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亡如何?”易星辰問道。
“我軍十五人死亡,三十六人受傷。敵人襲擊後,帶走傷者,因而我軍對他們的死傷,無法判斷。”燕恩彙報了實際情況,但顯然是不如人意的。
“這是恥辱!”易星辰的臉色果然因此一下子變得難看了。
這還是要說到一年前了。
因爲興華帝國的軍隊侵入雲州,儘管有不少民衆,在眼見興華帝國的君聖臣賢,以及夏國朝廷的不予扶持之後,漸漸開始接受興華帝國的新政統治,但是,在雲州的民間,仍然有不少人,並沒有能夠全然拋棄舊念,依舊蠢蠢欲動,想要恢復舊國地位。
大約一年前,在雲州地帶,不知從何時起,就突然冒出了一個,自發興起的地下職業者組織——“黑龍會”,專是以驅逐興華人和軍士爲宗旨的。作爲一個秘密結社,黑龍會的一切相關信息,居然是完全無跡可尋的,他們的組織中心在哪,具體成員是誰,具體有多少成員,甚至就連他們的領頭人是誰,完全是無人得知的。
可是,這個黑龍會,卻如同無孔不入一般,即便是藏身暗處,卻仍然能夠引發不容小覷的破壞力,尤其是,近期以來,黑龍會在雲州,似乎很有計劃地開啓了一連串的恐怖襲擊活動,讓人防不勝防,也讓人心驚膽戰。
他們的破壞力,似乎毫無顧慮一般,只要對方是隸屬於興華帝國的,則不管其大小,一律對付了之。多次出手,黑龍會不僅襲擊了興華帝國的官員,尤其還特別針對興華軍官出手,甚至到最後,情況發展到有些不可理喻——即便對方是雲州人,但只要是表露出與興華官方親近的動向的,也都一律成爲了黑龍會出手對付的對象。
導致,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整個雲州,人心惶惶,不少民衆,就算原本想要歸順興華官府或者是親近他們的,都有不能避免的顧慮。
所以,興華帝國要想收服雲州地區,黑龍會對於他們來說,絕對是個必須拔除的極大毒瘤。
可這卻是一件不容易辦到的事。
黑龍會實在是太隱秘了,隱秘得好像地下幽靈,他們可以隨時掌握興華人的動向,非常清楚而且準確,但反過來,興華人對於揪出這些長在暗處的毒草,卻連根都找不到,爲了對付黑龍會,雲州興華軍指揮部策劃了幾次圍剿,但是收效不大,始終,束手無策。
但更讓易星辰如今無法容忍的是,黑龍會的人,竟然還膽敢變本加厲,居然把矛頭對準了興華軍隊!
很顯然,黑龍會的人,是自覺羽翼漸豐,有足夠的實力,可以不怕興華軍,足以和興華軍相互抗衡了。更重要的是,易星辰知道,這是他們的開始,一旦讓他們得利,接下來恐怕他們只會更加肆無忌憚。
如果興華軍不能在這一次有效地打擊黑龍會,不僅僅會讓駐紮雲州的興華軍蒙受損失,更重要的是,興華帝國好不容易收攏的雲州民心,恐怕也會因此失去。畢竟,有了黑龍會的例子作先例,雲州百姓只會相信,他們並沒有那麼必要,去歸順一個新的朝堂。
這就絕對不是易星辰與興華帝國衆人,想要見到的結果了。
想到這背後的種種危害,易星辰的臉色越發地陰沉了,如同暴風雨即將前來的那種陰霾。
易星辰心中已有決定,他要來狠的!就算不能一次性根除這些孽障,也要讓他們受到重創,不復生還。
“從皇家近衛軍中抽調一支精悍百人小隊,挑選有過實戰經驗的軍人,前往雲州,剿滅黑龍會。”易星辰說道。
“是,陛下。”燕恩記下。
易星辰想了想,繼續補充道:“在雲州,推行禁武令。除了民用刀具,普通平民不得攜帶管制兵器。另外,職業者可以攜帶武器,但是職業者要在雲州各個官府進行登記備案,領取合法持有武器卡。在規定的時間內,無證攜帶武器者,一律逮捕,反抗者,可以被擊斃。”
燕恩一聽,就知道易星辰說的這個制度,顯然是類似於藍水星各國的持槍證,但不管易星辰是否借鑑而用之,燕恩對他的這個建議,是非常同意的。
一羣不帶武器的職業者,顯然比一羣帶著武器的職業者,更加容易對付一些,更何況,黑龍會的那些職業者,還擁有藏身暗處的優厚環境條件,如果不增加這一要求,很難把他們和普通民衆及普通職業者清楚地區分開來。
也就是說,易星辰不希望黑龍會的人能夠繼續擁有那麼多天然屏障,而這些天然屏障還很好地成爲了他們的隱身符。
只要這要求公然傳開去,就可以起到即時作用。願意在警察局登記的職業者,大多數都是不懷好意的職業者。就算是殺錯了,也不會多大的問題。事實上,就算職業者不想要登記,只要職業者不主動使用武力,也不攜帶武器,興華帝國也沒有要抓捕他們的。
燕恩說道:“陛下,我立即給秦徵國他們發電報,通知他們實行合法持有武器證件制度。”燕恩相信,只要實行了該項制度,雲州的局勢就能得到控制。
“你不要心急,皇家近衛軍的士兵,會把消息帶給秦徵國。這個制度,需要警察局與軍隊一起配合,再加上專門對付職業者皇家近衛軍,多管齊下,才能收效。而且,我們必須防備黑龍會等一切反興華的組織,防止他們反擊。一夥敢於襲擊軍隊的人,你不能指望他們束手待斃。”易星辰說道。
“是,臣明白!”燕恩道。
“我們興華帝國也要成立我們的職業者公會,由職業者公會頒發職業者徽章,以示區別。圍捕黑龍會的事情,實行合法持有武器證,需要內閣的配合。你先去通知皇家近衛軍,選出一批合格的戰士,準備送他們去雲州。”易星辰繼續說道。
燕恩說道:“我立刻去安排。”燕恩匆匆離開。
燕恩到隊伍後面發電報,來回幾次。
易星辰見燕恩來回奔波,索性吩咐他回興華城,挑選人員。
易星辰則帶著隊伍,繼續前往西林城。
皇帝的隊伍抵達西林城,城守領著一隊官員在城門口,迎接皇帝一行人。
雖然易星辰不喜歡虛禮,但是皇帝需要在國民面前要保持威儀。
西林城城守安排易星辰住在城守府,易星辰從善如流,並沒有拒絕。一般情況下,易星辰巡視帝國城市,都是住在官衙或者主管的府邸。
短暫的休息之後,易星辰在大堂,聽西林城大小官員彙報西林城的施政報告。
這次巡查西林城,是易星辰的臨時起意,他想要了解西林城,瞭解帝國政策的想法。
“我想要了解西林城的教育有沒有碰到什麼問題?”易星辰問道。
“啓稟陛下,帝國的教育政策,實乃天下仁政。西林城按照帝國的教育政策,在城中建立三座小學學堂,一座中學學堂。建立小學學堂之後,嚴令城中居民,但凡適齡兒童,都必須進入小學學堂學習五年的興華語言與文字,數學,法制。五年的小學畢業,再進行考覈,成績優秀者,可以進入中學,官府資助學生學費與生活費,進行再教育,學習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基礎。西林城官府的大多數官吏,都必須中學畢業……”西林城教育局的局長彙報道。
“每年能夠給帝國培養多少位中學畢業生?”易星辰又問道。
“每年西林中學能夠給帝國培養一百二十名合格的畢業生。”西林城教育局局長自豪道。
“才一百二十名合格的畢業生?”易星辰驚訝道,他記得西林地區可是有數十萬人口,怎麼會有這麼少的學生。
“少?”教育局局長驚愕道。
“帝國需要大量的人才,進行建設與發展。沒有人才,帝國就不能發展。”易星辰頓了頓,繼續說道:“你是不是忽略了西林城之外的國民子弟?”
“啓稟陛下,臣不敢忽略城外的國民子弟,而是他們不想子弟上學。”西林教育局局長見皇帝質問,慌了神,連忙辯解。
“因爲什麼,他們不願子女入學?”易星辰問道。
“啓稟陛下,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城郊的國民大多數是農民,靠地吃飯,他們認爲農民子女讀書無用,還不如從小在家學習務農。第二個原因是許多鄉村距離城市較遠,交通不便,許多兒童上學不便。西林城缺乏經費,也沒有辦法修建更多的學堂與宿舍。第三個原因,教師人數不足。”教育局長抹了抹汗,他真擔心皇帝覺得他沒有能力。
“這些問題,內閣方面有什麼措施嗎?”易星辰繼續問道。他想要知道內閣對於這種情況,有沒有什麼措施。
“內閣有一個五年計劃,西林城至少擴建兩座小學學堂,建立一座國立圖書館,國立圖書館是免費開放閱讀的圖書館,任何一名興華帝國的國民都可以入內讀書學習。”教育局局長說道。
易星辰點點頭,他對帝國的財政還是比較瞭解的。內閣的處理並沒有問題。事實上,興華集團賺取的大多數財富,都用於維持帝國工業的發展與國民的溫飽,在其他方面的投入是有限的。內閣仍然堅持在教育方面投入,發展教育,便是已然不錯。
其實,易星辰認爲是自己忽視了教育。剛剛立國那會兒,易星辰重視教育,但是重視的程度不如軍事,也不如經濟。一個新生的國家,需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保家衛國,需要經濟發展,安定民生。
如今,帝國需要持續發展,就必然加大教育,給國家不斷造血。沒有新鮮的血液,帝國又怎麼能夠發展起來?
易星辰不贊同,每一次工廠缺少工人的時候,都要在藍水星僱傭工人。少部分工人願意留在興華帝國過一輩子,可是還有不少工人的忠誠度有限,賺錢就想要回藍水星的家鄉,需要較長的時間培養,牽扯帝國不少的人力與財力(派軍隊看守工廠,修建獨立設施供藍水星工人使用。)。
“好,我知道了,你退下。”易星辰轉頭看了一眼秘書魏文淵。
魏文淵點頭,表示記錄下教育局局長的話。
易星辰接著詢問西林城的農業……
兩個小時之後,西林城官員的彙報結束。
易星辰整理了一些建議,發送給帝國內閣。
當然,易星辰並不認爲帝國內閣的施政出了問題。他建議的主要內容是教育的問題。
帝國內閣繼續擴建小學學堂,易星辰是贊同的。只不過,他認爲城市裡不宜修建更多的小學學堂,而是把擴建的小學學堂放在城外,讓小學學堂儘量貼近人口密集較爲密集的鄉村。同時,易星辰也狠下心,要求內閣強制推行適齡兒童受教育的政策。
在適齡兒童教育方面,嚴格規定兒童的父母不得阻攔兒童接受教育。如果兒童父母妨礙與傷害了兒童的受教育權利,警察局有權拘留兒童父母或者長輩。不僅如此,就算是兒童自願放棄接受教育,父母也要受罰,罰款或者拘留。罪行嚴重者,可以被判刑。
按照易星辰的邏輯,帝國兒童的四歲開始接受教育,這個階段的兒童無法給家庭創造任何財富,他們接受教育,小學學堂會給他們提供一日兩餐,不會給兒童的家庭造成任何的負擔。任何一名適齡兒童的家庭,都不應該阻攔兒童接受教育。
帝國培養人才,是爲了帝國的發展。阻攔兒童接受教育,就是阻攔帝國走向強盛。
皇帝的電報,被迅速放在內閣大臣們的辦公桌上。
首相伊萊召集內閣大臣,認真考量了一下皇帝的建議,修改了教育政策。
沒多久,帝國內閣下達新的教育令:帝國四大城市,主要是西林城、南土城、北沙城、望東城,正在修建的小學學堂,繼續修建。但是,各大城市需要在城郊的鄉村,再修建三至五個小型簡易的小學學堂……各城城外的每一個村的村長,都有義務提高本村的受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