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在常委會上面,我提出了整套的戰略反攻計劃,上面詳細的講述著黨的軍隊面前的抗日根據地的具體情況,目前的抗日根據地主要有三部分,第一就是八路軍建立的根據地,第二是新四軍建立的根據地,第三部分就是原革命武裝和地方武裝根據具體情況建立的根據地。其中八路軍建立的根據地的具體情況有:
陜甘寧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中央所在地,成為全國抗日戰爭的指導中心,陜甘寧邊區也成為全國抗日根據地的總后方。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熱遼三區,人口約2500萬人。在聶榮臻率領下,以山西五臺山為中心,粉碎日軍多次“掃蕩”,與日偽軍作戰3。2萬余次,斃傷日偽軍35萬余人。
晉綏抗日根據地:包括山西西北部和綏遠(今并入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廣大地區。下轄46個縣,320萬人。由賀龍、關向應領導創建,后又與當地武裝相結合,開辟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自1937年至1944年春,根據地軍民和日偽軍作戰10100多次,斃傷日偽軍10萬余人。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以太行山為依托,西起同蒲鐵路,東至平漢鐵路,北接正太鐵路,南臨黃河北岸,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邊界地區領導創建的抗日根據地。它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機關所在地,是華北戰略要地之一。
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武裝在河北、山東、河南三省交界的廣大地區創建了一個東至津浦路,西至平漢路,北至石德路、滏陽河,南跨隴海路的敵后抗日根據地。
山東抗日根據地:包括渤海、魯中、魯南、膠東、濱海五區,還有河北、江蘇各一部分,下轄96個縣,1350萬人。1937年冬至1938年,共產黨先后建立魯南、膠東、清河根據地。1939年3月,羅榮桓率八路軍115師主力進入魯西,與之會合。從1937年至1944年,粉碎日軍多次“掃蕩”,和日偽軍作戰1。9萬余次,斃傷日偽軍15萬余人。
蘇北抗日根據地:包括淮海、鹽阜兩個地區,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它是聯結華北八路軍和南方新四軍的重要樞紐,是華中敵后抗戰最有利、最能發展的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河南抗日根據地:開辟河南新區,是抗日戰爭后期中共中央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經過八路軍、新四軍的共同努力,開辟了豫西,發展了豫南,擴大了豫東,恢復了豫皖蘇邊區根據地,打通了華北、華中與陜甘寧邊區的聯系。
皖江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1937年11月,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派李世農到皖中無為地區組建了中共皖中工作委員會,恢復和重建各地黨組織,組織群眾參加抗日團體,團結了一批愛國進步人士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斗爭,推動了皖中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蓬勃開展。
新四軍建立的根據地具體情況有:
新四軍抗日根據地:包括江蘇絕大部分,江西、安徽、湖北、福建、廣東、浙江和湖南的一部分。1938年4月,王同慶命令粟裕帶領率新四軍先遣支隊深入皖南敵后,開展運動戰爭。5月和7月,陳毅和張鼎丞分別率新四軍第一、第二支隊挺進江南,創建蘇南根據地。8月,譚震林率新四軍第三支隊進入皖南,開辟豫皖蘇根據地;6月,羅炳輝率新四軍第五支隊挺進皖東,建立皖東根據地;年底,新四軍一部在八路軍配合下,開辟皖東北和淮海區。自1938年至1944年春,和日偽作戰17500余次,斃傷日偽軍24萬余人。
蘇中抗日根據地:位于江蘇省中部,包括揚州、泰州、南通等地區,東臨黃海,南至長江,與蘇北、淮北、淮南、皖江等華中抗日根據地相連。1941年3月,蘇中區黨政領導機構成立,蘇中抗日根據地開始形成。
蘇浙皖抗日根據地:1938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對新四軍發展華中敵后游擊戰爭作了具體部署,要求新四軍“在廣德、蘇州、鎮江、南京、蕪湖五區之間廣大地區,創造根據地,發動民眾的抗日斗爭,組織民眾武裝,發展新的游擊隊”,“在茅山根據地大體建立起來之后,還應準備分兵一部進入蘇州、鎮江、吳淞三角地區去,再分一部分渡江進入江北地區。”
淮北抗日根據地:位于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交界的廣大地區,由豫皖蘇、皖東北、邳睢銅3塊根據地組成。它處于日寇占據的徐州、蚌埠、淮陰三大軍事重鎮之間,是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聯系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淮南抗日根據地:由原皖東抗日根據地演變而來,它位于安徽省東部和江蘇省西部,東起運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瀕長江,津浦路縱貫其間。以津浦路為界,分路西、路東2個地區。
浙東抗日根據地:浙東抗日根據地是皖南事變后由浦東南進的抗日武裝、浙東地方黨以及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派來的一大批干部,經過艱苦奮斗,而逐步建立起來的。它包括四明、會稽、三北(指余姚、慈溪、鎮海3縣姚江以北地區)和浦東4個地區,總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
鄂豫皖抗日根據地:鄂豫皖抗日根據地是1938年武漢陷落后逐步開辟的,習慣上稱鄂豫皖湘贛抗日根據地或鄂豫邊區,也稱豫鄂邊區、鄂豫皖邊區、湘鄂豫皖邊區。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鄂豫皖根據地發展到東起安徽宿松,西至湖北宜昌,北接河南舞陽,南到湖南洞庭湖的廣大地區,面積9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1300萬人。
湘鄂抗日根據地:1938年日軍侵占武漢后,中共鄂南特委成立,組織、發動群眾,建立地方黨組織,開展游擊戰爭,開辟了鄂南抗日游擊區。1942年,新四軍第五師第十四旅主力南渡長江,建立了以大幕山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據地。
地方革命隊伍和原革命武裝組建的根據地具體情況有:
華南抗日根據地:包括東江、瓊崖抗日根據地。1938年日軍侵占廣州后,原在東江一帶的紅軍游擊隊,在曾生等領導下,組成抗日游擊隊,建立東江根據地。1939年2月,日軍侵入海南島,原在當地的紅軍游擊隊和海南島人民,在馮白駒等領導下,建立瓊崖根據地。
東北抗日聯軍:1936年2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東北各抗日部隊統一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由楊靖宇領導。“盧溝橋事變”后,抗日聯軍團結廣大群眾,進一步開展了廣泛持久的抗日武裝斗爭。他們以打擊敵人后方和援助關內抗日為中心任務,破壞交通,使日本侵略軍疲于奔命。后來,日軍主力回師敵后,東北抗戰轉入極端困難時期。東北抗日聯軍被迫出沒在大森林中。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和裝備優勢的日軍堅持斗爭,直到獲得最后勝利。
東江抗日根據地:地處珠江江口、廣(州)九(龍)鐵路兩側,包括東莞、惠陽、寶安、增城、博羅等縣。這里面向大海,背靠廣州,是日軍進攻廣州、侵犯華南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瓊崖抗日根據地:1938年12月初,長期戰斗在海南島的瓊崖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馮白駒、馬白山分任正副大隊長,下轄三個中隊,隊員300多人。
我認為現在的根據地無論是規模還是管轄的人口數量,都已經達到了滿和,所以我們的實力已經到達了一個定點,也就是一個瓶頸,所以我們要發展,就必須找尋機會,現在我認為我們的機會到了,根據地的軍隊必須在這個大前提下完整自身隊伍的整編,加強基礎黨組織的聯系和建設,然后我們要從地下轉到地上,對日軍開展全面的進攻,但是這個進攻目前的部分條件已經成熟了,特別是中原地區的。第一,中原地區經過敵我雙方的爭奪,已經達到了白色化的程度,也就是說國民黨和日軍雙方的軍力量已經持平了,如果我們的軍隊加入到相持的戰爭中,我們不僅能夠成為戰爭的決定性力量,還能充分的加強我們隊伍的實力。第二,日軍中原的地區的駐軍已經逐漸的減少,而偽軍的實力一般都是低下的,所以我們趁著這個機會,從正面進攻偽軍,收復偽軍手上的地盤,第三,目前的抗戰相持階段已經經歷了3年了,我認為雙方的平衡肯定會被打破,失敗的肯定是日軍,畢竟太平洋戰爭已經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所以我們趁國民黨尚在計劃反攻之前實行戰略大反攻的話,我們的利益將會比國民黨收獲的大得多。按照以上幾點以及我對各根據地的分析,我的結論是,我們應該提前進入戰略大反攻,主攻目標是絕大部分的農村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