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感謝書友“殺遍天下豬”、“574455”投的月票,書友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動力。
好在馬周等人反應(yīng)快,馬周和李道宗二人夾擊,一前一後,將劉弘基死死抱住。
房玄齡再次跪下懇求道:“陛下息怒。今日之事,本該是朝野慶賀之盛事,萬萬不可血染金殿,請陛下看在劉相多年爲(wèi)唐的功勞份上,赦免劉相死罪?!?
李沐面無表情地說道:“那就看在首輔面子上,朕饒他一次。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饒。魏徵?!?
魏徵趕緊出列應(yīng)道:“臣在。”
“按律,劉弘基該如何處置?”
“這……回陛下,劉弘基當(dāng)?shù)畋破缺菹?,是?wèi)欺君,當(dāng)斬。”
“既然朕允了首輔,斬就不必了。看他年邁,想來也挨不了廷杖……這樣,罷官,以示警誡?!?
“陛下聖明?!蔽横缡紫葢?yīng)道。
魏徵這一應(yīng),羣臣都應(yīng)聲了,“陛下聖明。”
可房玄齡傻了,罷官?!
這可是內(nèi)閣七大臣之一,就這麼一言罷官了?
房玄齡欲哭無淚。
可那邊劉弘基聽到李沐罷官二字,瘋狂地掙扎起來。
畢竟年邁,被馬周和李道宗前後抱住,他掙脫不開。
情急之下,他脫口罵道:“昏君……。”
這下,太極主殿又一次寂靜了。
李沐是徹底怒了。
倒不是因爲(wèi)“昏君”二字,對這二字,李沐的免疫力還是很強大的。
他的怒主要來自於劉弘基的不識好歹。
新政的推行,如果從朝堂內(nèi)閣發(fā)生分岐,那麼信下推行的困難就會變得更大。
事實上,李沐只想殺雞警猴,擼順內(nèi)閣中的反對聲音。
可劉弘基的不依不饒,讓李沐氣不打一邊出。
“諸公都聽見了吧,劉弘基當(dāng)?shù)钊枇R朕,魏徵,這又該當(dāng)何罪???”
魏徵是真不想說,“當(dāng)杖責(zé),逐出朝堂?!?
李沐道:“削爵、罷官,以敬效尤?!?
說完,李沐起身準備回宮。
不想,被金殿武衛(wèi)拖拽出去的劉弘基還不肯息嘴,“昏君……高祖啊,你睜眼看看吧?!?
李沐厲聲道:“即日,逐出長安,永不敘用。”
劉弘基就此消失在大唐的舞臺。
經(jīng)過此事,朝野都明白了皇帝推行新政的決心。
因此再無人敢出言反對。
而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都心裡明白,簡化字對大唐的意義。
……。
房玄齡沒有離開。
退朝之後,他依舊請見。
李沐強忍著倦意,接見了他。
甘露殿中。
房玄齡低頭道:“陛下,何至於此?!?
看房玄齡看來,這確實是李沐過火了。
劉弘基畢竟是內(nèi)閣七輔臣之一,皇帝說廢就廢,這讓內(nèi)閣情何以堪?
李沐點點頭道:“首輔所言有理,朕自始至終,都不以爲(wèi)劉弘基罪該至死,也不認爲(wèi)他罪該削爵罷官。”
房玄齡驚訝,他沒有預(yù)料到李沐會這麼說。
如此看來,劉弘基或許還有一絲啓用的可能?
可李沐接下來的話,瞬間讓房玄齡如同淋了一盆冷水。
“但朕更知道,這天下獨不缺的是人才,只是需要去發(fā)現(xiàn)、去培養(yǎng)。而朕推行科舉改革和簡化文字,也是爲(wèi)了讓大唐有更多的棟樑之才。而劉弘基擋了朕的路了,就憑這點,他的下場不冤?!?
房玄齡能明白,如果連這道理他都不懂,那就是二百五了。
劉弘基確實不冤。
改革本身就是利益再分配,沒有人心甘情願肯放棄到手的利益,這本就是得罪人的事。
劉弘基無非是那隻被殺了的雞,確實不冤。
房玄齡深吸一口氣,此事已有決斷,再說無益,他調(diào)整了下思路,問道:“如今劉弘基被逐,兵部尚書之位空缺,敢問陛下,可有適合人選?”
李沐深深地看了房玄齡一眼,這是個敏感的話題。
李沐已經(jīng)習(xí)慣了房玄齡這些時日的蟄伏,其實只要房玄齡安份,讓李沐忙過一段時間,擼順了國事,房玄齡就算是完成了他的使命。
李沐不在乎讓他安享晚年,甚至讓他榮耀地退隱。
可現(xiàn)在,房玄齡不再蟄伏了。
兵部尚書之位,空缺的不只是兵部尚書之位,更是內(nèi)閣輔臣之位。
“首輔此來,想必已經(jīng)有了合適的人選舉薦於朕,不妨說來聽聽?!?
房玄齡沉吟了一會道:“按理,尚書之位空缺,如果陛下沒有指定,當(dāng)由左、右侍郎遞進。如今兵部左、右侍郎分別是長孫渙、崔敦禮二人。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沐搖搖頭道:“長孫渙年紀太小,才能還不足以入列內(nèi)閣。至於崔敦禮嘛……。”
李沐遲疑起來,崔敦禮被自己從右侍郎提拔至尚書僕射,之後自己設(shè)內(nèi)閣,裁撤了尚書、門下、中書三省,崔敦禮無法安置,又被貶回兵部。
說起來,還真有所虧欠了他。
只是國之重器,豈能做人情?
李沐搖搖頭道:“崔敦禮任兵部尚書,還是能勝任的,只是兵部尚書便可入閣,崔敦禮的資歷還欠些火候。”
房玄齡點點頭,這一試探,試探出了李沐的取捨和底線。
他真正的提名,這時才顯露出來,“那麼在臣看來,合適之人,只有這兩個了?!?
“何人?”
“回陛下話,臣以爲(wèi)蕭瑀和……杜楚客二人皆可。”
李沐的眼神突然犀利起來,他掃了一眼房玄齡,已經(jīng)明白了房玄齡的意思。
房玄齡想舉薦杜楚客,只是顧忌到李沐的態(tài)度,不敢明說。
杜楚客有賢名,他是杜如晦的弟弟。
之前,王世充在洛陽自稱鄭帝,與李世民對戰(zhàn)時,杜楚客與其叔父杜淹,被王世充所捕。
杜淹曾經(jīng)與杜如晦有過節(jié)嫌怨,杜淹爲(wèi)了報怨,便在王世充面前,讒言害死了如晦之兄,又囚禁杜楚客,不給飲食,致使杜楚客幾將餓死。
王世充平定後,論罪杜淹當(dāng)受誅殺,杜楚客請求兄長杜如晦,設(shè)法營救叔父杜淹,杜如晦因杜淹有殺兄之仇,心中懷有芥蒂,不肯相救。
杜楚客再三勸諫,終於感動了杜如晦,於是到李世民面前,請求赦免杜淹之罪,杜淹因此獲得釋罪免死。
自此,杜楚客以德報怨的賢名被世人傳頌。
可李沐不吃這一套。
就算是真賢,可與政事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