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李老太太,您今天怎么來家了?不是說您和您家老爺子陪著孫子去讀書了么?”
“哎!是張家媳婦啊!孫子有他爺爺陪著呢,我回來有點事。”
這李老太太是府城李家的老太太,李家在府城算得上是個大家族,李家也有學堂,每代都會出幾個舉人,按說不用把孫子送到劉家莊的學堂里讀書。只因為合浦鎮學堂的名氣太大,許多家里有點實力的都想把孩子送過來上學,只因為合浦鎮明確說過不對外招生,使得很多人遺憾的作罷。這回劉家莊學堂開了,聽說是王家開的,而且先生也還是合浦鎮學堂的那些先生,就都擠破頭的把家里適齡的孩子送了過來。
劉家莊學堂給孩子準備的宿舍并沒有多少,遠道而來的學生卻很多,安排不了的孩子,只能由家里的大人陪著在劉家莊或者隔壁的范老莊租民房住。
李老太太的大兒媳要忙著管家,讓奴婢帶著孩子住在外面總歸是不放心。商量了好久,老爺子就說自己在家沒什么事,不如出來陪孫子,老太太看老爺子出去這么遠的地方,要是被哪個小妖精勾搭上了,那可怎么能行?干脆就老兩口子帶著奴婢一起陪孫子。
老兩口子在鄉下住著,孩子上學的時候,老爺子就找老頭子們說話聊天,老太太就找老婆子們東加長西家短的說八卦,日子久了反倒覺得比在家的時候過的愜意。然后,這兩老的,除了孩子放假跟著孩子一起回家,平常都不會單獨回去,她這次回來也的確是有事。
馬車剛停到門口的時候,李老太太的大兒媳就得到消息,匆匆忙忙的跑了出來迎著,很熱情的攙著老太太的胳膊,嘴里問道:“娘怎么這時候回來了!可是有事?”
李家的婆媳關系原本沒有這么好,她這大兒媳的爹原本是州府秦知府手下的師爺。只是沒想到秦知府一升再升。一直升到京城去做官,還把這大兒媳的父親也帶到了京城,謀了個七品的官職。比起他們家老爺子沒有官職,兒子只是個舉人。這兒媳的身份卻高了好幾層。因此兒媳在婆家有點趾高氣揚的也難免,作為婆婆雖然沒有受到兒媳頂撞或是不孝敬的氣,但是兒媳這一副作態,卻讓她朝朝夕夕看的作氣。
自從帶著孫子和老爺子出去住了之后,這婆媳關系反倒融洽了起來。兒媳想著公公婆婆為了自己兒子出去受苦。自己要知道這個情,要對公公婆婆好一些。做婆婆的在外面生活,看不見兒媳一天到晚的傲氣樣兒,對兒媳也就沒有了那么多的氣惱。兩好變一好,然后就是大家都好!
李老太太笑著點頭:“是有事!那王家在外做官的大人回來了,聽說馬上就要做戶部侍郎了,是個大官呢!你爹在那邊跟著劉家的人已經跟這大官搭上話了,讓我回來把大兒子接過去,他要帶著大兒子去拜見大官。”
李家這大兒媳有些不以為然,心想她爹投靠的秦大人早先好幾年就去了京城。在京城的勢力還能不比這王家的官大!何必舍近求遠,去巴結一個不認識的人?但是她也知道這話不能這么當著婆婆的面說,只能私下里跟夫君說道說道。
這李舉人已經考了好幾回,這最近幾回每次去京城都是在丈人家落腳。雖然丈人現在的品級不高,但他是京官,在京城落了戶。自家即便是大戶,落腳在他家仍舊會被幾個不懂事的妻弟、妻妹們翻白眼。他作為大戶人家教導長大的公子爺,自是不會和這些小家子氣的弟妹們計較,但是總是生活在這些人當中,心情也好不到哪去。更別說靜下心來看書、賞析好文。因此每次見自己沒有考中之后,也不等丈人邀請留下就收拾包裹走人。
他在京城的時候就已經聽說了王家在京城有個小區是當初這個狀元郎住過的地方,里面住了很多在京城趕考的舉人。最近這兩次會試是一次比一次考得好,他早就有心過去租一套房子住了。只因為丈人家也在京城,還執意要求他住在他家,使得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放棄。這次好不容易得到這個借口,自己怎么著也要抓住這個機會。
對于妻子說什么靠外人不如靠家人的說法他是半點不想出言辯駁什么,他現在又不是要求人家給弄個一官半職,只想有個人能夠點撥一下自己。順勢搭上王家這根線,下次再去京城的時候,就能自然而然的住在王家的那個小區里了。到時候丈人也不會怪罪自己跟他生分,非要住到外面去。不過該解釋的還是要解釋一下,免得她回娘家的時候胡說八道的,讓老丈人對自己生出不滿。
“我想把我這幾次會試的文章都拿給王大人看看,到底問題出來哪兒,請他幫忙指點指點。他們家那么多人都能夠考中進士那都是有真才實學的,絕不可能是碰運氣。平常去找他們那個史館長給幫忙指點指點,可惜人家怕招惹麻煩,就所有人都不接待。這次能夠見見王大人是個機會,你沒聽娘說,好多做官的、還有王大人先前的同窗、先生都去拜見了么?!還有好多人去拜見,王大人還不見呢!”
至于李家大兒子說的這個小龍不見的一些人,確實是有,不見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家非要送禮。勸過多少回讓他們先帶著東西回去,下次空手來,可惜人家太固執就是不聽,因此小龍堅決不接待這些人。
這婦人聽得夫君這么說,也不敢再攔阻,便幫著夫君整理他幾次考試的文章,好帶去讓那王大人指點。
外面的李老太太正跟隔壁的老太太聊得起勁:“他們那村莊真是什么都賣!早上一大早就在學堂門口擺了一大片,有糖煎年糕、有油炸油條、炸糍粑、炸糍糕、油煎餃子、生煎包子、牛肉米分絲砂鍋、紅燒排骨面砂鍋,還有好多我都不記得了,別說孩子們吃不過來,就連我跟我家老爺子天天早上吃早飯都要挑好一會兒。要了這個想吃那個,要了那個想吃這個。
這中午吧!也是什么都有,什么腌菜、紅燒肉、烤鴨子、板栗雞、蘿卜燉肉,想吃什么有什么。比我們這府城的吃食還多。那腌菜酸溜溜的可真好吃,一文錢一大勺子,我跟我家老爺子拿著這腌菜就飯,一頓要吃兩大碗。你看我這身體比往年好多了吧?”
李家這隔壁的老太太也不是普通百姓,人家也是有點家底的太太。看著李老太太在鄉下住了沒兩年,這說話、動作就跟鄉下老婆子沒多大差別,心里多少有些不自在。不過,再看看李老太太這身體確實硬朗了好多,性格也比以前看著開朗,說不到兩句話就哈哈大笑,好像總有開心的事似得。心里又不免有些羨慕,只是這歹的好的都不可說。她沒回答李老太太的問題,反而將關注點放在別處:“那你們這天天就不用煮飯了!反正都有賣的,就買著吃唄!”
“我們現在不做飯了,他們晚上不賣東西,我們就在中午的時候多買點,晚上湊乎一頓。”
“那他們學堂都不做飯嗎?這學生天天這么買著吃哪能買得起?”
“做!怎么會不做呢!不過他們學堂早上只有饅頭、包子、雞蛋、然后就是稀飯,中午只有一個青菜一個肉,晚上好像也是一個青菜一個肉。這樣的伙食普通人家的孩子吃那是綽綽有余的,可是這學堂里還有好些像我們家這樣的孩子。在家的時候一日三餐都是天天調換著花樣,這在學堂天天都吃那兩樣,哪能受得了!?”
隔壁老太太不解:“就算是像你們這樣的家庭,孩子又能有多少?他們那么多人賣吃的能掙得了幾個錢?”
李老太太笑著回道:“像這樣的孩子有兩百多,都是遠處來的,要么有錢、要么有權,家里都是跟著好幾個人過來陪著的。你給算算這得要多少人吃飯?他們賣吃的不但掙錢,聽說一年下來還掙得不少呢!”
隔壁老太太就更加不能理解了:“你們不用一日三餐的做飯,平常也沒有什么事要做,干嘛還要弄那么多人伺候著?這還能算是讀書嗎?”
李老太太有些不好意思,干笑著解釋:“哎!也不是我們非要在那閑呆著,是這王家先生不講情面呢!不管這孩子是什么樣的家庭出來,要是在學堂里欺負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就要被直接趕出去。我們這不是怕孩子不懂事,做錯了事被先生趕出來嘛,說是陪著孩子,其實也是管著點孩子別惹禍。這好不容易才送進去的,要是被趕出來,以后再想送進去可就難了!”
隔壁老太太不相信,一撇嘴:“你也別聽他們叫囂的厲害,真要碰到那官人家的孩子欺負人,你看他們會不會真的往外趕?!哄著還來不及呢!”(未完待續。)
PS: 本來是想在昨天開始加更的,只是這邊天氣變化太大,一會熱一會冷,衣服卻只帶了一件風衣,前天凍得胃疼,昨天又開始嘔吐。晚上買了電暖寶焐胃,又把胸口燙了好幾個水泡。今天胃疼還沒好,肚子又開始一陣一陣抽筋的痛,實在堅持不了。真是對不起,說好了加更卻遲遲不能兌現,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