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不耽誤事,高順和徐榮第二日早起向賈詡告辭了。待二人走后,賈詡命人擊鼓升帳議事。
等眾將到后,待廖化坐在主將位置,賈詡道,元儉將軍,今我們受命剿賊蜀中,漢中的事我們不問了。
廖化道,軍師,主公不是命我等攻打漢中嗎?為何要轉道蜀中?
賈詡道,主公,臨走時,授詡命令高順將軍、徐榮將軍攻擊漢中張修的軍隊,我等只要攻打蜀中叛賊即可。
廖化道,既然是主公的命令,化尊令就是了。不知軍師是如何安排的?
賈詡道,我欲分四路進攻蜀中叛賊,元儉將軍帶一萬為中路大軍,子文將軍帶五千為左路大軍,子輝將軍帶五千為右路大軍。詡帶一萬為后軍。記住此次剿滅賊眾只誅首惡。不過我等不可迅速攻破敵軍。
文丑道,軍師,為何要這樣做呢?
賈詡道,諸位皆知我軍所需頗大,若是快速消滅叛賊,我等不會落到什么?到時朝廷必讓我軍回荊州。消耗的還是我們自己的糧草,若是慢了,益州劉焉必催,我等就說糧草不濟,到時他們自會送上。
廖化道,不錯,想讓我軍出戰,必要出糧草才行。就按軍師說的辦吧,若是沒有什么事?便下去準備吧。
眾人道諾,便各自下去準備了。
再說,王射聞到陳宮大勝,幾乎沒費一兵一卒便攻破江夏諸賊,喜出望外,便親自趕到江夏慰問征南軍。江夏水軍大營,陳宮便向王射匯報破賊的事,又向王射舉薦了文聘、魏延、陳生、張虎、甘寧、蔣欽、周泰。王射聽到幾人特別興奮,便召見了諸人。諸人只是聽說過征南將軍年輕,倒沒想到征南將軍是如此的年輕。
王射分別封賞了眾人。命甘寧為水軍校尉做蔡瑁的副手,蔣欽、周泰為都尉在蔡瑁帳下聽令。
又命文聘為校尉為黃祖的副手,陳生、張虎為都尉在黃祖帳下聽令。魏延見到眾人都有封賞,唯獨沒有自己,便想向王射問起,卻聽王射道,文長就為一偏將,做翼德副手吧。魏延聽到王射的命令,便道,多謝主公,延誓死效忠主公。王射扶起魏延道,諸位都是某的兄弟,見了某不要客氣,眾人道不敢。
王射對蔡瑁、黃祖二人道,我欲把水軍分為四隊,就由蔡瑁為左都督,黃祖為右都督。甘寧。文聘二人各領一軍在鄱陽湖訓練軍馬,盡量隱蔽,不要讓人得知,你們明白嗎?
幾人道,明白。謹遵主公號令。
王射吩咐完任務道,今天本將大宴眾將士,諸位,不醉不歸。
眾人道,諾。這一晚,他們都喝到桌子底下才結束。魏延,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三里店)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起初率領部曲隨劉備入蜀,因屢立戰功而深受劉備信任,劉備稱漢中王后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蜀漢建立后升為鎮北將軍。此后魏延隨諸葛亮北伐,曾率軍大破魏將郭淮等人,加為征西大將軍。魏延曾向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襲長安“子午谷之計”,但遭向來謹慎的諸葛亮反對,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諸葛亮死后,魏延因不愿受長史楊儀所約束而于退軍途中燒絕棧道,反攻楊儀,卻因部屬不服而敗逃,被楊儀所遣的馬岱所斬。
文聘,字仲業,南陽宛人。三國時期曹魏武將。本來是荊州劉表的大將,鎮守荊北。東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死后,其子劉琮繼位。當時曹*起兵南征荊州,劉琮與眾官商議,決定舉荊州之地投降曹*,又喚文聘一起歸降,文聘說:“聘不能保全本州土地,如此失職,只應待罰而已。”曹*接收荊漢后,文聘才往見曹*,曹*以厚禮招待文聘。又以軍隊授予文聘,令他與曹純往長坂坡追討劉備。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祖籍荊州南陽郡。三國時期吳國大將。他為人暴躁記仇,少有氣力,好游俠,為人勇猛剛強,忠心耿耿,勇往無前。
蔣欽字公奕,九江壽春人也。孫策之襲袁術,欽隨從給事。及策東渡,拜別部司馬,授兵。與策周旋,平定三郡,又從定豫章。調授葛陽尉,歷三縣長,討平盜賊,遷西部都尉。會稽冶賊呂合、秦狼等為亂,欽將兵討擊,遂禽合、狼,五縣平定,徙討越中郎將,以經拘、昭陽為奉邑。賀齊討黟賊,欽督萬兵,與齊并力,黟賊平定。從征合肥,魏將張遼襲權於津北,欽力戰有功,遷蕩寇將軍,領濡須督。后召還都,拜(津)右護軍,典領辭訟。
權嘗入其堂內,母疏帳縹被,妻妾布裙。權嘆其在貴守約,即敕御府為母作錦被,改易帷帳,妻妾衣服悉皆錦繡。
初,欽屯宣城,嘗討豫章賊。蕪湖令徐盛收欽屯吏,表斬之,權以欽在遠不許,盛由是自嫌於欽。曹公出濡須,欽與呂蒙持諸軍節度。盛常畏欽因事害己,而欽每稱其善。盛既服德,論者美焉。
權討關羽,欽督水軍入沔,還,道病卒。權素服舉哀,以蕪湖民二百戶、田二百頃,給欽妻子。子壹封宣城侯,領兵拒劉備有
功,還赴南郡,與魏交戰,臨陳卒。壹無子,弟休領兵,后有罪失業。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鳳臺)人,周泰早年與蔣欽隨孫策左右,立過數次戰功。孫策占領會稽后,任周泰為別部司馬,授兵權。孫權喜愛周泰,向孫策要求將周泰歸到自己麾下。孫策討伐六縣山賊時,周泰膽氣絕倫,保衛孫權,勇戰退敵,身受十二處傷,很久才康復。戰后周泰受到孫策嘉獎,升任春谷縣令,后屢次出戰,又被授宜春縣令。周泰在討伐黃祖一戰有功。后與周瑜、程普拒曹*軍于赤壁,攻曹仁于南郡。曹*出濡須,周泰勇戰擊退曹*。于是留督濡須,拜平虜將軍。時朱然、徐盛等為周泰部下,心中不服。孫權特會諸將,行酒到周泰座位,命周泰解衣,孫權手自指其傷疤,問起受傷緣由,周泰一一回憶作答;孫權遣使者授周泰御蓋,于是諸將心服。后孫權破關羽,意欲伐蜀,拜周泰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黃武年間(222-229),周泰病亡。
周泰兒子周邵以騎都尉領兵,與曹仁、曹休交戰立功,進位裨將軍,黃龍二年(230)去世。周邵弟弟周承領兵繼承爵位。
王射自從得到幾人后,嘴合不攏,幾人都是東吳的大將,沒想到都投靠自己了,自己的隊伍越來越大了,現在等的就是亂世了。現在已是初平四年的二月份,了,好像靈帝是初平五年初死的吧,現在這段時間自己韜光隱晦,不讓人抓住把柄就行。現在歷史已偏離其軌道許多,孫堅沒來平反區星,而是去助公孫瓚對付張純等人,在張純被滅后,竟被封為遼西太守,這下可熱鬧了,等中原大亂時,看他們怎么辦?
歷史上是192年,劉焉派張魯、張修等人攻打漢中,結果殺死漢中太守蘇固,張魯因貪戀權勢殺死張修等人在漢中自立,現在竟提前了,而且竟是張修殺死張魯自立,真不知歷史被自己改變多少了。
再說洛陽局勢,自從劉宏立董貴妃為皇后后,董家的地位便水漲船高。董重被封為驃騎將軍,董重的家幾子也在朝廷為官,可為一時顯赫。
這日,司徒袁拜槐見張讓道,侯爺,我聽說駙馬手下兵馬超過十萬,不知其欲為何?
張讓道,司徒,言重了,駙馬漢室宗親,對皇上忠心耿耿,怎可生二心呢?此事還是不要提了。
袁槐道,說的及是,難道侯爺不想搬到大將軍?
張讓道,想是想,但沒有什么良策,不知司徒可有良策教讓?
袁槐道,良策到沒有,不過有一計可奪大將軍兵權。
張讓道,快快道來,我必有賞。
袁槐道,皇上,準備立二皇子為太子,苦于無人掌軍,怕大將軍等人廢太子。侯爺,可勸陛下,另設一軍對抗大將軍,到時太子便有兵馬依靠。
張讓道,不錯,待雜家這就進宮向皇上稟報,若是事成,你家的兩個侄子,雜家必有重用。
袁槐道,多謝侯爺,不打擾侯爺辦事了,某告辭了。說完便離開了。張讓連夜進宮向皇上稟報了此事,劉宏道,設立西園八校不錯,不知誰可統領此軍?
張讓道,蹇碩可為上軍校尉,統領此軍,蹇碩對陛下衷心耿耿,況且又是閹人,沒有野心,到時駙馬在外,蹇碩在內,皇子協的皇位更加牢固。
劉宏道,不錯,阿父,不知誰可為校尉?
張讓便開始向劉宏推薦人選,劉宏道,明日早朝我就宣布此事。
第二日早朝,劉宏果然宣布此事,具體任命為:上軍校尉---小黃門?蹇碩,中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下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典軍校尉---議郎?曹*,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瓊。諸校尉統于蹇碩。小黃門蹇碩總管各軍,直接受命于劉宏。
八校尉設立后,一時生事浩大,就連大將軍何進有時也要聽命上軍校尉蹇碩。
袁看槐到皇上不采納自己的意見換回征南將軍王射,便開始找驃騎將軍董重道,國丈的好日子快到頭了。
董重道,司徒,為何如此這樣說?
袁道槐,國丈,可知太后為了董貴妃立為皇后,向大將軍何進許諾,保期大將軍位,國丈暫時是做不了大將軍。這倒沒有什么?國丈,可知征南將軍,此人年紀輕輕,確立下大功,此人若在進一步便是驃騎將軍了,到時??????董重道,司徒,這沒有什么啊?
袁槐道,國丈,有所不知,此人手下軍馬不下于十萬,且圣上又相信他,若是等陛下百年之后,此人若造反,無人可以與其對抗,與其讓其造反,還不如現在阻止,以免養兵自重。
董重道,司徒,說的可是真的,征南將軍手下竟有數十萬軍馬?
袁道槐,不錯,某早已派人暗查了,數據屬實。國丈,還需早準備,要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董重道,既然這樣,我連夜進宮向皇后說明此事。
袁道槐,國丈,不必著急,明
日也不遲,估計現在宮門該關了,還有國丈應該去求太后她老人家,讓她勸諫皇上。才能起到作用。
董重道,多謝司徒提醒。二人有仔細商量了一些細節,袁便槐告辭回府了。
第二日,早朝后,董重便進宮求見太后,太后見到董重道,不知,兄長,來此何事啊董重道,只是想太后和皇后了,便過來看看。
太后道,哀家和皇后都很好,不牢兄長*心,你若沒事,便回去吧,省的別人說閑話。還有最近,我怎么聽說你仗著皇上的寵幸,飛揚跋扈啊。。
董重連忙跪道,太后,那是謠言不可信,臣最近兢兢業業,做事不敢半點馬虎。
太后道,兄長,不必如此,你要記住,有哀家和皇后在一日,可保我董家富貴,若是我們去了,董家也會向竇家那樣沒落下去的。
董重道,臣知道,臣今天來是為了駙馬王射的事?
太后道,駙馬有什么事?駙馬此時不是在荊州剿賊嗎?
董重道,是的,駙馬在荊州剿賊,可臣聽說,駙馬手下有數十萬軍馬,這已超過諭制,駙馬本來是不允許在外帶兵的,陛下,是明君才允許駙馬帶兵剿賊,沒想到駙馬借此剿賊的機會,竟私自豢養軍馬,這是養兵自重啊。
太后道,此事,兄長應該向皇上反應啊,哀家不過問這些事。不過駙馬對皇上忠心耿耿怎么可能造反呢?兄長多慮了。兄長貴為驃騎將軍理應為陛下分憂。不可誣陷他人。
董重道,臣,說的此事也是為陛下分憂啊。
太后道,好了,哀家知道了,你下去吧,沒事去看看皇后吧。
既然太后攆人了,董重只好道,臣,告退,說完就離開了。等董重離開后,太后命人傳皇上來見,不大會劉宏便來了,見到太后道,不知母后傳兒臣來何事?
太后道,哀家,想問問,皇上怎么看駙馬王射?
劉宏道,母后,怎么突然問起這個問題了,朝中的大臣皆勸朕召回駙馬,說駙馬為征南將軍于理不合,又說征南將軍手下有軍馬數十萬,搞得真很頭疼,若是沒有駙馬不知荊南亂成什么樣?這不荊南剛剛收復,他們就勸我召回駙馬,兒臣,心里有數,駙馬年紀輕輕就位居高位,他們心里不平衡,處處和駙馬作對。
太后道,我兒能這樣看,就好。哀家記得駙馬大婚沒幾天就帶兵前往汝南平叛,一般的人是做不到的。
劉宏道,,不錯,當時司徒袁逢舉薦他的兩個侄子,一人要五萬軍馬可破賊,一人要三萬。結果駙馬只要五千,朕本想再多加一點,駙馬拒絕了。結果駙馬僅憑五千軍馬大破十萬黃巾軍,在此立下大功,后又奉命平定荊南,駙馬倒未向朝廷要一粒糧食。但這項,朕就要賞他。駙馬還不嫉妒賢才,前段時間,朕封他為長沙太守,他也辭掉了,并舉薦漢室宗親為太守。
太后道,不錯,哀家也認為駙馬是忠臣,對皇上忠心耿耿,皇上可不能聽信謠言,自毀長城,有駙馬在山越不敢北侵。皇上可以高枕無憂了。皇上,你再想駙馬未問朝廷要一粒糧食,他哪里有養活數十萬軍馬的錢財啊。若是從百姓身上剝削,為何沒有人進京告狀啊,這只不過是他們嫉妒駙馬,才造的謠言。你回去仔細想想,哀家累了。
劉宏道,孩兒告退,母后,要多注意一下身體。說完便走了。
董重從太后宮里出來便去看皇后了,他又把駙馬的事說給董皇后聽,董皇后聽后道,父親,不可聽謠言啊,別人拿你當槍使,你想想駙馬才多大就位居高位,他們嫉妒駙馬,才出此下策。父親不要摻和了。
董重道,靈兒,我也是為了皇上好呀。董皇后道,父親,慎言啊,你如今是國丈,有些話是不能說的。皇后開始勸起董重來了。
這時有人來報,皇上駕到,皇后便攜著國丈拜見皇上。劉宏見到董重道,原來國丈也在啊,朕就不打擾你和皇后聊天了。
董重道,陛下,臣,有事要奏。是關乎我朝命運的事。
劉宏道,哦。國丈,說來聽聽。
董重道,據人報,征南將軍在荊南擁兵數十萬,不知其意欲何?
董重好要說,劉宏怒道,你有從哪里聽到的,我問你,若是你去剿賊,肯定會問朝廷要糧草的吧。
董重道,不錯。
劉宏道,可是駙馬從出征汝南以來,未曾向朕要過糧草,你們說他擁兵數十萬,朕問你,他如何養活?剝削百姓嗎?朕前些日派人到荊南去,百姓還歌頌駙馬呢?你們呢自己沒本事,還嫉妒別人,你可治罪?
董重道,臣,不知所犯何錯。
劉宏哼的一聲,皇后董靈向陛下求情道,請陛下饒恕國丈吧,他只是一時糊涂。
劉宏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回家面壁思過一個月,罰奉半年。
董重只好道,臣,謝主隆恩,便回家面過去了。
第二日早朝,劉宏道,再有議論駙馬的事,一律流放三千里。自此,不在有人在背后議論王射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