詐降,先須用苦肉計瞞過曹操,就中用火攻之,可以取勝。
肅乃暗思孔明之高見,卻不敢明言(肅何時為亮之侍從?)。
黃蓋臥于帳中,諸將皆來動問,蓋不言語,但長吁而已,參謀闞澤來問,蓋令請入臥內,叱退左右。
闞澤猜出黃蓋受責,為苦肉計(天下聰明之人,何止瑜、亮乎?),蓋實言相告,并請闞澤獻詐降書,闞澤欣然領諾。
預知闞澤所言若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