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軍再度推進到長城口,張斌突然率部下殺出,遼軍猝不及防之下,讓張斌順利帶著部下節(jié)節(jié)突破,差一點攻到遼國中軍耶律隆慶眼皮子下面。不過遼軍也迅速反應(yīng)過來,看到宋軍兵馬並不多,於是展開反擊。張斌看到一往無前的突擊勢頭被遏制住,再戰(zhàn)下去就不利了,明智地見好就收,撤回破虜軍。
耶律隆慶下令讓三軍休整,然後向威虜軍前進,雙方離得不遠,不足四十里地。斥候來報,說宋軍主力就在城西列陣。耶律隆慶一聽大喜,怕的就是宋軍依靠城牆防禦,出了城還擔心什麼。立即下令撲向城西。
大戰(zhàn)開始,荊嗣作爲主力,秦翰與張凝左右兩翼掩護,李繼宣爲預(yù)備隊。若非魏能守著紫荊關(guān),田敏去了西北,這一戰(zhàn)宋朝戰(zhàn)鬥力會更強。不過現(xiàn)在諸將也是宋朝最頂尖的將領(lǐng)了。
荊嗣看到遼軍到來,立即下令發(fā)起進攻。左右秦翰與張凝及時插上,僅是幾個回合,便擊敗了遼軍,而且射殺了遼軍主將鐵林相公。耶律隆慶一看不妙,下令撤退。
到達長城口,楊延昭與楊嗣有些頭痛,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遼國一到了就打,一打就逃,這還是強大的遼軍鐵騎嗎?沒辦法,原來是包抄的,現(xiàn)在只好強行攔截了。
遼軍前後堵兵,後有追兵,一下子急了,迸發(fā)出強勁的戰(zhàn)鬥力。二楊雖然在羊山居高臨下,可因爲兵力少,被遼軍擊退,被迫離開戰(zhàn)場。他們正面狙擊雖失敗,卻給後面的宋朝追兵贏來時間。
張凝與秦翰兩部追了上來,耶律隆慶只好下令反擊,不能逃啊,雖然前面的道路打通了,這一逃準得是潰敗。剛打了一會。李繼宣率領(lǐng)著主力部隊趕到。一會兒遼軍再次被擊敗,宋軍壓著遼軍打,從羊山南麓殺到山脊,再殺到北麓。
耶律隆慶只好再逃。渡過易水,這時天也黑了。
就在他準備下令紮營休整時,一支宋兵摸了過來。
魏能帶著一隊輕騎從紫荊關(guān)下了殺來,正好趕到。他這支兵馬並不多,可要命的河對面還有數(shù)不清的宋騎。
耶律隆慶只好再逃,好在他手下全是騎兵,速度快,渡過拒馬河,來到岐溝關(guān),才長鬆了一口氣。
這一戰(zhàn)遼軍損失了統(tǒng)帥鐵林相公。以及二十多員重將,被宋軍斬首近三萬人,耶律隆慶所率幾萬兵馬,能逃回去的還不足一半。
遼國一次次拒和,一次次的入侵。也使全國上下感到悲憤,因此諸將領(lǐng)將近三萬個首級也放在邊界處,築京觀,向遼國顯示武功。
但遂城之戰(zhàn)可能是一個開始,也可能是一次結(jié)束。因爲蕭燕燕親自率領(lǐng)著更多的遼軍趕到了。這次沒有耶律斜軫進勸,蕭燕燕派了一支兵馬強行攻打紫荊關(guān),結(jié)果……丟了一地死屍外。什麼也沒有撈到。
王顯聽從何承矩的建議,使用圍魏救趙的辦法,讓水軍搭乘刀魚船,自界河入海,順著海邊登陸平州,發(fā)起進攻。吸引遼國主力部隊回救。
蕭燕燕沒有置理,主力繞道最強的破虜軍,而是取道破虜軍西邊的滿城,然而這時王顯早就率領(lǐng)著更多的宋軍趕到唐河,兩軍遙遙相對。但這時連綿的雨天。極大影響了遼軍的戰(zhàn)鬥能力,再加上死了那麼多兵馬,士氣沮喪,宋軍有備,蕭燕燕想了許久,最後下令撤軍。
確認遼軍全部回去,王顯這才向趙恆獻捷。
而且他也主動承認失誤,如果遂城之戰(zhàn)時,他的主力部隊及時趕到,那麼戰(zhàn)果會更大,能讓耶律隆慶的兵馬全軍覆沒。
不過雖有失誤,這次指揮他也能稱上中規(guī)中矩,與貪生怕死的傅潛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因此朝廷大度地給予了褒獎。
宋九在京城聽到後也十分大喜,不僅是勝利,還有將。
宋朝這時不缺少治國的文臣,太多太多了,比如李沆、呂蒙正,那怕就是張齊賢、王欽若、向敏中與寇準等人爲相也能算得上稱職。但缺少將,將領(lǐng)多,可名將少。
秦翰出現(xiàn)了,管他是不是太監(jiān),那怕是一個女子如穆桂英那樣英勇,他也要強行建議趙恆用她。
除了遂城之戰(zhàn)中諸將,還有,如孫全照、楊瓊、王超、呼延贊、王漢忠、田敏、李重貴、耿全斌、高瓊、王杲等等,基本這些人都陸續(xù)成長起來了。
不管未來如何,手中必須得有能打的大將,否則還是會失敗。
然而趙恆卻憂心仲仲,又入侵了,某些方面似乎驗證了宋九的猜測。
因此他同意了宋九的另一個建議。
再設(shè)軍,但這個軍以後將會以各個指揮使名義打散了,分佈於各軍團中,那就是破騎軍。
騎兵相比於步兵,那不亞於坦克,但史上也有多次步兵破騎兵的戰(zhàn)例。不僅是後來的岳飛,以及劉裕的卻月陣,還有,如符堅手下大將呂光。
史稱他率七萬大軍平西域,又有一說法,說他有十萬大軍,不過這支軍隊中只有五千騎兵,這個騎兵構(gòu)成比率還不及如今的宋朝。
呂光殺到龜茲,不管多少軍隊,估計那時他手中兵馬不到三分之二的兵力了,龜茲王向西域諸國求救,獪胡王派其弟吶龍、侯將馗率騎兵二十餘萬,另集中溫宿和尉頭等國軍隊共七十多萬人救援龜茲。呂光面對幾十倍的敵人,並且都是強大的西域騎兵,用勾鎖之法,於屈茨會戰(zhàn)。一戰(zhàn)而勝,於是三十六國皆降。
因此宋九構(gòu)建了一個新的步軍軍團。
主要就是三人配合,一人操鉤槍、或者砍馬斧,砍馬刀,專攻騎兵的馬腿。
一人持一種新的槍種,但也不能完全算是槍,後面一個長桿子,前面有一個鐮刀狀物,專門鉤騎兵的腦袋。
還有一人,那就是短矛。
在中國古代矛還是普遍應(yīng)用的,不過後來漸漸淪爲輔助兵器。這與古羅馬軍隊不同。這是戰(zhàn)術(shù)更加先進的表現(xiàn),以古羅馬那種笨拙的方陣,若是跑到宋朝來交戰(zhàn),還不知道會怎麼死的。
雖然它漸漸被威力更大的弓弩代替。但還在用。如三國時的鐵柄短矛,近戰(zhàn)可以用之刺,稍遠可以用之投。宋朝也有一種鐵鉈,實際就是一種短矛。另外軍中還有一種標槍,要更長一點,它就是中矛。南方少數(shù)民族中還有一種梭槍,那就是長矛。
宋九以前就拾過一回。
之所以拾起短矛,原因就是弓弩雖然厲害,然而敵人騎兵一旦衝進來,短兵交接之下。敵人不可能給你拉弓放箭的時間,若是用兵器,一個在馬上,一個在馬下,立佔劣勢。因此這時候配置一些短矛。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好處,儘管它射速慢,射程也不遠,但對手主要是遼國人,他們盔甲質(zhì)量比較差,大半是皮甲,十步之內(nèi)。射殺一人還是可以的。並且它不是很重,後面裝上十來根短矛,對於士兵來說,負擔不大。
一人削馬腿,一人用望月槍鉤腦袋,一人用短矛射殺。只要配合得好,就能抵消騎兵的優(yōu)勢。
但想配合得好,就要經(jīng)過艱苦的訓(xùn)練。
好這一戰(zhàn)是大勝,勝了費用就不會很高,甚至遼國軍隊只到了邊境處。一個平民也沒有傷害到。
因此財政寬鬆,也給了破騎軍成立的經(jīng)濟條件。
三個特種兵團,再加上以前的軍制改革,宋朝軍隊實際在無形中漸漸變得更強。
時光轉(zhuǎn)眼進入鹹平五年。
若不是遼國的壓力,宋朝漸漸在變得更富更繁榮。
即便去年因爲練兵增兵,費用在增加中,三司依然產(chǎn)生了一些積餘。這不是苛民產(chǎn)生的,而是良好的稅務(wù)政策,以及繁榮起來的商業(yè)帶來的經(jīng)濟增加,雖然增兵增加了費用,另一邊在裁減官吏,也節(jié)約了費用。
應(yīng)當說宋九擔任首相,做得十分不錯了。但就在這時,有人對宋九說不。
與北方無關(guān),而是在南方。
王均叛變時,楊懷忠從施、黔、高、溪等州調(diào)來一些蠻兵爲援。起到多少作用未看到,看到的……是這些人進入平原地區(qū)後,看到漢人富庶,於是攻州縣,掠財富與男女到各溪各峒,做他們的奴隸。
四川官員久不能定。
若依宋九等人的想法,就要派川騎兵進入各溪各峒掃蕩了。當初成立川騎兵用意也就是於此。
然而丁謂上書反對,並親自領(lǐng)命。
現(xiàn)在宋九一門心思在想對付遼國,當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同意他以轉(zhuǎn)運副使的身份去了夔州。
丁謂去了夔州後,只帶著三兩個僕人,深入各溪峒,
其首領(lǐng)田彥伊十分感動,親自出來迎接,以牛酒犒勞,願世代奉貢。丁謂請求他們?nèi)ベ缰莩亲隹停@些首領(lǐng)也學(xué)習(xí)丁謂,只帶著三兩名僕役去了夔州城。到了驛館,丁謂給其錦袍,銀帛,喻以禍福,並言赦不殺。幾天後他們請求回去,丁謂故做好客狀,留下不準他們離開。又派下人暗中對他們說,公想得到你們所掠漢男女,若你們同意將這些漢男女送回去,公必喜,必會放你們回家。
於是這些首領(lǐng)與丁謂相約,放一人回去,賜絹一匹,幾天後送回去一萬多名漢人。然後感泣辭別,作誓刻於石柱上。
丁謂又有其他的舉動,如在一些險要處設(shè)寨,第三十里置鋪,每鋪置兵三十人,等等。甚至帶領(lǐng)田彥伊打敗了一次大山裡更落後野蠻的生蠻入侵。
只花了一萬來緡錢,若是動用軍隊,那怕小規(guī)模戰(zhàn)役,也要以十萬緡計算。然而辦好了事……
但宋九在政事堂裡評價恰恰相反:“雖不錯,然而蠻人擄走豈只有一萬來漢人?”
僅一句,便讓大家無話可說了。
贖回來的漢人自然歡天喜地,可沒有贖出來的漢人意味著死不如死。當然,蠻人不欠漢人的,可是漢人也沒有欠蠻人的!至少不欠那些蠻人首領(lǐng)的。
“至於作誓刻於石柱上能管用嗎?也許眼下暫時安定了,我們就當看不到在溪峒裡做牛馬的漢人吧,但未來因爲柔弱,蠻人膽子會越來越大。”
如南北江與梅山蠻,最終還是章惇用兵將這裡平滅後,才真正恢復(fù)了治理。
“不過眼下這樣也好,至少整個國家不能在這時候出現(xiàn)多大的變動,”宋九自嘲道。
那對南方只好牽就了,繼續(xù)讓那些蠻首們作威作福吧。
然後繼續(xù)在北方植樹造林。
這些樹植得蕭燕燕噁心不己。
可以想像,一旦這些厚度達上幾十裡的樹林全部成長起來,並且宋人更噁心地在裡面載了許多棘刺,那麼遼軍如何南下?難道一起下馬帶著斧頭砍樹砍棘刺嗎?那麼宋軍當真是吃醋長大的,不知道在林間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