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樣一來,法國政府就不得不向撒哈拉以南的殖民地增兵,可是德國人又不得不防,因此他們只能從北非抽走部隊,這樣克里姆的整盤棋就完全活了過來。由此,克里姆在極其不利的局面下,反而不可思議地擴大了根據(jù)地和起義軍的規(guī)模,爲後來的反攻奠定了基礎。
當然,這也得感謝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這兩國軍隊的戰(zhàn)鬥力、尤其是作戰(zhàn)意志較差、兵力也沒有法軍那麼龐大,所以理所當然地成爲了起義軍獲取補給的主要來源。靠著這兩大“物流公司”的慷慨解囊和克里姆本人的非凡軍事才能,再加上法意兩國軍隊沒法越界作戰(zhàn)的致命弱點,克里姆的起義軍雖然面對三個列強國家合計百餘萬大軍的進剿,但卻反而越戰(zhàn)越強、越打越多
到了德軍主力調(diào)頭西進的時候,克里姆的起義軍已經(jīng)解放了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的大部分土地,令殖民軍只能龜縮於大中城市、海岸線和主要交通線等狹小的區(qū)域,此外撒哈拉以南非洲殖民地的反殖民鬥爭也形成了燎原之勢,而起義軍“正規(guī)部隊”的總兵力也第一次突破了五十萬大關,而且武器裝備已經(jīng)並不比法軍遜色多少,差的只是重裝備和彈藥補給。
也正因爲有了這樣的底氣,就在德軍長驅(qū)南下、直逼巴黎的時候,克里姆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良機,將麾下所有的野戰(zhàn)部隊集中起來,向著人心惶惶、而且部分精銳已被抽走的北非法軍發(fā)起了全面反攻!
不過法國畢竟是一等列強,而且即便精銳被抽走了一部分,但非洲的法軍總數(shù)依然有60萬以上,其中來自法國本土的軍隊不下40萬,而這40萬人當中又有30萬留在北非,在他們一心死守的情況下,克里姆縱然將部隊進一步擴編。也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將其全部吃下去,此外殘餘的西班牙和意大利軍隊雖然戰(zhàn)鬥力遠不如法軍,但他們死守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的時候,同樣令起義軍十分頭痛。
更要命的是,攻堅戰(zhàn)中彈藥的消耗量遠非野戰(zhàn)可比,克里姆僅僅是之前攻克卡薩布蘭卡一役之中便將好不容易繳獲來的大口徑炮彈幾乎用了個精光。(ps:順便說一句,由於克里姆東山再起後北非殖民地已不安全。所以歷史上法國投降前後逃往北非殖民地的部分法國海軍作出了一些別的選擇。)
不過此時克里姆起義軍的重火力也已經(jīng)相當強大,發(fā)動卡薩布蘭卡戰(zhàn)役時的克里姆義軍已經(jīng)擁有100毫米以上口徑的大炮上百門,此外還有七十餘架各式飛機(兩大“物流公司”功勳卓著),在如此強大的火力狂轟濫炸之下,多艘法國軍艦被起義軍擊沉,而起義軍“蛙人”部隊(是留下的特戰(zhàn)隊員幫克里姆訓練出來的)投投安下的水雷又令法國艦隊不敢強行突圍
最終港內(nèi)殘餘的艦隻有條件地向起義軍投降。法國人同意幫起義軍培訓海軍官兵、並讓部分起義軍官兵上艦監(jiān)視。而克里姆則同意他們繼續(xù)留在原來的軍艦上,並且在接下來的戰(zhàn)爭中保持中立,同時還要向他們提供必要的補給。
雖然結果令克里姆比較滿意,但卡薩布蘭卡戰(zhàn)役還是令起義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傷亡總數(shù)超過5萬人,此外還損失了28門100毫米以上口徑的重炮和17架飛機,令克里姆心痛不已。但總體而言。起義軍還是收穫頗豐,不但解放了卡薩布蘭卡這座世界名城和摩洛哥最大的城市,還讓主力部隊經(jīng)歷了艦炮強大火力的洗禮,令官兵們的戰(zhàn)術素養(yǎng)、尤其是面對重火力攻擊時的生存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由於陸軍乃至空軍的火力再強也不能與艦炮的彈藥傾瀉速度相比,以經(jīng)歷過這次殘酷的洗禮的老兵作爲戰(zhàn)鬥骨幹的起義軍至少在心理上不會再怕任何依仗火力致勝的強敵
雖然克里姆並不後悔爲了攻佔卡薩布蘭卡而耗盡大口徑炮彈,但不管如何,對於並沒有炮彈生產(chǎn)能力的起義軍來說。攻堅能力的大幅下滑卻是無法避免的。可正如當初胡衛(wèi)東在信中預測的那樣,號稱世界最一的法國陸軍竟然真被德國迅速擊敗了,而法國政府也孬種地早早投降。這自然令克里姆驚喜若狂。淪爲亡國奴的北非法軍再也沒了之前的鬥志,在起義軍不惜死命的攻勢下很快便土崩瓦解,甚至很多部隊根本就是不戰(zhàn)而降。而迅速掃平最強的敵人法軍之後,起義軍的實力又有了極大地增強,彈藥也因爲繳獲變得前所未有地充足。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殘兵敗將即使龜縮據(jù)點死守,也再難抵禦起義軍的進攻了
到1941年9月初的時候,克里姆終於成功地解放了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利比亞全境以及周邊的其他的一些法、意、西殖民地,並在此基礎上部分效仿蘇聯(lián)的體制建立了“阿拉伯-柏柏爾伊斯蘭共和國聯(lián)盟”。簡稱“阿拉伯聯(lián)盟”或者“阿聯(lián)”,一開始包括摩洛哥(注1)、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利比亞四個加盟共和國,總?cè)丝诩s三千餘萬。
克里姆能有今天,與中國和蘇聯(lián)的幫助是分不開的,但是阿聯(lián)的地理位置卻決定了這兩個赤色陣營的大國都不可能對其提供足夠有力的支援。爲此克里姆積極學習赤色黨的自力更生,以原來的起義軍爲基礎建立了一支總兵力不下百萬的常備軍,並在共產(chǎn)國際(包括敗逃的西班牙共和軍殘餘人員)的幫助下建立了一些最基本的軍事工業(yè)、如子彈廠之類。
如果是在遠離歐洲的地區(qū),百萬大軍加上至少能夠保證子彈供應的軍工便足以自保,可是北非卻緊挨著列強林立的歐洲,現(xiàn)在多虧了歐戰(zhàn)爆發(fā)令列強無暇他顧,阿拉伯聯(lián)盟才能成功建立起來,一旦歐戰(zhàn)分出勝負,這個基礎還很不牢固的新生國家是決計擋不住任何一個一等列強的全力進攻的
注1:克里姆並沒有忘記自己建立柏柏爾人民族國家的初衷,他建立的摩洛哥共和國其實稱爲柏柏爾共和國更加準確一點,領土不但包括了原來的西屬摩洛哥與法屬摩洛哥全境,還包括西撒哈拉北部、毛里塔尼亞北部、阿爾及利亞西部等柏柏爾人聚居區(qū),比現(xiàn)在的摩洛哥要大得多。這樣的做法明顯有徇私之嫌,但由於此時的柏柏爾人與阿拉伯人都沒什麼國家觀念,加之克里姆的極高威望,居然沒有什麼人提出質(zhì)疑