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賜凝神細看,只見前方是一面山壁,紅花綠樹圍繞。花叢中,可見一處一人多高的洞口,四周仙氣隱隱。
怎麼這海島之上,有這樣的好去處?
張天賜心裡很詫異,點頭道:“真是一個神仙洞府,紅衣姑娘,我一開始覺得這海島不大,怎麼會有這麼多隱者隱居在這裡?”
“面積不大?你再看看。”紅衣一笑,帶著張天賜繼續向前。
參娃扭頭看著四周,說道:“變大了,這個海島變大了,好奇怪!”
變大?張天賜吃了一驚,環視身邊,果然有海島變大的感覺!
紅衣察言觀色,笑道:“天師不必起疑,這裡的海水有漲有落,所以海島面積是不固定的。潮落之時,與附近的海島相連,看起來就變大了。”
張天賜點點頭,心裡覺得有些不對,但是又無法確定哪一點不對。
素素出奇地安靜,對於眼前的場景,一點暗示都沒有。如果是平時,遇到什麼可疑的情況,素素一定會和張天賜交流意見的。
漸走漸近,紅衣女子衝著山洞高呼:“師父,有貴客來了。”
“荒島之上,哪有什麼貴客?是不是又有落水的漁民,被你救起來了?我早說過,那些倭國鬼子不服教化,不用管他們的事!”山洞裡傳來一個高亢洪亮的聲音,隨後,一個短衣打扮的白髮老者,大步而出。
老者身材很是高大魁梧,滿面紅光,腳步咚咚有聲。看模樣,不像是修煉之人,倒像是鄉下的健壯老農。
一眼看見張天賜,老者一呆,張口結舌,似乎很吃驚。
“師父這次猜錯了,我說的貴客,不是倭國矮子鬼,而是正宗的大華夏英傑。”紅衣女子開心地一笑,側身對張天賜說道:“這位就是我師父。”
張天賜點點頭,稽首爲禮:“晚輩張天賜,見過胡老先生。”
“張天賜?”老者上前幾步,上上下下地打量著張天賜,問道:“你臉上道紋悠長,青龍白虎自成格局,莫非是華夏龍虎山的人?”
好厲害,這也能看出來?
張天賜震驚不已,點頭道:“胡老先生好眼力,晚輩正是龍虎山天師府掌印人。”
“掌印人……那就是天師了!”老者張大嘴巴,比張天賜更加震驚。
“承祖上庇佑,混了一個天師的頭銜。”張天賜微笑著說道。
老者似乎突然醒悟,扭頭就跑,一邊衝著山洞大喊:“大哥五弟七妹,快出來看,龍虎山天師來了!”
呃……這老傢伙怎麼跟毛頭小夥子一樣?這一驚一乍的,哪裡還有高人隱者的風範?張天賜有些意外。
紅衣女子似乎知道張天賜的心思,笑道:“我師父就這樣,本性淳樸,你不要見怪。”
“哪裡哪裡,胡老先生性情中人,我很喜歡。”張天賜說道。
“我看你更喜歡胡老先生的美女弟子……”參娃陰陽怪氣地說道。
張天賜氣得蛋痛,但是這時候不好呵斥,只能瞪眼。
素素依舊沒有任何表示,眼神中帶著一絲風輕雲淡的笑意。
紅衣的師父胡老漢還在大呼小叫,隨後聽見腳步聲響,山洞裡又走出兩位老者和一個美貌婦人。其中一位老者是瘦高個,另一個是矮胖子。而那個美貌婦人,卻長著一張錐子臉。
“龍虎山天師來到我們這裡了?老三,你沒有騙我們吧?”瘦高老者一邊說話,一邊擡眼看向張天賜。
“我要是騙你,不得好死!”胡老漢舉手發誓,又指向張天賜,說道:“看,這個小夥子就是龍虎山天師……”
纔出洞的兩男一女,一起看著張天賜,臉色似乎很激動,很高興。
張天賜上前,稽首道:“龍虎山張天賜,見過幾位前輩。”
“哦哦,免禮免禮……”瘦高老者急忙還禮,說道:“真是龍虎山天師啊!哎呀,我們終於見到自家人了!”
錐子臉婦女也滿臉堆笑,讓開洞口位置,道:“貴客快請屋裡坐……”
“且慢!”矮胖老者忽然一揮手,上前兩步,說道:“一面青銅鏡,數重蒼玉山,恍然夜紅髮,移跡洞天間。”
張天賜微微一笑,隨口對曰:“寶殿香雲合,無人萬象閒,西山下紅日,煙雨落潸潸……感謝前輩記得龍虎山繼先天師的詩詞,今日聞之,倍覺親切。”
這是北宋年間,龍虎山前輩天師張繼先的臨終所作,當日,金兵攻陷東京開封,擄了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史稱靖康之亂。
前文說過,繼先天師,就是狐仙堂那位狐仙老祖的朋友。狐仙老祖說“塗山避劫客,百世懷舊恩。風高幽蘭動,猶見當年人!”,這裡的當年人,指的就是繼先天師。而塗山避劫客,指的就是狐仙老祖自己。
繼先天師早已預料到北宋年間的靖康之亂,曾經寄信給當時的皇帝徽宗,紅羊劫將至,讓他“修德彌災”,但是仙家語言,宋徽宗竟然不能領悟。後來金兀朮兵臨城下,宋欽宗這纔想起來,命急招張繼先進京,施展法術以退敵。但是張繼先雲遊在外,無法聯絡。忽一日,張繼先在某地端坐,寫了剛纔矮胖子所念的那一首詩,隨後歸真而去,嚥氣了,時年三十六歲。當天,恰好是金兀朮打破東京的日子。
張繼先作爲歷史上的龍虎山天師,是僅次於張道陵的存在。靖康之亂,又是華夏國曆史上的大事,又因爲狐仙老祖的關係,所以張天賜對張繼先的瞭解,也相對多一點。
“果真是龍虎山天師到了!”矮胖子激動不已,對著張天賜深深一揖,說道:“繼先天師,我們也世代供奉。我們的祖師爺,隱居海外,也是追隨著繼先天師的足跡而來。若沒有繼先天師,我們也不會在這裡。所以,龍虎山張氏弟子,和我們都是一家人啊。”
“是嗎?沒想到各位前輩和繼先天師,還有淵源。”張天賜又驚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